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朋友们说说你们老家春节的风俗?

雅韵文学


做年糕,挂灯笼,每年添碗添筷子,放鞭炮,帖对联和福字,三十晚上抢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团圆,看春晚节目,喝酒吃菜挺热闹等等


231521545917


【老家的春节有城里人难以体会经历】

我的家乡在陕西秦岭深处的洛南县三要镇,地处秦岭以南所以也算是陕南,我也算是南方人。😂三要镇地处陕西和河南交界,因为镇里正西是去往西安,往东去往河南卢氏县,东北去往高耀镇与陕西丹凤县相接。所以地处三地交通要道,取名三要镇,风俗习惯同陕西关中地区和陕南汉中安康地区民俗也不尽相同。我就说说家乡春节的风俗吧!

一、腊月十九、二十三、二十六赶大集

腊月十九是我们那里腊月里备年货的第一个大集,在外工作的年轻人大多都回家了,开始筹划着准备年货。老人孩子的新衣服,烟酒,水果,糖果,给亲戚拜年的礼品。所以这天是赶大集的时候,这些东西头天都会一家子合计好,列个单子上街采购。

二、二十以后开始杀猪宰羊

一般从腊月18开始就有家里杀猪了,因为整头猪吃不完,腊月19赶集就可以到街上卖了。我们家原来都是二十以后开始杀猪宰羊,多余的肉都基本分给亲戚和邻居了。这一天,家里早早就烧好大锅的热水,等着杀猪匠挨家挨户约好的顺序来。这一天村里的壮劳力都会互相去需要杀猪的家里去帮忙,孩子们也是最高兴的,因为可以吃到杀猪菜!我小时候也去下手帮过忙哈。🙈

三、腊月二十五、二十七是家里做豆腐蒸馒头的时间

这两天因为已经邻近春节了,家里都会安排做豆腐和蒸馒头,豆腐和馒头都做的很多,因为正月里有亲戚来拜年要招待,所以要备够一个正月需要的豆腐和馒头。这两天也是一家人最累的时候,我当时也不例外,帮着烧火过豆浆,和面,揉面,烧火蒸馒头。我现在家里做饭的手艺也是那时候练出来的。

四、腊月二十九煮肉,炸丸子,油炸果子写对联

到了这一天,基本上过年的东西都准备齐了,就要开始加工熟制品了,煮肉,炸肉丸子和大年初一祭奠祖宗的油果子,都是这一天完成的。

我这天负责搬张桌子在院子里,义务给村里邻居们裁纸写对联,以前村里的对联是爷爷和爸爸写,我是初中三年级开始写对联的,从上午9点左右一直写到下午四点太阳落,站一整天,腰酸背疼的那个酸爽。爷爷和爸爸还教训我再累也不能给上门的邻居耍脸色,所以我只能忍着。写对联的经历也让我喜欢上了练字,只是这么多年一直不坚持都荒废了,这些年村里大多都去街上买对联了。

爸爸妈妈在弟弟家给弟弟同事们写对联

我和儿子在家给亲戚朋友写对联

更多的人都是在街上买对联

五、大年三十家人守岁

我小时候的大年三十,爷爷会亲自下厨炒两盘肉丝,拌两个凉菜,再拿点瓜子花生糖果,然后温一壶白酒,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点菜,每人喝几盅酒,也说几句吉祥的拜年话,然后我和弟弟就可以收到四个红包压岁钱啦。这就是我小时候的守岁,然后家家都亮着灯笼,孩子们在一边玩看春晚,奶奶和妈妈开始包饺子,快十二点的时候就休息了。

六、大年初一

一大早天还不亮,远处的鞭炮声就开始响了起来,孩子们也都爬起来放鞭炮,老人会起来净脸洗手,去点香敬各路神仙,也要给祖宗上香,烧纸钱,摆上各种祭品。忙完这些饺子就煮熟了,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饺子。然后孩子们在正屋给家里的每位长辈磕头,一边磕头一边喊:“爷爷奶奶我给你磕头啦”😁这个习俗这么多年在老家还在坚持,给家里的直系长辈磕完头,然后到本家的叔伯爷爷那里去磕头拜年,孩子们都是约好的排队去,磕完头领压岁钱和糖果。这也是孩子们雀跃向前的动力吧!但也是尊敬长辈的一个传统!

