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看待有些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环境下宣传土地流转?

喂你才到我腰了


我一直反对土地实行“流转”,你这一个问题牵涉几个关键词,来一个一个地回答。其实在头条上,这些都是重复。

关于“农资”上涨,我姐夫哥就是在经营除农药外的所有农资的。我一年还是要回几次老家,加上我们兄弟姐妹共7个(现在已经是7个家庭)都集中在一起居住在姐那里,知道这方面的就多了。我是这样分析的:一是农资生产厂家本身的人工和物资原料上涨影响引起终端价格上涨;二是农业衰败,散户、小户种、养减少,销量逐年下滑,厂家、商家为确保全年的总体收入采取的单位利润上调趋势引起的。去年和20多年前比,姐夫的各类农资销量本来减半,但区域也发生了较大变化:20年前只针对10个就近村销售服务都忙不过来,现在是针对6个乡镇的100多个村独家经营都没业务,你就可想而知!说实在的,经营农资是最笨重的生意:资金量大、利润低、苦力型!几包肥料,上车、下车搬过去搬过来,赚几块钱。好在哪?厂家都是卖了才给货款,就这一点!

真正的农民要克服这个困难多容易,如果你这个困难都克服不了,就别当农民了!一点自然有机肥都没有,全靠买,种地只会朝天一把化肥,结果产量又低、品质又差。自家的有机肥为主,生长期内需要的节子上少用点化肥也是必要的。过去农民多数种子都自己留的,现在呢?我上农校放了寒假回家过年,到了腊月27那天,我们家一邻居到家找我妈,说话绕来绕去,半天才向我妈说过年她家没面条,“借”几斤面条!我妈给了她两捆有7、8斤吧,说,借啥借,拿回去吃。我心里很不舒服:土地下户都7、8年了,各家各户虽然“存钱”没多少,但“余粮”还是多的!“吃”根本就不是问题了,过年还没面条!我妈说,这一家,猪毛都没一根!懒死人,没养猪就没肥,没有肥就没有粮收的!我妈又说,三个半大子娃儿,两个大人,过年猪都没杀一个,只吃饭,肉、油都没,尽吃米面,一人要吃几碗!年年多早就断粮了!

大家说呢?

至于第二个问题是粮食价格走低,这个事情我们都无奈!有三:第一是进口(略);第二是农民的市场不在了!过去农民背几十斤粮去市场卖,不管三角五角一斤,是生产者(农民)与消费者对接后得的净收入!现在,中间商做生意,生产者出手价低卖不脱,消费者价格高吃不起!第三是农产品品质日趋下降!种养切割开来,种没有有机肥;养又用激素过催长!还无计划无序竞争消耗农业产业应有的利润!

这一些是本可解决的但无人解决……

最后一个才是“土地流转”,这是个不成熟的提法!现在要“适度规模经营”农业才有出路,自己“一亩三分”地谁也吃不饱、不够用,所以谁都不会对土地负责任或全依赖。撂荒是必然的!但是采取“流转”,要给钱,农业成本问题考虑过没有?土地资源好宝贵,但要利用又何其难!适度规模、成块连片、充分利用机械化、种养结合降成本提品质、以家庭农场模式构建“农业经济(收益)综合体”才是农业的出路!

至于土地,农民实行有序分流,解决一点点退休养老金后不愿务农的交出土地统一整治适合机械化后交给能务农的家庭才是对的!

农业要复活,决不能拍脑袋的!

谢谢!



一号农民王永尧


在当前农资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低迷的情况下,某些专家认为这是促进土地流转的最佳时机,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三农问题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三农问题解决不好将会造成社会不稳,它不只是我国粮食安全问题,还涉及到广大农民的利益,广大农民的生活问题,致富问题。不能为了实现土地规模化种植而牺牲农民的利益,农民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够多了,我们应该用改革开放的红利来补偿农民,专家们不能出一些馊主意来伤害农民。

虽然说随着农资的上涨粮家的下跌农民种粮收入不如从前,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农民靠种地来维持生活,如果我们用这种方式把土地从农民手里夺走,许多家庭在没有其它收入的情况下将无法维持生活,这些农民不在少数,专家们偏面的考虑问题是无法解决三农问题的。土地流转必须是农民生活得到保障,他们自己觉得对土地不在依赖,在其他行业工作获得更多的幸福感,这才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幸福,要想做到这一步,更需要整个社会对农业的关心帮助,不要认为农业问题就是农民自己的事,它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大事情,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要想解决一个落后的农业问题是很难的。

