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素顏直播2小時,狂賺40萬”:抓住機遇,真香!

關注頭條號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每日更新,和你一起成長。


“我素顏直播2小時,狂賺40萬”:抓住機遇,真香!

01

前幾天被朋友安利了個國貨護膚品牌。我一搜,這品牌最近還真是火爆。

它本來主攻線下實體店,在全國有337家直營店,75%的業績來自於這些直營店。今年疫情爆發後,近一半店關門停業,另一半店開著也沒什麼人,春節七天,銷售業績下滑90%。

至暗時刻,50歲的老闆孫來春,2月1日起帶頭開直播賣貨。1600位線下導購釘釘成線上“雲導購”。2月14日情人節當天,孫來春直播2小時20分鐘,帶貨40萬元。而截止2月15日,該國貨品牌的銷售業績已經從雪崩般的下滑轉為比去年同期增長45%。

孫來春老闆的這個勝仗,不是孤例。疫情之下,直播讓很多傳統企業“被迫觸電”,意外發現“真香”,進而成功打了個翻身仗。

有個餐館,叫眉州東坡,不知道大家是否熟悉。北京新中關有一家店,我很喜歡它家的春筍和宮保雞丁。我之前在的公司的老大喜歡它家的酸辣粉,多加一份黃豆。總之這是一家菜品豐富、豐儉由人、留著我滿滿回憶的店。

這次疫情期間,眉州東坡是第一個在淘寶直播的餐飲企業。“雲做菜”剛好滿足了大家宅家下廚的慾望,順便再關注一波其天貓旗艦店,動動手指下單,讓屏幕裡的東坡肉快到碗裡來。

在“暖春戰役”活動中,其天貓旗艦店2月17日0點至晚上7點的銷售額較去年同期增長1400%,午餐肉增長2175%,香腸增長1561%。

雷軍和他的小米10,也是這次試水直播大軍中的一員。

小米10發佈會籌備已久,本來定在今年2月13日舉辦。如今受疫情影響,是延期還是照常進行,怎麼進行,是他們團隊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在這個艱難的局面前,雷軍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按計劃準時召開發佈會,用線上直播的方式。

發佈會上,雷軍戴著口罩,在沒有一個現場觀眾的會場,對著屏幕堅定地說:“生活可以被疫情影響,但我們決不能被疫情打敗。

第二天,小米狂賣3億。無論單品銷量還是銷售額,均創下歷史新高。

02

這幾天,我因為接了個寫屏幕經濟的約稿,和一位專注在為傳統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解決方案的朋友J姐聊天。

J姐來北京5年,跟著老大創業5年。她告訴我,這幾年,他們看了近千個企業和項目,但凡做得好的,老闆除了努力、聰明,更重要的都是能順勢而為,能“革自己的命”,擁抱變化,進而抓住時代新機遇。

但“順勢而為”這四個字,講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尤其是在企業家們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用過去幾十年的人生驗證了一攬子經驗之後。

聽過李善友教授講企業發展的S曲線課程的朋友都知道,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忽略隱含條件,直接從“過去每天,太陽都從東邊升起”的經驗得出“明天太陽也將從東方升起”的判斷。

這次的“黑天鵝”,對很多傳統企業打擊巨大,“太陽並沒有依舊升起”,倒是讓許多本來停留在舒適區“躺贏”的傳統企業家們,意識到轉型迫在眉睫。

疫情之下,J姐他們辦了很多場直播。數字資產導師們在線授課,甚至他們公司的創始人也親自上陣直播,直指企業轉型中最核心的痛點,希望幫助企業家找到各自降低成本、提升效率、適應數字時代的路徑。

丘吉爾曾說過: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

外部環境改變帶來的挑戰,正是打破我們的自滿、讓我們認識到自身侷限的契機,更是我們突破界限、彎道超車的機會。

歷史上很多成功的品牌收購,都是在市場不好的時候完成的。


去年,安踏收購亞瑪芬體育,老總丁世忠就曾說:“因為市場不好,我們溢價43%買下了,假如市場好,我們根本買不到。”

