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感觉北上广人喜欢乘坐公共交通,而郑州等二线城市人喜欢骑电动车吗?为什么?

豫蛋凭嘴走天下


我在北京待过8年,回郑州已经4年了。我说说我的感受,北京的公共交通比郑州发达,出行首选地铁和公交。

同时,北京的地下通道和过街天桥比较多,如果用电动车,到街道对面,要么穿通道和天桥,要么绕行(距离很远的)。

还有,北京为电动车充电的地方很少,好多电瓶都是可拆卸的,拆下来放公司或者家里充电,电瓶重的不行,很不方便。

所以北京人骑自行车的比较多,价格成千上万的自行车都有。

下面说说郑州,郑州交通不完善,很多地方到不了。再说整个河南省,就是电动车市场的大省,地平,上下坡坡度都很小。比起非机动车省力,比起烧油的摩托车操作方便。这时候,电动车派上用场了,造成大街小巷的电动车。

其实电动车只在河南就行,也许是河南地貌太平了。


翰林小雨


我在北京呆了两年,郑州两年,上海有四个月吧!其实这个情况也非常正常!第一北上城区面积大,而且郊区辐射很广泛,地铁线路发达,北京上海地铁里程超过五百公里的里程!而郑州城区三环面积小,郊区基本属于待开发状态,外围人口较少!不过现在随着房地产的外扩,三环外人口逐渐增多!地铁线路少目前只有一二十字线和五号环线,辐射区域面比较窄!不过后续还是可以的!第二,郑州企业布局集中市区,三环外很少有企业,市内房租相对不是太贵,就近原则,很少有人选择三环外居住,而北上也不同,企业是定点区域布局,各区域都可以就业!第三,郑州公交比较发达,但是堵车严重,在地铁没有四通八达的情况下,电动车还是很好的选择,距离近,不堵车,容易停放!而北上则正好相反,远不如地铁快,省时间!


Panna


二十多年的生活经验

北京就不细说了 地方大 电动车跑不太远 不方便

郑州现在在外地人看来是一个新一线城市 但是在多数本地人来说 只是一个三四线的城市 自己说是新一线城市那基本属于自嘲

1.郑州面积小 电动车方便 2019年人口1000万 外来人口多 电动车的成本更低

2.市区内最快的交通方式 就是电动车

3.停车位得问题 老城区停车有时候找个车位在一公里之外

4.最主要还是方便 快捷 不管你是开奔驰 还是住别墅 电动车家家必备 出市区或较远开车 回来市区换电动车在出门 即使不骑电动车 也会选择打车 而不会开车


想头给你扇烂


笔者认为与北上广深这种发达城市相比较,就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生活成本和城市规模以及生活节奏等原因,郑州等新兴一线城市与之还颇有差异,因此造成了上述情况的不同。

  1. 首先,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以北上广深中的北京为例,北京拥有错综复杂及其完善的交通网络,公交+地铁组成了城市中一个巨大的网状出行路线。与多种辅助交通出行方式的结合,为常驻居民提供了多种出行便利方案,因此,北上广深这样的发达城市,出门乘坐公共交通乃是首选。而郑州等近年发展起来的城市,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因此人们在出行时,更多的是选择自驾。
  2. 其次,生活成本和城市规模也是造成这一区别的重要原因。同样以北京为例,早晚高峰的主要流动人群为上班一族,城市规模的庞大造成了公司和居住地耗时漫长的行程路线。之所以如此选择,是因为大部分办公区域都是临近市中心,CBD,公司附近无论是房租还是日常花销都是一个我们选择住房的重要参考因素。因此,大部分人都是住在五环外,工作市中心。这样长距离的上下班奔波,显然公共交通才是最合理的选择。而郑州等城市,城市规模和生活成本相差不大,就方便考虑选择自驾还是比较合理的。
  3. 最后呢,相对于北京这样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郑州的生活方式相对慢一些,没有急匆匆小步疾驰的上班族,也没有人潮流动人海翻腾的早晚高峰,自驾还是很贴合慢生活的节奏的。

总之呢,不同城市不同的出行方式,生活方式。无论是在哪儿,选择哪一种方式,希望大家都能享受生活,及时行乐。


字述者也


以下是我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吧,一线城市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同时也是比较高效的。就比如说以前的香港交通就很发达。大部分的香港人出行都是依赖地面的巴士和地铁。因为你几乎可以在香港地图上的任意一点到达另外一个地点。而且一线城市的交通管理会比较合理,管理力度也比较大。这使得路面上的交通秩序相对较好。还拿下香举个例子吧,在香港这么小的一个地方,有700多万人口。如果你去过香港,你会发现道路上的车子走的还是很快的。即便是在中环地区,出租车也好,公交车也好,跑的都非常快,因为交通秩序比较好,道路中间几乎不会有行人。所有人都遵守交通。几乎不会有行人闯红灯这种情况发生。所以在这种良好的交通环境下,大家出行会很方便,不管是地面巴士也好,还是地铁。都会很快的到达目的地。还有一点就是一线城市的用车成本都很高。现在房价这么高,有的地方一个车库就可以比得上一个小城市的一座房子了。这还不说还有一些停车费更是贵的惊人。显然这在一线城市是只有少数人才能够享受的。普通家庭养个车子的成本还是挺高的。