农业要发展,解决农民生存问题是关键,只有把农业农民农村三者的关系理顺,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让农民安居乐业,让农村明媚亮丽,农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的每一个政策都要以人为本,农业问题亦然,如果没有六亿农民的幸福,土地流转有何意义?还是希望专家们在说话之前首先到农村搞好调查,正如毛主席所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视人民的利益的专家不是好专家。


忙碌快乐农家人


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家的政策对于农村这方面还是重视的,弘扬农村的土地再改革,这一方案也已经有几年下来了,从整体上看,土地集中后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一部分的农民放开了手脚,一门心思的投入到了城市务工的大潮中,相对的承包土地的大户也有了发展的机会。农村的农事与普通百姓没关系了,老年人和妇女都成为闲散的辅助的农业人员,年壮的妇女能季节性的挣点帮佣工资,也就是插秧时可以挣那一时段的工钱了,和干一些杂活。

其实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土地集中承包的一此弊端也以显现,从最初的承包者到目前的承包者,很多的人是做的赔本的交易,人算不如天算,算的有吃的无,只落得灰头土脸,一跑了之。咱们丘陵地带的土地今年4OO元一亩地都没人承包了。究其原因就是粮贱伤农,几百亩的土地除去机耕费和人工成本,所剩的不如打工的人挣的多。一不注意就赔本了。

专家们对于政策的宣传一般是根据地方的地理和种植前景而决定的,其实我国大多数都是丘陵地带,这些地方的土地较为分散,而且大小不一,不能和平原地带相并论的,很多的土地机械操作都是难题,何况农资肥料一直在增长,而即使专家支招土地流转的计策再好,但是粮价多年维持不变,计策只能是流于形式。现在很多地方的土地又回到各家的手中,又回到了当初的现实。

土地的合并归于大户种植,是一种好的提义,但是相关的扶助是撬动前进的动力,国家加大投资农业建设才是关建。从目前看虽有一些农业补助,但是却是杯水车薪,丘陵地带现在要的是加大农机投资,在不长的时间进行土地整合,才有利于发展,调动农民的极积性。但是根据近些年大量进口粮食的情况看,国家一时不会有大的动作,显然土地流转是当前的大好政策,但是也还得慢慢的探索着前进。

,


星空揽梦


现实证明土地流转无出路,资本投入农业的目的是想获得利润,或者是获得国家补贴,没有一个是为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共同富裕着想的。当无利可图时,他们就会立马溜之。农村农业的根本出路是集体化之路。


齐仁修


土地流转是国家的一项土地政策,也是结合当前农民个体土地面积小、农民打工在外顾不上种地、为实现种植机械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总产值而产生的。同时土地流转是在国家为了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规模型种植而产生的。土地流转其实与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并无关系。

一、什么是土地流转,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指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土地流转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经营权,鼓励农民将承包地向专业大户、合作社等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出土地流转的概念我们可以看到,流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农业规模经营,这对国家整体农业发展是件好事,土地所有者可以收到土地租金,流转土地者可以通过规模化经营得到相应的收入。

二、土地流转完全是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的职业农民个体行为

从土地流转的概念和目的,我们又能看出来,政策是国家提出来的,但干与不干、怎么干完全取决于流转户自己。从国家的政策长期分析来看,土地流转将是往后比较长一段时间的主要土地分配形式,这是与农民自身的条件决定的。

1、农民为小孩上学进城陪读的多

现在农村基本连小学都没有,中学更是没有了。即使有小学也是师资力量缺乏,村民为孩子读书考虑,都选择至少在县城的学样上学。这样,一家人在城租房或者买房陪读的就比较多了。这样,再在家种地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家里主要劳动力选择就近打工。

2、农民进城打工的多

家里地少的农民一般都选择进城打工,这是为了能够长年地挣到钱,家里的地一般都托靠给亲戚或者其它人照看。家里没有主要劳动力,种地自然不能进行下去。想搞个规模化种植更是不容易。

3、农民个体种植,形不成规模,懒于种地

地越少,人越懒,越干不出活儿。许多农民自己都看不起这点地的收入,自然不会在农资方面进行投入。这样长期进行闲置反而对土地不好。

4、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需要

一些有知识有魄力的农民为了把规模农业做起来,重新搞一些作物调产种植,需要成片的土地进行统一管理。自然需要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这是农民自己的选择,没有任何人强迫。

