高拱為什麼對徐階趕盡殺絕?

小幹探


高拱一門心思想掰倒徐階到算不上是趕盡殺絕,只能說是兩任政見不合,都想要實現自己的施政理念,為了執行自己的施政理念所以才會有高拱掰倒徐階。

高拱掰倒徐階就少不了張居正的幫忙,關於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三位明朝的內閣首輔,就少不了說說一說他們的關係了。

徐階首輔歷任後高拱接替,高拱下臺後張居正接任首輔。

對於這三人來說,張居正可以稱得上是最優秀的政治家,徐階則是最優秀的官僚,而高拱則是明朝最具改革的政治家。論才能這三人高拱無疑是最有才能的,後來張居正的改革和治國方略全都是沿著高拱制定的規劃進行的,張居正厲害就在於他高效的執行能力,任何一項政策都能夠非常有效快速的進行。


言歸正傳,之所以所徐階是最出色的官僚,在《明史》中對於徐階的評價也是:

“徐階以恭勤結主知,器量深沉,歲任智數,要為不失其正。”

徐階的治國理念大概就是維穩,保持國統的穩定,做人做事都有點息事寧人的樣子,鮮有挑起事端,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明朝官場老好人的態度,所以在這三人中也只有徐階的下場最好,做到了善始善終,而張居正死後被抄家,高拱剛成為首輔就被張居正淘汰出局。


高拱與徐階最大的矛盾就在於高拱是一個才華橫溢的改革家,而徐階要的是維持國家的穩定,堅決反對改革,所以高拱是必須要鬥敗徐階才有機會施政。

高拱雖然有才,有改革的魄力,但是政治智慧那遠遠不是徐階的對手,甚至還沒有張居正的政治手腕高超。徐階在朝堂上與嚴嵩鬥了二十幾年政治經驗老練,而此時的高拱還在閉門讀書,等到徐階高拱之爭的時候,張居正作為第三人把徐階高拱兩位老前輩陰掉了。


高拱+張居正VS徐階,徐階敗。

張居正+馮保VS高拱,高拱敗。

最後只有張居正成為了最大的贏家,獨霸朝綱數十年。

就算在張居正和高拱鬥敗徐階後,高拱也沒有對徐階趕盡殺絕,要不然徐階怎麼可能善終。最多隻是出於政見不合,所以高拱執意要打倒徐階。


這個歷史很正


導語:

  • 徐階1503年出生,嘉靖時期進入內閣,成為僅次於嚴嵩的內閣次輔。隆慶皇帝朱載垕上臺後,徐階升任內閣首輔,後被高拱整垮。
  • 高拱,1513年出生,隆慶朝的內閣大學士,萬曆初年內閣首輔,掌握朝中重權,推到前任首輔徐階,也為自己埋下了禍根。
  • 張居正1525年出生,隆慶時期的內閣大學士,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為了給老師徐階報仇,整垮了高拱,自己取而代之。

我們通過他們的出身年份就可以看得出,這三個人是有年齡差距的。徐階歲數最大,比高拱大了10歲,而張居正年紀最小,比高拱小了12歲。他們入閣的次序其實也是按照年紀來了,明朝中後期,已經出現了嚴重了論資排輩政策。

01高拱是一個能力很強,情商太低的內閣首輔。

高拱是隆慶皇帝朱載垕的心腹,也是帝師,這成分入閣絕對是一件非常順利的事情。徐階作為官場老手,他早就看出了這一點,所以提前將高拱提拔進入了內閣,希望高拱能夠成為他的合作伙伴。

階雖為首輔,而拱自以帝舊臣,數與之抗,樸復助之,階漸不能堪。而是時以勤與張居正皆入閣,居正亦侍裕邸講。階草遺詔,獨與居正計,拱心彌不平。會議登極賞軍及請上裁去留大臣事,階悉不從拱議,嫌益深。應嘉掌吏科,佐部院考察,事將竣,忽有所論救。---《明史》

但是高拱這傢伙可不領情,他認為他能夠入閣,完全是靠自己的本事,徐階真是多管閒事。而且高拱認為自己的資歷不比徐階差多少,所以應該跟徐階平起平坐。

  1. 當年嚴嵩執掌官場的時候,徐階與之鬥爭了二十多年,早就鍛鍊成了一個頑強不屈的戰士。而高拱一門心思躲在家裡讀書,壓根就沒有得到鍛鍊。
  2. 所以這兩個人根本就不可能平起平坐,徐階一味退讓之下,沒想到高拱卻得寸進尺。為了能夠早點成為內閣首輔,高拱找人舉報徐階的兒子在鄉間魚肉鄉民的事情。
  3. 最終徐階無奈之下,只好在退休之前,提前辭職回家養老。等到徐階完全退休以後,沒想到高拱又來了一棍子,他將剛正不阿的海瑞調到了徐階老家那邊做官。

海瑞這傢伙被稱為海閻王,從來都是六親不認。在一番暗示之下,海瑞查到了徐階貪汙鉅款的罪行,結果徐階的兒子硬是被海瑞打發去充軍了。

02高拱對徐階可謂是一點也不手下留情,這是為什麼呢?

