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母亲开膛破肚?

宰少


这是一个耸人听闻的故事,很让人怀疑其真实性,但却是真正的历史,只不过这其中另有隐情,不是痛恨,而是敬佩。


郑成功是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举兵抗清,收复台湾的英雄壮举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然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郑成功也不例外。

说起来,郑成功的出身实在算不算根正苗红。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中国福建人,但后来出国“留洋”,历经辗转,最后到了日本。

郑芝龙后来开始从事海上贸易,靠着自己的聪明、勤奋和努力,郑芝龙逐渐成为最著名的海商集团,甚至建立了自己的水师,占据台湾,成为明朝政府的心腹大患。


根据《南明史》、《郑氏族谱》记载,郑芝龙在日本居住、工作和生活期间,娶了一个叫田川松的日本女子,这名女子就是郑成功的母亲,她在1624年生下了郑成功,郑成功就是在日本出生并在日本度过了六年时光。

郑芝龙的强大让明朝感受到强大威胁,明朝廷对郑芝龙屡次征讨,却都是无功而返,最后只得招降了郑芝龙,郑芝龙这个当时东亚最大的海盗集团成为明朝臣子。

郑芝龙回到中国后,与还在日本的田川松仍旧保持密切联系,并把6岁的郑成功接到身边,让他接受传统儒家教育。1645年,郑芝龙又派人把田川氏和接到了福建泉州安平。


可以说,郑成功虽然出生在日本,母亲是日本人,但他人生中的绝大多数生涯都在中国,所以郑成功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清军入关后,很多明朝将领被清廷招安,郑芝龙也选择向清廷投诚,并前往北京,实际上被清廷软禁。此时的郑成功已经成年,他坚决与父亲决裂,利用父亲留下的力量公开抗清,给清朝造成很大麻烦。

清廷试图利用郑芝龙招降郑成功,但郑成功不为所动,清军不得已只得向郑成功进剿。1646年,清军进攻福建泉州安平,留在安平的田川松不想投降,壮烈自杀殉国。


郑成功一向敬慕母亲,对母亲感情十分深厚,听闻这个消息,一面极为悲痛,一面对清廷更加痛恨,国仇家恨之下,郑成功决定一生矢志抗清,与清廷势不两立。

明末大儒黄宗羲《赐姓始末》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这段记载是什么意思呢?是说郑成功对清廷极为痛恨,参照日本的丧葬风俗习惯,剖开母亲的腹部,把肠子取出来进行清理洗涤后再把肠子塞回去,然后重新盛敛下葬。

这段记载写的很清楚,郑成功之所以对已经身亡的母亲“开膛破肚”,清洗肠子,绝不是痛恨母亲,而是敬慕母亲的壮烈殉国精神。正因为如此,郑成功才将母亲按照日本丧葬风俗安葬,这是英雄烈士才享有的待遇。


后来,南明永乐皇帝封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为“一品夫人”,高度表彰了这位英雄的英雄母亲。所谓郑成功对母亲“开膛破肚”的说法是耸人听闻的夸张。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郑芝龙是商人兼海盗,以劫掠别人为生计,同时也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非常出名,人尽皆知。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从事着这样的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在福建和日本等地做一些买卖。他一生先后共娶了五个媳妇。 郑芝龙的媳妇中,还有一个日本女子,名为田川松子,是他的第二房媳妇。 婚后,郑芝龙和日本媳妇两人共育有两子,都是男孩,一个是郑成功,另一个是郑成功的弟弟。小哥俩只有童年的时候在一起生活过,后来被迫分开了。 再后来,国内大乱,郑芝龙被清兵抓去,虽然是投降,但是日子肯定不好过,据说最后死在了牢狱之中。 再后来,清军攻下了福建,郑成功孤儿寡母定是无法应对的。可气的清兵侮辱了田川松子,并把她沦为“慰安妇”,成为了她一生的耻辱。 最后,田川松子受不了了,自杀身亡。 一时失去父母双亲,人间悲苦。


民间对郑成功母亲的事情议论纷纷,作为儿子的郑成功他明白这都是乱世做的孽。但是此事萦绕在郑成功的心中,就像是阴霾一样挥之不去,痛苦不已。 后来,母亲身上的污点一直折磨着郑成功。为了此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剖出其母遗体的内脏洗好,缝好并再次下葬!这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这个问题,原因就是如此简单。 在郑成功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母亲洗去耻辱,还母亲一个清白之身。与人们想象的残忍之举是不挂边的。 其实,郑成功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我安慰罢了。但是,郑成功觉得自己能做的,能帮母亲的,可能就是如此了吧!其母在地下,如果领会了儿子的意思,或许会含笑九泉了吧!


