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灯的便利店:这里也是“战场”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冉隆楠)“今年是我24岁本命年,这是我有生以来经历过最大的事了。面对疫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有难一起扛。我们成了周边居民们的定心丸,我很骄傲。”便利蜂天津一家门店的店长代鑫说道。因门店附近小区有一名患者确诊,周边所有的商场、底商都关闭了,但这家始终亮着灯的便利蜂成了周边居民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依靠,也是另一种“战场”。

“只有你们开着灯”

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袭击了全国。多个省市都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呼吁人们待在家中,减少人员流动。在此情况下,零售企业成为保障供给、稳定生活秩序的重要场所,而散布在北京、天津等城市的各个社区、坚持24小时营业的便利蜂,更成为周边群众的“定心丸”。

“很多市民开车过来买口罩、消毒产品等,进来的第一句话都是‘没想到你们还开着。’”代鑫说,“每次听到这些话,就感觉到我们的存在太重要了。我第一次发现自己能起到这么大的作用。”

亮灯的便利店:这里也是“战场”

天津市河北区爱贤道300号店的宋敏仪曾经是一名急诊护士,如今的她是该门店的副经理。做了五年急诊护士的她见惯了生离死别,也算是“经过大场面”的人。疫情之下,她的老本行又发挥出作用,她坚持值班,给顾客普及不同口罩的作用、免洗洗手液和普通洗手液的区别,并讲解了洗手的步骤,做一些医学科普,消除了很多顾客的恐慌心理。

“这是我在爱贤道过的第二个年了,疫情让这个年变得不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积极响应公司和政府的号召,在所有企业都延后复工的时候,尽心尽力坚守自己的岗位。” 宋敏仪说,“我为我可以点燃一方百姓心中温暖之光而骄傲。”

这里也是“战场”

作为店长,代鑫并不必每天到店。但他是店长,只有他坚守在这里,所有的同事才会安心,他要和“战友们”共渡难关。

“我住在天津市北辰区,离我工作的门店有15公里远,得骑上半个小时的电动车才能到达。这些天来,我上班或回家的路上看到的都是空旷的马路,虽然是过年期间,但公交车里只有司机。这个时候觉得我就是一个‘逆行者’,但到了店里,看到顾客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踏实、放心,我就为作为便利蜂的一员感到骄傲。”

当中国商报记者询问代鑫面对疫情是否会害怕时,他表示:“其实心里也会害怕。”

在疫情中坚持服务消费者也是一种“上战场”,说服家里人,也是战斗的一部分。天津市北辰区佳宁里店的店长郭春艳家里有老人和孩子,疫情发生后,家人对她继续去值班都很反对,原因是担心她有被感染的风险。她耐心地说服家人,说这是作为一位员工的责任,店铺正常运转可以给更多人提供方便,减少大家的恐慌,是为这场社会危机做自己能做的事。家里人终于同意她去值班,而她也在每次下班后,仔仔细细地做好清洁消毒后才进家门。

春节人少,没有人换岗,店里又没有厕所,为了避免自己离开让来的顾客吃闭门羹,郭春艳值班时干脆减少吃饭喝水的次数,避免外出上厕所消耗时间。

特殊时期的特殊服务

这个春节的工作,绝不仅仅是给人提供精神陪伴,日常的工作也非常重要。疫情之下,虽然顾客不多,但便利蜂的物流、生产一刻也没有停,每天都把新鲜的货品送到各个门店,保证货品的充沛,很多单身人的正餐也都依靠便利蜂提供。

在便利蜂门店内,店员的清洁工作也是到达了空前的高度。除了固有的清洁流程外,他们把地面消毒提高到一个小时一次,桌椅也是每坐过一个人,就用消毒液擦一遍。便利蜂店员刘静说,她们最近还增加了一项工作,就是一旦看到有不戴口罩的顾客进店,就会及时提醒。

亮灯的便利店:这里也是“战场”

此外,便利蜂的外卖业务还增设了一个“无接触服务”,就是外送时与顾客商量好,把东西放到一个地方就离开,顾客再到约好的地方去取,避免人员接触。这项业务由于刚开始,很多顾客还不太熟悉,外卖员怕他们收不到,总要一遍遍确认。便利蜂地外卖骑手吴振1月29日收到了无接触服务的外卖订单,顾客要求把商品放在门外,然而,一直联系不到顾客。吴振担心没有送到,一晚上去了顾客家三次,看放在门口的货物是否丢失,此外,还给顾客反复发送短信,终于在第二天早上八点被顾客确认送达。

危机中愈见温情

危机之中,便利蜂的员工默默地付出着,而他们也收获了来自同事和顾客的温情。

对于每天暴露在公众面前的店员和外卖员来说,口罩是必需品,然而疫情发生后不久,市面上就“一罩难求”了。便利蜂的外卖骑手邱璨家里是经营医疗器械的,他把家中库存剩余的1000个口罩全部拿出来分给了同事,一起面对困难。

天津市红桥区明华里店的店长刘静的家在天津,春节期间与她换班的另一名同事是内蒙人。大年三十的晚上,为了让独自值班的同事不孤单,刘静的妈妈特地包了饺子让刘静给同事送去。由于怕自家口味对方吃不惯,妈妈先上网查了内蒙饺子的口味,包了土豆馅和韭菜三鲜馅两种。

便利蜂的员工郭艳华感受到的则是来自顾客的关心。在口罩成为“奢侈品”的当下,有一天她帮助一名女顾客在线付款之后,那位女士从兜里掏出一个新的口罩,说郭艳华她们工作辛苦,接触的人也很多,自己口罩有富裕,一定要送给她一个。郭艳华婉言谢绝,那位女士还是执意把口罩留下,这让郭艳华的心里涌上了一股暖流。

(本文图片由相关企业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