高拱是徐階提拔上來的嗎?看著好像是的,因為是徐階提議讓高拱成為內閣大學士。可是在高拱看來,這件事跟徐階一點關係都沒有。

因為高拱曾經在裕王府做過九年的老師,跟裕王的關係非常好。當裕王成為繼承人的時候,高拱的仕途顯然會一片明朗。

  1. 裕王成為隆慶皇帝以後,自然會提攜自己的老師。而這個時候徐階趁機提拔高拱,不僅是為了討好高拱,更是為了讓隆慶皇帝感到滿意。
  2. 高拱非常討厭徐階的這些政治手段,他認為徐階是一個偽善的小人,所以高拱壓根不領情,彼此之間更加沒有師生情誼。高拱總認為自己完全不比徐階差,應該跟他一樣掌權。
  3. 而且高拱想要徹底掌握首輔大權,當時徐階雖然不得已退休,可是高拱知道,他在朝中根深蒂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
    既然選擇徐階作為對手,那就不能讓對方有復出的機會。高拱這一招雖然狠毒,卻比較實在。只能說他是一個沒什麼情商的政治家。

高拱是一個喜歡直來直去的人,他做事一點都不拖泥帶水,要跟誰結仇,當天就能夠打響最激烈的戰鬥。這種性格的人,的確可以做成一番事業,但是未必適合在朝中做官。

徐階做了多年內閣首輔,門生故吏遍及天下。這樣一個人連嚴嵩都不敢輕易去動,高拱一上臺就要把提攜自己的人給趕下臺,並且是趕盡殺絕。

拱覆上疏曰:“人君隕於非命,不得正終,其名至不美。先帝臨御四十五載,得歲六十有餘。末年抱病,經歲上賓,壽考令終,曾無暴遽。今謂先帝為王金所害,誣以不得正終,天下後世視先帝為何如主?乞下法司改議。”帝復然拱言,命減戍。拱之再出,專與階修郤,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賴帝仁柔,弗之竟也。階子弟頗橫鄉里。拱以前知府蔡國熙為監司,簿錄其諸子,皆編戍。所以扼階者,無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明史》

不管你升遷是什麼在起作用,至少在表面上看來,是徐階拉了高拱一把。而高拱給大眾的形象是那種忘恩負義之人,所以才會被眾人所唾棄。

03張居正是徐階留下對付高拱的重量級選手。

誰也想不到,重新復位的高拱,是一個囂張跋扈之人。為此所有人都比較後悔,不過他已經掌握了權力,似乎誰也動不了他了。

神宗即位,拱以主上幼衝,懲中官專政,條奏請詘司禮權,還之內閣。又命給事中雒遒、程文合疏攻保,而己從中擬旨逐之。拱使人報居正,居正陽諾之,而私以語保。保訴於太后,謂拱擅權,不可容。太后頷之。明日,召群臣入,宣兩宮及帝詔。拱意必逐保也,急趨入。比宣詔,則數拱罪而逐之。拱伏地不能起,居正掖之出,僦騾車出宣武門。居正乃與儀請留拱,弗許。請得乘傳,許之。---《明史》

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人選,本來應該輪到馮保了,可是高拱偏偏選中了陳洪,陳洪下臺以後,高拱又選中了猛衝,總之就是輪不到馮保。

為此這個大太監對高拱也是怨聲載道,好在有一個人正在暗處默默注視著這一切,那就是張居正。

  • 張居正知道,要想扳倒高拱,必須要有結盟才行。
    所以張居正選擇了對高拱有仇怨的馮保作為自己的結盟對象。
  • 馮保開始蒐羅高拱的罪證,其中有一句十歲孩子如何治理天下的話,傳到了太后的耳中。這可是謀逆大罪,在影射年僅十歲的明神宗,太后認為高拱這是要搞廢立了,所以立刻將高拱給拿下了。
  • 高拱下臺以後,張居正如願成為了內閣首輔,統治了大明王朝十年之久。而作為合作伙伴的馮保,也如願得到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位。

高拱的能力的確是有,可是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他這種耿直的性格,早晚會讓他吃大虧。張居正這麼做不僅是為了讓自己得到首輔大臣的位置,也是為了幫自己的老師徐階報仇。

