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思考和對策,抓住機遇


疫情下的思考和對策,抓住機遇


時間:2020年2月2日下午3:00——5:00

形式:線上語音研討會

參與人員:雲集聯合創始人張鐵成、肆拾玖坊創始人張傳宗、中研股份祝文欣、精一門創始人老壹老師、社群研究專家盧彥老師、企徒體育創始人趙超、初心會合夥人谷宗權、初心會合夥人何衛華,初心會創始人王挺。


肆拾玖坊創始人傳宗總觀點

1) 會真正帶來消費升級。對於美好生活我們更加註重品位、品質,也更加活給自己看、內修內求,更加註重親情、審美。我們經歷改革開放40年,整個社會是比較浮躁,比較喧囂,我認為這次的疫情可能是一次降溫,是一次體檢,使得我們正好冷靜下來,能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想想我們到底要追求什麼?

具體可參看:《大疫過後有大役,拐點真正駕臨》,鏈接地址:

http://weixin.jixue2000.com/sharesCour3/28019?accountId=2149&sharesTime=1580626584041&shareType=0&tId=171729

2) 加速缺乏競爭力的老物種的公司的淘汰,創造出新物種公司的出現並帶來正向的影響。要打造新物種公司,首先企業的經營者、管理層要成為新軍、新人類,要有著新時代的精神文化、新時代的思維以及新時代的技能。

具體可以參看我寫的一篇文章《關於創業精神的一點理解——掃地僧寫給創業朋友們的信》,鏈接地址:

http://weixin.jixue2000.com/sharesCour3/28015?accountId=2345&sharesTime=1580551233649&shareType=1&tId=170619&from=timeline

3) 推動深度的轉型動力。危中有機,會誕生新的機遇。我們應該集體發聲,一起攜手支持,互相背書,彼此協同。進一步推動共生聯盟的成長和突破。疫情中的工作會促進互聯網的工具和運營,圍繞社群的落地也會進入2.0的迭代。進一步夯實社群和社群體系。對業務有影響,但是全年影響不大。

4) 線上線下的連接點就是社群,具備一個承上啟下的價值。社群,有點像敵後武工隊,重要的是基於價值觀、人心的連接下的靈活、多變的行動。未來社群更加重要,眾籌、眾創、聯盟都是對人群的一種組織方式。

精壹門創始人老壹老師觀點

1) 疫情倒逼線上移動互聯的深度落地,把不喜歡線上的人也逼到了線上。從商業角度開發一套協同在線工作的系統會有很大的機會。客戶的維繫80%將會在線上完成。

2) 社群化有兩個方面:內部社群化和客戶社群化。從過去的管理到協同的共同體。過去和用戶是博弈關係,未來是和用戶一起賺錢共同體的關係。一個公司一定是一個主角多個配角的IP模型,需要內容+故事,同時需要新型的直播,解決線上的互動問題。

3) 社群運營中的機會點在於三個突破點。首先是社群運營的精細化,精細化到最基本的每個動作上,從拉新互動、組群成交到裂變,每個環節我們都是可控的,都是可以去可追溯的;其次社群營銷的序列式發售,如何像電影、電視劇的方式推進業績;最後是建設一個有溫度的共同體,很多社群是缺乏溫度和文化的,而溫度最需要的是打造一個超級IP,核心是內容和故事,任同時何一家公司不可能只推一個IP,一定是一箇中心多個節點,類似於電影有一個主角,很多配角,這樣大家有話題可講。

4) 這幾天很多微商都進入內外部的培訓階段,從大年初三就開始在線培訓他們的代理團隊了,有搞心態建設培訓,有搞各種各樣的主題培訓,非常值得大家學習。還有一個案例研究,火神山是如何實現多公司協同的系統性落地是值得探索的。這是一個社會大協作,極短時間內的工作落實是非常值得學習的。

中研股份創始人祝總觀點

1) 加速流量的重新分配,娛樂和知識類的產品會突飛猛進的成長,有可能出現傳統商業教育化的改造。

2) 會關掉一批公司,出一批新物種的公司會崛起並推動傳統公司的轉型

3) 具備一定積累的中產會有報復性消費可能,保險業也會有帶動。疫情對服裝業帶來的打擊非常大,市場迫切需要一款線上的變現解決方案。私域流量直播需要一套行業化的解決方案和樣版。當下不是可選而是必須的標配。目前正在尋找這個解決方案,但目前都不完善。

4) 知識類的產品,這段時間非常明顯,如何幫助有積累的有沉澱的人打造知識產品是個紅利。線上講師班可能會特別火。

5) 可以在行業裡面組織更多這樣的活動,並分享一些成功的案例與大家共享。這樣的互動對當下的疫情以及產業的都是非常有積極的正能量的推進的價值。社群中的內容很重要,需要內容供應商。聯盟的線下課程影響但是應該在線上的繼續推進。

社群專家盧彥老師觀點

1) 這次疫情,必然加速線上線下的融合。讓很多實體企業尤其是線下門店重新認識線上對線下的價值。對於很多實體企業而言目前必須要思考的就是如何實現在線化,並最大化的發揮線上價值。

2) 目前來看,線上最有效的路徑就是社群,而社群最迫切是IP的打造和老客戶的關係催化,說白了就是通過社群內容、社群活動,把老客戶轉化為粉絲,把粉絲轉化為員工、合夥人、股東。

