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西凉的马超为何归降刘备后便没了血性?马超经历了什么,为何留下悲凄的遗言?

灵魂的感触


在刘备的蜀汉阵营中,马超是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尤其是在小说《三国演义》和民间评书的渲染下,人们常说“前表吕布,后表马超”这样的话。

不过,正史中的马超其实结局是比较凄惨的。因为马超在投奔刘备后,不仅再无军事上的大作为,而且英年早逝。


与关羽、张飞、黄忠等人相比,刘备也不是特别信任马超,只是给了马超一个虚职。比如公元221年蜀汉建立后,刘备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凉州牧,封斄乡侯。

当时赵云镇江州(重庆),张飞镇阆中(南充),而马超却领着一个可大可小的闲职。要知道,凉州是曹魏的地盘,并不在蜀汉王朝的控制之下,所以马超当时是身居益州而遥领凉州,并无实权。


马超早年也是一股军阀势力

其实马超也是出自豪门,他的祖先是东汉的开国大将伏波将军马援。马援是东汉明帝刘庄的岳父,所以马氏世代活跃于西北边陲。到了东汉末年时,马超的父亲马腾也是凉州军阀之一。

归根结底来看,马腾、马超父子本来就是凉州的军阀,声望颇高。马超投奔刘备是属于走投无路,所以刘备对马超还是比较忌惮的,“用其威名而不用其人”,只授予他虚职而不让他独自统兵。

刘备担心马超难以驾驭

根据正史《三国志》的记载来看,马超这个人十分勇猛但是缺乏忠义。他不顾父兄被曹操所控制,联合韩遂在西北起兵造反,结果导致父亲马腾、兄弟马铁等人在内的三族人全被曹操所杀(这一点与小说《三国演义》不同)。这一点,应该是刘备疏远他的重要原因。


此外,马超的妻子儿女全部被杨阜、张鲁等人杀光了。只有他与堂弟马岱两人逃到了成都归顺刘备,所以马超后来去世时没有留下子嗣。

由于家人被杀、郁不得志,心力交瘁的马超在蜀汉建立的第二年就去世了。在临终前,他对刘备说道:我家族里200多号人全部被曹操杀尽了,只有一个堂弟马岱还在我的身边,希望能将他托付给陛下您。当年年底,47岁的马超就去世了,可谓英年早逝。

纵观马超入蜀到去世的全过程,刘备只是用其名而不用其人,并不是马超的才能不足,而是出于刘备对马超的提防和不信用所致。马超本人也深知寄人篱下的下场,所以最后郁郁而终,很早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历史的荒野


马超临死前上书刘备,说了这样一段话:

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马超这几句话,真是句句滴血,字字落泪啊!



量你马超再神勇无敌,再锐不可当,但你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保护好家人,家人一个个身首异处,还有比死全家更惨的吗?

而且马超全家遭戮,与马超都有莫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马超间接害死了他们。

先看第一批遭害的家人。

死者:马腾、马休和马铁及家眷。马腾是马超的父亲,马休是马超的弟弟,马铁是马超的次弟。

死亡原因:曹操杀害。

事情经过:马腾等父子三人在曹操的威逼利诱下入朝做了官,马腾当了卫尉,马休和马铁当了封奉车都尉、骑都尉。

当时曹操也极力招揽马超入朝做官,还封他做徐州刺史,但被马超拒绝了,他选择留在了西凉大本营,继续当军阀。



这样,马腾父子三人实质上就等同于人质了,曹操觉得马超会顾及父亲及兄弟的性命,不敢乱来。

但曹操想错了!后来,曹操准备借道马超的领地西凉,由北向南攻击张鲁。这时候,马超认为曹操这是假道灭虢之计,表面上是攻打张鲁,实则准备攻打西凉。

于是,马超劝说韩遂与他一起打曹操,韩遂当时有个儿子在许都作人质,他担心自己的儿子有性命之忧。马超对韩遂说,他连父亲的性命都在所不惜,你又何必在乎儿子呢,我以后就是你的儿子了。