當年徐階花了幾萬兩白銀,四處苦苦哀求,都沒能得到高拱的原諒。這一次張居正對高拱,其實也沒有手下留情的想法。

總結:是非對錯,我們需要細細品味。

明神宗五年,張居正路過高拱老家,兩個人聊了很長時間,似乎是在許久,可是時不時會淚眼婆娑一陣子。

其實大家都很明白,這兩個人是一對政敵,而他們的這種表現,可能是因為他們將過去的種種仇怨都說了出來。

事後高拱用盡人生最後一點力氣,將張居正勾結馮保奪取權力的事情給完全描寫了下來,內容詳實程度,就好像高拱親眼看到了一樣,或許正是張居正親口告訴高拱的。

但是當年你高拱不也是用了類似的辦法,把自己的恩人徐階以及老實宰相李春芳給趕下臺的嗎?所以政治場上,沒有真正的對與錯,只有立場不同,所代表的利益方不同而已。


江湖小曉生


夏言輸給了嚴嵩,嚴嵩輸給了徐階,徐階輸給了高拱,高拱輸給了張居正。政治鬥爭從來都是馬虎不得的,而明朝的政治鬥爭似乎格外精彩,你永遠不知道你的對手什麼時候會東山再起。

一、高拱和徐階的鬥爭

高拱曾經在裕王府九年,任裕王老師,與裕王的關係與旁人不可同日而語。當裕王被確定為繼承人的時候,他入閣絕對是一件非常順利成章的事情。

當初嚴嵩執掌官場,徐階與他鬥爭了二十多年,作為一個官場老手,他對這一點洞若觀火,所以提前讓高拱進入了內閣,以此對高拱表達善意。

但是高拱認為他能夠入閣,完全是靠的自己,徐階真是多此一舉,甚至是利用自己去讓隆慶皇帝滿意。所以高拱根本不領情,甚至是非常討厭徐階。

後來高拱找人舉報徐階的兒子橫行鄉里,且有憑有據。這一下子激怒了受徐階保護的言官,於是他們紛紛彈劾高拱,一次接著一次,隆慶皇帝萬般無奈之下,高拱於隆慶元年的五月間辭官回鄉。

後徐階對隆慶皇帝貪圖美色、濫用藥物等一系列行為不滿,失望之下,上書辭職還鄉了。

至此首輔的位置空缺了下來,後經朝臣,奏請重新啟用高拱,於是高拱又重新踏上仕途,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

二、徐階回鄉後,高拱的追擊

徐階在退休後,回家養老。高拱將剛正不阿的海瑞調到了徐階老家那邊做官,此公被稱為海閻王,從來都是六親不認。

在一番操作之下,海瑞查到了徐階貪汙鉅款的罪行,結果徐階的兒子被打發去充軍。

地方官在高拱的報復下,在當地鼓勵小民找徐家麻煩,凡是把田賣給徐階的,允許回贖,或者向徐階要求追加售價,一時間松江百姓積極響應,徐階全家焦頭爛額,無法安睡。

有時小民指名道姓罵徐階,徐階也只是讓僕人不要回嘴,說:“權當狗咬人,人難道還能咬狗嗎!”

據說他寫詩自嘲道:“昔年天子每稱卿,今日煩君罵姓名。”以前皇帝都叫我愛卿,現在你們居然直接叫我的名字了!

三、高拱的結局

徐階的學生張居正,幾番斟酌後,找到了自己最可靠的盟友馮保。馮保可以說對高拱積怨已久。

第一次隆慶元年,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論資歷應由馮保升任,但高拱推薦御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陳洪對高拱有恩,也就罷了。

可是等到陳洪被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

而張居正知道,要想扳倒高拱,必須要有可靠的盟友才行。於是張居正選擇了對高拱有積怨的馮保。

馮保開始協助蒐羅高拱的罪證。後高拱因一句“十歲孩子如何治理天下”的言論,傳到了太后的耳中。讓太后認為高拱在影射年僅十歲的明神宗,認為他是準備廢立,所以立刻將高拱給拿下了。

張居正勝出,成為了內閣首輔,風雲大明王朝十年之久。而作為他的合作人馮保,也如願坐穩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位。


樓頂的貓


整個有明一代,尤其是嘉靖、隆慶年間,黨爭就比較歷害,僅僅短短六年,徐階整倒嚴嵩,高拱又推倒徐階。李春芳又被高拱擊敗,高拱又被張居正轟跑,幾乎一年一變,風水輪流轉。只要,一個首輔倒了,就牽連出一批官員被貶謫,今朝得勢的,來年就有可能被趕下臺。