趣多多视频分享


郑芝龙是商人兼海盗,以劫掠别人为生计,同时也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非常出名,人尽皆知。

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从事着这样的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在福建和日本等地做一些买卖。他一生先后共娶了五个媳妇。

郑芝龙的媳妇中,还有一个日本女子,名为田川松子,是他的第二房媳妇。

婚后,郑芝龙和日本媳妇两人共育有两子,都是男孩,一个是郑成功,另一个是郑成功的弟弟。小哥俩只有童年的时候在一起生活过,后来被迫分开了。

再后来,国内大乱,郑芝龙被清兵抓去,虽然是投降,但是日子肯定不好过,据说最后死在了牢狱之中。

再后来,清军攻下了福建,郑成功孤儿寡母定是无法应对的。可气的清兵侮辱了田川松子,并把她沦为“慰安妇”,成为了她一生的耻辱。

最后,田川松子受不了了,自杀身亡。

一时失去父母双亲,人间悲苦。

民间对郑成功母亲的事情议论纷纷,作为儿子的郑成功他明白这都是乱世做的孽。但是此事萦绕在郑成功的心中,就像是阴霾一样挥之不去,痛苦不已。

后来,母亲身上的污点一直折磨着郑成功。为了此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剖出其母遗体的内脏洗好,缝好并再次下葬!这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这个问题,原因就是如此简单。

在郑成功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母亲洗去耻辱,还母亲一个清白之身。与人们想象的残忍之举是不挂边的。

其实,郑成功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我安慰罢了。但是,郑成功觉得自己能做的,能帮母亲的,可能就是如此了吧!其母在地下,如果领会了儿子的意思,或许会含笑九泉了吧!

郑成功(1624年-1662年),幼名福松,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郑国姓”等。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郑成功率父亲的残余部队进行抗击,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郑成功横渡台湾海峡。

第二年,郑成功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并大力发展生产,但不久即病死。

他没有中国名字,因为当时日本政府想要招降郑芝龙,扣押了他。

后来,郑成功的弟弟(田川七佐卫门)被迫留在日本。这样,他的弟弟就一直由外祖父外祖母照顾,且跟着他们姓,成了他们的“孩子”。

清军入关,田川氏自杀后,郑成功的弟弟给郑成功了很大的帮助,他大力提供物质帮助,聊表自己的爱母心,爱国心。

因为种种的原因,从未到过中国是田川七佐卫门的遗憾。后来他有了儿子后,便给儿子起了一个中国名字——郑道周,了了自己没有中国名字的这一遗憾。

对田川松子的死法,也有不同的说法,田川母子曾苦劝郑芝龙不要投降,但郑芝龙没有听。郑芝龙被掳走,之后清兵来了。

郑芝龙既降,被挟北去,清兵所到处,烧杀淫掠,无辜百姓惨遭兵祸。清兵的暴行激起田川氏义愤,最后持剑抗暴,“不屈而死”。

此时,田川大义凛然地持剑抗暴,最终没有受到屈辱,但还是自杀而死。

江日升《台湾外纪》:“韩岱奉贝勒世子命,统满汉骑步突至安平,郑芝豹、芝鹏等惧兵威,不敢战,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出泊外海。成功生母倭妇翁氏手持  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大兵至,翁氏毅然拔剑剖肚而死”

从这段文字记载,同样也是反映了田川松子临危不惧的烈妇,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女人。

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对这样事你怎么看?欢迎大家留言!


