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灾“过失”成主因 山火无情需防范于“未燃”

森林火灾一直是林业最可怕的危害。当前,全市气温同比偏高,降雨降水偏少,森林高火险天气居高,有的地方已接连发生多起森林火灾,加之清明、“五一”等假日临近,森林火灾进入多发期和高发期,防火形势异常严峻,任务十分繁重。

3日,记者在雅安市森林公安局了解到,在我市所发生的森林火灾案件中,由于行为人疏于防范,缺乏防火意识造成的火灾占绝大多数。而造成火灾的直接原因往往是祭祀、农事用火以及带火进山。

今年2月4日,石棉与汉源两地分别发生了一起森林火灾案件。

2月4日15时左右,汉源县富林镇的王某到汉源县富泉镇西康驾校背后上坟祭祀,用打火机点燃祭祀用品时遇大风,引发山火。

2月4日19时,石棉县新棉镇礼约村发生森林火灾,系村民带着小孩燃放烟花引发,后嫌疑人何某主动投案自首。

目前,王某和何某都因过失引发森林火灾而被取保候审,等待他们的将是法律的严肃惩罚。

“因为行为人过失而引起的火灾,并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刑法》中被称为失火罪。”森林公安局民警介绍。《刑法》明确规定:犯失火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眼下正值清明祭祀扫墓、春耕生产、进山踏青等用火活动高峰期,根据国家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今年3月发布的数据,春防期间,历来是重特大森林草原火灾高发时段,森林防火进入关键时段。

2日,省、市召开了关于加强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火安全电视电话会议和市委、市政府专题会议。市、县(区)迅速响应,庚即开展森林防火督查工作,加强对野外火源的管控,进一步强化防火宣传教育针对性,加大隐患综合排查整治,全面做好应急准备,科学果断指挥处置。

3日,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出倡议,号召全川人民摒弃陋习文明祭祀,进入林区不带火种,加强防范、互相监督,加大宣传确保安全,高度警惕快速反应。

森林公安机关提醒市民:移风易俗,无烟祭祀,绿色追思。树立防火意识,高火险天气严禁林区野外用火,不携带火柴、打火机等火种进入林区。如果发现林区火情,及时拨打12119或119报警。

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向全川人民发出清明节森林草原防火倡议书

全川人民:

3月30日,一场由雷击引发的森林火灾,将30名扑火人员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四川凉山,举国悲恸,发人深省。森林草原火灾突发性强、危害性大、发生面广、处置救助极为困难,不仅可能把多年的生态建设成果毁于一旦,甚至可能造成惨痛的人员伤亡,必须严加防范,防于“未燃”!

清明节将至,森林草原防火拉响红色预警!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却因上坟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不当祭祀行为导致森林草原火灾多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自然资源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为确保清明平安,我们向全川人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摒弃旧习,文明祭祀。自觉摒弃上坟烧纸、焚香、燃放鞭炮等祭祀用火习俗,以献一束花、植一棵树、敬一杯酒、清扫一次墓碑等无火、无烟、绿色、环保的祭祀方式表达哀思、发扬传统,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祭祀新风尚。

二、进入林区,不带火种。自觉遵守森林草原防火规定,不携带火种和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林区牧区,不在森林草原防火区域违规用火,严格禁止抽烟、野炊、燃放烟花爆竹、焚香、烧纸、烧秸秆、烧田边地脚等行为。

三、加强防范,相互监督。自觉增强防范意识,筑牢思想红线,严格约束自我行为,同时做好相互监督,尤其要加强对留守老人、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加强对痴、呆、聋、哑、精神病人等特殊人群的监护监管。

四、加大宣传,确保安全。自觉履行宣传责任,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知识、避险常识,尤其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做到森林草原防火人人皆知、主动尽责,避险知识人人掌握、科学自救。

五、高度警惕,快速反应。受气候影响,今年我省森林草原防火形势异常严峻,一点星星火,可酿成大灾。要高度警惕、快速反应,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拨打火警电话12119,并报告当地政府、村委,为尽快灭火创造条件。

共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塑生态文明美丽四川,是全川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希望大家积极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好属地森林草原防火工作,用实际行动致敬英雄,让逝者安息,让生者平安,让绿水青山更好地服务于民,恩泽子孙万代。

记者:鲁妮娜

审稿:程普、高菲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