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汙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譯文】自從我來到黃州,已經度過三次寒食節了。每年都惋惜著春天殘落,卻無奈春光離去並不需要人的悼惜。今年的春雨綿綿不絕,接連兩個月如同秋天蕭瑟的春寒,天氣令人鬱悶。在愁臥中聽說海棠花謝了,雨後凋落的花瓣在汙泥上顯得殘紅狼藉。美麗的花經過雨水摧殘凋謝,就像是被有力者在半夜揹負而去,叫人無力可施。這和患病的少年,病後起來頭髮已經衰白又有何異呢?

  • 春天江水高漲將要浸入門內,雨勢襲來沒有停止的跡象,小屋子像一葉漁舟,飄流在蒼茫煙水中,廚房裡空蕩蕩的,只好煮些蔬菜,在破灶裡用溼蘆葦燒著,本來不知道今天是什麼時候,看見烏鴉銜著紙錢,才想到今天是寒食節。想回去報效朝廷,無奈國君門深九重,可望而不可及;想回故鄉,但是祖墳卻遠隔萬里,本來也想學阮籍作途窮之哭,但心卻如死灰不能復燃。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賞析】這篇文章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所寫,詩文也許並沒有流傳千古的名句,但是他用了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卻把詩中的悽婉哀傷傳達給讀者。此時的蘇軾被貶黃州似乎忘卻了時間,今天是什麼日子?他不知道。“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他才恍然今日寒食,看著雨絲輕撫,他此時最想做的就是抒懷,於是他臨案提筆,一氣呵成。他在用書法傳達自己的內心,傳達真情。那如漁舟小屋那破灶溼葦,那寒菜空庖,把他自己生活的艱辛悽苦流露筆端,震顫人心。後來這本帖被縣令張浩所有,張浩把它給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看 ,黃庭堅盛讚此卷於詩勝過李白,於書兼有唐、五代諸家之長。黃庭堅又聽聞蘇軾被貶改遷他職,欣然之下,給此書提拔。可以說蘇黃二人的合作簡直是珠聯璧合,堪稱完美。蘇軾曾說:“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又說:“天真爛漫是吾師。”實為此卷的寫照。

《寒食帖》天下第三行書,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世人遂將《寒食帖》與東晉王羲之《蘭亭序》、唐代顏真卿《祭侄稿》合稱為“天下三大行書”,或單稱《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還有人將“天下三大行書”作對比說:《蘭亭序》是雅士超人的風格,《祭侄帖》是至哲賢達的風格,《寒食帖》是學士才子的風格。

《寒食帖》幾經輾轉,終於回到祖國。《寒食帖》流失海外一直使華夏子孫耿耿於懷。第二次世界大戰剛一結束,國民政府外交部長王世傑私囑友人在日本訪覓《寒食帖》,當知下落後,即以重金購回,並題跋於帖後,略述其流失日本以及從日本回歸中國的大致過程,千年國寶賴王世傑先生之力迴歸祖國,至今仍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現在日本有一群蘇學愛好者,他們品蘇詞,習蘇字 ,菊池隆村就是其一。也希望我們有更多的蘇學愛好者,傳承我們自己的民族精魂。

文字翻譯:參考文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