曹操见马超与韩遂合兵攻打他,一怒之下,就杀掉了马腾、马休和马铁,灭了三族。



再看马超第二批身死的家人。

死者:马超妻子和儿女。

死因:韦康部下杀害。

事情经过:凉州刺史韦康所在的冀城遭到马超猛烈攻击,韦康孤立无援准备投降。韦康有个名叫杨阜的下属,力劝韦康不要投降,但韦康固执己见,仍是率众投降了马超。

马超觉得韦康是情急之下投降的,不是真心投降,结果就杀掉了韦康一家老小。马超杀降之举引起韦康部下杨阜等的极大不满,结果韦康部下就反叛了。



后来,马超带兵出城平叛,妻子儿女都留在了冀城,结果叛军趁着城内空虚,就攻占了冀城,抓了马超的妻子和儿子。

马超亲眼目睹了妻子儿女身首异处的惨状。

将马超妻杨氏从城上一刀砍了,撇下尸首来;又将马超幼子三人,并至亲十余口,都从城上一刀一个,剁将下来。

马超悲痛欲绝,几乎跌下马来。



马超攻打曹操的代价实在太大了,不仅一家老幼二百多口被杀,而且屡遭败绩,以致众叛亲离,孤独无依,马超成了一头西北孤狼。

这头孤狼哀嚎一声,眼里满是怨恨和悲伤,西凉这片大地已经不属于他了,独孤无依的他投靠了刘备。

经历如此巨大的打击,马超已不是那个血性的男儿了!


一半秋色


马超投靠刘备,是因为两人共同的理想,但没有想到的是,刘备因为关羽被杀,荆州三郡被孙权夺去,而发动了夷陵之战,导致马超觉得终身无法实现理想。

要想理解马超的心情,就得了解马超的一生。

马超出身将门之后,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超自小英勇善战,在父亲马腾进京任职后,马超接管了父亲的军队,成为西凉地区名震一时的骁将。



马超一生最大的辉煌便是与曹操的战争,曾经杀得曹操割须弃袍、狼狈逃窜,但最终的结局却是被曹操击败,战争中的胜负倒是很好理解,无法理解的是:马超为了与曹操对战,不惜放弃整个家族的生命,马超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当时马超的父亲马腾、弟弟马铁和马休,及其家族二百余口人都在曹操控制的邺城,名为做官,实为人质,曹操以为马超应该会投鼠忌器,但没有想到的是,马超居然毫不顾及家人及族人的生命安全,而誓死与曹操对抗。



这的确是一个迷。

以笔者来看,马超之所以这么做的理由,仅仅是为了成就自已的功名。

曹操是211年第一次进入关中时,是以南征张鲁的名义的,当时的西凉十部,包括马超、韩遂联合起来对抗曹操,曹操凭计谋与实力击败了马超,但这一次曹操并没有对马超的亲人下手,毕竟是曹操主动挑起来的。



马超失败后,于第二年再次率军卷土重来,主动对抗曹操留在关中的势力,这一次可是马超主动挑起战争的,马超如果在第一次失败后隐退或承认失败,那么马超的家人及族人就很可能不会死,可是马超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马超的作为害死了他的整个家族,怨不得别人。

马超是伏波将军马援之后,马援可是东汉开国名将,一生南征北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战功赫赫,也许马超就是想成为马援那样的人,也许马超就是想建功立业,也许我们现在很难理解一个武将的毕生理想,但除了建功立业,扬名立万,马超似乎没有别的理由要放弃自已的所有亲人和家族。



马超在经历数次的失败,并且失去在西凉的地盘后,逃入汉中投靠张鲁,虽然屡战屡败,可是马超想要反攻西凉的计划从来也没有丢掉,但马超发现张鲁不是一个有雄心,能够助他实现理想的人,恰好在这个时候,刘备的使者李恢来到了汉中结交马超。

马超之所以选择投靠刘备,就是因为刘备有着与马超一样共同的理想---反攻关中。否则马超也不必继续南下投靠刘备,张鲁不是挺好的吗?