3) 這次疫情長遠來看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習慣有深遠影響,最直接的就是大家很多消費行為在線化的比重會加大,這也倒逼企業很多價值鏈上的環節開始在線化

4) 社群總的來說分為的三個階段,社群1.0,企業把社群當成客服工具和是營銷渠道,例如很多微商、社區團購。社群 2.0,企業把社群當成營銷模式,例如樊登讀書會。社群3.0 ,企業把社群看成是商業模式的載體,例如,小米、肆拾玖坊。

5) 《反脆弱》書中談到脆弱的另一面不是堅強,而是反脆弱,那麼面對這次疫情,假如疫情是一次提升企業免疫力和競爭力的話,企業需要在哪些方面,《人類網絡》中有一個關鍵詞結構洞,翻譯成社群語言就是超級節點,用鍾南山院士的話就是超級傳播者。如何幫助實體企業在線化、社群化是我們迫在眉睫需要思考的?

雲集聯合創始人鐵成總觀點

1) 疫情推動了線上訂單增長,尤其是核心的平臺的成長。雲集的機遇平臺式小b的靈活用工模式,對財務健康業有非常高的價值。

2) 促進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遷移,教育、醫療等因為體制的原因過去很慢,這次將會大大推動在線化。

3) 促進社會化合作方式的演進,未來將會出現基於每一個動作和效果的付費。未來基於大數據的支持下將出現更精細的計量單位的出現。

4) 會促進健康行業的發展,提升大健康的觀念以及形成新的一種傳導和服務模式變成可能。

5) 過去關注物理世界的職位,未來應該出現並承認虛擬世界崗位並實踐原理級的梳理。從商業的本質上更加快數字化工作價值的認知和定義。PS:老壹老師補充如何通過一個協會或新商會給予超級個體的身份。

6) 必須擁抱數字化,把企業裝到數字世界,對於個人要找到數字化的定位。三個關鍵詞:直播、社群、聯盟會變成常態,社群是私域流量,聯盟是如何把私域做成商業模式。

企徒體育創始人趙超總觀點

1) 推進對於健康的關注,同時帶來對個體的在線化娛樂和工作習慣的影響。

2) 企業層面保險和應急措施的意識

3) 給予現金流背後的商業模式的變革機會,做輕公司

4) 進一步推進聯盟落地,深化聯盟。

初心會合夥人谷哥觀點

1) 疫情對商業模式的考驗,從現金流到現金池。借鑑學習一些平臺型的公司把市場的現金流轉化成現金池。

2) 成本的分攤以及分工協助。未來分工的專業化和協作化,對於Saas類的服務會有很大的需求。

3) 如何幫助更多的企業做社群化的轉型。這次疫情會推動大家對社群的理解和認知。

4) 企業文化的考驗,西貝和海底撈的不同的應對策略反觀文化的支撐。

5) 需要加快

客戶關係的管理,每個人做一些點對點的關懷。當下效果和效率是非常高的。加大內部的學習培訓。同時壓力之下也要避免團變出現,同時也是團隊併購的機會。

6) 基於大家的智慧和觀點,是不是可以在線做一個活動,推動大家的學習和分享思想,非常有價值。

初心會合夥人何導觀點

1) 各行業企業遇到的挑戰不同,既有外部也有內部雙重挑戰,考驗壓力的企業”體質”。

2) 從銷售導向到服務導向。倒逼業務在線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3) 思想和準備要從短期到總長期思考的轉變,很有可能疫情之後帶來市場的井噴。如何設計一個戰略的銜接和連貫性。

4) 逆境:梳理文化。

5) 火神山項目首先是共識,如何彼此共享,最後保障實現共行。

初心會創始人挺哥觀點

1) 項目插件化,公司一定要做小,用戶要做大。避免剛性成本過高在突發情況下過多現金流的消耗。

2) 運營在線化。線上線下會進入結構性的融合,運營不是簡單的微信群而是深度的協同和系統化的工作。在線服務和轉化是未來的標配。

3) 營收多元化。單一的渠道和單一的收入在抗風險上都是被動的,在成長空間上也是有限的。需要新增營收源和贏利點,副業化是非常明顯的趨勢。

4) 聯盟是一個新的產業節點,也可能是S端的承載。疫情之下的自救行動非常重要,通過存量用戶激活,創造市場業務的可能性。今年初心會聚焦在聯盟化的孵化和發展上,目前已經發起了近十個產業聯盟,深度孵化的有教育產業聯盟、新零售產業聯盟、文旅產業聯盟,期待更多的夥伴多多參與和協同。聯盟有助於靈活的調配資源,機動的匹配市場,也相信越來越多的夥伴一起加入。四月份的共生聯盟峰會以後之後每個月的千人聯盟峰會會會鏈接更多的資源和行業,期待我們彼此共享資源,一切互相賦能。

5) 研討收穫:《能活過這次疫情的企業,至少需要做到前三層的反應》

https://wxb9a871b4265ae2d1.h5.xiaoe-tech.com/v1/course/text/i_5e37cdd882fcc_t9ZgSCYp?type=2&pro_id=p_5e2fd8f1aec11_t2fnWo6P


本文作者 | 初心會創始人 王挺

初心會|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第一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