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有必要治疗吗?

_记忆中窥见


人格障碍,又称精神病态,或是病态人格。首先要表明自身基本特征,人格障碍行为问题程度各有不同。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紧密接近的人,才会领教它的怪癖,觉得他无事生非,难以相处;严重者事实的,我一看社会习俗且积极表现与外,很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人格障碍,可分为先天素质以及后天不良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恒定性,要改变并非容易,只要加强自我调试和进行各种治疗,人格障碍是可以纠正的。所以患有人格障碍症者很有必要对症治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sincereMA


首先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下人格障碍的常识。

所谓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是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得文化背景和一般认知方式,尤其是在待人接物方面,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和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病人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时期或青少年期,并长期持续发展至成年或终生,病人虽然没有智力障碍,但是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难以矫正,仅少数病人在成年后在成都上有所改善。

其次,人格障碍种类很多,例如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等等。

再次,基于上述人格障碍的特点和临床表现,人格障碍当然有必要治疗,尽管不能彻底治愈,但是可以在程度上缓解,通过心理治疗促使来访者认识到自己行为模式对自己,以及他人造成的不良影响。




老左心理工作室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该先了解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personality)是指,我们感知、感受、思考自我和环境并与之相联系的一种持久模式。所以人格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个重要方面,是自我感,或者说同一性。自我概念相对稳定,并且有别于他人,具有这样自我概念的人位于人格连续谱功能正常的一端。他们在生活中具有意义和目的感,并且具有追求被社会认可的重要个人目标的能力;

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具有适应性人格的人有同理心,能够与他人合作,能够与他人形成恰当的亲密关系,并在生活中能够欣赏不同人的各自独特性(Bender et al.,2011)。

DSM-5提供了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的一般定义: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了个体文化背景预期的内心体验和行为的持久模式,是泛化的和缺乏弹性的,起病于青少年或成年早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得稳定,导致个体的痛苦或损害。

综上所述,人格障碍病人会让自身遭受痛苦也会使他人遭受困惑。因其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背景及文化格格不入或者适应性不良,也会给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比如我们经常在新闻中看到的幼儿园暴力事件,如果究其根源施暴者很多存在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再比如说典型的反社会型人格患者是美剧《汉尼拔》和《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

我们经常说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当下还是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治疗手段共同作用。但是存在人格障碍者一般自己很难自我发现,而且我们经常会把人格障碍与神经病等同的认知误区,更加增加了人格障碍者的对治疗的排斥。

创作不易,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关注!谢谢支持!





雯雯的超级老爸


一、人格障碍和其他精神障碍不同的是: 1.不止在疾病发病期有特定症状和特征(即使是精神分裂症,躁郁症,在非发病期也是相对社会功能正常的)2. 长期受到疾病症状的困扰 3. 起病早, 在儿童和青春期时期(因成长过程中的特定事件或人格特征)开始起病

二、是否有必要治疗?1. 如果已经得到明确的确诊,建议采取服药或心理治疗。人格障碍的特征是服药和心理治疗因为症状的长期存在且顽固,所以相对服药和心理治疗的时间也较长,效果没有其他精神障碍明显。2. 但是在人格障碍影响了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寻求治疗还是首要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