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无名的裘德》是英国作家哈代创作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悲凉的笔调讲述了男主人公裘德悲剧的一生:裘德好学上进、刻苦自修,但他却始终被拒之于大学门外;他与淑志趣相投、两情相悦,但在世俗制度和教会的压迫下痛苦分离;他一生勤俭,但因谋职无路,生活潦倒,绝望中他的长子同弟弟和妹妹一同吊死,最终与命运妥协的裘德终日纵酒,郁郁成疾,未满三十岁就含恨而死。

今天笔者将从三方面来分析裘德矛盾悲惨的一生。

《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残酷的

“他对基督寺简直都爱得情痴意醉了,因此,他像一个年轻的情人对他爱的女人那样,第二次要提那个地方的名字,都害起羞来”。基督寺是裘德从少年时代起就梦想的学府之都,对他而言,基督寺是神秘且富有魔力的,那里集中了世间所有的高尚和无畏的思想。

裘德坚持认为进入基督寺这座生长知识之树的光明之城,是上天派给他的使命,也是他毕生的追求。而为了理想的实现,裘德也刻苦勤奋,尽自己一切所能汲取知识,了解思想。但是世道是如此的不公,一些人受造之物仁爱,而他却受尽造之物之残酷:当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就相继去世,虽然他寄居于老姑母门下避免了流浪之苦,但对于老姑母来说,他依然是个吃闲饭的累赘,所以很早的时候他就尝到了人生的辛酸艰苦。

寄人篱下的裘德虽然温饱不成问题,但是他口袋里一个钱都没有,所以在现实的问题包括那个俗不可耐的吃饭问题面前,他首要的就是把高尚的理想硬压下去,四处打工攒钱并积累学问,做好一切准备来等待机会。

但是作为一个穷苦的下层劳工,进入大学只是一个奢靡的梦想。尽管裘德和学院里的青年有着同样的思想,甚至比他们怀有更高的抱负,但是他和他们永远都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是衣食无忧的贵族青年,而他只是一个穿着白布褂子,衣服的褶子里堆满石头末儿的修补学院墙壁的工人。他们各自站在地球的对面,永远都不会有任何的交集。


《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其实裘德是哈代塑造的平凡人的典型代表,他是最穷苦普通的劳工阶层,他生在一个不需要他的世界,他的命运就如卑微弱小的鸟儿一般,生下来就要受尽痛苦,一直到他那无用的生命闭了幕,他才能脱离苦海。但即使现实万般的残酷,裘德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而灿烂的理想能让他脸上放射出一种奇特的美丽光辉,就像一盏神灯把他的不服输的心照得晶莹明澈;灿烂的理想能让他忘记生活的苦痛,充实疲惫的心灵。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说过:“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尽管社会的既定秩序早已决定了不同阶层的不同命运,但是身为普通人,裘德从未限定自己生命的意义,他也不甘心在生活的波涛巨浪中就此沉沦。而心中的理想让他的生活变得广阔丰富,为理想奋斗的他也活出了人生的不平庸,让他不枉在世界上活了一场。

爱情是美妙的,婚姻是悲凉的

“当时他们两个在一瞬之间,就灵犀相通了,潜在的吸引力,互相感应了,不需要说出来,意义就很明显”,与艾拉白拉第一次相见,裘德就被情欲之手牢牢擒住了:“好像是司令部发来了一道要他和女人结合的命令,自然要对它服从”,裘德自认为与艾拉白拉相爱是发泄感情的新出路,为此他不再在乎理性和意志,也不再理会所谓高尚的愿望,他把精密计划好的读书、工作和学习计划都抛在角落里,一心投入到甜蜜的爱情中。


《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但是“冲动是魔鬼”,当裘德与艾拉白拉结婚后却发现曾让他倍感荣幸的女人却是一个情场老手,一个下作、不贞的女人。她缺少和多余的东西和他的爱好文学、憧憬基督寺的性格完全立于相反的地位。而他的这段婚姻也受尽全教区人的嘲笑:“年轻的范立是一个大傻瓜,他念了会子书,结果只落到这一步”。

爱情不能勉强,谈得不好可以轻易的说分手,但是婚姻却不能随意而为,一纸婚约就如一个永久的契约,它的影响是长久的,是管一辈子的。所以与艾拉白拉的这段冲动仓促、不匹配的婚姻,对裘德而言,就是一个不见底的陷阱,他重跌入井不仅摔折了腿,甚至会瘸一辈子。

