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作者 / 馬哥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你們以後有任何問題,隨時隨地找張靜初老師、張頌文老師、吳鎮宇老師,他們已經把你們扛在肩膀上了。”

聚焦年輕演員的片場生存真人秀《演技派》今晚收官,在節目裡明確表示有合適角色第一會考慮學員的發起人於正已經率先兌現承諾,多位表現優秀的演員順利進入到歡娛影視新劇《拾光的秘密》拍攝——這並非什麼裙帶關係,而是通過節目裡學員與外部競爭者同場試鏡,在所有觀眾面前做出的選擇。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而由學員出演拍攝的影視習作《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也在《演技派》最後一期迎來大結局,從最初完全沒有古裝劇拍攝經驗,到如今劇中的御廚張東官、景嫻格格等角色躍然眼前,演員們的進步肉眼可見。“看這檔綜藝發現了好苗子,未來有機會的話希望能合作起來,”有不少製片人感嘆。

儘管是表演類真人秀,《演技派》更像是一場為期三個月的大型職場生存實驗,優酷以及銀河酷娛、歡娛影視希望通過把演員幕後培訓、選角和推向市場的過程如實呈現給觀眾,以專業教學直通片場實踐的模式,為年輕演員與市場接軌打開一扇門、點亮一盞燈。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以劇代練的“橫漂”生活

與無處不在的競爭壓力

過去一年演員類綜藝井噴,《演員請就位》《我就是演員》《聲臨其境》等節目聚焦演員舞臺呈現,《演員的品格》則把青年演員表演與品格培養作為重點。

在眾多節目中,《演技派》跳脫常規思路“以劇代練”,以更接近職場綜藝的模式向觀眾呈現演員從面試、見組、拍攝到走向市場的全流程,並通過《紫禁城裡的小食光》讓演員在實際拍攝影視劇中獲得實踐經驗。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拋開大眾印象中的光鮮亮麗,殘酷的片場生存法則是年輕演員走向成熟所必須面對的磨礪與成長。《演技派》中的學員參與《紫禁城裡的小食光》需要通過影視化考核選角競爭上崗,而拿到角色也並非高枕無憂。

正如於正所言,《紫禁城裡的小食光》的劇情走向隨演員表演而不斷變化,這場戲表現好就會在下一集中加戲,表現不夠出色則淪為背景甚至被編劇“寫死”。趙天宇飾演的春壽就因為體態不夠挺拔、表演做作而險遭淘汰,再次競爭上崗;就連拿到男女主劇本的周陸啦、王玉雯,也會因為對戲時化學反應不夠、表演層次缺乏張力而戲份被刪減。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在課程設置上,節目組將選角見組、影視化考核、體驗生活等演員培養全流程打通,並引入真正的片方劇組根據角色試戲,《演技派》學員不止要內部競爭於正兩部新戲的角色,還要面對外來所有想要試戲的演員一起同臺pk。

這也是當下影視市場試戲時的真實情景:告別學院培養的空中樓閣,演員最終都要走向社會,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應對挑戰,不斷突破自我的表演侷限。節目組甚至安排了影視習作公映的環節,讓演員們第一時間獲得觀眾的反饋,從而迅速提升進階。

在節目觀賞性上,觀眾以往對演員演技的鑑賞往往依賴於表演導師點評、周遭人的評價和主觀感受,難免人云亦云。《演技派》另闢蹊徑,以多位演員出演同一幕戲,飛行嘉賓表演示範以及影視化考核覆盤等多重方式,來豐富觀眾對於表演鑑賞的認知。

比如多位男演員試鏡《玉樓春》孫金閣的同一場戲,從觀眾視角能夠看到不同演員對於角色的不同理解和處理,節目組分別設置了場內片方視角與場外導師和學員的圍觀視角,從不同角度來評判演員是否適合角色。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節目中隨處可見的表演tips則幫助觀眾理解表演專業術語,從看熱鬧逐漸看懂門道。比如在進行《紫禁城裡的小食光》每個單元階段性覆盤時,表演導師會針對性指出每位演員出色的表現或存在的問題,這時屏幕也會彈出相應提示輔助觀眾注意表演細節。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試戲環節,則以分鏡等處理來體現學員在節目前後期表演的反差,配合表演導師的點評讓觀眾加深對演技優劣的對比,比如用無實物表演還是以道具豐富人物性格,還原劇本還是突出個人特色,多版本演繹究竟能否呈現出明顯差異,《演技派》通過多樣化的釋義手段,讓表演鑑賞理論深入淺出。

節目之外,《演技派》還開設了知識付費節目《光影中的演技派》,通過表演導師張頌文解析電影,更加系統地幫助感興趣的觀眾加深對錶演的理解。過去在電影鑑賞中鮮少有專門的表演鑑賞課程,《演技派》在綜藝衍生節目上的創新,不僅對大眾起到表演知識科普的意義,也會反哺行業更加對演員演技的重視。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頂級配置服務於表演

《演技派》希望重塑演員的專業

“明明是一檔表演類真人秀,我卻看餓了怎麼回事。”

作為《演技派》的“戲中戲”,《紫禁城裡的小食光》以御廚張東官的視角見證宮牆內外的悲歡離合,以美食治癒人心。鮮少有觀眾知道,每集中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是由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團隊拍攝的,而劇情部分則採用《延禧攻略》的製作班底,角色佩戴的點翠、絨花都造價不菲。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以最專業的影視製作團隊與頂級的服化道配置服務於表演,《演技派》對演員的要求同樣苛刻。水戲、火戲、騎馬、戰爭,14期節目下來,觀眾與《紫禁城裡的小食光》的年輕演員們一起經歷了影視劇拍攝的各種情景:穿幫鏡頭和打光不理想的地方要反覆重來,救火要用真正的明火,水戲演員不用替身親自上陣,連續熬大夜卻還要打起精神,片場拍攝的不易,讓更多觀眾對於演員這一職業有了新的理解。