三、土地流转与农资、粮价的关系

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是做好种植成本收获预算,如果算下来还亏钱,那谁还会去做。这里面有一些固定因素,比如租赁费、播种收割费用、水费等,年看都差不多;也有一些浮动因素,比如肥料价格和粮食价格。当然这些浮动因素对于有经验的人来说也会预测个八九不离十,在流转土地前都会做一个比较完美的预算的。

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因素是经营管理,没有好的管理,即使其它条件都很正常,也不一定会做得好。这从近些年来土地流转过程中的经验和失败教训都能看到来的。也就是说流转土地的人,有挣钱的,同时也有赔钱的。

而农资上涨、粮价下跌,都是由市场来热控的。而今年的价格会与明年的价格有什么不同,这真需要专业地进行预测了。您说专家在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情况下宣传土地流转,那是专家的事情,您自己难道没有一点悟性吗?对于农资和粮价来说,年年都是不一样的,但万变不离其宗,总不会太出圈的。

我们在进行土地流转的时候,最应注意的是按地出价、根据市场调节作物(调产)、机械化种植管理(增效)、团购肥料种子等农资用品(降低成本)、适时开创渠道销售(增收)。这是个系统工程,而决不能简单地认为这个价高了,那个价低了就认为啥能做,啥不能做,一切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增强市场把控和防范能力才是我们应该想到的做到的。


农资人实录


比如2013年干稻谷约1.65元/市斤逐年下跌至今天约1.15元/市斤,同时伴随种子,农药,化肥,燃油逐年上涨,让农民深感种田利润越来越小,此刻提出土地集中流转,让农民主动退出土地,必将水到渠成,事半功倍,专家所谓心思慎密,用心良苦


校长80310


清明节我回陕北老家,看到虽然一冬无雨,可是农民还在积极备耕,有人用驴驮着水桶给山上送水栽树,驮粪筐给山地施肥,当然退耕还林也做的很好,人还是要勤快。反观关中农村,由于种地都靠机械、化肥,,种地的人都干了什么?种子、化肥、机械费用一扣除,当然不挣钱,青壮劳力都去打工挣钱,连五十岁以上的大妈级、六十岁的大爷级都去打工(建筑、装修,家政),一般打工有历史十几年的,都在城里买了房,老家的土地种的粮食够自己吃,最多收种季节回去招呼一下,耕种雇拖拉机、收麦子收割机可以把麦子送到晾嗮的场院,这就是在现今的土地私有制度下农村的现状。“城里人”到农村租地搞蔬菜基地,多数是外行,而且多是束手当老爷,大部分时间在城里做其他产业、请客、钻营、享受,骗补贴,其实这些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前多年从农村出来的的“能人”。破坏了集体所有制就成了今天的现实。


桃源先生504


农村农民的土地流转,如何流转,谁来流转,我国地域辽阔,南北差距很大,土地多的北方地区,土地的流转费低一点,土地的平面面积大,可能有能人来流转,农户的土地承包费低,来转包的能人可以赚一点钱,土地的转包费太高,转包人没有利润,那就一定没有人来转包了。在南方人多地少的山区,农村,因土地太小块,不能连结在一起,不适合大型机械化作业,且农户的土地转租费过高,就很难流转出去,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农户想把土地流转出去,可是承租人没有利润就不会来流转。有什么办法农户要有收益,流转人要有利润,双方共赢的方法。以原自然村为基本核算单位,把分包到农户的土地重新收回,由村集体规划管理,农户以土地入股模式加入分红,村集体土地集中后,发展多种经营,比如,招商引资,各种农副产品的深加工,种植业,养殖业,多方位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壮大集体经济,农民走向共同致富的大道。


用户99318239155


这种变相剥夺农民土地的做法不可取。

中国的国情不适合大规模土地集中管理。中国农民多,而且很多相对知识水平较差,把他们抛到市场上,会起什么作用。本来可以温饱,而一变动可能连温饱也没了。

再说,你培养出一些大地主式的人物,真的就适合中国的发展环境。起码政治环境不好了。


麦熟天


专家没有说,是你自己说的,不要动不动就专家说了,本人告诉你,国家的承包期延长了,也就是说,种植模式已经落实,继续安心种好自己的地,增产增收比什么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