偉大的數學家雅各比也有箴言:“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

推崇逆向思維的芒格很喜歡這句話。芒格擅長研究企業失敗的案例,從而規避類似的風險。他的合夥人巴菲特則擅長在“黑天鵝”中尋找非同尋常的機會。

03

這場危機對個人來說,也並非壞事。

昨天有位讀者朋友諮詢我:她今年33歲了,一直做著程序員工作,自己不喜歡,職場之路發展的也不算好,但因為程序員薪資還算高,也便沒有轉型的勇氣。但是在工作6、7年的時候,她感受到了職業發展的壓力。這次受疫情影響,她剛剛失業了。


“我素顏直播2小時,狂賺40萬”:抓住機遇,真香!

我們分析下來,她的失業並非壞事。

對大部分普通程序員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危機是客觀存在的。如果你在30多歲,沒有走上管理崗位,也不是構架或算法專家,那中年後的職場確實不算友好。

程序員專注在搞技術,一般對外的鏈接機會少,人脈積累、宏觀視野跟產品等其他崗位比,相對來說也會有侷限。

但是,大部分人在危機真正到來前,即使有擔憂,也很難有勇氣或者執行力做出改變。

這位讀者朋友,其實一直有在探索副業,她開過淘寶店、做過代購;她也知道自己在寫作、演講方面都很有天賦;她表達欲強,大學參加辯論賽因表現優異而被選為評委;她最近半年參加了IBM英文演講俱樂部,還在小區裡主持演講,得到一致好評。

我們梳理下來,因為她一方面希望在職場路上再努力一把,看看自己能到達怎樣的高度,所以可以趁這次失業重新找工作的契機,轉換賽道到產品經理,這個中年危機並沒有那麼明顯的崗位。

另一方面她很想做電商相關的工作,而她的天賦、那些能帶給她成就感的事情,多麼適合開直播做內容電商。這個Plan B,現在正是開啟它的最好時機,還等什麼!我都替她心潮澎湃了一把。

如果不是疫情帶來的猝不及防的壓力,感覺一位優秀的主播就要被埋沒了。

無論個人還是公司,都是有惰性、有慣性的。很多時候,沒有危機,便沒有壯士斷腕的勇氣,也就將錯失迎接新紀元的機遇。

諾基亞當年因為手機業務線賣給了微軟,被群嘲了很多年。之後它業績一路下滑,2015年,它甚至跌出了世界500強的榜單。

但是手機業務危機之後呢?之後是它這些年其實一直都在潛伏著默默練內功,終於靠5G業務重新崛起。2017年,它回到了500強榜單上。如今它手上有3萬項專利,華為、小米都買過它的專利授權。

有時候,危機是激發潛能的催化劑。

04

最後再多聊幾句直播。

直播發展了這麼多年,已經從早期的遊戲起家、秀場K歌造就繁榮、資本較量瘋搶主播過渡到了一個更理性成熟的發展階段。主播也更加多元,湧現出越來越多靠專業而非顏值吃飯的主播。

“我素顏直播2小時,狂賺40萬”:抓住機遇,真香!


比如文章開頭寫到的2小時帶貨40萬的孫來春老闆,就是以50歲“老男人”的形象素顏上陣。沒有專業打光,沒有烈焰紅唇,鏡頭感也並不算好。但是,這個在護膚品行業沉浮20年的男人,聊起自家產品信心十足,全程專業在線,搭配他自己沒經過刻意修飾的50歲的皮膚,讓觀看者心生滿滿的信任。

再比如我前幾天也觀看了J姐他們公司創始人M總的直播。仍然是沒有化妝、沒有專業打光的“老男人”。他營銷出身,現在是商學院導師。作為締造了3家國內外上市公司的實戰派產業資本家,其對商業本質深刻洞察的智慧光芒,簡直要從直播屏裡溢出來。

他們將是新常態下的“新網紅”。

隨著5G的到來,隨著數字經濟時代基礎設施的建設完成,視頻這種形態,也一定會裝進越來越多的新內容。

因此,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嘗試一下,用直播或者短視頻,去鏈接與你志同道合的人。


關注頭條號@啡小沫,專注職場乾貨,和你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