而马超的这一次投靠刘备,却又抛弃了自已的妻子和儿子,只身投靠刘备,而马超留在汉中张鲁处的妻子和儿子,则成为了张鲁投靠曹操的投名状,被张鲁所杀。由此可见,在马超心目中,家人的性命远远不及自已的理想重要,前有亲人族人的鲜血还没有完全干透,后又抛弃自已的妻子儿子被张鲁所杀。

马超满以为投靠刘备后,与刘备的利益和理想一致,可以有机会反攻关中及凉州,终有一日能实现自已的理想,并且刘备一开始也是这样做的,在217年到219年发动汉中之战,击败曹操拿下汉中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反攻关中与凉州,马超觉得实现理想的机会越来越近了。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刘备夺下汉中的当年,刘备却因为关羽被杀,荆州三郡被孙权夺去,而于2年后悍然发动了夷陵之战,在听到刘备在夷陵前线传来大败的消息时,马超再也忍不住自已理想的破灭,郁郁而终,享年47岁。

马超临终前,上书给刘备说:

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族(堂)弟马岱,请以我卑微的宗族让马岱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然而,九泉之下的马超,是否有想过,这一切难道不是他马超造成的吗?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马超,一个既熟悉又似乎陌生的名字,说起马超,我们一般会想到“割袍断须”的故事,曾经一度将曹操打得大败,差点将曹操诛杀,何其英雄。然而自从马超归降刘备,协助刘备平定西川后,我们便再没听说过关于马超的英雄事迹,如同“人间蒸发”一般,直到死前,在《临末上疏》 中留下悲凄遗言,令后人惋惜。英雄遇明主本可一展其长,为何马超遇刘备后却再无建树,默默无闻了呢?马超归降刘备后到底经历了什么呢?亲朋之死影响了马超的余生。

神威天将军——马超

马超,字孟起,东汉开国元勋伏波将军马援之后,西凉太守马腾长子。在小说演义中,马超被称为神威天将军,大名鼎鼎的蜀汉五虎将之一,曾起兵反曹,杀得曹操“割袍断须”,狼狈不堪,落荒而逃,威震西凉。

当然小说演义还是夸大了些,不过历史上的马超早年确实是英雄无敌,多有谋略,曾号召关西,关中各地大小军阀联军抗曹,集结兵马十余万,与曹操对阵潼关。曾趁曹操潼关北渡之时,率军截杀,差点一举将曹操诛灭,所幸曹操有部将许褚的拼死保护,才幸免于难。《三国志》记载:

曹公闻之曰:“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马超威名远扬,曹操与之对阵也亲见其骁勇,故发出了“马超不死,恐无葬身之地”的感慨。

孤独的“烈马”再无烈性

马超,三国时期的一位悲情英雄,细读马超,不禁想起了《水浒传》中的林冲,两人的经历颇为相似。早年马超反曹,家族二百余人悉数被曹操所杀,马家仅存的血脉唯有马超与堂弟马岱。此事对马超的打击实在太大,有一次过新年,马超的妾弟董种来向马超恭贺新年,马超悲痛的说到:“家门数百人都被杀了,我们两人还有什么好庆贺的。”,可见这位英雄内心的凄苦。归降刘备期间,马超无时不对此事耿耿于怀,然手刃曹操的心愿似乎是“天方夜谭”,内心的这种苦闷与无奈想必大家也清楚。

公元220年,友人彭漾的离世加深了马超内心的自责与愁苦,怎么一回事呢?当时刘备想把彭漾调离中央任职,彭漾知道了很不高兴,于是便来到了好友马超府上来发了发牢骚,以解心中苦闷,虽说彭漾的话语中讥讽刘备,说得有些过了,倒也是人之常情,不过马超听到后,便立马向刘备告知了这件事,以致好友彭漾被刘备斩杀。这种“打小报告”的事情发生在马超这种武将身上本来就是一件耻辱之事,由于彭漾死了,这件事也人尽皆知,昔日的其他好友也逐渐疏远马超,本来就无亲,此事发生后,连朋友都没几个了,自此马超在孤独中郁郁成疾,于公元222年病逝,年仅47岁。

