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的最穷的人家,穷到什么样?

十万个为啥嘛


我见过最穷的人是我家的一个亲戚。

我的小姨从小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就有残疾,驼背,耳朵聋,眼睛也不好。体弱多病终于长到成年,到了婚嫁的年纪,全家人都犯愁了。是啊,谁愿意娶一个家庭条件很一般,身体又有残疾的女人回家呢?找来找去,终于找到一个差不多条件的男人。他长得不好看,高颧骨,近视眼,腿有点问题,走路不太顺畅,身体很瘦,打了很久的光棍。因为条件相当,他后来成了我的小姨夫。

但是他们俩生活在一起物质上十分拮据。我小姨在一家宾馆里做打扫房间的保洁阿姨,因为身体不好,所以打扫的比较慢,老板本来是不想雇佣她的,但是又很同情,所以勉强收留,每个月除去基本的职工保险,只能开1000块。我小姨夫,之前在一家国有工厂上班,每个月工资2000块,后来工厂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他也就下岗了。

再后来,他们有了孩子,是个男孩。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花销也越来越多。上学要钱,上辅导班更要钱。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就是全家唯一的希望,所以夫妻俩都对孩子特别下血本。从小学就开始硬着头皮给孩子报名英语辅导班,直到现在高中阶段,每个小时的补课费就要100块,我表弟补3门,每周末上2小时,一周就要花掉600块的补课费。

夫妻俩慌了,开始找各种能赚钱的工作,但是太难了。因为身体不够健全,所以几乎没有能够胜任的工作,我小姨前些年又做过肿瘤的切除手术,所以重活也不能做了。他们的学历又很低,小学毕业的水平限制了他们的求职范围。最后我小姨去一家饭店当服务员,每天给50块,一个月一天不落地上下班来,是1500元的工资。小姨夫去卖菜,每天给70块,一个月赚2100块。这就是全家人的收入了,去掉给表弟的补课费,必要的衣食住行,以及买药的钱,已经剩不下钱了。表弟从小很懂事,上学的时候会带一个麻袋,边走边收集易拉罐和饮料瓶子,卖了钱给自己交补课费。在学校也从来不去羡慕别的有钱人家的孩子,尽管他很喜欢踢足球,但是自己连一件像样的足球服和足球都没有。

就是因为表弟是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他的学习压力很大,抱着一个改变全家人命运的思想,学习成绩却不怎么样,每当这时,就是全家人的至暗时刻。夫妻俩只能更加省吃俭用,穿亲戚的旧衣服,去菜市场捡剩菜,来给孩子更多钱补课。如果说我见过最穷的人,我想一定是这一家人,他们的穷是先天性的,是无力改变的。我常常感到一种绝望,穷人的世界是一团黑暗,仅有的一丝希望之光是那么渺茫。


蜂蜜红糖小豆包


2002年结婚回老家办酒宴,村妇女主任临走时装了一盆剩菜剩饭,公婆让我和老公又带了一条大肉陪妇女主任一起去,说是积点福。主任带我们到一户人家,那场景一辈子忘不了,真是哀莫大于心死,物质的贫困并不可怕,心死才最可怕。

这户人家里十分肮脏,窗户、炕和家俱满是灰尘柴沫。炕上油腻的被褥床单乱成一堆看不出花色。地上堆着柴草。傻儿子流着鼻涕缩在角落里一动不动,男人在黑黝黝的破灶上点火烧水,女人在案板边揉面,案板上除了揉面的一块有点原木色,其他地方全是油腻腻的黑色。家里来了人,男人和女人只微看了一眼就低下了头,一句话都没说。我以为是一家子智障,但出来后主任说,男人和女人智力没问题,儿子生下来就傻,原来家里还有个正常的女儿,但女儿十五岁时忽然就不知去向了。就像家里唯一的希望没了一样,夫妻二人守着傻儿子过,渐渐的夫妻二人都有些不对劲了,地也不种摞荒了,所以越来越穷。


天涯8夜话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真实见过我们老家乡下,几户凑钱买一包盐巴的情况,那可是真穷啊!

我是80后,老家南方国家级贫困县的。我们县,在今年的脱贫攻坚工作中,才终于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是九几年。那时候,家家都不像现在的家庭那么吃穿不愁的,但穷到几家凑钱买一包盐巴吃的情况,还是少数的。

我家是县城的,父母有工作,所以我家的生活,还算是可以。至少没少我们三姐妹吃喝之类的,书也让我们上着。但我们老家乡下,很多家庭还是特别穷。

有一次,我挑食不肯吃妈妈弄的菜,说我不爱吃。爸爸一气之下,带着我去了乡下,看看别人家的孩子过的啥样的生活。讲真,就是这次,给我震撼特别大,这辈子都无法忘记了。

好几家凑钱买盐巴吃,孩子身上穿的破破烂烂的。上学更是幻想了,吃都成问题,那还有钱读书啊!

