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大家的家鄉有什麼活動習俗呢?

梅花禁衛


正月十五元霄節,在我們西安農村不是過元霄節,而是過小年,也叫完燈節,也預示著年己過完了,一切民間娛樂也就結束了,小孩打的燈籠也就停止了。因為,在我們家鄉從我記事起,每到正月十五這一天一直到晚上,是新春一來最熱鬧的一天。早上起來吃偏食,就是象包餃子那樣包法,不過要包成圓形的。中午也就是民間耍社夥最熱鬧的一場,各村會把壓箱底的貨都會顯示出來。中午飯也是最講究的幾個炒菜,酒,米飯一齊上桌子,把年前準備的這一天會全吃完。晚上也就是散放春節的餘熱,各家各戶門前紅燈籠高掛,滿院滿屋都要見亮光。煙花炮竹這一晚上放的更精彩。這就是說在十五這一天就把春節準備的一切全部釋放完,也就是說年過完了,一過正月十五,農民們就要以日出日作,日落日息的忙於春耕生產了。所以,在我們家鄉不是過元霄節,而是鬧花燈,過小年的習俗。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進步,逐漸的也過開元霄節了。





上善若水231729154


我的家鄉在蘇北平原,與山東魯南接壤,屬黃淮海扇形衝擊平原地帶。元宵節在我們這裡也稱“過十五”,習俗還是有的。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元宵節之前,農村大人開始給小孩做燈籠,先用當年夏天準備好的高粱“梃子”扎骨架,再糊上各種顏色的彩紙,彩紙上面再貼上撕下的門籤花紋圖案,在燈籠上面繫上麻繩,然後切一截約莫兩釐米厚的蘿蔔,在蘿蔔上插一根蠟燭,點上。元宵節晚上挑出來,滿村都是,直到很晚。現在這種燈籠太土舊,很久就不見了,也消失了。元宵節當天的晚餐必定是是要包餃子吃的,大多是葷餡居多。更重要的是每家每戶都要用和好的面做“面燈”,手工捏製得,六個角,和餃子一起下到鍋裡,煮熟撈出鍋,在一邊晾著。飯後,家裡的大人開始取一根高粱秸,切下一節,劃開,用一小片“高粱蔑”纏上棉花,然後在豆油裡浸一下,插在面燈中心。當然有幾盞面燈就需幾個纏了棉花的“高粱蔑”。待天黑時點燃。點燃時,是嚴肅而又莊重的,小孩斷然不可多嘴言語。大人手端著燃著的面燈在家裡各個角落都要照一遍,然後再照一照家裡大人小孩的牙齒,耳朵等等五官,就是祈福這一年裡牙齒、耳朵、眼睛都不得病。當然這好幾盞面燈照完要放到家裡各個地方讓它自己燃著,一般灶臺、家裡出水口是必須放的。

待家裡一切照完,一般大人會一句活不說的拿一燃著的面燈放在十字路口或人們認為不乾淨的地方,讓面燈在那裡點亮黑夜。在元宵節路邊的面燈很多,大都習以為常了。接下來就是放“煙花”。以前是放“泥垛子”,一種用幹黃泥做外殼裡面放上火藥的煙花,前些年被現在的煙花替代了,不過近年來這些土玩意又興時了。小孩則到處放“奇虎”、“提漏嘴”,一種能上天的手拿煙花和一種用紙卷的較細長、燃著後閃爍微小炸光的一種煙花。

待第二日,大人起床要看面燈燃後的灰燼燈芯,來判斷這一年的年景、農事如何。諸如,花收幾分,糧食幾分,這一年旱澇如何,有經驗的老農就會在一起談論研判一番。無論有無科學依據,也寄託了農民對這一年的厚望願景,元宵節,其實就是農民開始走向田野,實施春忙的開始!


視覺邳州


我在長春,除了吃湯圓就是吃元宵,這好像和全國都差不多。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元宵和湯圓的區別。我小時候市面上只有元宵,因為是北方吧,而湯圓是後來從南方傳過來的。元宵是在糯米麵裡一層層滾出來的,質地緊實,吃起來偏硬,好像更多人喜歡炸著吃,金黃酥脆。而聽南方朋友說,湯圓是包的,很多地方路邊攤就有賣湯圓的,手工製作,像寧波湯圓就很有名。


俗話說“正月十五百步走,去百病”。元宵夜吃完晚飯,就會和家人一起出去走走。老人還告訴我們,要帶上小蠟燭,在路邊的雪堆裡挖個坑,把蠟燭放進去點燃,這叫送燈,代表著對逝去親人的祭奠,也是對新一年的美好祈禱。


南方有鬧花燈,長春有看冰燈。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造就了美輪美奐的冰燈。在長春,現在大街小巷,商場門前都有各種造型的冰燈,一些公園裡還有冰燈遊園會,元宵夜和家人百步走的同時觀賞冰燈和雪雕,是件最幸福的事情。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長大了的緣故,總覺得一切都不如以往,很多歡樂再也找不回來。這座城市的節慶氣氛也越來越不濃郁,就連公園裡冰燈的規模也不如從前了。


小鹿陪你


在我們家鄉(安徽省合肥市)有一句俗話:“月半大於年”,意思是說元宵節是比較重視的,元宵節應該說從正月十三就開始了,正月十三晚上家家戶戶燈籠都要點亮,還要吃用糯米麵做成的粑粑,叫“試燈粑粑”。