死前曾留给刘备一道奏疏,其中有一段话道尽了这位英雄的悲凉于无奈: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说他家族两百人多人都被曹操所杀,仅剩从弟马岱,希望刘备以后能善待,其他的也没什么说的了!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应该说,马超的家世背景十分荣耀,是东汉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之后,其父马腾,是西凉太守,自己更是武功卓著、技艺精湛,也是一方诸侯,威慑一方。

但马超有勇无谋,当然这里所说的“无谋”是相对于普通谋士而言,也并非草包之类的一窃不通,较为浅显的军事谋略还是懂的。

首先马超反曹就是一件很不理智的行为,以曹操当时的实力和能力人家是投靠都来不及,既然要反也要想个万全之策,至少要把家属安顿好,但他却毫无准备地行动起来,也难怪曹操先拿他的家族开刀,就差马超、马岱两人了,还能起什么风浪。

良禽择木而歇,马超在择主上就缺乏思考,先是投张鲁因受怀疑才投刘备,虽在取西川之中屡立奇功。但时间久了,马超的一些“毛病”就逐渐显现,比如做人不守信,也即嘴巴太松,彭漾的酒后怨言,他也去跟刘备说而被处死,虽然后来有些内疚,但也给人不仗义的感觉。

他的这种性格让刘备想起当年的吕布,当然他心人格是要比吕布好得多,纵然没有杀掉马超已经是给足天大的面子了,但想要委以重任就比较难。

那么马超后期为万念俱灰呢?首先是家族的离世,好友死于自己的多嘴而难寻知已,另外刘备以及其

他官员将领多少都在着一些误解和防线,也即不信任,但这只是心理上一些微妙反应,在口头上并没说什么!但人生至此还有何意义呢?他留下悲凄的遗言,也是对他一生经历以及自己的缺点的自悔和感叹!而自己身边也只剩下堂弟马岱唯一的亲人,所以临死前要求刘备善待马岱,果真后蜀马岱确也受到重用,这在诸葛亮的六出祁山北伐曹魏当中经常出现,也可看出刘备、诸葛亮是有采纳马超临死的请求,当然后蜀没什么出色将领也是一个原因。


知足常乐6144539457


说起蜀汉的五虎上将马超来,多数人都会想到锦马超的勇猛无敌,不仅能让曹操割须弃袍,还在归顺刘备后引起关羽的关注,写信给诸葛亮,问“我和他谁更厉害”。

可见马超绝非浪得虚名,连一向谁也瞧不上眼的关二哥,都要拿他来做标尺,比较一番。确实,马超是少数能让曹操也佩服的敌手,甚至为他发出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

当然,马超没有被曹操咒死。不过,他的死曾让后人唏嘘不断——

这位白衣白马的将军少年成名,大杀四方,深得羌人之心,然而归降刘备后再无大的作为,如同销声匿迹一般,仅47岁就死了,并给刘备留了个悲凄遗言……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唐朝诗人戎昱曾写有一首诗,其中两句是:“能持苏武节,不受马超勋”。表达的意思很明确,就是宁可如苏武那样持节不屈,也不接受马超那样的勋爵。

苏武在贝加尔湖牧羊19年的故事人人皆知,为了自己的信仰,他坚守节操不低头。在这里,为什么诗人要拿马超和苏武做比较呢?

马超归顺刘备后,被封为左将军、授予“假节”;后又被封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晋爵阨乡侯;47岁去世后被刘备追谥为“威侯”。

这样的勋爵足够耀眼,这样的荣光也足够荫护后人——他的马承继承了他的爵位;女儿许配给刘备之子、安平王刘理;从弟马岱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但是这一切的背后,有着经常被后人所忽视的故事。

之一:因为马超反曹,马氏宗族包括自己的父亲马腾,弟弟马休、马铁等200多人被曹操斩杀。昔日的马氏关西旺族,只剩下马超、马岱。家族几被灭门,马超对曹操的痛恨无以复加。同时,内心的痛楚也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

据载,曹、马没有反目前,曹操为拉拢马氏家族,先后封官马腾、马休、马铁并进京当官。马超独掌关西铁骑,没有入朝。后来为联合韩遂抗击曹操,竟提出认韩遂为父,自己断绝与马腾的父子关系,韩遂也断绝与儿子的父子关系……

后来发生的一切,冥冥中似乎狠狠教训了负心、忘祖的马超。在特别重视宗法关系的当时,马超石破天惊的那番话,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感情认知。也许,若干年后马超内心也为此饱受煎熬吧。

不仅如此,马超的妻子、儿子也在父亲和兄弟死后若干年,被反叛自己的部下尽数杀死。马超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拥有再多的勋爵又能怎样?说到底,这是用亲人的鲜血换来的,又哪有什么可让你羡慕的呢?