所以,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以前比起来,那可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天朗之别啊!


幸福鱼儿


我有一远房侄子,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人,家中姊妹四个,他是老幺、唯一的男孩,一家人宠着的“贵嘴儿”,倒也仪表堂堂、聪明伶俐,不缺胳膊少腿。

高中时,受“读书无用”的影响,中途辍学,企图依靠“耍光棍”闯荡江湖,四处结交酒肉朋友,花天酒地充大爷,咋奈势单力薄,时常被人揍得鼻青脸肿。

随着三个姐姐相继出阁,父母日渐年迈,家中断了经济支撑。为了他成婚后收心过日子,亲友资助,在三间老安间房之外,新建了两间土驮木厦房。婚前三月,为了要钱置办家当,把母亲逼得上了吊;婚日,连张床铺都没有,小两口卸了老安间的门扇,搭地铺度过了新婚之夜。

婚后依然不思悔改,整日混迹酒肆赌场,划拳、行令、吹牛,麻将、牌九、扑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耕作、经商、卖力气一窍不通。赢钱了,买米买面称盐打醋,背运了,摔碟子掸碗拿老婆孩子撒气,时常没有隔夜之炊。老父不久撒手人寰,媳妇扔下孩子跟别人跑路。

而今,房倒了,屋塌了,庄基也被邻家侵占了不少,剩余院落一片破败景象,侄子亦十几年无消息,不知所踪。


北大屠夫陆步轩


我们村最穷人家。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

那个男的父母很早就走了。家里也没有积蓄。那男的一直到50多岁才娶上老婆。老婆是个残疾人。手脚不便还是哑巴。自己的生活都不能自理。就是娶回来传宗接代。很幸运,连生了三个儿子。都很健全。

可是他家穷的都没得说了。现在这个年代,谁家还会吃不饱饭的情况。他家就是这个情况。菜也没得吃。连食用油都要去小卖部赊账。家里像样的家具都没有一件。连电视机也没有。小孩没有什么娱乐。想要看电视,就站在别人家门口看。看到别人吃东西。就直勾勾的看着别人。家里一个月都没有一次肉吃。冬天那么冷,没有厚的衣服穿。鞋子也是烂的,而且没穿袜子,冻得瑟瑟发抖。几个孩子也特别的内向,不愿意说

三个孩子因为长期营养不良。跟同龄孩子相差很大。也不愿意跟他们争孩子在一块玩耍。




李木兰


这个吧,虽然没有统一标准,在很多偏僻山区,有的家里穷得可能连个立足的地方也没有。但是,在城里,我曾经去过的一家,那样的穷法,也是我所见过的最穷的。

这家人家住在一个坡上,两间用竹竿等搭起来的房子,黄泥地,地上高低不平。一张床,两条破烂的被子,床上,坐着两个十几岁的孩子。

这是一户四口之家,女主人是一个环卫工人,每月两三千元,。丈夫刚刚被政府协调,到一家企业帮着扫扫地,给他一千多元工资。

倒不是这家企业抠门,而是这家的丈夫是智障人根本就不会做,实际企业是白给他一千多元工资。两个孩子也都是智障儿童,女孩轻一点,男孩重一点。当地政府也想帮助,可是,真的无处入手,一家四口人,三个智障,女的也是农村进城的,没有任何文化。扶贫,也找不到落脚点,难!


谭浩俊


我见过最穷的人家,就应该属大学时谈的对象他们家了。

他老家在黑龙江佳木斯底下的一个村子。

记得是大三暑假,他要回家,正好我想去东北玩儿,然后就跟他说既然都去东北了,就去你家看看吧。

我是坐了将近8个小时的高铁到的哈尔滨,他在车站接的我。

在哈尔滨玩儿了一天之后坐了可以躺的客车去的他老家的县里,从下午一点多上的车,到半夜12点左右到达的县城,找了个招待所凑合睡了一宿之后,转天下午2点多从县城打车花了1个多小时到了他们村子。