其實,徐階和高拱結下樑子,還要源於嘉靖未年,由於徐階思想為日後連絡裕王,為今後朝廷更替早做安排.便於嘉靖四十四年把高拱舉薦為內閣大學士.但徐階忽略了高拱要求平等處事的自尊心,仍把高拱當做後生晚輩,由此種下了紛爭的種子。隆慶元年,高拱指使手下言官彈劾徐階,揭發徐階的弟弟和三個兒子橫行鄉里,有憑有據,這激起了受徐階保護的言官的憤怒,他們紛紛把矛頭對準高拱,彈劾一次接著一次,高拱實在撐不下去,高拱只好於隆慶元年的五月間就辭官回鄉了,直到隆慶未年徐階致仕後,才做為顧命大臣重回朝廷。

本來,徐階整垮了嚴嵩,成了當朝首輔,他很看重高拱,就提拔了高拱讓他入閣。徐階本來以為自己這樣做,高拱好歹會感謝自己,結果高拱完全不領情,進閣後處處和徐階作對。

一段時間內,高拱回到老家後積極活動,和一些大臣聯絡,不久徐階自己退休走了,高拱馬上就重新回到內閣了。可能,他覺得徐階的退休生活太愜意了,就開始針對徐階。因為,徐階雖然退休了,但故舊滿朝廷,還有影響力。於是,他就用了一招借刀殺人,讓去當刀子,因為他知道海瑞太正直了,不會因為徐階提拔過他就網開一面。於是,趁著海瑞整頓田制整頓到徐階家的機會,狠狠地修理了徐階,讓他的兒子去充軍。

從此開始,高拱跟徐階的矛盾開始爆發。高拱仗著自己背後有朱載垕,因為入閣此時對他來說,只是遲早的事情。當然,徐階還有另一手棋,那就是張居正。因為,張居正能力不在高拱之下,而且是徐階的學生,徐階致仕以後,完全就靠張居正幫忙了。

高拱清算“大貪汙犯”徐階的的手段可謂毒辣,他動用了海瑞去清算徐階。海瑞的耿直眾所周知,令人跪喊“海閻王”,差點沒要了徐階的老命,結果硬是讓徐階的兒子去充軍了。徐階送了三萬兩銀子,向張居正求救。高拱得到了消息,張居正也被打壓。但是,高拱居然沒有追究張居正。

張居正,也找到了自己最可靠的盟友馮保。馮保對高拱又是恨之入骨的,因為第一次自己隆慶元年提督東廠兼管御馬監。當時司禮監缺一名掌印太監,按資歷應由馮保升任,但高拱推薦御用監的陳洪掌印司禮監。等到陳洪罷職,高拱又推薦掌管尚膳監的孟衝補缺。陳洪對你有恩,也就罷了。於是,馮保和張居正密議,達成共識,各取所需,一個要掌印太監的位子,一個要內閣首輔的位置。

這樣一來,最終的批紅蓋章的權力鬥集中到馮保手裡了。這就意味著自己什麼事情都是在請示馮保了。而且,馮保和張居正結成同盟。高拱相當於被排除出權力遊戲了,加上高拱又口無遮攔,結果因為“十歲太子如何治天下”的言論而被打倒,徹底失去機會,沒有再回到內閣的可能了。

當然,高拱在任時,政績還是非常好的。雖然人緣不大好,但是功績還是深得人心的。所以,在嘉靖45年到萬曆元年的內閣中,因為有了高拱,而變得太平。

所謂的高拱對徐階的趕盡殺絕,也只是黨爭政治罷了。


超凡博弈


說到徐階,從嘉靖到萬曆,能坐到如此高位的重臣,有幾個能善終的,唯有徐階做到了,這種人已經不能用忠奸來區分,徐階告老還鄉,縱容族人大肆收斂土地,魚肉一方,圈地20多萬畝,難道徐大腦袋想不通這是禍是福麼?

徐階畫像。

按小編的理解,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之位上退下來,儘管回到鄉里,就真的清靜了麼,還不是有無數雙眼睛盯著,何種姿態養老才是善終的主因,閉門不出修書釣魚,鬼知道暗地裡在幹什麼,如果魚肉一方,做一個名聲哄臭的布衣,才能讓朝廷放心,自黑的方式才是生存之道,徐階心裡明鏡兒。

圖為徐階墓遺址。

再者,自古金錢與權利就形影不離,有錢人就有權,於是諂媚的政治家向廣大愚民標榜清廉政治,廣大愚民便支持這政治,但社會的風氣是,有錢人很容易被當成壞人,徐階入閣數十載,豈能不懂其中道理,在錢權一體的情況下,告老還鄉又一身布衣的徐階還真成了毫無殺傷力的平民了,所以沒權了,就一定要有錢,最後也能看到,金錢成了徐階晚年的利器,而皇帝根本沒拿他怎樣。