之二: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归顺刘备的马超,完全可以这样说:虎落平阳,难掩内心失望,随时提防被陷害。想当年,锦马超追杀曹操割须弃袍一路亡命,至少有两次杀得曹操毫无还手之力。

这与被曹操追得携男带女仓皇奔逃的刘备比起来,自然不可同日而语。尽管刘备最终入蜀称帝,但锦马超也算是一方诸侯,却落得“屈尊”投蜀汉,还要受到关二哥的格外“关照”,马超难免不会没有虎落平阳的感觉。

武艺高强,在冷兵器时代属于马超的核心竞争力,他还富有军事素养,并深得羌人之心,五虎上将中排名仅次于关张……但是,这个人不属于刘备打天下的嫡系,是半路入伙的。这就决定了马超归顺后,不会不受到猜忌和挑拨。

为了自保,马超只能谨小慎微,面对彭羕暗示造反的举动,毫不犹豫向刘备告发,以示忠心。野史还记载,马超归顺后大咧咧地喊刘备的名字,引来关张二人的不满,想杀之而后快……马超在刘备手下有苦难言,苟且偷生而已。

所以,马超临终才有给刘备的如下遗言:“我家族200余人,几乎被曹操全部杀尽,现在只有一个堂弟马岱,就让他继承马氏的宗庙祭祀之事吧,恳切地托付于陛下,别的我就再多说了。”

读罢锦马超的遗言中,或许你会明白,功名利禄都是假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只有亲情才是相伴一生的。

但愿,人们能读懂马超的心思。


指动济南


威震西凉的马超。

这既是马超的优势,但也是马超的劣势。

马超当年潼关一战,杀得曹操割须弃袍,从此天下扬名

那个时候的马超意气风发,也正是题主所谓的有血性。

可自从马超败于曹操之手后,也就是“英雄气短”的开始。

战败之后,凉州是不能回了,马超只能辗转投靠到张鲁门下。

从大杀四方的一镇诸侯,到寄人篱下得普通武将。

这也许就是马超性格转变的开始。

可能马超也没有想到,自己投靠到张鲁麾下之后,居然饱受张鲁的猜忌。

为了寻求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没有办法, 马超只能尽量的为张鲁卖命,以求自保。

后来张鲁那里实在是混不下去了,连儿子马秋都被杀了,马超只能带着人投奔了刘备。

有了在张鲁那里的前车之鉴,马超只能更加的谨小慎微。

而刘备这个人呢,也很是忌惮马超的哟勇武,所以也故意不重用马超,基本上就让马超在成都养老了。

否则举国伐吴的时候,不可能不带着马超这员难得的猛将。

马超一身武功,无处施展,心中肯定是非常苦闷。

再加上马超担心刘备猜忌自己,所以活得非常小心,就连友人向自己抱怨了两句刘备,马超都赶紧把话告诉给了刘备,生怕日后牵连到自己。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投降刘备之后马超,精神是高度紧张,但有无比郁闷的。

这样一来,因为心情不好,马超才积郁成疾,最终抑郁而终。

否则就凭马超一身武功,在没有遭人暗算的情况下,又怎么能突然患病,四十多岁就去世了?