当时正是7月很热的时候,我穿着稍微有点跟的凉鞋跟着他走在他从小生活的村子里,慢慢往他家走着。整个路都是没有修过的土路,很多小石子什么的,但是天真的很蓝。

到他家的时候已经下午4点左右了。从外观来看是一个盖的还算大的平房,有三四间的样子,窗户也是那种很大的玻璃窗,当时我还在想也没有很差啊。

然而这个想法真是太傻了,当我走进院子,从侧面进入他家之后就傻眼了。

只有院子前面的房子外观是用瓷砖装的,门面嘛!后面全都是砖头垒起来的,而且那些砖头很多都松动了,看着有点儿像危房。

进去之后现在一个石头垒成的灶台,还是用稻草麦秆烧火的,灶台上是一个非常大的黑锅,里面不知道是剩下的什么,没敢细看。

旁边的小屋只有一个很老旧木头柜子,然后就是一个石头垒成的炕。据说这个屋子是他跟他哥哥住的。

大屋应该是他父母住的,家具还多一点,新一些,炕垒的也大很多。

最后是厕所,他们家的厕所是在屋子外面用茅草搭起来的一个很小很小的地方,蹲式的,是把地挖了很大的一个坑做成的茅坑。里面就是排出的五谷,旁边可以蹲人的地方都是白色的蛆。

他家后面有个小院自己种菜,据说肥料就是从那个厕所出的。

以上就是我见过最穷的人家,因为换手机的原因很多照片都没有了,没办法上图了。


平凡的默默


有句话说得好,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中奖。

也就是说,如果你自己本身的家庭生活很困难,而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家庭大富大贵,这很难实现。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由于天灾或者人祸从而使原本就生活美满的家庭陷入了很难的境界。

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例子。在我小的时候,离我家五里地的地方,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三个年龄不大的孩子,这户是从外地逃荒来的。在我们村,地很少,种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她家男人为了使家里生活的更好,选择去附近最苦的,最累的煤窑打工。打工那几年,家里生活还不错。直到有一天,这个男人发现自己的胃老疼,没当回事。继续工作,有一次,疼晕过去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得了胃癌。觉得自己的病治不好了,想把家里的钱留下给妻儿以后用,自己则等死。而她觉得夫妻一场不容易,把钱全部拿来给他治病,家里负债累累。

没想到,家里的钱没少花。孩子爹的病却没有治好。

没过多久,孩子他爹就去世了。她为了维持生活,照顾那几个孩子,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但在外面,一个女人带着三个不大的孩子,太难了。工作也很难找到。为了生活,她选择去出卖自己的身体养活孩子。

为了钱,为了生活,她受尽了人间的疾苦。当孩子长大后,她感觉自己的身体是脏的,就选择跳河去洗涤自己的心灵,来结束短暂的一生。

有时候,你真的不要去嘲笑别人。别人经历的苦,你没有经历过,就不会知道5块钱也许只是你的一顿早餐,却是别人的家庭一天的伙食费。

有多少人,为了钱不得不做自己讨厌的事。你也许正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但为了生活,你舍弃了一些东西。好好想想,这就是人生,有些东西你无法选择,你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让自己不后悔。


墨g心


在我十五、六岁时,我没有走出过大山,所以我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但是我来到深圳多年以后,我才回想起当年我们住在山旮旯里真的很穷,但是那时候我们并不觉得自己很穷,因为我们不知道,富人是什么样子,在大山里面,每一户人家基本上都是差不多,靠种地为生,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泥土和草木,我们也不不觉得泥土脏常常就这样坐在地上休息,我们会吃着我们早上提前煮好的稀饭带来山顶,因为干活的地方离家乡比较严,走路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所以一般中午是不回来的,那时候穷,就是过节过年买不起肉才叫穷,一般都会杀猪,然后拿来三、四户人家平分一头猪过年,我们白天一般是喝稀饭,只有晚上才会吃干饭,和炒点青菜,有时候会有一点肉,一点的山里人家就是几天吃一次肉,穷人家就是一个月吃两次,住的是泥土,瓦房,交通基本靠走,叫人基本靠吼,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很幸福,


丽姐的周末VLOG


我见过最穷的人家,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家。我说的穷,不单是物质的穷,而是看不到希望的穷破与无奈。

一对很普通的农村夫妻,见识不多,但是脾气较差,敏感易怒,妻子甚至因为一些琐事与自己亲姐姐家里绝交,原本亲姐姐跟她嫁的很近,两家步行一百米的样子,姐姐多次尝试复合,均因为妻子认为是她姐姐姿态骄傲,而渐渐搁置。

他们有三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小儿子。农村常见的计划生育重点家庭,但是两人为了要孩子,固执己见的坚持着,直到生出了小儿子。

