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陌生成年人总是喜欢摆出教训你,比你懂,社会水深然后对你一脸不屑的样子?

严文吉


这是中国大部分长辈和后辈的相处方式,强调“威严”。

对于陌生的成年人有这种行为,一来可能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二来可能是自视甚高,想要炫耀一番;三来可能你的作为,在他看来的确是显得幼稚。


迷茫的蛇


先用杨绛先生的一段话:年轻时以为读书就可以了解生活,成年后才明白,没有生活就读不了书。

我的职业是企业培训师,说白了十几年跑遍国内大中城市,也养成了爱说教的毛病。

直到我自己三年前创业时,没有了原来企业的光环、也没有了原来平台的职位。我自己带了几位后辈一起创业,也很想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复制给他们。

可是我错了,这些后辈们不喜欢也不乐意听到你的指导,唯有发薪资时才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刻。他们不愿意学习也不愿意总结,总以为赚钱是件动动手指头的事。而其中也有一两位积极向上的孩子,他们不断的询问和总结,而且很快就掌握了不少的行业经验。

我很清楚,这些早熟并且目标明确的后辈,他们的未来已经看得见。而还有更多的糊涂蛋,做着稍微努力就发大财的美梦。

我不再说教他们,我宁愿从陌生行业聘请那些上进的年轻人。而大部分的年轻后辈,我会赞美他们,鼓励他们,但不再直着性子指出他的不足,打击他一些幼稚的想法。

大家一片美好,每个后辈都喜欢我。甚至很多人都说:你的情商很高。

我内心苦笑:我是很想认真的帮助你们,也很想你们不要走我曾经走过的弯路。这就和父母一般,越是热切的纠正孩子少走弯路,反而让孩子以为你要减掉他梦想的翅膀。

可是“佛渡有缘人”,我无法耐着性子苦口婆心的把自己的经验求着传授给你。你愿不愿意成长,是你的事。我们非亲非故,我也没有得罪你的必要。

其实做一个人见人爱的成年人是很容易的,但我心理深深明白,那些不再给你说教,不再直言指出你的不足的人,顺着你的心思夸你的人才是最可怕的。

诚如老人所言:人生有些路总要经历才有感悟。你越想让一些亲人饶过弯路,反而还是害了他。

顺便说一句:那些陌生成年人摆出教训的嘴脸,对你一脸不屑的样子的人,他们真是情商低。

要么他们是一事无成在年轻人面前装x,要么他们把你当成了亲人,想热切的帮助你,却又没有让你既舒服又有收获的方式。

希望他们是后者吧。

民间谚语,人生几大幸事:

学遇严师

病遇良医

仕遇贵人

讼遇清官


岚婷云集


我前婆婆标准此类,我前夫遗传优秀,唉!说井底之蛙也不为过,从来相信温柔的力量,不过我脾气也挺爆的,所以不能跟这类人在一起,有不好我才爆,没事,或者大气温柔有趣的,我根本爆不起来,累得不得了,黄金年代,都用来对抗了,想起这些就不高兴


QY1117


这样的人大多属于没有自知之明之辈。人呀,过桥走路这两样事,大慨没人能逃得过的;只不过成年人多走几天少小儿少迈几脚罢了。所以我只想说我们做人的决窍是:”老不颠,少不狂!””老要随时,少要乖巧。”

我岁数大点,就站出来为青少”遮点风挡点雨”吧。

有些人吧,总会觉得自己有了不少的社会阅历,喜好洋洋自得,仿佛自个儿是无所不知,无事不晓;食遍人间烟火,腹饱天地经纶。其实若真有”两把刷子”倒也无妨,只不该逢人炫耀,到处卖弄。

最典型的当数这句”名言”:”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我走的路比你吃的饭还多。”


台城烟雨


对不起,我不能因为您年龄大就认同您

王朔曾经讲过一个故事:和一位美少女在一个场合相遇,自认为有点作家光环再加上女生崇拜的眼神,王老师是口若悬河,从文艺复兴聊到明治维新,把自己优秀的知识储备和人生思考就这口舌快感一齐倾囊相授。话到中旬,女生起身去洗手间,王朔还在回味,知道自己起身去洗手间,才听见女生在跟另一人打电话抱怨:“哎,你知道吗?我今儿遇上一老傻X,跟那儿嘚吧一钟头了还不消停呢!”从那以后,据王朔自述,再也不敢在年轻人面前好为人师了,有后遗症。

且不管故事真假,大概情况我想大家在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

表达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袁腾飞老师曾经说:我长了一张嘴,除了吃就是说,你不能限制我张嘴说话。

但是很遗憾,言多必失,尤其是爱逞口舌之快的,尤其是年龄大了爱逞口舌之快的,尤其是混了一辈子在组织中混得一官半职的高龄成年人又爱逞口舌之快的。

先要承认,不排除有很多长者,在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生死抉择后,不吝惜将一些人生感悟向后辈分享的。

说话是商品,不可强买强卖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人说话犹如在售卖商品,你每抛出一个观点无非就是两个结果,别人买账和别人不买账。