七、大年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

我们那里一般都约定成俗,初二给舅舅家拜年,初三给姨家拜年,初四给姑姑家拜年,初五又称破五一般不出门。初六就是最后一天走亲戚拜年了,过了初七春节也就基本到了尾声,青壮年大多都开始安排准备外出工作了。

这就是我小时候家乡春节的习俗,一整套的春节期间生活安排,这也都是我亲自经历过的,所以这么多年不回老家过春节,但是这些习俗依然记忆犹新!(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冰凌诗语


大家好,我是小确幸。我来自贵州省毕节地区,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家乡的春节的风俗。

首先,除夕夜。我们比较喜欢称作年三十,年三十白天大扫除,煮一个猪头一只猪腿一个猪尾巴,准备年夜饭,去山上摘松针(本地人喜欢叫作松矛,松树的叶子)。天黑了以后,白天采的松针铺在地上,把装年夜饭的碗碟摆在铺松针的地上,在正对门口的地方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摆4碗饭菜,4双筷子,然后朝着门外喊“请三代宗祖来团圆”(由家中男子喊),然后开始敬神,把煮熟的猪头猪腿猪尾巴摆在屋子中央,开始磕头焚香烧纸点蜡烛(神坛下燃两支蜡烛,两柱香,两队纸钱,门外燃一只蜡烛一柱香一堆纸钱)。敬神完毕,撤了摆在对门口的桌子和饭菜,有狗的人家要先给狗喂饭,狗的饭一定要包含米饭和肉(老家有传说,认为大米是狗漂洋过海从外地带来的,所以过年要给狗先吃)。喂完狗就开始放鞭炮,放鞭炮过后家人按照长幼蹲在铺松针的地上吃饭(除夕夜只能蹲着吃饭)。吃完饭发压岁钱,父母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这是小时候最开心的一件事。发完压岁钱孩子们就可以自由活动了,父母要守岁,把铺在地上的松针抓一些撒在家里的各处,包括车里(这样来年就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凌晨父亲要提一只打铁壶去井里取水,叫抢“敬水”(去得越早取得越多,新年挣得就越多)。

其次,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父母不能叫孩子起床,这是一年中唯一一天可以正大光明肆无忌惮的睡懒觉的日子。小时候真的太喜欢正月初一了,又有压岁钱钱又不用早起,也不会被父母责骂(太作过头除外)。而且初一不能扫地,特别是种地的人家(老家迷信初一扫地会惊了虫子,来年庄稼遭虫害)。也不能动锐器,比如剪刀菜刀指甲刀铁钳等。有部分人家初一全家吃素,举家去庙里烧香拜佛。

然后,拜年

一般过完初一,基本就可以给亲朋好友拜年了。在出门给人拜年之前需要先做一个仪式,叫作“出行”。只有进行了这个仪式才能去串门,家里的车辆才能使用。仪式的举行地很讲究的,蒸年夜饭时,那个方位(东南西北)最先冒气,就朝该方位选一块地,把过年敬神用的一块方型肉和一些米饭摆放在地上,然后香蜡纸烛,叩拜。仪式完成。新嫁出去的姑娘,新年拜年尤为隆重,新姑爷需要给新妇的每一位族人和亲戚准备拜年礼(一般是烟酒茶),然后携礼物在新妇父母或者兄弟的陪同下挨家挨户拜年。然后会被留下吃饭,喝酒 ,给回礼(一般现金或者毛巾,衣物等)。回礼金额大小物品贵重取决于拜年礼的贵重程度。遇到热情好客的大家族,正月过完了,但是年还没有拜完。家中新近有人去世的人家,新年也需要隆重的给亲戚朋友拜年 。准备一块肉 ,肉上插香纸 背上烟酒茶挨家挨户去拜年…

如今,多数人常年在外地生活,跟亲戚们很少走动,春节也变得冷清,年味儿也变得淡了。


吾爱三秋叶


大家好,我是馨馨宝呀!

我老家春节习俗是首先办年货(香、蜡烛、对联、鞭炮、各种的食材、各种的零食、瓜子、水果饮料等等)大年三十早上杀鸡、杀鹅,准备有肥有瘦的猪肉,整只整块的准备好逐一每个地方的拜神,有要拜地龙神,门口、灶神、床头婆、有旧居的同上,其次有太公庙,祠堂以及村路口东西两边我说不上的地方

以上是用贡品拜的。辛苦的是我妈妈了,没走个一两小时是拜不好的,从准备到完工就是下午了,这时候就是开始各种炒各种美味准备年夜饭了。

年初一到年十五早晚以上每个地方要去奉香(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年三十到初三都要如此,所以我们老家是要杀三天的鸡,年初二更是早上晚上各一只。年三十半夜要起床放鞭炮(赶鹤神)长长一大圈的,听着炮竹声最有“年味”儿,就算睡着了也要起来溜达一圈呢😊说是新的一年“行大运”。

祝大家新年快乐,新的一年都好运[爱慕]




馨馨宝呀


我是卡布奇诺,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老家祖先是闽南的,在大年三十的当天有个习俗叫“围炉”。

“围炉”是闽台一带年夜饭的叫法,顾名思义,就是一大家子围着炉子,吃上团圆饭。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全家人穿戴整齐,围坐在一起,圆桌下面放着一个火热的炭烘炉,技能驱走冬天的湿寒,又象征着一家亲热团圆,兴旺发达。这就是古老的闽台过年风俗,“围炉”。

说到围炉的由来,真的可以值得大家参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举行族会,由族群里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向族人宣读当年里各族中的大事和祖先训诫,族人围坐在火炬旁静静聆听。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新式家族中,烘炉被被餐桌上的火锅代替,围着火锅吃年夜饭也是围炉。

