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统帅和消防队员共同塑造「不屈的不列颠」

1940年的圣诞节,战争状态下的英国借着圣诞的祥和谨慎地欢乐了几日。想不到的是,欢乐转瞬即逝。 12月29日,德国空军的轰炸机群向伦敦施以了毁灭性的狂轰滥炸,大英帝国首都的心脏地带顿时成为一片火海。


这一天大轰炸引发的伦敦市区过火面积,超过了1666年的 「伦敦大火」,所以这次单日大轰炸,史称「第二次伦敦大火The Second Great Fire of London」。


29日下午6时15分,德国空军开始大举轰炸伦敦。在三个半小时内,德军轰炸机向伦敦城市中心区域,共投下大约十万个燃烧弹及24,000个强力炸弹。


大轰炸造成1,500处火灾,从圣保罗大教堂一直伸延到北部伊士灵顿,成为德国空袭英国行动「The Blitz」中,英伦三岛受害面积最大的一次。


伦敦市中心一平方英哩处,包括31所市政厅、19间教堂 及 伦敦出版印刷业中心,均被炸成废墟。火车站、桥梁和通信大楼,也无一幸免。


大空袭造成 160 名市民丧生, 14 名消防员殉职 及 500 人受伤,其中250人是消防员。


虽然到处被炸至满目疮痍,但圣保罗大教堂仍屹立不倒。很多人看见都啧啧称奇以为神迹,其实这个「神迹」还有赖于丘吉尔。


英国战时首相丘吉尔早就下令,要在战时不惜任何代价,保住 圣保罗大教堂 「St Paul's must be saved at all costs!」,并确保任何时间皆能运作,提供教会服务。


最高领袖的最新指示岂能过夜,大教堂迅速贯彻学习最高指示精神,立即成立救灾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统筹救灾工作。在最高领袖的亲自关怀下,在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一支超过200人的常驻特别消防队伍成立了!消防队成立后,在建筑物地面及走廊各处,除了堆放沙包,还遍布水泵,一日三练,水平日高。


大空袭当晚,共有28枚燃烧弹击中大教堂。关键时刻,特别消防队组织得力、反映迅捷、应对有方,进退有据,很快将火势扑灭,令大教堂依然屹立不倒。


当空袭刚开始半小时时,英国每日邮报摄影师 Herbert Mason ,拍摄了一张后来经典的照片,就是圣保罗大教堂,屹立在浓烟烈火中,象征着不屈的不列颠精神。


照片刊登后,因为构图震撼,不少英国人深受打动,对前景重燃希望。而此照亦成为英国不屈精神的象征。


最高统帅丘吉尔之所以要保住圣保罗大教堂,除了宗教信仰的考量,他还需要一个图腾,去维持激励全国军民的士气。 Herbert Mason 所拍照片,完美地体现了领袖的意图。

最高统帅和消防队员共同塑造「不屈的不列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