买账说明你的道理言之有物或者对闻者有所触动,我相对认同的道理是如果你说的都是干货,会有人扒着窗户边听你讲话的。

但也有些情况是大家不买账,理由当然就是你的话术或者说你的“商品”没能打动到我。

但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可以给予对方选择的自由,更旷达的做法是听听别人的意见也许找到以外的合作机会也不一定。

扯着嗓子喊的一定是最害怕的人

当然,大概率我们是希望别人能够认同自己的道理,人之常情,尤其是饭桌上几杯黄汤下肚,这部长那经理的叫着,自己都被架起来了,那我都这么受尊敬了,说出来还不都是至理名言,警世信条啊。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是周围哄自己的人多了,不管这些人出于何种目的,总之驳你面子的人越来越少,你也就觉得自己是最正确的人了。

而渐渐的似乎丧失了倾听不同声音的能力,尽管那个声音很理性,很言之有物,很观点新颖,但是他与我的观点不同……

说白了,我用几十年甚至一生建立起来的自信,怎能被证明是不对的,换句话说,一旦被驳倒支持他们内心的骄傲也就轰然倒塌

也许您可以说您吃过的盐不我走过的桥都咸,但是就像华大基因总经理尹烨博士说的那样:

意识可能是你整个物质世界的总和。

高晓松的母亲,清华著名建筑学家曾说过:“我们没有权力教育自己的子女,你怎么就能保证你一直都是对的呢?但如果你想引导他,你的所作所为孩子都看在眼里,你不用去说”

换句话说,你的经历和我的经历不同,虽然人生都类似,但人与人是有区别的,年龄大,就一定懂得多,说的对。这叫做历史观,文物当然是越老越完整可能越值钱,但如果倚老卖老那就是另一回事儿。

如果你能做出成绩,手里有过像样的作品,你的行为有说服力自然会有大把的认同者甚至是追随者。

历史绝不重复,但却总是押韵

最后我想说,有些过来人讲的话是很有道理,尤其融入了思考和阅历总结出来的一些价值观与方法论,这些对于后辈是有指导和启发作用的。

有些人生周期所要面对的沟沟坎坎,年轻人也许可以认为不亲相同,但是背后的元认知还是这些东西。

历史从不重复,但总是押韵。

整个世界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快了,代际之间的离散速度正在不停的加速,不管你身处什么年龄段,自尊自爱自信自谦,去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你才能做到真正的言之有物。





不爱足球的足球教练


首先声明我是一位五十岁的大妈,回答你的问题正合适!

有些中年人,特别是中年男人总爱在年轻人面前讲社会,人生大道理。侃侃而谈,也不管人家爱不爱听。其实究其根源,是自己自卑闹的。

中年人像赛道上的马,已经跑的快接近终点了。什么大器晚成,可能在艺术家那有这种情况,在 绝大多数工作岗位不太可能。没听说四十五岁一般干部,六十当局长的。五十创业,六十成企业家的也很罕见。大家什么人基本定型。很少有中年人互相介绍人生观的,开不了口。说白了,就您那点本事·····

可糟糕的是我们的传统文化又是尊老敬老。起码现在的中年人是认同的。老马识途,老骥伏枥,虎老雄心在······我们是听着老人教导长大的,我虽说没啥成就,可老总老了吧?岁数在这呢,还不得说两句。

其实据我观察,爱在 年轻人面前拍老腔的人,都不是坏人。只是想从中得到一点社会认同感,他人的尊重感罢了。想来也可怜。他们往往没啥成就,可能在家连子女都不爱答理他们。真正的成功人士后辈都抢着问人生职场问题,抢着学经验呢。不成功人士呢,上赶着送经验没人听,还 招人讨厌呀。

其实年轻人对上赶着送经验的中年人或许可以同情一下。在您有空的时候,奉献一双耳朵,成全一片心意。他们也不容易,有一天你也会老,也许也会向他们一样不成功,成话唠。要是实在讨厌,找个借口离开,就是别当面怼他们,伤害他们的自尊心,那就太不厚道了。

您瞧,我也犯这病了,爱叨叨。打住。不说了。


宁宁0918


青少年到了14岁左右会有逆反心理,父母师长的话听不进。无论东西方都是这样。当然,每个人都会长大,其中一些人结婚生子然后又为自己孩子的叛逆行为伤脑筋。还有一些人叛逆到老与社会格格不入,贫穷孤独而终。

有人教训你,尽管态度不好,说明他在乎你,希望你好。你可以不同意他的看法,但你得尽快形成自己成熟的三观。


周方851


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

这是我年轻时经常听到的,别人在教训完人家时附带赠送的一句话。话虽然夸张,但只要是善意的提醒,听听也无妨,兼听则明。有些说教别人是付出过“学费”的。少走弯路总是好的。(当然不排除有些人是为了显摆,刷存在感)


老杨头145011930


这是针对青年人的。爱之深,恨之切。

个人觉得,多年媳妇儿熬成婆。

耍大牌。

真没必要,

一群利己主义者,

太会伪装了。

谁也不要说谁。

都是大尾巴老狼,

真有能耐的。

从不多说话。

闷头干自己的

喜欢的事。


和光同尘56519696


才不配位莫充师,

遗笑大方献丑时。

最是班门来弄斧,

静心忍让尚未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