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媚俗”书法?主要体现是什么?

书法影响力


什么是俗,千人一面谓之俗。纵观当下各级书协,唯展是瞻,形成了所谓的展览体。上上下下的书协成员,扑天盖地的展览体,各式各样的书法展,触目一面,俗不可耐。是不是媚俗!


手机用户聊遣余闲


媚俗,好理解,即有些书家整天琢磨大多数人喜欢什么,然后他就提供什么,以最大化获取名和利。

那么“媚俗”书法的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书写内容多是一些貌似高大上,实则不着调的口水词

最常见的口水词有:宁静致远、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天道酬勤、海纳百川、惠风和畅;短文有《心经》、《陋室铭》等等,写的人多了,挂的人多了,自然俗不可耐。

选择大众认知度高,审美门槛低,易学、甜腻的书体

书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流行的主流,满眼都是王羲之,那怕写得再好,也会什么疲劳,更别说一个《兰亭序》被当做书法圣经,被无数的拥趸视为圭臬,自己练也好,品鉴别人也好,一切以《兰亭序》是问。

当然,由于大多数人的书法第一课都来自公立学校的统一教材,临摹楷书的经历或许就成为对书法的全部认知,这就造成公共审美的趣味雷同,即唯楷书是美,用句俗话说就是“俗”。

技法华而不实,笔触夸张、用墨黑亮、章法恣意妄为

具体到书写中的俗,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笔法上,娴熟流滑;连笔、映带、飞白等小噱头满纸开花;那叫一个漂亮!只可惜这不是中国传统书法审美的主流价值观。

结字上最俗不过花哨,乱用各种小技巧;或者刻意把字写的歪七倒八,重心无着,其实节奏紊乱、行气支离,等等不一而足。

章法上故弄玄虚的书家也是大有人在,有的垂竖能拖好几个字的长度;有的斜正、疏密十分夸张、做作,极尽搞怪之能事。

只写早已臭大街的俗词;书写流滑烂熟,千人一面,万纸雷同;或者玩弄技巧、作态搞怪;只求表面浮华,缺乏审美蕴藉;功利驱使,迎合受众等等,大致都是媚俗的表现。


闻道深般若


我这是属于媚呢?还是属于艳布无骨?



天涯诗仙


金庸先生刚刚去世,在他老人家笔下,少林、武当是武术正宗,天下武功者出自此二门派。在武侠小说中,少林、武当是相互不服气的,经常要在一起比划一下,争争天下第一。

巧的很,书法中也有两大书风,一是以王羲之为首的俊秀书风,一是以颜真卿为首的雄强书风。

此二书风各有所长,但也都有各自弱点。历史上,对此两种书风当然是以肯定为主,但历来也不乏非异。



比如,有人认为颜字过于粗陋,如“叉手并脚田舍汉”。

而对王字,也有人认为过于纤瘦、媚俗,缺乏大气。

尤其对二王一路的杰出代表赵孟頫,认为其字“因熟而俗”。


这种非识,都是因艺术理念不同而产生的。艺术不同于科学,只有原则,没有标准,见仁见智,但不能因个人喜好而将其他风格一棒子打死。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书法的媚俗,第一不靠古帖,二是多依自己的钢笔字用毛笔來写罢了,因不临帖,大多数人入笔都错了。字在外行看耒太美了,在內行人看耒什么不是。现在常在头条上秀书法视频的,除书协主席或参加过国展及莸奖人员,其他都是媚俗这类。有的媚也不够,光剩俗了。




云雪书画


与艳俗有一拼的,当数“媚俗”了。



”媚俗”可比作外遇“小三”;“艳俗”可喻为风尘女子。

且不论“媚俗”还是“艳俗”,却都是吸引人的,也最迷惑人的了。

书法审美当中的媚俗,最主要体现就是一个“软”字。不管写的字是“肥”还是“瘦”,只要无骨、乍刺、软绵且飘浮,都可谓“媚俗”书。


与“媚俗”对应的“艳俗”,乍一看,能为之震惊,但只限于远观,亲近亵玩则俗不可耐。可看作“跑江湖”的艺人,虽然一味迎合众人,但到底还是有些真功夫。

媚俗最容易使人亲近,最使人迷惑。这是高级的媚俗。有人把赵孟頫的字称为“媚俗”书,那是没看懂“赵书”,谁人写的字能媚上七、八百年?谁能惑人无数,耐俗千年?要“媚”到赵孟頫的水准;熟“俗”到赵孟頫的功力,千八百年来,恐还没有人做到尼!



真正的媚俗,是技术上没有坚实基础;学识上没有深厚修养,从来爱拉架势唬人的。。。举个实例:范曾的字就属典型的“媚俗”范;田英章的字就是“艳俗”样。


大道至简,大俗至雅!要把“媚俗”做到了极至,遑不弱于“雄强”之美哉?

[临池管窥]谢谢阅览!