历史漫谈君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是日本人,他身上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统。清军入福建后,郑成功的母亲受清军凌辱而自杀。后来,郑成功为母亲收尸,以倭刀剖其腹以清洗污秽之物。这种做法,带有某种日本文化的特色。

田川松与郑芝龙

田川松的出身有很多种说法,据《台湾外记》的说法,她是冶剑师翁昱皇的日本养女,故而又被称为翁氏。翁昱皇的籍贯是泉州人,擅长铸刀剑,侨居于日本平户。郑芝龙是在十八岁时来到平户,由于喜欢舞刀弄枪,与翁昱皇熟识,并因此认识田川松。1623年,二十岁的郑芝龙与十七岁的田川松结为夫妻。次年,即1624年,田川松在海边漫步时早产,生下郑成功。郑成功出生后仅一个月,郑芝龙参与一起试图颠覆幕府的暴动,由于事泄,被迫逃到台湾。

郑成功与母亲田川松

在郑芝龙逃离日本后,田川松独自一人把郑成功抚养长大。郑成功尚小时,就被母亲送去接受武士道训练。郑成功的剑术老师是花房权右卫门,他是“二刀流”的剑道高手,是日本著名剑客宫本武藏的隔代弟子。田川松是个很严厉的母亲,她坚强的性格,对郑成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1630年,已经接受朝廷招抚的郑芝龙,实际上已是福建的土霸王,拥有远东最强大的舰队。他派人前往日本,以武力威慑德川幕府,要求接回田川松母子。闭关锁国的德川幕府只同意让七岁的郑成功离开日本,而母亲田川松则继续留在日本。

刚回到中国的郑成功对父亲的感情显然不如对母亲的感情深。每当夜幕来临之时,他总是站立在海边,举头遥望东方,思念远在大海那边的母亲。这件事经常成为诸多叔伯的笑柄,只有叔父郑鸿逵对他另眼相看,因为他虽然深切思念,但不哭不闹,脸上带着坚毅,与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

1644年,大明帝国灭亡。次年,郑芝龙在福建拥立隆武帝,成为南明的一号权臣。他又一次向日本幕府提出,接回元配夫人田川松。考虑到郑芝龙的地位,日本幕府最终同意让田川松前往中国。这样,分离十五年后,郑成功终于与母亲得以重逢。此时的郑成功22岁,而田川松40岁。

不过,谁也没想到,田川松这次回中国,非但没有享受荣华富贵与天伦之乐,反而受辱而死。

田川松之死

郑芝龙拥立隆武皇帝后,并没想着与满清决一死战。当清军大举进入福建后,拥有二十万的郑芝龙竟然放弃抵抗,退至自己的老巢安平,试图与清军谈判,换取一官半职。郑成功坚决拒绝父亲的投降主张,他自己拉一支部队,逃往金门岛。郑芝龙前往福建与清军统帅博洛谈判,不料却被扣押,挟持北上。郑芝龙被扣押后,十几万大军群龙无首,最终向清军投降。

郑芝龙的老巢安平落入清军之手。野蛮的满清军队完全无视安平城实际上已经投降的事实,悍然向这座没有设防的城市进军,一路上烧杀抢掠奸淫,连自投罗网的郑芝龙的豪宅也未能幸免。野兽般的清军对田川松这位东洋来的、充满异域风情的女子更没有怜香惜玉,福建王的第一夫人不仅没能维持其高贵的形象,反倒被撕扯下所有遮羞之物,陷入一群野蛮人的羞辱之中,遭到轮奸。

倔强的田川松在无地自容的羞愤之中自杀身亡,有的史料称是自缢,有的称是投水,有的称是切腹。

郑成功以剖腹洗肠的方式安葬其母

安平惨遭劫难时,郑成功远在金门岛。当他听到消息后,率部返回安平,此时清军已经在洗劫之后逍遥而去,安平如同废墟,尸横遍野,一片狼藉。

他听闻了母亲的遭遇与死讯,回到家中,母亲的尸体已经冰凉。在离别十五年后,他好不容易才与母亲相逢,正想尽孝道之际,母亲却惨遭凌辱而死。古代中国人的贞节观念是很强的,看到母亲身体被野蛮的清军糟踏,怎么能带着如此不洁净的污秽下葬呢?于是郑成功做出一个谁也没想到的惊人之举,以一种残忍的方式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他拔出倭刀,切开死去了的母亲的肚子,用清水洗净腹中的污秽,然后隆重安葬。