高氏後裔保存的高拱畫像。

說到高拱,《明史》對他的評價就十分中肯,“性迫急,不能容物,又不能藏蓄需忍,有所忤觸之立碎,每張目怒視,惡聲繼之,即左右皆為之辟易”,什麼意思,高拱這人氣量小,不能容人,連他身邊的親信都處不好關係,高拱上臺後,陳以勤,趙貞吉,李春芳,殷士儋等接連被擠走,大肆排斥朝臣,所以當年有仇的徐階自然難逃打壓。

高拱故居。

世人都知道魚肉鄉里的徐階,罪行都擺在檯面上,就看誰敢下手辦了,高拱很高明,派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海瑞去辦理,判他幾個兒子充軍,幸好朝中還剩個乖乖臣張居正,這可是徐階的門生,拉著秉筆太監馮保,幾個回合高拱就下臺了,按事態發展,就算穆宗不死,高拱也不是對手,徐階兒子們被放還,就這麼一個晚年“奸惡”的徐階,權錢名集一身,活了80歲才老去。


圖文繪歷史


徐階和高拱之間的鬥爭本質上也是權力爭鬥,不過由於摻雜了很多信息不對稱因素,而產生了喜劇的效果。


徐階是上海人,明朝的上海遠沒有如今重要和突出。在當時喜歡按照籍貫互相攀交的文官體系中,徐階原本是不太起眼。當時江西派系很龐大,原因在於內閣首輔是嚴嵩。

所以徐階才得以躲在嚴嵩的影子下,隱忍了20多年,也裝孫子裝了20多年。所以徐階是“狗”的性格。他非常懂得權力是主人的,他只是依附於權力的。


而高拱是河南人,出了名的“老年憤青”。所以他一輩子人緣不好,不過恰恰由於不受整個文官體系待見,他運氣卻異常爆棚,因為他有個學生叫朱載垕,原本也是個坐冷板凳的。結果熬死了哥哥和弟弟,成了嘉靖唯一的兒子。接班的不是他也是他。

所以雖然高拱當時地位不高,但是他非常高傲,原因很簡單,作為朱載垕的老師,朱載垕即位,無論按規則還是論親疏,他必然入閣,不但入閣,由於和朱載垕的深厚關係,內閣首輔也是時間問題。所以這是典型“貓”的性格,認為自己才是權力的主人。

徐階扳倒嚴嵩,成為內閣首輔的時候,開始考慮嘉靖身後的權力格局。


在嘉靖43年,安排自己的學生張居正做了朱載垕老師,為此後入閣打基礎;在嘉靖45年,把高拱推薦入閣。

這個操作徹底底惹毛了高拱。我需要你徐階送這個人情麼?朱載垕一即位,你們現在這些內閣首輔、次輔的全部給我滾蛋。內閣才是我的主場。

而徐階想的是,我才是首輔啊,你們入閣不應該聽我的,像當初我對嚴嵩那樣對待我一樣畢恭畢敬,感恩戴德麼?

當時內閣在嘉靖煉丹的地方有個值班室,隨時聽奉旨意。徐階作為首輔,知道誰第一時間得到嘉靖旨意,誰就有話語權,所以老霸著值班室。其他認一看首輔在,就很識趣地躲開。結果高拱脾氣了沒那麼好,陰陽怪氣地說,“公元老,常直可矣。”弄得徐階非常下不來臺。


此類小矛盾,得罪人的事情高拱做得很多,但是高拱根本不在乎,因為在裕王朱載垕最艱難的9年中,都是高拱陪著,並給打氣的,高拱不需要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但是高拱最終還是為此事買單了,到了隆慶2年,徐階退休了。高拱就迫不及待地打壓首輔李春芳,準備自己做首輔了。

結果徐階並不是真心想走,只是自己兒子在鄉間魚肉鄉民的把柄抓在人家手裡。但是徐階知道留著高拱,自己就真沒機會回去了。


所以動用了身後的資源,讓言官胡應嘉、歐陽一敬等人不斷上書彈劾高拱。結果朱載垕說,高老師你也回家去吧。

李春芳是個老實人,是挑不起首輔的擔子來的。所以朱載垕又想把徐階或者高拱兩個請回一個來。結果在張居正和太監李芳的合謀下,最終請回了高拱,因為只有高拱回來,才能清洗言官集團。