到了正月十五早上(也就是元宵節早上,必須洗過臉),放煙花爆竹,燒香,過後一桌豐盛的飯菜上桌,喝酒,晚輩要敬長輩酒,長輩也回敬,中午吃元宵,晚上吃油炒飯,當地有一句俗語:“吃過油炒飯,就把田來幹”,這說明年已基本過完了,接下來就是幹活了。

晚上還要放煙花,這也是過年的最後一次放煙花了,除了這些,白天還有民間團體舉辦猜燈迷,舞龍舞獅,唱廬劇(我們哪裡叫小刀戲,非常流行),晚上還有玩龍燈,看燈展等。

(本次回答,如有不妥,敬請諒解)


張燕媽媽開心每一天


我是湖北省靠近河南那邊的鄉鎮的,我記得小時候元宵節的習俗是燒田坎,炸雞籠;就是元宵節那天我們會將自家田坎上的雜草燒掉,並要放一掛鞭炮,很小的,大概50餉左右,到了冬天雜草枯黃,很容易燒,平常我們又是不被允許隨意玩火的,再加上元宵過完年就過完了,元宵節是我們過年的最後的歡樂,所以我們就撒歡的到處跑。據說是為了燒死躲在雜草裡面的害蟲,避免來年吃田裡的糧食。炸雞籠就是在雞舍放一掛鞭炮,家裡每個房間也都會放一掛鞭炮,為了趕走躲藏的病魔。


飄零客9271448


我的老家舞戰龍

旬陽縣神河鎮民間社火最具特色的是舞戰龍。

做戰龍要先去找到去年龍身上的長篾,稱為“接龍珠”。儀式極為虔誠,年輕人手捧香火盤,羅鼓打起來,嗩吶吹起來。來到保管龍珠人家門前,列隊燒紙。頭人進屋獻禮。

老人接禮,給龍珠點亮。然後點睛,還要用白公雞血祭奠,下來是喝彩,然後才正式玩。

玩耍中,以放煙火燒龍為樂,火焰越大,越加顯示漢子們彪悍。

玩結束轉下場時,龍都要在玩家門前,龍頭向著大門盤一個整體,然後散開離去。今晚神河鎮街道是個不眠之夜。人們忙碌一年,就為了一個紅紅火火。











吳建華洞見


元宵節,我的家鄉元宵“遊神”是參於人數最多,最隆重的習俗活動



參加遊神的村民隊伍舉著民間八寶,一路上都會有敲鑼打鼓的喧鬧聲響和八仙、嗩吶的混合之音陪伴。他們穿過鄉村街道、穿過田野,迎接著一代又一代村民們敬神的目光。



在“遊神”前,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家小院或門口擺上雞等物供神,然後點燃鞭炮“請神”,舞獅隊舞獅拿彩,最後點燃鞭炮“送神”一霎時間,煙霧便瀰漫在村莊的上空。



“遊神”對村民來說,更像一場狂歡。不管平日裡是什麼形象,他們只要穿起大紅大綠,就能用躁動的熱血來喚醒大地。


惠州9小時


元宵節快到了,正月十三鬧花燈。家家戶戶的小孩子要買一盞手提燈,魚雞猴馬,飛機西瓜燈,繡球燈等等不勝枚舉,裡面點上蠟燭,一群群孩子一起手提點著蠟燭的燈走街串巷,一起大喊"玩燈嘍!玩燈嘍!"孩子們隊伍越來越大,大家嬉笑玩鬧,有時候會不小心蠟燭歪倒燒到燈籠大傢伙一片笑鬧好不開心!等到正月十五燈必須得被燒掉 ,小時候聽媽媽講過好像是為了被錯斬的那個龍神而興的玩花燈吧。然後家家戶戶在臘月二十四接列祖列宗回來過年,接回來後家裡早晚上香供茶供果供三牲,知道正月十五送列祖列宗,這一天早上還要供元宵粑,然後上午一大家人去到祖宗墓地,滿墳掛往生錢謂之為祖宗添磚加瓦,然後燒往生錢放許多鞭炮,回家後新鮮飯新鮮菜擺一桌,燒香燒紙放鞭炮送祖宗。吃元宵粑後把煮元宵粑的水晾涼後倒在花樹下,在花樹上繫上紅布條,這年花樹就會花滿枝椏。至此,年過月盡,新的一年真正開始了。謝謝閱看!


歡喜2440


我們這裡的元宵節在正月十四晚上就開始了。十四下午先擺上供桌(供養祖先的牌位)晚上吃麵條,先給祖先呈上兩碗,燒上香,擺上四盞用蘿蔔,胡蘿蔔,白菜做的小燈再磕頭,拜見一下老祖宗,然後再吃飯。

真正熱鬧的是正月十五這天,大人,孩子都穿上新衣服到集市上買鞭炮,主要是給孩子們買菸花,好看的燈籠。這天舞龍燈,耍獅子,踩高蹺,民間表演隊都來表演。孩子們跟著從集的這頭看到集的那頭。

晚上家裡的男人安輩分給老祖宗磕頭,上香。求祖先保佑今年平安順利。一家人開心的做在一起,吃湯圓,吃餃子,喝酒,吃菜,大人們續續家常,孩子們在院子裡放煙花。鞭炮聲,嬉鬧聲融合在一起。

這天晚上的月亮是最圓的,大人知道過了今晚,明天大家就要為了生活各奔東西。這一別又是一年,真像孩子們想的那樣天天過年有多好啊!


佈施


從我記事起,每年元宵節就是吃元宵,然後還就是把在三十晚上特意留下的鞭炮放了,然後就是吃吃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