我是@盗帅夜留香YE,关注我,一起交流更多的文史话题。


盗帅夜留香YE


馆主来了,我是無月,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要说明一点,归降刘备之后的马超,不是没有了血性,马超还是那个马超,曾经杀的曹操割须弃袍的马超。

之所以在归降刘备之后,马超突然给人一种退出历史舞台的感觉,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打仗不是古惑仔街头打架,能打的全都上。战争只是政治的延伸。


马超没有继续大放光彩主要以下几方面原因:

寿命

从马超投奔刘备到马超患病离世,中间只有七年,马超死时年仅47岁。

马超在刘备阵营中的时间是不算长的,作为一件大杀器,如此早逝实在可惜。

牵制

要说刘备一点不猜疑马超是不可能的。

马超在西凉差不多西北王的角色,谁不服就揍谁,他称西凉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好歹曾经也是带着几万人,称雄一方的诸侯,说他彻底放下昔日荣光,甘心做屋檐下低头的他人武将。我是不信的,刘备更不可能信。

所以,刘备对马超一定有所防范,一般情况下不会给马超太多的军队,以防他脑门一热,带兵就自立门户了。毕竟,马超大部分家小都被曹操杀了,他牵挂的不多。

马超投奔刘备后,也是一直向刘备证明自己的忠心。

彭羕劝说马超和自己一起里应外合造反,马超想也不想就把他交给了刘备,刘备杀掉了彭羕。

劝说刘备进位“汉中王,马超是带头人之一。

刘备也给了马超很多荣誉,以显示对马超的重视。

这是一种政治上的配合。


各取所需

马超投奔刘备,刘备起用马超,都是有各自的需求,也是一拍即合。

马超需要刘备。

马超大部分的人生都和曹操有关,到了后期,马超的人生就只剩一个曹操,有曹操没他。

马超被曹操整的家破人亡,失去地盘。于是投奔张鲁,后来马超发现张鲁指望不上。这时候刘备来了,马超认为刘皇叔是可以抗衡曹操的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于是马超投奔了刘备,刘备是马超报仇最后的希望。

马超投奔刘备就是为了杀曹操,没别的目的,这一点刘备自然清楚。


刘备也需要马超。

马超是西北王,马超在,哪些少数民族就不会闹腾,不但不会闹腾,马超还帮刘备招来不少少数民族扩充军队。

马超武勇,虽然少谋,但是用在对的地方,就像庖丁解牛,又准又狠。马超帮刘备拿下了成都。

刘备要用马超来坐镇西川,震慑土著。马超的敌人是曹操,让马超来防御可能来犯的北边曹操,也是恰好的。所以,马超不大可能被派出去执行别的任务。

刘备需要马超的威名多过马超的武勇,这足以显示刘备在政治上的高超手腕。

马超如果不是死的早,也是有机会在后来与曹魏势力好好一战的。

可惜一切都是宿命。


马超临终前只是托付了弟弟马岱给刘备,是很悲凄,因为满门血仇未报,自己却已先去。此后便再无机会,只希望马岱能过好,也不再有所图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無月文化馆


第一个问题,为什么马超投刘备后没了血性?

首先,对刘备而言,马超不能用。因为马超多次背叛,忠心很成问题。

其次,对刘备而言,马超不好用。刘备是任用一个个集团体系,马超孤军来投,在刘备阵营很难发挥作用。

其三,对刘备而言,马超用处不大。马超特点单一,勇武有余,谋略不足,在刘备阵营起作用的空间不大。

正因为以上三个因素,马超在刘备阵营并不受重用,虽然地位较高,但没有实权。在这种情况下,马超无可奈何,再有血性也没有展现的舞台。

第二个问题马超为什么留下悲凄的遗言?这要从马超背曹操后,父亲马腾等宗族但凡留在许昌的人员全部被杀,马超家族除了马超和堂弟马岱等几个人幸存外,马氏几乎被灭族。虽然马超不反曹改为投曹,也许后果更惨,但在世人眼里,马超不顾父亲生命起兵,是不忠不孝之举,他因而背上了巨大的心理伦理包祔。临终遗言中,他说家族人员被曹操基本杀尽,希望刘备照顾他的堂弟马岱。让家族传承下去,成了马超最大的愿望,相比以往的威风凛凛,这遗言算是悲凄的。


羽书迟


都别抢,我来答。

早年马超还没有依附刘备的时候,看起来颇有血性,曹操说要借道经过凉州,他不仅不同意,还联合各地军阀聚集了数十万人和曹操对抗,一度差点活捉曹操,令后者发出感慨说: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