重新回到內閣的高拱就再無顧忌,大肆清掃,做了首輔,並且對徐階開始了大追殺。

徐階在職時貪的那些養老本,被自己親手救出來的海瑞全部查處清退,自己的兩個兒子也被充了軍,到老孤苦無依。

只不過高拱並沒意識到,鐵打的內閣,流水的首輔。自己的也不過是人家棋盤上的一顆棋子。


炒米視角


趕盡殺絕談不上,想徹底打倒徐階及其勢力才是真的。

一、與徐階智數和高拱的性格有關

徐階“有權略,而陰重不洩”,他其實很腹黑,在大奸臣嚴嵩為首輔時,身為次輔的徐階能與之周旋十數年,也是一個心機極重的陰謀家,《明史》說他“器量深沉”、“任智數”,便是這個意思。

而高拱性格很衝,“性強直”,他對徐階的印象未免不好,在他看來徐階也是如嚴嵩那樣的矇蔽皇帝,“怙寵弄權”,是操弄權術的奸臣。

雖然徐階引高拱入閣,但是大權仍掌握在高拱手中,“然階獨柄國,拱心不平”,“同列高拱、郭樸以階不與共謀,不樂”。

而且高拱當時遭受給事中胡應嘉的彈劾,高拱懷疑是徐階背後指使的,“拱疑階嗾之”,以他的性格當然要報復。

二、與帝位更替時的核心權力爭鬥有關

這才是最重要的原因。

徐階畢竟是嘉靖朝的首輔,後來嘉靖病逝,隆慶皇帝繼位,國家核心權力要重新洗牌。

高拱具有一個優勢,“拱初侍穆宗裕邸”,他是隆慶在潛邸的侍講,“侍裕邸九年”,是隆慶皇帝的心腹。

現在隆慶繼位,高拱地位上升,這首輔之位他勢在必得,而徐階便是他最大的障礙。

“階雖為首輔,而拱自以帝舊臣,數與之抗。”

權力的爭鬥是殘酷的,本來高拱就是負氣凌人之人,“拱驟貴,負氣頗忤階”。

在隆慶元年,徐階和高拱的爭鬥已經逐漸白熱化。

不過徐階畢竟年老,深知隆慶皇帝信任高拱,“帝意亦漸移”,徐階也主動請辭乞老,得到容許。

不過徐階在請辭前夜沒讓高拱好過,高拱也被他打倒,“拱遂引疾歸”。

後來高拱復出,開始報復徐階,徐階雖然致仕,但是朝中黨羽門生很多,勢力還是非常大的。

這對想掌控隆慶朝全權,一心要革新政治的高拱來說自然不是不能容許。

“拱之再出,專與階修郤,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

高拱氣量不夠,“才略自許,負氣凌人”是一方面,他想徹底掌握新朝大權,清除徐階勢力也是一方面。

權力爭鬥中,心狠手辣基本是政治家的標配。


微史春秋


關於明朝的那點破事可謂是說不盡道不完。談高拱為什麼對徐階趕盡殺絕前,我們要先看一看徐階到底做了什麼,以至於對其如此。

高拱,1515年生,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嘉靖二十年,進士。為人還算正直的,和前任首輔大貪逼嚴嵩相比,但做事呢,想法很好,考慮不周到且太過決斷,以至於讓徐階和張居正將其幹倒在地。

嘉靖41年(1562年),高拱、徐階和張居正三人合作‘倒嚴’,嚴嵩一下臺,首輔的位置空了下來,高拱和徐階都有意想當,這個時候張居正還是個臭弟弟呢。偏偏這個時候高拱還很相信張居正,而張居正、徐階和太監馮保早已穿了一條褲子,就這樣高拱傻不拉幾地告訴張居正,張居正再告訴徐階。高拱之前是裕王的講師,是徐階把他引到內閣裡的,這下可把徐階氣得不得了,知恩圖報,天經地義,你這個白眼狼。

雙方矛盾逐漸公開化,這個時候我們的小張依然兩邊吃香,牛逼!就這樣,在嘉靖皇帝去世後,雙方恨不得在朝堂大打出手。高拱說徐階遺詔造假,徐階不屑,你有證據嗎?高拱說我不在場,就這樣像兩個孩子吵架一樣,你一下我一下。這次爭執以高拱落敗,我們高拱兄弟不服,你等著!

