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我们身处的世界变化越来越快,知识的边界不断被突破,信息的超饱和不断打破着暂时的平衡。一个易变、模糊、充满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VUCA时代已然到来。面对种种不确定性,企业家应该如何加强自我修炼,巩固对商业与管理的理解,提高对未来趋势的认知?也许,拥有百年商科教育历史的复旦大学能帮助你找到答案。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复旦大学是中国最早将商科教育视为民族自强自立根本的大学。1917年,复旦参照美国大学科系设置的成例,并根据上海工商界的实际需求在全国率先创设商科;1944年,复旦设立商科研究所,将商业管理纳入科学研究视野。2002年,顺应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复旦大学又成为国内首批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开办中文EMBA学位教育的院校之一。

近日,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徐喆老师分享了如何培养学生既深刻领悟本土管理思想、又具备全球视野的教育理念。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作为为企业培养高层领袖人才的教育项目,复旦大学EMBA有什么独特的理念?

徐喆:复旦大学EMBA一直都是以培养面向未来的商界“将帅之才”为己任,以“商道人文,融汇贯通”为目标。我们的课程覆盖战略思维提升、战略领导力提升、视野与格局提升三大领域,学生通过在复旦大学EMBA的学习,能够积累深厚的管理知识,深入理解中国及全球的管理实践,提升思维模式。长期坚持的理念造就优质教学质量,在UTD商学院科研排名百强榜单上,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位列全球第83位、中国大陆第1位。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复旦大学EMBA曾蝉联英国《金融时报》全中文EMBA项目全球排名第一,17年以来坚持以全中文授课。能否谈谈在这方面的考量?在教学方面有何卓越之处?

徐喆:最值得我们骄傲的就是复旦大学EMBA的授课教授。他们是管理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华人教授,他们之中的每一位都100%拥有名校博士学位,100%拥有海外学习和研究经历,100%拥有企业实践经验。比如钱世政教授,不仅是中国著名的财务与资本专家,还担任过上实集团副总裁、海通证券公司副董事长等职务,并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会计学院做过访问学者,其讲课风格被评价为“分析精辟、旁征博引、风趣幽默、激情澎湃”,让学生们感到“如饮甘醇,回味无穷”。又如审计专家李若山教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位审计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堪称“中国审计第一人”,曾在美国伊利诺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比利时Leuven大学担任访问学者。

一直以来,我们

坚持采用全中文授课,因为相比于一些由外籍教授讲课配翻译的EMBA课程,效率要高很多,每月4天的课程可以全部用来学习,而不用将一半时间都花在翻译上。同时,华语教授能将最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中国本土文化做更好的融合。这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理解更透彻,与教授交流更深入。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复旦大学是国际公认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沉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复旦大学EMBA更以“商道人文,融汇贯通”为教育理念,能否谈谈复旦是如何在商科教育中体现人文特色的?

徐喆:我们认为,现在的商业经营环境中,人文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现代的管理者,只有做到商道人文的融汇贯通,才能成就一个企业家应有的高度。我们的学生在复旦大学EMBA求学的过程,可以用“君子知道”四个字来诠释。所谓“君子”,即注重内外兼修、有态度也有温度的商业精英;而懂得理性思考,开启探索求知的意识,是为“知道”。在为期两年的学程中,我们都是围绕着这个理念来展开的。

比如,我们通过“大道至简”年级移动课堂,向学生们传递好的生活是简单的生活、好的管理是简单的管理。以“问道东西”为主题的海外游学系列课程,与学生一起探索国际视野下的中国化商业对策。我们还通过定期开设“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讲堂,为学生剖析人文历史,带领学生去思考个人和企业在社会科技与文明演进中所扮演的角色。迄今为止人文商道讲堂已经开设近百场,总计覆盖超过2万人次,受到众多学生的追捧。我们今年还新开发了场景化浸润式的“行戈壁,观自在”领导力课程,通过一种特定的场域,将文化与商业进行深度融合。

无论是在我们的必修课、选修课,还是在学生能接触到的所有学程体验中,来自复旦大学的管理学以及经济、人文、历史、哲学等各学科的教授和学者们,都能助力学生对商道与人文的理解与认知,成就其思想高度。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刚才您提到的海外游学课程应该是近年来比较受企业家欢迎的课程形式,能否再展开谈谈复旦的特色?

徐喆:我们的“问道东西”海外游学课程在广度与深度上是中国所有商学院里独树一帜的。海外游学最早始于2004年,经过多年演进并于2018年全面升级后,目前已拥有10条线路,涵盖创新、金融资本、

领导力、智能制造、品牌营销共5大模块。其中,每一条线路都由我们的教授亲自设计,对海外教授的授课内容进行筛选和提炼,并全程参与同行和解读,带领学生探索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化对策。游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全球顶级名校资源、优秀的商业资源,以及独到的名师观点。与我们有长期深入合作的院校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商学院等,参访过的企业有:苹果、甲骨文、FaceBook、历峰集团等。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中,成就一位管理者真正的高度

您刚才提到学生的求学过程有如“君子知道”,我很好奇,复旦大学EMBA的学生是怎样一群人?

除了课程以外,他们还能从复旦这个平台上获得什么?

徐喆:复旦大学EMBA项目对于生源有着严格标准,他们的平均年龄39.8岁,平均管理年限12年,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16%。我们招生的对象来自于各行各业,丰富的行业属性能够加强学生之间交流和思维的碰撞,开拓视野,突破圈层认知。截止到今年,复旦大学EMBA校友人数到达7500人,管理学院校友人数达到47000人。我们在全球各地成立了10个同学会地方分会及7个行业协会,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展人脉圈。

复旦大学EMBA所背依的复旦大学在这一方面更加得天独厚。例如我们在医疗领域的人脉圈就很广,包括上海肿瘤医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妇婴医院等,都是复旦大学的附属医院。在医疗产业链方面,我们的校友从医药研发,到医疗器械、健康影像,以及体检、大健康等,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又如在金融业、新闻传媒行业等各学科各领域,复旦也拥有强大的人脉圈。

同时,复旦大学EMBA为学生和校友提供的,不仅是高质量的人脉平台,还是一个能够终身学习平台。

作为一所著名的百年名校,相比其他学校,复旦大学是否也肩负了更多社会责任?

徐喆:其实这一点也是我们长期坚持商道与人文融合教育的原因之一。在复旦大学EMBA的教育目标中,也包括想让每个企业家学生变得“好”一点。这种“好”不仅是管理能力的提升,也包含了思想境界与思维格局的提升。他们变得优秀一些,不仅他们下属的每一个员工和领导的每一个企业会直接受益,同时也是对中国商业和社会环境的不断的优化。

一提到复旦大学,大家都会谈到“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我们认为,当你还没有成为一个有用之人的时候,谈无用很不合适;而我们复旦大学EMBA的学生,正因为经历了丰富的人生与事业,追求与体验了很多有用的东西,再重新审视“无用”,才会获得截然不同的开阔视野。

在我们看来,中国的企业家不仅要能够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进步,还要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科技进步做贡献,这正是复旦大学EMBA在企业家培养方面追求的最高目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