了解到日本的文化传统,其实对郑成功的这种做法不会觉得意外。以中国人的观念来说,死后还剖腹,这是对死者的不敬。但是在日本传统,剖腹自杀是一种很崇高的死法,这也是日本非常独特的文化。郑成功虽然七岁就离开日本,但是童年时所受的武士道训练,其实对他一生影响还是蛮大的。


君山话史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是明臣,却急不可待地投降了清朝。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是日本人,为何最终却努力抗击清军,不屈而死。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郑成功剧照)

田川松死后,郑成功把母亲肚子剖开。郑成功为何又要这样做呢?

1604年,郑芝龙出生在福建一个小官吏家庭。由于家道中落,郑芝龙在十七岁那年,便前往澳门跟随舅父黄程讨生活。在舅父的带领下,郑芝龙先是在马尼拉和葡萄牙人打了一段时间交道。后来去日本后,便开始为日本平户的华侨李旦效力。

在相处中,李旦开始慢慢倚重郑芝龙。而郑芝龙也抓住机会“以父事之”,李旦于是越发喜欢他,后来便将郑芝龙收为义子。

在日本这段期间,郑芝龙认识了一个叫做翁翊皇的华侨。翁翊皇娶了一位日本女人为妻,不过这个女子是二婚,她之前就有了一个女儿,名字叫做田川松。日本女子改嫁后,田川松就成了翁翊皇的继女。

后来,在翁翊皇的撮合下,郑芝龙很快与田川松成婚。因此,在一些历史典籍中,田川松也被写作“翁氏”“翁太妃”。

成婚之后,田川松为郑芝龙生下两个孩子:一个是郑成功,另一个则随母姓,叫做田川七左卫门。

郑芝龙的义父李旦没有妻儿,李旦死后,他所有的产业,就全都留给了郑芝龙。不过,这些遗产大部分都在台湾,郑芝龙只得离开妻儿,去台湾接收遗产。

后来在台湾,郑芝龙的海上力量逐渐发展壮大,引起了明朝的重视。明廷在几次围剿不成后,便生出了招安的想法。

(郑芝龙剧照 )

事实上,郑芝龙的海上势力,常常会对荷兰殖民者造成沉重的打击。比如在1627年,驻台荷军就曾与郑军爆发过战争,郑军最终大获全胜。

利用郑芝龙抗荷,也是明廷想要招安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郑芝龙出于对大局的考虑,也接受了明廷的招安条款,归顺了明朝。

不过,当时的明朝已经是一团乱麻。随着李自成进京和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明朝遗老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成立了南明政权。到隆武帝时期,郑芝龙手握重兵,已经成为了隆武帝最重要的抗清军事力量。

但郑芝龙毕竟是商人出身,他通常会将利益放在第一位。在见到明朝衰落而清军强盛后,拥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便不再全力抗清。比如在清军南下福建之时,郑芝龙就将军队撤走,让清军顺利进入了闽北地区。

后来,在洪承畴的利诱之下,郑芝龙为保住郑家基业,带着几个儿子北上向清朝投降。

不过,郑成功却坚决反对投降。郑成功在6岁之前呆在日本,后来便回到了泉州安平。在当地人的影响下,郑成功从小便培养出了誓死效忠大明,抵御外敌入侵的英雄气概。这与他的父亲是截然不同的。

郑芝龙决定投降后,郑成功带着部分士兵出走金门,打算继续与清朝抗争。

(田川松剧照)

清廷见郑成功还敢抵抗,先是将郑芝龙等人控制起来,押往京城,然后便派兵直捣郑家的老宅。

郑成功的生母田川松,在一年前刚刚从日本来到安平。在清军进攻安平过程中,田川松提剑作战,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自杀身亡。

还有一种说法是,田川松遭到了清军的侮辱,性格刚烈的她不堪受辱,最终上吊身亡。

郑成功闻讯后迅速回援安平,但却只看到了母亲的尸体。根据《赐姓始末》记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这句话意思是说,郑成功十分悲痛,他把母亲的肚子剖开,重新洗涤了肚肠,之后又将肚子缝上后才下葬。

