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乐寺 的故事

普乐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始建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全寺建筑为汉藏结合式,西部依照汉族寺庙样式由山门、天王殿、钟鼓楼、配殿、正殿组成。东部为藏式城建筑。主体建筑旭光阁,重檐圆顶,类似北京天坛祈年殿,阁内顶部置圆形藻井,龙凤图案,龙凤藻井中心雕金龙戏珠。藻井采用层层收缩的三层重翘重昂九踩斗拱手法,雕工精细,金光闪闪,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普乐寺 的故事

普乐寺隆帝采纳西藏活佛章嘉的建议,于1766年建寺,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意,名为“普乐”。

乾隆御题“普乐寺碑记”说:“惟大蒙之俗,素崇黄教,将欲因其教,不易其俗,缘初构而踵成之。且每岁山庄秋巡,内外札萨克觐光以来者,肩摩踵接。而新附之都尔伯特及左右哈萨克、东西布鲁特(柯尔克孜族)亦宜有。以遂其仰瞻,兴其肃恭,俾满所欲。无二心焉。”联系碑记全文,普乐寺建设的背景是: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皇朝为厄鲁特蒙古建造了普宁寺。达什达瓦族迁移热河后,给他们建了安远庙。同理,也应当为新归附的哈萨克、布鲁特建造寺庙,为他们的首领来热河聚会举办习俗、宗教活动提供场所。故于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按照章嘉活

普乐寺 的故事

普乐寺佛的建造了普乐寺,俗称圆亭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