临池管窥



书法,在其基本精神的认识,首先必见于功力。所谓瘦硬通神,是指在书者功力深厚的基础上,则是有可能见出或者是体现出书法的"神与韵"。所谓“神"正是指书法之中具备的,给人以崇高向往的精神体验。

书法之中所谓的媚俗,是指既缺乏功力,又刻意于表面的所谓"漂亮"。因为缺乏功力而使用笔软弱无力,又因为在这样一种软弱无力之中,娇柔造作,以刻意的追求所谓"漂亮",就产生出书写的“字"含有了低级趣味的精神追求。这就是所谓的“媚俗"。如果书写者自知或不自知的进入这样一种情趣之间,那么,他所写的字,处处都可见媚俗的用笔,在他的用笔点划之间,要想摆脱都很难。所以中国传统书法,以∥媚俗/,为最大毛病。认为,写不好不要紧,只要苦练总会进步。而一旦得了“媚俗"之病,就无可救药了。(书法自写)。


乾得堂


什么是“媚俗”书法?主要体现是什么?

凡是没有认真的学习古人碑贴,又总想走哗众取宠

的套路去搏人眼球,装酷耍帅的书法就基本上可以

定义为“媚俗”书法了。👀👀👀

书法如果不向古人学习,不在传统的碑贴中扎根立足,

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书法艺术的基础和根基,就脱离了

正确的轨道。🤔🤔🤔🎆🎆

一切想摆脱古人的法则而自由发展,无非就是想逃离

书法训练所必须要经历的常年孤独的枯燥的默默苦功,

漫长的冷板凳不是一般人能耐得住的,想走近路搞

投机的行为也是一种无奈,可书法这门艺术来不了

半点儿虚伪和谎言,功夫不到,成绩难出,你付出的

不是真情,那么等待你的一定是“媚俗”。😎😎

所以古碑贴是医治书法“媚俗”的最佳良药。🎈🎈

附图作品:北魏【龙门周慧寿造像记】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北魏卷)



素里布衣杨半


何为俗媚之书?即只重书法之形,而不重其内涵之书法作品,即无精气神。

书法之作要去俗媚、达到一定境界,除有思想的高度、有悟性外,还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书法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艺术,通过有法度的线条来表情达意,每个字皆似有生命的。要达到如此境界,心须先学古法,临摹古帖,对每一个字之结构了然于心,熟练地掌握用笔的方法,观其字有笔力,如锥划沙,如高山坠石,力透纸背,达此千古不易。结宇严谨,字字为功,字字如珠玑,笔划安排得体,疏密得当,穿插有序,知白守黑,主次分明。章法也当重视,行书、草书,运笔当有疾徐,流畅如行云流水,有节奏感,不拖泥带水,有大小、长短、粗细、正欹之变化。达到有笔力、有结构、有章法,观之有筋、有骨、有肉,如此之书已无俗媚之感矣!


凰山书画苑李文聪


所谓的“媚俗”是一种流行而不入流的东西,书法的媚俗表现主要体现在一缺传统,二少法则,三无活力,是典型的“三无”书法。有人说,“媚俗”之作也讲传统、法则,其实,他们对传统的理解是表层的,表现的是狂妄。

还有一种“媚俗”,如绣花枕头,表面上光鲜亮丽,其实如同塑料花,毫无生命力。

以上两种,前者,群众容易分清,后者欺骗性很强,一时难以认清。

改革开放之后,书法的表面繁荣,就好像一个穷困中饿久了的孩子,突然吃上了自助餐,一时间的暴饮暴食导致营养过剩,失去身体营养平衡,于是出现了各种怪病。书法亦如此,在一时求新求变、急功近利之下出现的各种书风就是“媚俗”之病的根。

问题不在于出现了诸多怪异的“媚俗”书风,而在于颠倒黑白的居然把这种怪异标榜为主流书风、时代创新;认为从传统中来的正统书风是“媚俗”。于是“媚俗”一词帽子满天飞,动不动就给戴上一顶。

为什么有人认为诸如沈尹默、任政、启功等先生传统功力深厚,又具通俗之美,赋予时代特征的书法被冠以“媚俗”呢?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传统书法的认知,缺乏传统书法的敬畏之心。自己不深入传统,把传统当儿戏,而对那些老老实实走传统之路出来的书家,总是看不起,认为是老俗套,没有创新,而自视清高,自以为是。

恰恰相反,所谓的创新、不死守传统、化古为新、融百家之长为一体、揉诸体为一体等这些新名词的背后,就是“媚俗”书风的源头。

“媚俗”的帮手往往是技巧,因为它可以帮助掩盖“媚俗”。

有人说我的书法是有出处的,你看,我这一笔来自汉简,那一画源自魏碑。书法不是房子装潢,也不是寻找像你的,或者你认为新奇、喜欢的人做爹娘,否则,猿人最吃香,既古老,又新奇古怪。

书法靠技巧模仿形像,或追求视觉效果是很肤浅的。

书法是“小技”,靠传统技巧玩不出新花样,就变着法子发明新技巧,于是出现各种漫画式、夸张、变形的怪异书风。 书法是一种修炼修为,而真正体现这一境界的高低,就在笔画“线条”上。古人书画,只看一角就能分辨出作品的高低,主要就是看用笔的线条,这不是“线条”论,而是有深刻道理的。王羲之的笔画线条是“肤肌之丽”、欧阳询的笔画线条含蓄内敛,颜真卿的笔画线条是“屋漏痕”,张旭的笔画线条如剑锋入纸,怀素的笔画线条如“钢丝”等等。他们这种积累毕生之功的笔力、笔势之下的笔画线条,完全是自然天成,不是故意为之,不是刻意求之。故真正的创新不是“揉面团”,而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启功先生的笔画线条如同“瘦金体”,完全从传统中来,既有个性又具老辣,不是“媚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