即便后来被曹操击败,马超很快又卷土重来,并顺利占据了凉州,然而因为部下的谋反最终逃亡到张鲁那里,这个时候马超的族人都被曹操抓来杀掉,所以他一直有一个理想是什么呢?就是反攻凉州,那里是他的失意之地,他一定要回去报仇。

然而张鲁并不是一个干大事的人,当时刘备入蜀正在围攻刘璋,马超听说以后就去投奔了刘备。

鲁不足与计事,内怀於邑,闻先主围刘璋於成都,密书请降——《三国志》

但是到了刘备账下以后的马超似乎再也没有当年那么亮眼的表现,实际上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的身份发生了变化。当年他在凉州的时候颇有威信,也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基本上属于领导层。但是到了刘备这里后就不一样,始终是寄人篱下,很多自己的想法和计划都不能实施。

譬如马超很想回凉州,但是他知道自己没有资本和刘备谈条件,这个时候的马超就像当年到处寄人篱下的刘备一样需要看人脸色行事,关键是他还需要为刘备卖命,才有可能在将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这个时候的马超其实就像是一头被困在浅滩里的龙一样动弹不得。

但马超这个人还是相当闪耀的存在,他投奔刘备以后就立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当时马超在西川和凉州一代很有名气和威望,所以当时刘璋听说马超来到成都以后非常惊恐,刘备凭着马超的名气很快就攻下了成都。

所以你看这就是威慑力。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典略曰:备闻超至,喜曰:"我得益州矣。"乃使人止超,而潜以兵资之。超到,令引军屯城北,超至未一旬而成都溃。】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三国志》

刘备在攻打汉中的时候,马超也表现的很积极,当时策反了一万多人的部队参与到刘备到这边来,对当时的刘备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助力。而且马超在刘备的蜀汉政权中也非常的有名气,刘备打下汉中以后,就是以马超为首拥戴刘备为汉中王。

为什么偏偏马超,而不是其他人呢?

其实就是因为他在西川和汉中地区有名气,有威望,让这么一个人站出来拥戴刘备为王,肯定会让刘备的地位更加具有合法性以及更大的影响力。

会刘备遣张飞、马超等从沮道趣下辩,而氏雷定等七部万馀落反应之——《三国志》

不过,不管马超在刘备账下做过什么,其实都是徒劳的。因为他一直渴望收复凉州,毕竟那里是他的根,而且他和曹操和不共戴天之仇,所以一直渴望能够灭亡曹操。因此马超的内心一直是闷闷不乐和壮志未酬的复杂心情。

有一年他的妾弟向他祝贺新年,马超顿足捶胸的表现出非常痛苦的姿态。

初,超未反时,其小妇弟种留三辅,及超败,种先入汉中。正旦,种上寿于超,超捶胸吐血曰:“阖门百口,一旦同命,今二人相贺邪?”——《典略》

可见在马超的内心一直渴望能够收复凉州,报仇雪恨,但可惜的是在刘备的手底下马超一直没有什么作为,所以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直幻觉:马超在没有投奔刘备之前是一个很强大的存在,但是投奔刘备以后感觉他就变得默默无闻了。

其实就是因为寄人篱下,理想得不到伸张,所以心里非常郁闷。你看他来到刘备账下七年里,其实并没有什么亮眼的表现,要知道这当年可是一个差点活捉曹操的人,是称霸凉州的一方军阀,从另一方面来说,刘备知道马超的能力,恐怕这也是刘备不敢过于器重马超的缘故。

因此种种缘故,最终导致曾经贵为一方军阀的马超到了刘备手底下以后却变得默默无闻,章武二年(222年)47岁的马超病逝,临终前向刘备提出一个请求说:

臣门宗二百馀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三国志》

简单来说其实就是希望刘备能够照顾自己的弟弟马岱,因为马家人几乎都被曹操杀光了,只剩下马岱这么一个血脉,马超明白自己没有机会报仇了,只能奢求让马家最后的血脉马岱能够延续下去就心满意足了。

后来马岱做官做到平北将军,被封爵陈仓侯。

亲,如果对这篇文章满意的话,点赞关注以便查阅资料所需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