这里的“夷法”,指的当然是日本人的礼节。在日本,腹部是人体的灵魂所在。想要进入天国,回报天皇,最好的办法就是切腹自尽。而这个部位,是神圣的,绝对不能遭受侮辱的。

郑成功将母亲肚肠中的污秽洗涤干净,再入殓下葬,是尊重了母亲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出了他的大孝。

因为母亲的死,郑成功更加坚定了自己抗击清军的决心。他曾用黄金为母亲铸造了一尊像,珍重地供奉起来。但这尊像后来被清军抢去烙化掉了,郑成功由此更加痛恨清朝。

1650年,郑成功在厦门设立祭坛,并让人宣读了永历皇帝的敕命,将田川松封为“一品夫人”。

(参考资料:《南明史》《赐姓始末》)


张生全精彩历史


郑成功其实是一位中日混血儿,他的母亲是一位叫田川松的日本女子。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出生于福建,小时候家道中落以后去了澳门讨生活,后来又在东南亚的马尼拉厮混,又辗转去了日本,认识了一个叫李旦的华侨。

郑芝龙从小在外漂泊,接人待事很是聪明,对李旦以父亲之礼相待,最后李旦感动之余就收郑芝龙为义子。同时在日本这段期间,郑芝龙认识了翁翊皇,翁翊皇的二婚妻子有一个叫田川松的女儿,也是翁翊皇的继女。后来,经人撮合下,郑芝龙与田川松成婚。

成婚之后,田川松为郑芝龙生下两个孩子:一个是郑成功,另一个则随母姓,叫做田川七左卫门。所以郑芝龙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在日本,一支在大陆。直到现在,郑芝龙在日本的后代每年都会相聚祭祖。

李旦死后,郑芝龙前往台湾接受了全部遗产,随后的几年郑芝龙的海上势力越发庞大,并且引起了明朝的重视,想让其收为己用。

本质上,郑芝龙是个商人,什么事情对他有利他就干什么,明朝最后的那几年,势力急剧下降,郑芝龙表面接受明朝的招安,在明朝都城攻破以后,拥立了隆武帝为皇帝,其实心里却打着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想法,隆武帝在他心中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同时,为了以后的生活,他写信给自己的妻子田川松到福建来,没想到这次过来以后却郑成功和自己的母亲阴阳两隔。

后来隆武帝被清军活捉,郑芝龙随机再次化身海盗远走海外,后来,在明末降将洪承畴的威逼利诱之下,郑芝龙为自保家业,向清朝投降。不过,郑成功却坚决反对投降。原本,郑芝龙和清朝谈好的条件是封郑芝龙为“闽粤总督”,但清军见郑成功不肯就范,于是就把郑芝龙一家人给判了斩立决,估计那时的郑芝龙后悔死了。而郑成功的母亲,并未辛免,清军攻破安平以后,惨遭凌辱。

《赐姓始末》记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郑成功非常悲痛,于是把自己母亲的肚子破开,将内脏重新洗干净装进去再重新收敛,其中的“夷法”,指的就是日本人的礼节。日本人认为腹部是是神圣的,绝对不能遭受侮辱的。郑成功将母亲肚肠中的污秽洗涤干净,再入殓下葬,是尊重了母亲的民族文化,也体现出了他的至纯至孝之心。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郑成功和他的父亲郑芝龙是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人,郑芝龙由于从小生活的不安定,去过海外不同的地方,对于大明朝,对于国家没有什么概念,也没有任何归属感,才会不停的反叛和投降。而郑成功对明朝有着归属感,因为他母亲的死,他发誓从此抗击清军。

但不可否认的是,郑芝龙为郑成功留下了海上基业,同时他们在抗击荷兰殖民者上做出了贡献,不失为民族英雄。


春秋乱舞


无论我们承不承认,同不同意,都无法改变郑成功的出身,他是一个中日混血儿,身上留着一半日本人的血。

郑成功的母亲叫田川松,是个果敢有魄力的日本女人,也是一个杀伐果断利落之级的母亲,郑成功受他母亲影响很大,至于他那个圆滑无比,周旋于各地的海商父亲,对郑成功的影响实在有限。

但是,让人无法想象的是,郑成功的母亲死后,郑成功将其开膛破肚,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一个世人瞩目的英雄,为何能做出这种事情?