而像郑州这种二线城市。为什么很多人喜欢骑电动车呢?结合上面的回答就知道了,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道路交通环境非常差劲。很多私家车乱停车。还有就是随意变道。再一个就是行人呢,喜欢闯红灯。随意的横穿马路。这样的话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坐公交车基本上会走得很慢。搞不好就要堵车。再一个交通网络并不发达吧。有很多家长早晚接送孩子。并没有直达的车子。自己可以选择的,要么就是坐出租车。但长期坐出租车也不现实,要么就是自己开车。最方便的那只有是电动车了。电动它的优势就是它停放方便。现在是冬天。每天早上和晚上接送孩子,大部分家长还是靠私家车。因为相对来讲,养车成本要低于一线城市。再加上有的地方根本就不通车子。这样就导致早高峰和晚高峰特别拥堵。几个因素叠加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讲,他也没得选。只能够选择骑电动车。

试想一下。如果说公交很快。交通秩序特别好。交通网络又特别发达,这么冷的天,谁愿意骑电动车上班呀?因为只有骑电动车,才能够准确的把握自己每天几点钟起床,路上用多少时间,这些都是可以自己控制的。而公交车的话,一不小心来个大堵车,你今天上班肯定是要迟到的。对于有的公司来讲迟到罚款。这样肯定是不划算的。所以说城市管理是一门非常深的学问。有的城市有先天优势。也有的城市靠后天追赶。但不管怎么说,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的,眼下这种情况只是过渡期或者说是暂时的。

你们觉得呢?


豫小沁


城市格局不同

像北上广这些城市发展起步早,现在已经形成了明显的商业区、办公区、住宅区等等。比如北京,能在二环内上班,但在二环内租房住就太不划算了,也没有那么多的空余房子。但在郑州,城市格局分布尚不明显,即便是像二七这样典型的商业区,CBD这样典型的办公区,也与住宅区交织在一起。在地租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人们当然会选择在离上班近的地方住,因此对于公共交通的需求自然就不大。

城市人口有限

郑州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比北上广要高得多,虽然有一千多万人,一大半居住在主城区,但像经开、西郊、东区这些地方人口非常少,基本都是扎推挤在一起。如此,在方便与否的问题上,公共交通自然不是首选,电动车作为一个方便快捷低廉的交通工具,自然会受到青睐。

公共交通发展程度不同

北上广有着非常便利的地铁、出租、公交车等,尤其是地铁的大量开通,可以让人们更为精准的节省时间,准确把握好自己的时间。而郑州则不然,地铁线路开通的数量远远不够,对郊区的辐射能力,虽然公交系统发达,但堵车也是难以避免,所以更为方便快捷的电动车依然占据上风。

总之,这种差异并不是郑州与北上广深的差异,而是城市发展程度不同的表现,等到郑州十几条地铁开通,郊区人口增多,那么选择公共交通也会成为人们的首选。

我是河南这些事儿,持续更新更多河南本地问答,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谢谢!

河南这些事儿


除了以上大家讲的原因外,还有一个就是郑州人讲究经济实惠,出行怎样方便就怎样做。而在一些别的城市,人们认为骑电动车很没面子,只有农民工才骑电动车。


Cyh135


1,郑州小,北上广城市框架大;2,郑州地铁和公交不便利,好多到不了的地方,郑州也在不断的外扩以及周围的县市,现在都合并成了0371,但是城市交通的范围不是那么的全面扩充到周边,更多需要的是打车或开车;城市内交通较拥挤,城市内框架不大都电电最方便;3,郑州的城市交通特别拥挤,北上广也拥挤,但是城市框架大没有办法,只能路上多耽搁几个小时;郑州公交车专用道,别的车不分时间段不能占用,BRT站台又设立在十字路口,路上交通拥挤且公交车一站平均要多等2-3分钟,近了就电电快捷也不堵车。4骑电电和公交时间差不多,又时电电还快于公交,公交要换乘等车或者下车步行一段才能到


0米奇0


19年刚去过北京,感受就是太大了,动不动就是到天安门10公里,没看地图,感觉直径至少是25~30公里,太远了。

简单来说1面积太大,电动车通勤压力大,但是,并不是没有而是相对比例小了一点而已。

2公共交通太发达,公交地铁,因为行程长所以还有休息时间,换站很对方便,即使得下站再换有共享单车就方便很多。另外,用电动车确实比较快,但是更累。

3电动车其它成本比较高,只说一点同样撞人,在郑州可能就是吵个架赔几百,北京,呵呵,麻烦,先得问问能赔的起不,倒不是说讹人,而是生活消费水平就不在一条线上。


赵世杰1984


提出为什么之前先找找原因啊,第一 郑州的地铁 BRT 公交是否有北上广完善是否全覆盖无盲区,第二 郑州是否有山?平原城市没有较大幅度的上下坡路段适合电动车出行,第三,人均收入是否有北上广高,平民的主要出行工具就是电动车,小巧玲珑,便宜方便,第四 郑州是否有北上广外来务工人员多,本地人比较熟悉路况,交通工具是为了大多数人考虑并非为了个人,所以多半可能要绕路,本地人骑个电动车抄近路就过去了一般不会选择交通工具,第五 以上原因都没有继续发起追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