1567年三月份,京官大考核。不查不要緊,一查不合格的居然全是南方人。主持京察的吏部尚書就是山西人,沒有一個山西人有問題。這誰能忍?言官馬上出來叭叭叭,於是一個叫胡應嘉的吏部言官跳出來向吏部尚書開炮,指責他京察腐敗,包庇鄉里,打擊異己。但是這個人很笨,這種做法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因為吏部京察完畢以後,要和本部的言官們商量,言官們都同意了才能頒佈最後結果。也就是說,吏部尚書公佈的這個結果,胡應嘉是同意的。既然之前同意,現在不同意,說明這是他本人居心叵測。就連智商偏低的隆慶皇帝都看出不對勁了,下令處罰胡應嘉。

高拱知道後高興得像個三百斤的胖子。因為胡是徐階的人,馬上拿起自己的小本本,像皇上告狀去。殊不知徐階早有應對,同意讓胡革職。然而暴風雨還在後面,言官平時沒個屁用,一說到懟人,當仁不讓。自己同伴被罰,這能忍?上奏的,私下告黑狀的一大堆,任憑高拱臉皮再厚,也頂不住,無奈請辭,皇上一開始死活不同意,最後還是流著淚說分手。

其實要說趕盡殺絕也沒那麼嚴重。高拱重新上臺後也只是讓徐階的兩個兒子在監獄住了一段時間,徐家家底拔淨而已,畢竟還有條命呢,是吧。



青年論


我是日航君,為您解答。

說實話,朝堂上的鬥爭就是這樣,勝利者為了杜絕後患,往往會對失敗者趕盡殺絕。高拱對於徐階的趕盡殺絕僅僅是其中一例罷了。下面請聽日航君為您仔細分解。

一、“一山不容二虎”的鬥爭

在明代,官員想要一番作為往往都要入內閣,而在內閣之中往往又有首輔、次輔之分。一般來說,首輔是內閣的頭頭,一個人如果想要實現自身的政治抱負的話,一定是要當上首輔這個位置的,而歷來的首輔為了好辦事,一般都將自己的心腹或者是願意和自己配合的人加入內閣,將與自己作對的人趕出內閣。

高拱在嘉靖四十五年進入內閣,他之所以可以進入內閣,全是賴於徐階的推薦。徐階為啥要給自己找敵人呢?一方面是因為徐階不知道高拱未來會和自己爭奪內閣權力,一方面是高拱其人確實非常優秀。

高拱先後在禮部、吏部做事,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而且做事井井有條,非常有效率;除此之外,高拱還常年給裕王講課,與當時的皇位繼承人關係非常好。在以上的原因之下,高拱來到了內閣。

當時的內閣之中,基本上都是徐階的人,例如說李春芳、郭樸等人對待徐階都非常客氣。但是高拱不一樣,高拱一方面本身的性格就是很高傲的那種,瞧不起這個,瞧不起那個;另一方面高拱這次來,就是想和徐階爭個高下。

但是說實話,高拱畢竟是個新來的愣頭青,自然是鬥不過老奸巨猾的徐階。徐階一開始就彈劾高拱擅離職守,甚至將內閣的東西搬回家中,斥責高拱是“不忠”。說實話,這個事情可大可下,但是在當時確實把高拱嚇了一跳。

徐階那個時候還算是“暗戰”,但是高拱卻把這場暗戰給搬到了朝堂之上,而且還找了自己的老鄉郭樸來配合自己。當時徐階和張居正為嘉靖皇帝起草“遺詔”,結果被高拱知道了,高拱就抓住遺詔中的漏洞在朝堂之中和郭樸一起攻擊徐階,這可以說是這場鬥爭的白熱化。

二、“楊博事件”與徐階的階段性勝利

楊博是當時的吏部尚書,一次他負責當時的京官的考察工作,結果在考察結果之中,楊博的老鄉沒有一個被查的,這就引起了當時言官團體的憤慨,其中一個言官叫做胡應嘉,譴責楊博“庇護鄉里”。然後皇帝將“楊博事件”的處置權交給了內閣。

在內閣之中出現了兩種意見,一種是以高拱為主的認為應該嚴懲造謠生事的胡應嘉;一種是以徐階為主的認為應該寬大處理此事。

高拱的意見再次引發了言官團體的譴責,言官們認為高拱是在藉助此事公報私仇,這更是激起了高拱的怒火,高拱甚至想要抓幾個言官打廷杖。此事引發了徐階的強烈反對,甚至二人在內閣之中大吵一架。此後高拱便火力全開,指使手下門生彈劾徐階。因為皇帝比較信任徐階,然後高拱的門生就被外調了。

即便是高拱的門生外調,徐階還是指使言官團體向高拱開火,最終高拱被罵的體無完膚,只能稱病離開,郭樸害怕遭受徐階報復,也稱病離開。

通過這一次“楊博事件”,徐階取得了和高拱作戰的階段性勝利。

三、徐階引退和高拱的復出

此後徐階因為年事已大,無力操心朝堂政務,因此要求主動隱退,最終離開了朝堂這個是非之地。徐階雖然退休了,但是內閣之中的工作還是需要人做的,因此皇帝便把目光轉移到了高拱身上,就這樣高拱一躍而上,坐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內閣首輔的位置。