一切,从郑成功的父亲开始说起。

郑成功的父亲叫郑芝龙,见多识广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少年之时因日子实在艰苦,无奈之余,跑澳门去找舅父黄程。这舅父是个大能人,做着自己的生意,周游着各个国家。郑芝龙跟着舅父大大地开了世面,见了很多人,经过了很多国家,什么菲律宾的马尼拉,什么日本的东京,如此等等,统统去过。


各个国家转了几圈后,郑芝龙经舅父引荐,认识了李旦,这是一个在日本的华侨,是有钱的主,生意大得很,尤其是海上贸易更为居多。李旦没有妻子儿女,郑芝龙就“以父事之”,从此成了李旦的义子。

郑芝龙跟着李旦做生意,讨生活了,在这期间,有人给郑芝龙介绍了一个老婆,这就是田川松,是个纯日本人。有人好奇了,一个中国人,如何搭上田川家了呢?理由很简单,因为田川松的继父是个华人,所以两家走得比较近,这以后,田川松嫁了郑芝龙。

郑芝龙和田川松早期的感情还是不错,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就叫郑成功,二儿子叫田川七左卫门。

俗话说得好,叶落要归根,人老要归乡。郑芝龙在李旦死后,获得了李旦的大批遗产,但是大批遗产在台湾,怎么办?简单,去台湾。就此,郑芝龙到了台湾,羽翼丰满了,开始自立门户了。之后的岁月里,郑芝龙快速招人,并成立队伍,一边做生意,一边搞抢劫。慢慢地,郑芝龙成了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这样的势力,朝廷当然不会听之任之,于是进行了几次围剿,但结果非常不理想,于是开始招安郑芝龙。

郑芝龙被成功招安,从此成了明朝的官员了,终于有组织了。但是,大清太猛,进了关之后,一路南下,挺进江南,郑芝龙在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思考后,投降了大清朝。

而郑成功则根本没有投降,他拉起了队伍,辅佐南明,开始在东南沿海进行反清复明的大业。

郑成功父亲被抓,母亲田川松自杀

郑芝龙是个趋利避害的人,从年轻时候起就游历在各方,这样的经历让郑芝龙的“国家界限”较为模糊,起初在海岸线附近搞抢劫,一看大明厉害,就投降了大明;一看后来的大清势头更猛,于是郑芝龙果断投了大清。

而郑成功在当地人们的影响下,以及自己中国教书老师们的引导下,早已有了一颗赤子之心,有了所谓的英雄气概,誓死不降大清。

大清很无奈,老子都投降了,儿子还收复不过来,很气人。这怎么办?凉拌。大清朝廷开始拿郑家人撒气。先是抓了郑家十多口人,统统杀了。在靠近安平郑家老宅时,他人吓得面如土色,早早逃之夭夭,但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持剑不退,最后被大清所俘虏。据说田川被众军士糟蹋,刚烈的田川就此上吊自杀。本来投降了的郑芝龙也因此受牵连,被送去了宁古塔,后来被杀死。

郑成功很轴,就算是父母出事了,他依然坚持反清。

当取回母亲的遗体,看到母亲的惨状,郑成功嚎啕大哭,但忠孝不能两全,只能先顾大家,后顾小家了。

哭完,郑成功将母亲的遗体开了膛,破了肚,这是为什么?难道不知道让死者安息吗?

