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关注民生的警句或名言?

漂亮姐姐428


人民是社会的基础,是国家的基础。民生是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政治家还是社会学家;不管是贵族阶层或者大众阶层,都对其十分关心。中国历史上关于民生的名言警句很多,更应该注意的是,名言警句当中所包含的思考和寓意。

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几乎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关心民生的名言,是伟大的孟子提出来的,这句话的伟大之处不单单是表达“民贵君轻”的思想以警示帝王,更是因为它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是完完全全站在人民的角度上的,我们从社稷这句上就可以看出来。现在许多优秀的电视剧中,表达民贵君轻,但是几乎不表达社稷不如民贵的理念。

二、苛政猛于虎也

这是孔子的叹息,一句叹息成为了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足以让人思考其中包含的内容和寓意,这句话是用反面的角度宣扬民生的理念,告诫世人民生的重要性,这句话比许多正面的名言更能够诉说民生,表达强烈的民生意愿。这句话到了近现代,依然有着极强的警示意义和现实意义,因为,这道理亘古不变。

三、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豪放制作,我们学过的语文课本中节选的《离骚》中,这一句是第一句。民生多艰,有人翻译为:可怜的人生道路多么艰难。但是只是这样的翻译,去诉说这一句诗的意境,考虑的就太过于狭隘了,太处于下乘了。屈原哀叹的不仅仅是自己的人生,更是更多的普通人的人生,考虑的是天下人的民生。以屈原的贵族身份尚且如此之难,更何况普通人。

四、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这是明代大思想家黄宗羲的名言警句。是纵观几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清朝除外)兴衰,纵观数千年的民苦,思索之后,提出的论断。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于不仅表达了民生,还表达了民权,忧乐不仅仅是说民生,还有一定程度上的民权思想,是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提出的极好对策,堪称是思想启蒙者。

历史上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特别是初代帝王都十分重视民生,贵族阶层的有识之士同样说了许多名言,比如说:朱熹的“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司马迁的“制国有常,利民为本”等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句,但是纵观所有名句,还没有能超过孟子的角度和反映道理的深刻。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千粟


毛泽东是一位重视民生建设的伟大领袖,他一生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最伟大、最光荣、最神圣的事业,并用毕生精力践行着自己的追求,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与爱戴。

早在1925年,毛泽东就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后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不同条件下对民生工作都作出了重要指示,堪称经典名言,现摘抄几段,供友友们学习。

△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

△自已动手,丰衣足食。

△ 我们今天已经领导着有九千一百万人口的根据地,但是还不够,还要更大些,才能取得全民族的解放。

△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手中有粮,心里不慌。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

民生不可误,民心不可违,民权不可侵。人民万岁,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发出的肺腑之言。他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尚的地位,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人民将永远怀念他。


zj史海拾贝


🌹邓小平,是一位伟大的关注民生的政治家!首次公开地响亮地提出了——“小康之家”“小康社会”的概念!

📒邓小平,早在1979年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提出了“小康之家”的概念。

📔小康是一个变动的概念,不同时代的人对小康有不同的理解。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首先使用了“小康”这一概念,把它作为主要目标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邓小平,把百姓“过日子”的话语写进国家文献;把人民“过好日子”的词语作为国家的大政方针。把人民生活,百姓日子,放在国家头等大事位置,绘制了国民经济“三步走”的宏伟蓝图,一百年不动摇。

📔邓小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喊口号、搞浮夸之风,凝聚在齐心奔小康的大潮流之中。他说道;“小康虽然不那么富裕,但人民的日子总是能好过些”。

📒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做出了“三步走”的部署。第一步是解决温饱。第二步是“小康社会”。中国人民千百年来衣食无忧的梦想,至今成为现实。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现在,中国人民意气风发的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而奋斗!

📒天理良心,手拍胸口想一想;地道人性,对着良心问一问。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住子孙!

📔人在说,地在听;人在作,天在看!说话做事,上仰苍天,下俯大地。至今的贫困之家,低保之户,天天都是“细粮”,时时见蛋肉,超过以往我们的“过年”!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小康建设——富裕了人民!

📔邓小平——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邓小平——关注民生的伟大政治家!








笑看东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南下问道


1,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2,制国有常,利民为本。 3,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 4,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4,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5,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 6,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



文明灿烂


毛泽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万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地瓜。


孙老蔫吧


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出自盛唐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深切地体现杜甫胸还天下,忧国忧民和深切之情!

2.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出自战国 屈原 《离骚》,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这句体现他对天下苍生苦楚的哀叹,和无力改变无奈!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宋朝著名政治家范仲淹对天下苍生子民的关怀。

4.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出自中国伟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自嘲》是鲁迅对普通大众深切关怀的表现。

5.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 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阳刚至强1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牧民》

2、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梁启超

3、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晏婴

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5、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苏轼《荔枝叹》

6、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7、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8、心中有民生的女大使让人肃然起敬!傅莹大使,我们敬重您!——牛刀

9、烟浪溅篷寒不睡,更将枯蚌点渔灯。——皮日休《钓侣二章》

10、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陆贽



春盏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2、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4、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5、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

6、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7、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

8、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王安石

9、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韦神说健康


1、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2、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朱熹

3、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

4、民心所归,大事可成;民心所离,立见灭亡——清·陈天华

5、制国有常,利民为本。——司马迁

6、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魏子

7、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宋·程颐

8、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王安石

9、君依于国,国依于民。——李世民

10、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

11、忧民之优者,民亦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孟子

12、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陈寿

13、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许衡

14、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孟子

15、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

16、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宋·苏辙

17、享天下之利者,任天下之患;居天下之乐者,同天下之忧。——宋·苏轼

18、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汉·王符

19、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宋·欧阳修

20、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唐·王维

21、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明·王廷相

2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

23、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贾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