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书法,你认为是应该先“专”还是先“博”?

墨缘怡情


少年学书,先专而后博;老年学书,先博而后专。


少年开始学习书法,如同一张白纸。尤其是对书法还缺少理性的认知,最现实的书写技能基础也比较脆弱。这个阶段就是要钻进去,书择一家,扎扎实实的临摹训练。书法之理一通百通,大理趋同,比如学好了颜真卿,再去学欧阳询,就不需从零开始,那是驾轻就熟。



老年人学书法,不管以前有未经过专业的系统训练,对书法自有你一定厚度的理性认识,对汉字的点画结构结体及章法,多少都有一些大致的轮廓。先博而后专就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帖读百家,融会义理,深化书法认识,拓展审美空间,最终择其一家一体,深学细研,重点突破。


那对于广大的青壮年来说,最可行的方法则是折中主义,采取专博并行的学习模式。但也有一定的规律需循。前期入手阶段,还是要突出点画结构结体的临摩,重在把握笔法。然后博采众长融塑风格。一般是按照临摩——创作——再临摩——再创作的模式。

学书不分先后,关键取决于天赋、勤奋与得法三个因素。专,重点在技法技能的锤炼塑造,博,重点在书法文化审美的延深拓展,方法不二而实效不同,悉在个人。因此少年学书未必能成大器,老年学书,未必不得大成。


抱庸浅谈。


抱庸詩書


这个问题,虽然很通俗,但其实很难回答,因为这牵涉到每个人练字的目标是什么?

一、立志要达到一个高度,自成一体,在一个圈子里引起大家共鸣。

二、又或者只是打发时间,找个乐子,修身养性!


若是前者,肯定是先专后博才好——书法说容易也容易,方法对路,能很快入门。说难也太难了,穷其一生,能练精一门,自成一体,并能引起同路人共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若是想写来点名堂来,人生有限的精力,朝秦暮楚,蜻蜓点水,在有限的时间里,折腾不了几年就老了,初心又在哪里?所以,有这理想的,肯定要先专的!

倘若是后者,为了找乐子,打发时间:由着性子来就行,练字是开心的事,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此时,博与专,根本不予考虑!

我也练字,虽然只练行书,我认为我实质属于后者,我是不喜欢被约束的一类人,喜欢行书,就一直练,目标就是实用行书,日常行书,接地气的行书!


而若哪一天喜欢上其他书体,练了其他神仙体了什么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行书一点通


学习书法要先专后博,切不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什么都学个大概齐是不可取的。

所为专不仅仅是学习一种字体或一位书家,更重要的是专注于用笔,因为书法的核心在于用笔,就像赵孟頫说的“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掌握了笔法才谈得上字法和章法,要选取自己喜欢的字帖,有兴趣才能事半功倍,然后持之以恒仔细推敲,潜心钻研,当代著名书法家田蕴章说过:“古代的每一位书法家都是一个大海,都是一座高山”,其中学问功力都不可小觑。


另外专还要注意学习的垂直深度,比如楷书,古代就有一套学习办法,先从颜体入手,雄浑大气,学习布局占格,再学柳体强筋健骨,再用欧体塑造结构,最后写赵字添灵动,要是这样练出来你说那字能不好吗。


经过专的阶段就要开始博了,所为博也不能仅指楷草隶篆皆通,也要注意对书法理论知识的汲取。中国书法是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诗书画印,儒释道等等,在书法中都有体现,要博览群书汲取营养学无止境,最终博采众长吐故纳新才能有所得。


性定心安


学习书法,你认为是应该先“专”,还是先“博”?

先“专”,先“博”是个学习方法问题。没有一定之规。“专”有专的好处,“博”有博的优势。一般是根据自己学习目的和习惯,还有性格特点等来决定。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是先专后博,从一门精进(专),到触类旁通(博)。这个方法适合在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进行。

老师根据你的特点,帮你选择一个适合你的范本,进行基本功的临帖训练。如从魏碑《张猛龙碑》开始。


老师会从字的基本笔画、间架结构,到字形结体、章法落款;从执笔方法,到行笔运气,依依按部就班。从临帖到背临,反复练习训练,直到《张猛龙碑》的样态、型貌刻近脑子里。

这叫一门精进。适合有志成为书法家之人的路子。在这个基础上,可实现触类旁通的博览。通过博览群家,以丰富自己的书学涵养。


这是为实现自己的“书法家”理想而做的必要功夫。也是以“专”开笔入道,深入把握后,“博”学百家,自成一体。

还有一类书法爱好者,出于对书法感兴趣,可从“博”览入手,广泛涉猎史上至今人的名篇名作,取其喜爱,偿其品味,各种练习之后,仍兴致不减,再选一门深入。即先博后专的路子。


说到底,先“专”,还是先“博”?没有一定之规!


素人粮台


学习书法,临帖是不二法门。在临写前,应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和喜欢的书体中的某一个风格的古帖,专工一帖,坚持临写。当把一帖临写到七八像时,就已具备了出帖的条件,这个时候,可以尝试换帖。在临写新换的字帖时,在专工新帖的同时,应把三分之一的精力用兼临写先前临写过的帖子。这叫临写新帖,巩固已临的帖。根据自己的习书的进步情况,当你把第二个帖子里字临到七八分像时,再另行选择其它帖子专工之,同时还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花费一定的精力巩固先前曾临写过的帖子。这就叫先专后博。

我认为,学习书法者,一生能把一个书体临写好,并能游刃有余地用于书法创作,就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了。学的书体或古帖多了,反而什么也学不透,学不精,记不牢。学书法,宜专不宜博!