不过,围炉宴上要是仅仅有火锅就单调了,另外还有红烧鲫鱼,甜炸芋头,虾蟹。另外还有鸡和萝卜,“鸡”谐音“家”,预示着家庭和美幸福,“萝卜”音发为“彩头”,寓意吃萝卜有好的彩头,自然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另外,在围炉时,不管男女老少,桌子上的每一道菜都要下筷。夹菜的时候,往往要说一句与菜肴有关的吉利话,比如吃鸡会起家之类的。围炉桌上还有酒相配,哪怕平时滴酒不沾的妇女,这时候也要象征性的抿一口。餐桌上的蔬菜不能用刀切断,必须连根放入火炉中,吃的时候也不能咬断,而是要由头至尾慢慢吃完,为了祝愿老人长寿健康。

以上就是我讲的风俗,小小的围炉,家人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开怀畅谈,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满足感。每个人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

好了,快过年了,在这里我祝愿大家阖家欢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远离疾病,美好愉快的度过每一天!

我们一起加油,一起来迎接新的2020,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一起加油努力奔跑!

我是卡布奇诺,感谢欣赏!


卡布奇诺LCF


安庆老家小时候过年时很热闹,打糍粑,做豆腐,熬切糖,杀年猪,糊灯笼,打扬尘,写春联,找裁缝回家做衣服。远离千万里都得回家过年。过年晚上请祖宗,过年晚上守岁,初一早晨吃面条,吃过饭后出行放鞭炮。过年时说吉利话。如今,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买买买,好多人都到县城省城买房子了,但过年时还是回家。小车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好,可年味却越来越淡。寻找乡村的记忆,回味过去的年味,有份淡淡的哀怨与惆怅。


向善一念间


我们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很传统,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风俗也在不觉中有所改变。

记得小时候的春节礼节比较隆重,每到腊月家家户户都要宰杀年猪、熏制腊肉,到了腊月二十三开始打扫家里阳尘(长时间烟熏蜘蛛网产生的尘絮)和房前屋后的卫生(因为农村都是土房),简单准备一些年货。

在吃年夜饭之前先要去上坟,年夜饭必须在堂屋里吃,在堂屋正中摆上八仙桌,饭菜端上桌之后让家里的长辈坐在上方,长辈先动筷子其他的才能开吃,年夜饭过后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守岁,据说熬夜时间越长来年身体越健康。

大年初一每一个人都要悄悄地早早起床,一是为了不惊动跳蚤、虱子(那时的卫生条件差跳蚤、虱子较多);二是为了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初一的第一顿饭必须吃汤元喻意团团圆圆。初二开始带上礼物拜新年(多指年前刚结过婚的新人分别到男、女双方亲戚家去认门),一般三四天就拜完新年,初六过后亲戚们又带上拜年拿来的礼物去新人家回节,热闹一至延续到正十五过后才能平淡下来。

而现在的春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念也就有所改变,每当腊月的到来除宰杀年猪,年货也准备的比较丰富,除了老传统上坟而外,年夜饭过后第一件事就是看春晚。为了第二天全家人精神十足到旅游景点去看风景,看完春晚就上床唾觉,大年初一也不怕被叫醒了(因为现在居住的环境、卫生条件改善了,没有了跳蚤、虱子)。初二拜新年的新人也就去一两家最亲的亲戚拜一下,很多外出打工的还没过完大年十五就奔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了。

现在的春节少了过去的诸多繁俗缛节,更多的是随意,年味似乎淡了许多。


戈壁湖杨


我老家重庆,除夕早上就要准备很多吃食,荤菜为主。最重要的一道菜是炖莱,猪头、猪脚皆可,且要带骨头。当天不能吃完,必须要留到正月初一至初二,意思年头到年尾不缺吃、有余。

晚上用很大的树根烤火守岁,当地意思是守田缺——水田放水的地方有个缺口,守得越久来年缺口不垮塌,田有水,稻谷不受干旱影响。

正月初一早餐吃自己做的汤圆,很大的那种,用糯玉米做的。小的时候要在里面选几个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来年财运就好。当天的任何用水(洗脸水,洗脚水)都不能外倒,要用一个大的盆装上初二才能倒。


格热多杰


我老家位于广东省茂名市地区,过年的风俗既麻烦又热闹,我们年三十要杀鸡宰猪肉去庙里烧香拜神,放鞭炮,有些村初二也要早早起床杀鸡去庙里拜神,初二就是外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也就是初二开始我们的(年例开始了)从初二到二十二都是我们当地的年例,意思我说分明点,初二到初三为一个村的年例,一直排到二十二,好隆重的,晚上有歌舞剧熬,有戏剧,年后我会更新现场给大家看。


铭名麻麻


初一祭祖 给小孩发红包 过后走情访友(加深感情)
基本走情访友都是去打牌[捂脸] 初七八也就差不多又该出去工作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2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efaa0007b7dc1ac139f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