說實話,高拱這個人確實不是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他雖然與徐階有仇,但是徐階主動引退,不與高拱鬥爭,高拱就應該放徐階一馬,但是高拱卻沒有,他決定趕盡殺絕。

為了麻痺徐階,高拱給徐階寫了封信,信的內容大體上就是說我之前太年輕,因此多有冒犯,現在我成了首輔,瞭解到了您當年的辛苦,您放心,我絕對不會報復您的。

然後高拱寫著這封信的時候,已經開始佈置對於徐階的進攻了。當時徐階家中有田數萬畝,高拱就藉口徐階“橫行鄉里”,然後將徐階家中的數萬畝田都充公了,而且還抓了徐階的三個兒子。

但是畢竟徐階在朝中經營多年,勢力根深蒂固,因此在徐階故人的幫助下,此事暫時擱置了下來。後面高拱還想進一步報復徐階,結果還沒有進行,高拱就被張居正和馮保聯手擊敗了。之後徐階的三個兒子得以恢復名譽,徐階也得以安享晚年。說來有趣,張居正正是徐階的弟子。

因此這場鬥爭的最終勝利者,可以說是張居正,徐階稍微好一些,可以安享晚年,至於說高拱,那就是三人裡面最慘的那一個了。

文:日航通鑑 圖:來自網絡與站內,侵刪


日航通鑑


高拱真沒對徐階下殺手,只不過把徐階的子孫打發去充軍了而已,本身徐階的不肖子孫們就留了辮子給人抓的不能全怪高拱。相比於前幾任的做法,他高肅卿已經很文明瞭。

(高)拱之再出,專與(徐)階修郤,所論皆欲以中階重其罪。賴帝仁柔,弗之竟也。階子弟頗橫鄉里。拱以前知府蔡國熙為監司,簿錄其諸子,皆編戍。所以扼階者,無不至。逮拱去位,乃得解。

―《明史.高拱傳》

玩政治不是過家家,輸了還可以重來,而是真的要人性命。看看高拱前面幾任的經歷就知道了。

嘉靖二十七年,嚴嵩以與三邊總督曾銑勾結的莫須有的罪名,誣告前任內閣首輔夏言,最終將夏言置於死地。但其實夏言在年初就已經被革職,在政治上再也無法對嚴嵩形成威脅了。

嚴嵩為什麼非要夏言死,因為嘉靖二十一年,嚴嵩已經陷害過一次夏言,導致他被罷官,但嘉靖二十四年,由於皇帝需要制衡嚴嵩,就又一次起用夏言入閣。

至二十四年,帝微覺嵩貪恣,復思言,遣官齎敕召還,盡復少師諸官階。

―《明史.夏言傳》

夏言這次重新入閣之後極力報復,差點把嚴嵩給整垮了,嚴嵩見到夏言如坐針氈,難得逮到了皇帝不滿夏言倡議收復河套這一次機會,趕緊下了殺手。

風水輪流轉,嘉靖四十四年,徐階倒嚴成功,特地把御史林潤寫的彈劾嚴世藩的摺子修改了下,把嚴世藩陷害沈煉,楊繼盛的罪狀刪掉,只寫了嚴世藩侵佔王氣之地,房屋逾制,勾結倭寇,圖謀不軌的罪狀,於是嚴世藩被斬,嚴嵩徹底涼涼。

徐階太瞭解嘉靖了,他知道殺楊繼盛,沈煉本就是嘉靖的意思,嚴嵩不過是執行者而已,再清算楊繼盛這些人的舊賬,等於揭了嘉靖的瘡疤,自負多疑的嘉靖反而會對徐階一幫人心生不滿。而謀反大罪是嘉靖萬萬不會容忍的。殺了嚴世藩,等於除掉了嚴嵩的智囊,嚴嵩就徹底倒臺,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了。

法司黃光升等以讞詞白,階曰:“諸公欲生之乎?”僉曰:必欲死之。”曰:“若是,適所以生之也。夫楊、沈之獄,嵩皆巧取上旨。今顯及之,是彰上過也。必如是,諸君且不測,嚴公子騎款段出都門矣。”

―《明史.嚴世藩傳》

果然,嘉靖收到嚴世藩罪狀後大怒,立馬砍了小嚴的腦袋。

贏家全拿,輸家全輸,這就好像政界的江湖規矩,像高拱,徐階這種人,都是帝國政治資深職業玩家,是萬萬不會拿所謂的仁慈對自己的身家性命,政治前途開玩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