正常情况下,如果能把一个帖子里的字临得有七八像,起码需要三至五年时间,这还是学的快的。启功先生八十多岁还在临赵孟頫的字,而且也是专工一帖,当别人说他已得其八分神韵时,就高兴得不得了啦。吴昌硕大师对金文《石鼓文》情有独钟,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也都用在临习《石鼓文》上了,他九十三岁时,仍在专工《石鼓文》。可以肯定地说,他临的《石鼓文》自清代之前到民国之后,无人能够超越之!


(上图为吴昌硕临的《石鼓文》)

所以说,学书法应先专而后博取。但有一点,所谓的“博”,是有度的,并不是无休止的,所以说,在博取时,一定要把握好一度。


(上图为卢中南老师写的欧楷)

如果书者学的是正书,可以把章草和行书学一学,以便创作时落款之用。


中州耕牛堂主


学书法目前来说是个大众化的问题,也是

普遍性的无论儿童或是成人都有存异,就

临和博本人愚见有下列几个观点,讲的不

对请业内人士指正。

第一,要想学好书法,必须先找一本自己

喜欢的字贴,如楷书,欧,柳,颜,赵,隶

书,如曹全碑,張迁碑,史晨碑等,篆书,如

李斯小篆,邓石如篆书字贴等,不建议刚

学就学行,草。

第二,坚定了学什么范本,就开始临习,要

持之以恒,不要一曝十寒,不懂就问,多同

书友交流或向老师请教。不建议中途换贴。一

种字贴临到形似或者是神似是可另行学它体。

第三,习书法不是一日之功,现在有大部分

人都中送退场,要耐得住寂寞,步步为营方

有预想不到的效果,曾记有位高人这样讲,只

要是正常人,只要坚持做一定成为某个行业的

专家。





老牛1550574


【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书法临帖,初学时宜师从一家,先专精,后博取。先专一门,收获会更多,感悟更深;后博取,可以进一步丰富,获取更多艺术养分,这是绝大多数学书的成功之道。

有位书法同道谈临帖时打了个很形象的比喻:甲乙两人同时打井,甲用十天时间打通了一口井,乙在十天时间内同时打了十口井,都是浅尝辄止,未见水出便另择地再打。结果甲十天之后便可以饮用清澈甘甜的井水,而乙却还遥遥无期。

这个比喻让我感触很深。初学者如果想早日尝到艺术清泉的甘甜,也不妨先集中火力,在一本帖上下功夫,切不可三心二意,待你可以享用该帖带来的恩泽之时,再走博取之路不迟。各位书友觉得有没有道理呢?

更多书法技巧与精彩内容,请关注【麓风轩】

书法公益课堂,写字经验分享!


麓风轩


既然是学习书法!回答恳定是先“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就像学开车一样,小车的科目二还没过关,马上又要学大车,停些时,又想学开飞机,结果一事无成,你的“博”有何意义?书法是一辈子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像蜻蜓点水和小猫钓鱼那样学习书法,那是难有长进的,一友日写数百字,持续多年,首尾相比,进步甚微,观其书,尽是信笔……那怕每次只练一个字,无论多少遍,都要力争把它写到最好,使自己满意为止。

当然,作为一个初学书法的人,在选择学那个人?学何种帖,这要事先“博”,这个“博”是初学者事先开眼界,长见识,就像相亲一样,选择自己喜欢而又觉得易学的帖子,这就是没有捷径的捷径,从而可收到事半功信的效果。


姚绍秀


【学习书法先专后博与先博后专:因人而异各自悟道】



书圣王羲之认为:学书法应是先“专”后“博”

王羲之在童年时学父叔之书法,他在回忆自己学习书法经历时曰:“予少学卫夫人,将谓大能,及渡江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见蔡邕石经。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之书,徒费年月耳。遂改本师,仍于众碑学焉也。”

从上述王羲之这段话语中,用现在的话来理解就是,学书法就应是先“专”而后再“博”,这也是王羲之书法“一举成名”之书法悟道。



从实践中看:学书法先“专”还是“博”要因人而异各自之悟道

笔者经常听人讲:学书法究竟是先“专”还是先“博”,笔者认为,学书法应既专又博,不分先后;博中有专,专中有博。

一.学书法既专又博,“字内”和“字外”都要用功;

二.学书法博专结合,吸收众家之特长,形成自己书风之气。

三.学书法必须学传统文化知识与传统书法。



学书法要入古出新,要有字内内功与字外外功,只有这两者结合好,才能熟练掌握书法中之笔法、墨法、结构和章法,这才把学书法专与博灵活运用起来并运用自如。


赵子尨


初学书法应先专一学一家,不宜几种字帖同时学,不然几种字帖的用笔、结字、章法、分辨不清,写出来的书法风格杂乱无章,风格不协调统一。

传统的学书方法是先专精一家,临写得非常相似,和字帖的用笔、结构、章法、行气、精神相吻合,而且能将该帖的字背着写出来才考虑换帖。之后根据自己喜好,再广博的先择多种字帖,临好一种字帖再临下一种字帖。多年以后回归到专精的那一本主帖,用它的用笔,结构方法去临其它字帖,称之为合临,多作仿意创作,就是写其它内容符合专精的那一主帖风格特征,在感觉上和主帖相似,这里面己包涵创作的意味了。风格必须要协调统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