郑成功将母亲开膛破肚的真实原因

郑成功对母亲开膛破肚,绝对不是不敬,也不是不孝,只是因为传统。哪里的传统?当然是日本的传统,在日本人看来,腹部是人最重要的部位,那时的日本人认为,人的灵魂就在腹部,遇到生命遭遇危险时,遇到生命受到糟蹋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剖腹自杀。

于是,在无数抗日战争片里,可以看到不少的日本军官在兵败时剖腹自杀,据说哪里是通往天国最近的地方。剖腹可以拉近和天皇的关系,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前程,剖腹因此成为很多日本军官的选择。

由于田川松是受尽侮辱后自杀的,因此郑成功将其剖腹后,洗干净肠中的污秽,然后再将其缝起来,入殓下葬。

因此,郑成功对母亲开膛破肚并不是故意为之,并不是没有孝心,而是依从了母亲所在国当时的传统。


蓝风破晓


郑成功给母亲开膛破肚,并非是因为郑成功痛恨母亲,而是因为郑成功的母亲在生前被清军侮辱,郑成功为了让母亲干干净净的下葬,才会选择给母亲开肠破肚,洗净了母亲身体里面的污秽。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朝末年最大的海盗,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九州人。明朝末年的时候,财政紧张的明王朝已经无力维持像郑和时期那样强大的海上舰队,就在这一时期,一些商人和海盗武装逐渐的崛起,其中实力最强人数最多的就是郑芝龙。

郑芝龙和大多数明末海盗一样,都和日本人有着较深的联系。在公元1623年的时候,前往日本走私物资的郑芝龙迎娶了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第二年田川氏在日本生下了郑成功。郑成功幼年跟随母亲在日本生活,6岁的时候才被父亲接回老家。


在郑成功成年以前,大部分时光都是陪同母亲一起度过的,因此郑成功对母亲田川氏的感情,要远胜于对父亲郑芝龙的感情。

在明朝灭亡之前,郑成功并不是一个带兵打仗的武将,而是一个潜心读书的儒生。到了公元1645年的时候,清军从北方南下,郑成功才开始弃笔从戎,在父亲的手下做了一个军官。


当时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非常欣赏郑成功,他曾经对郑成功说:可惜我没有一个女儿能够给你做妻子,希望你不要忘记我们大明王朝的恩情。后来隆武皇帝赐郑成功姓朱,郑成功被称为国姓爷。

在隆武皇帝继位的第二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和清朝达成了投降协议。清朝许诺郑芝龙投降后担任闽粤总督,并且保证不伤害郑芝龙的家人。


郑志龙本身就是一个海盗,对于忠君爱国的思想并不在意,在他看来投降清朝不过就是换上一个靠山罢了,自己仍然还是可以做自己的海盗王。然而饱读诗书的郑成功,却不肯跟随父亲一起投降。郑成功对父亲说:如果你被清军杀害的话,我就只能给你收尸了。

事实证明,郑成功不投降的决定是正确的,郑芝龙在投降清朝后,清朝不仅没有按照约定让郑芝龙担任闽粤总督,而且清兵还洗劫了郑芝龙的老家。


在清军进入郑芝龙老家的时候,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没有来得及撤离,最终被迫自杀。根据清朝的官方史料记载,郑成功的母亲是因为害怕受辱而自杀,而根据黄宗羲的记载,郑成功的母亲是遭到了清朝的侮辱后自杀。

从郑成功夺回母亲的尸体后,给母亲开肠破肚洗清内脏的做法来看,黄宗羲的说法更符合常理。假如郑成功的母亲没有遭到清军的侮辱,只是因为害怕被侮辱而自杀的话,那么郑成功也就完全没有必要给母亲清洗内脏了。清朝官方史料上的记载,很可能是清朝统治者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美化了这一段历史。


郑成功母亲的死,在客观上也促成了郑成功反清的坚决态度。郑成功厚葬母亲后,就立誓起兵抗清,从此和清朝势不两立。在郑成功母亲死后的十年时间中,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多次写信劝说郑成功归降清朝,但是郑成功始终不为所动,终其一生都没有忘记母亲的仇恨。


历史总探长


清军攻下了福建,当时郑成功母亲刚刚好在福建,攻下了福建的清军活捉并沦为“慰安妇”,田川松子虽然是日本女子,但是在经历了清军的这件事情之后接受不了,上吊自尽了!



再后来郑成功找到了自己母亲的遗体,并命令自己的手下将母亲的内脏取出,对你没有看错,就是开膛破肚取出内脏,之后自己亲自清洗了自己母亲的内脏,清洗干净后才又重新放回去,缝好下葬!

