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樂寺 的故事

普樂寺位於河北省承德市,始建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築為漢藏結合式,西部依照漢族寺廟樣式由山門、天王殿、鐘鼓樓、配殿、正殿組成。東部為藏式城建築。主體建築旭光閣,重簷圓頂,類似北京天壇祈年殿,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龍鳳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採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普樂寺 的故事

普樂寺隆帝採納西藏活佛章嘉的建議,於1766年建寺,取“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意,名為“普樂”。

乾隆御題“普樂寺碑記”說:“惟大蒙之俗,素崇黃教,將欲因其教,不易其俗,緣初構而踵成之。且每歲山莊秋巡,內外札薩克覲光以來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爾伯特及左右哈薩克、東西布魯特(柯爾克孜族)亦宜有。以遂其仰瞻,興其肅恭,俾滿所欲。無二心焉。”聯繫碑記全文,普樂寺建設的背景是:平定準噶爾叛亂之後,皇朝為厄魯特蒙古建造了普寧寺。達什達瓦族遷移熱河後,給他們建了安遠廟。同理,也應當為新歸附的哈薩克、布魯特建造寺廟,為他們的首領來熱河聚會舉辦習俗、宗教活動提供場所。故於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按照章嘉活

普樂寺 的故事

普樂寺佛的建造了普樂寺,俗稱圓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