最终这段错误的姻缘毁了裘德的前途,也毁了他的人生:“他做不了死鬼,却可以做个醉鬼呀”。

“但是,如果安排一切的不是上帝,那就是女人”。的确,在裘德的生命中,除了基督寺,女人或是肉欲对裘德具有同样的魔力:“爱女人,比做大学毕业生,比做牧师,都奸得多。不错,比做主教都好”。

和艾拉白拉还没有签订离婚契约,裘德就又找到了和自己同气相应的女人:“像她那样一个人,由于职业和习惯的关系而身心完全浸在敬爱教会的情感里,一定和他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淑是一个乐观真诚,反对旧传统习俗的新女性,她放弃学业,不顾流言蜚语大胆与裘德来往。


《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但是他们的同居生活并不顺利,不仅遭到社会习俗的责难和唾弃,还被宗教视为非礼和罪恶,为此他们被迫四处迁徙,无处安身。而这样的苦难不但让裘德的健康状况每日愈下,还让年幼的大孩子陷入绝望之中,最后还搭上了三个孩子的性命。

他们全部的遭遇都表现在这个大孩子的脸上。裘德头一次的结合里所有的不幸和阴暗,他第二次的结合里所有的意外和错误、恐惧和过失,都集中到那个小小的形体上。他就是这一切一切的中心,这一切一切的焦点,这一切一切的单一表现。他曾为先前那一对父母的鲁莽行为呻吟过,为他们的恶劣姻缘奋斗过,现在又为眼前这一对父母的苦恼不幸送掉了性命。

尽管裘德和淑兴趣相投,他们的结合也是完美无间的,但是悲哀的是:他们的婚姻仍旧以悲剧收场。裘德经历了两次失败的婚姻,这两段婚姻也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他想要阐明学术的抱负因第一段婚姻而半路夭折,他想要宣扬圣道的抱负因第二段婚姻而就此止步。此外,错误的姻缘不仅招来了血污和死亡,还让他走上了家破人亡的绝境。


《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信仰是永恒的,生命是短暂的

那时裘德反复地念那首诗,他的感情完全是受了多神论的支配。


他到了家以后,就琢磨他做这样的事里面所含的稀奇迷信色彩,这种色彩也不知道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从此以后,有很长的时间,他读的东西,差不多只是格里士巴赫版本的“福音书”和各部书札。


在一家卖旧书的铺子里,看见了几本教会学者的著作,这样他就又和神父们的著作发生了姻缘。


他在这个城市的书铺里,找到大量的神学书,他有了这些书,就开始重新用起功来。

从小说中我们得知裘德把自己的幸福和前途都寄托于宗教: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研究神学名著上,因为在他看来进教会能够为自己谋求幸福,而做主教,除了能够抑恶扬善或者宣扬圣教外,更重要的是宗教能够掩藏自己飞黄腾达的野心。

所以一直以来裘德都信奉上帝,而无论是自己的悲剧婚姻,还是孩子的死亡,他都归结为是上帝的安排:

但是这种事态,却不是人力所能避免的,这也许是天公的意思。


这种巧合,在他看来,简直是天公无缘无故地对他讥笑。


事情注定了怎么样,就得怎么样,它的结局,也是注定了怎么样,就得怎么样。


《无名的裘德》:承认自己的过失,主宰自己的人生


熟谙哈代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哈代是一个悲观的宿命论者。在哈代看来:“每个人的命运都是冥冥之中由神的意志安排决定的,无论人们怎样努力和反抗都逃不脱神的意志的主宰”。

所以在哈代的笔下,裘德也是一个悲观的神学伦者。他把自己的悲剧归结为命运的作弄。因无力反抗命运,他便毫不犹豫地接受了命运的摆布:任由自己深爱的淑献给自己厌恶的人,一生与痛苦为伴;任由自己再次与艾拉白拉签订娼妓式的契约,迷醉于肉欲中;任由自己做了酒鬼的奴隶,一再堕落,郁郁而终。

结语

伏尔泰曾说过:“没有所谓命运这个东西,一切无非是考验、惩罚或补偿”。

现实中,当我们生活不幸或是人生失意的时候,总喜欢拿命运弄人来做借口。但仔细想想,生活中的一切过失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与命运并无任何的关系。所以要想活出普通中的不平庸,我们就必须主宰自己的命运,亲手设计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