他们那个年代,怀孕是不知道去做产检的,也不知道是先天遗传还是怀孕期间不知道注意,或者就是对孩子不上心,总之,三个孩子都不大好。

大女儿据说原本是挺聪明可爱的,但是有次玩耍的时候从农村的猪圈摔下来,就成了半身不遂口齿不清。夫妻两个也没有尽力挽救,就随着大女儿病情任意发展,经常就是让大女儿在一个地方一坐就是一天,到饭点了端饭给她。大女儿挺爱笑,但是很早不上学也没什么打发时间的方式,慢慢就成了傻笑和呆坐,不到20岁就死了。夫妻两个没有觉得太难过,可能还觉得松了口气,将大女儿草草葬了,之后他们的生活里,全然没有大女儿存在过的痕迹。

他们的二女儿,在我记事起,就是智力不健全的,我妈也没给我提过是先天还是后天的。可能是提起这家亲戚,无力感太明显,大家都不愿意提起甚至想起吧。

这个二女儿,很黑很瘦,经常因为做错事被打被骂,她经常被揍得不敢回家,跑到各个亲戚家里去躲着,也到过我们家,但是终究会被送走。这个女儿在大约二十岁的时候吧,被这对夫妻嫁给了一个瘸子,这个女儿完全不明白婚姻和丈夫是什么概念,在夫家就是个生育机器和撒气桶般的存在。有人提起来,说她嫁过去之后人更傻了,可能是被打的太厉害,被认识的人看到,来了例假也不知道收拾,满屁股血渍,跟在送葬队伍里看热闹,被别人认为不吉利,被驱赶和追打。

因为这个二女儿的话题性比较多,所以时不时会得到一些她的消息。再后来,她因为能吃不能生,爱跑爱惹祸,被夫家送回了娘家,而且是被躺着送回来的。夫妻两个不知道为什么,没有让二女儿住在家里养伤,也没有送到医院救治,而是把她安置到了一个鱼塘边上的临时小屋里,二女儿熬到灯尽油枯之前想喝水,夫妻发现小屋里根本没水了,最终也没喝上。丈夫后来跟亲戚说起这个场景,终是红了眼眶。但二女儿也很快没有人再提起了。

家里还有他们最宠爱的小儿子,儿子没怎么上过学,在他们的耳濡目染下,三观不太正,也没什么本事,说话也很怪,很多人觉得他也有些不正常了。但是亲戚们不敢再说,只小心的把他当成正常人对待。但是在找儿媳妇的时候,这个问题终究还是被扯到明面上了,夫妻只得给儿子找了个稍微“缺根弦”的,一家人处在一起的时候,智商没有高低之分,交流起来倒也不困难,但是跟大部分农村婆媳关系一样,这对夫妻被儿媳妇嫌弃了,特别是卫生习惯和做事逻辑上。

儿媳妇生了孩子之后,夫妻心知儿子儿媳不太靠谱,想要帮带孩子,被儿媳妇拒绝了,结果儿媳妇晚上抱着孩子睡觉,把孩子压死了,可怜的小生命,在这个家里,最大的意义是为夫妻二人找到了些平衡。后来又生了个女儿,夫妻二人全程带着,再加上儿媳妇重男轻女,也就遂了这两口子心愿了。那时候经常见着夫妻二人穿着满身泥巴的衣服,开着个像从沼泽地开出来的二手摩托三轮,带着蓬头乱发、穿着又脏又不合身衣服的孙女去各个亲戚家里打秋风。他们要衣服要生活用品什么都要,而且他们这个样子不用说看到的亲戚也会不停的给给给,这些事情够再写一篇了,这里不说了。

后来儿媳妇又生了一个男孩,却发现孩子眼睛和腿有残疾,对,他们仍旧不去做产检,他们觉得去医院就是花钱。夫妻伙同着儿子,将问题怪到了儿媳头上,儿媳忍不下去带着女儿回了娘家,夫妻二人就带着儿子、孙子过起了不用养外人的生活。他们应该很高兴吧,夫妻二人在家里种点菜,儿子出去干些零碎活,好像没啥花钱的地方了,真好。虽然孙子已经过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入学前班的年龄……村委会也来家里找过,后来怎么样我不清楚,就算上学了,孩子身带多种残疾,家里也没有身残志坚的基因,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

噩耗并没有停止,夫妻二人中,妻子眼睛很早就出了问题,但是一直不去看,眼睛坏了,不得已摘了眼球,但是没钱换义眼;儿子干活从高处跌落,在医院昏迷,夫妻二人拿不出钱来,给所有亲戚挨个通知让去值夜,顺便凑钱,我也出了钱让我爸妈转交,接到钱的时候,二人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亲戚帮着开了网上筹款,夫妻二人不懂什么情况,完全置身事外,等待着被救助或者被放弃,他们好像都能接受,却又不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