其实这也不能怪郑成功,当时的人们思想就是这样的,而且受到中国传统儒家教育的影响,人们都认为这样的事情是可耻的,他这样做也是想还母亲一个清白之躯。

听说,在郑成功的出生地,每年还有日本人祭奠。每个人对历史事件。都有自己的想法。关键是看你怎么解读了!而我是这样觉得。


历史中的趣味和魅力


郑成功是一名中日混血儿,他的父亲是明末清初海盗商人郑芝龙,巅峰时期拥有三千艘大小战船,20万以上的兵力。他的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松。说起郑成功为母亲开膛破肚事情,可以看做是孝道与民族大义的体现。



郑芝龙与田川松

这件事还要从郑芝龙身上说起。郑芝龙是福建泉州南安人,17岁时,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所以便到了香山澳(澳门)投靠其舅父黄程。

黄程是一名从事海洋贸易的商人,专门贩卖商品到日本获利。

郑芝龙在黄程手下工作了一段时间后,黄程发现郑芝龙非常能干。于是在公元1623年,黄程派遣了郑芝龙亲自押送一批白糖和麝香去了日本,之后让郑芝龙在当地为黄程贩卖货物。

到了日本之后,郑芝龙人生地不熟,寄居在了九州岛华侨领袖李旦的门下。李旦是当时著名的海盗商人,其势力辐射于当时的中国东南沿海、台湾、日本,以及东南亚一带。据说李旦在日本富可敌国,还曾资助德川家康统一日本。



投靠李旦后,郑芝龙凭借聪明能干,迅速得到了李旦的赏识。后来李旦还交给了郑芝龙一部分资产和船只,让郑芝龙到了越南做生意。郑芝龙正是凭借着这一部分资产混得风生水起,迅速成为了日本的显赫人物。

公元1623年,由于郑芝龙威望日盛,为日本政府和各地权贵所重视,郑芝龙也因此成为了日本权贵们的座上宾。

在平户藩时,郑芝龙得到其领主松浦氏优待,松浦氏为了留住郑芝龙,专门赐予了郑芝龙宅邸。当然光有宅子可不行,于是松浦氏又给郑芝龙找了个漂亮老婆,这个人就是田川松。

田川松嫁给郑芝龙后,第二年为郑芝龙生了一个儿子,这个人就是郑成功,不过此时的郑成功名叫郑森。



郑芝龙后来把事业重心放到了台湾,在这里,他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还成立了自己的武装队伍,干起来亦商亦盗的买卖。

公元1628年,明廷招安郑芝龙,郑芝龙遂抛弃海盗生涯,成为了明廷的官军,为明廷清除沿海海盗。当然,得到了领地大多也都落入了郑芝龙的管辖之下。后来,郑芝龙靠着商船往来的税收年入千万,富可敌国,还拥有一支20万以上的军队,成为亚洲地区唯一海上霸主。



田川松回到福建南安

郑芝龙回国后,郑成功也从日本回到了福建南安老家,但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却留在了日本。回到中国后,郑成功开始接受系统的儒家文化教育,14岁考中秀才,明朝灭亡后。郑成功还曾入南京国子监,师从钱谦益。

公元1645年,郑芝龙在福州拥立了朱聿键为帝,是为南明隆武帝,郑芝龙也因此达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顶峰。这一年,郑芝龙也顺利把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接到了南安居住。

隆武政权建立以后,隆武帝为了拉拢郑氏家族,赐国姓给郑成功。由此郑森改名为了朱成功,百姓称其为国姓爷。



第二年,清军招降郑芝龙,同意册封郑芝龙为闽浙总督,于是郑芝龙投降。旋即隆武政权宣告失败。

同年十一月,清军攻破安平。在这里,清军大肆奸淫掳掠,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也未能幸免。事后,田川松自杀殉国,据《赐姓始末》记载,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郑成功母亲死后,郑成功对清军的暴行恨之入骨。之后按照日本风俗,刨开了母亲的腹部,洗涤了污秽之物,然后隆重的安葬了母亲的遗体。



事后,郑成功深记此仇,为此,他选择避走金门,在沿海地区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残部继续抗清,成为了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而他的父亲郑芝龙,最后却落得个被清军处死的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