而演員們並非只通過《紫禁城裡的小食光》磨鍊演技,戲外節目組通過劇本圍讀、信念感測試、反差表演、體驗生活等多個環節來幫助演員提升進階。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演技派》第五集中,張頌文帶著學員去醫院和人才市場蹲點,讓大家通過與素人接觸豐富閱歷,在察言觀色間掌握塑造人物的細節;第七集則邀請李立群老師現場教學,針對年輕演員面部表情不夠鬆弛,演不好死亡等特殊情節的問題,給出了諸多寶貴建議。

沒有傳統綜藝裡演員間的含蓄客套,表演老師們對於學員的點評坦誠而嚴格,《紫禁城裡的小食光》做每次做階段性覆盤,演技誇張刻意、角色理解膚淺、表演千人一面等問題當眾反饋,一些女演員因為吳鎮宇不留情面的批評沒少掉眼淚。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但正是這樣的言傳身教和無微不至的提點讓大家進步飛速,在人情複雜的演藝圈,傾囊相授的師生情誼是限定產物,把自己過去選角的經驗完全開放給學員更是難得。正如謝彬彬所言,“想到以後可能再也沒有人這麼直接跟我講一些話的時候,就覺得有點難受。”

不僅幾位表演導師,《演技派》還邀請了不同類型的飛行嘉賓來輔助學員拓展視野。在第七集中,香港影后惠英紅談到她由武打女星轉型打開戲路的坎坷,黃聖依與年輕演員即興搭戲,對於劇情強烈的信念感令人刮目相看。張智霖與袁詠儀夫婦通過《夫差》片段示範反差表演,白鹿、許凱、吳謹言以助演來幫助學員快速入戲,也讓觀眾感受到表演經驗積累的重要性。

很多表演類綜藝容易下結論或者比輸贏,《演技派》卻選擇呈現出針鋒相對的一面:在影視化習作公映時,觀眾與導師,甚至導師內部也會產生觀點碰撞。沒有絕對統一的教學理念,

而是從不同演員身上汲取所長,由模仿走向塑造個人特色,“不追光,去成為光”,是年輕演員通過《演技派》學到的重要一課。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從《演技派》走出的“演技派”:

更多機會有待把握

“我叫夏漫,是一名作家。”

一個月前,優酷首部多視角互動劇《當我醒來時》上線,幾位主演王鶴潤、昌隆、朱元冰和朱致靈均為《演技派》學員。懸疑劇情與多視角、多結局的互動劇特性對演員表演要求很高,需要根據觀眾不同選擇做出相應的差異反映,而幾位學員出色完成了表演,“這是朱元冰?”有粉絲看著劇中的技術宅男李偉驚呼,“口音有內味兒了!”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從產業角度,《演技派》不僅是一檔提供大眾娛樂和推介演員的綜藝,而是試圖打通年輕演員走向大眾市場的路徑,為行業輸送優質人才。

在最後三期節目裡,於正將兩部戲《玉樓春》與《拾光的秘密》中8位角色的選角進行開放試鏡,其中昌隆、姚彤、周陸啦、辣目洋子、朱致靈均憑藉出色的表現獲得定角,鄭湫泓與陸妍淇版的桃夭難分伯仲,於正只好讓檔期來決定結果。

從《演技派》走出的學員們,正在邁向真正演技派的道路上快步向前:周大為、黃馨瑤、姚童、昌隆、鄭好均參與了《拾光的秘密》拍攝,王玉雯的《長安少年行》、趙天宇的《少爺與我的羅曼史》、張南的《傳家》也均進入殺青或待播的階段。經過《演技派》的歷練,這批青年演員通過表演實踐更快走向市場,在影視寒冬中獲得更多就業機會。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在殺青晚宴中,張頌文對學員們說,“我是一個走了很多年彎路的人,所以今天我看見你們的時候,很想快速地在這71天內,我們知道多少塞給你們多少。20年以後,你也告訴旁邊的年輕人,當年我的老師曾經教過我什麼。”


不做“追光者”的《演技派》,憑什麼讓年輕演員趨之若鶩?


於正則建議年輕演員保持初心。每年給到自己一定時間去充電和生活。“當你演技不夠紮實,當你太過忙碌,當你沒有時間去好好研究劇本,當你演了一堆爛戲、賺了一堆錢之後,你很快又會失落的,因為又沒有人找你(演戲)了。”

演員是需要傳幫帶的一門職業,《演技派》貴在紀錄這一切,將資深演員、製片人和導演的經驗以教學理論結合親身實踐,手把手地傳遞給年輕演員,將表演需要專業、敬業和堅持的價值觀傳遞給觀眾。

而作為優酷綜藝創新的嘗試,《演技派》不僅在節目模式上同時滿足行業觀摩與大眾娛樂的需求,也徹底打通專業教學、實戰訓練、市場接軌的產業鏈路,讓一批未來的演技派從節目中脫穎而出,為影視行業輸送新鮮血液,為青年演員打開了就業機會的大門。

對觀眾而言,《演技派》傳遞出的表演專業性與演員敬業態度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以往人們對於演藝圈難免存在流量至上、八卦滿天飛的刻板印象,從節目中走出的一眾優秀年輕演員不僅讓觀眾感受到表演的魅力,同樣也對中國影視人才的薪火傳承充滿希望。《演技派》殺青,但一批未來的演技派們正走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