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大儒张载的警世名言,这四句话是用来劝诫读书人若立志读书、成就人生时,一定要立志做到的,做人、做事要随时警示自己的至理原则。即为人要“天地立心”,为官要“生民立命“,为学要“继往圣绝学”,为君(帝王)要“为万世开太平”。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将其称作"横渠四句"。这四句话概括了读书人一生志向所归,也是历代治学为道之人应该自始至终所奉行的原则,由于其言简意宏,一直为后人传颂不衰。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从古到今,无论是帝王将相,普通治学之士,如果没做到这些,便一定是一个失败者。为君(帝王)如果没能做到如此,必定是一个无为、无道之庸君;为将相、官吏没做到,则肯定是碌碌无为、素尸餐位、毫无作为之徒;治学者,如未能做到如此,必定是误人子弟之辈。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程明道说:「天地无心,以生物为心。」又说:「天地无心而成化。」,天地本无心,但人有心,人的心也就是使生之为人能够秉具博爱济众的仁者之心,和廓然大公的圣人之心。实则,恻隐之心,就是不忍人之心,也就是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仁所由出的起点。以此马一浮先生总结道:"学者之事,莫要于识仁求仁,好仁恶不仁,能如此,乃是为天地立心。"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生民立命",直接来源于孟子的"立命"的思想。《孟子.尽心上》有云:"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通过修身致教,最后如果能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即不管一个人的寿命是长是短,都能保持自己的性体全德,那么这个生命个体就可以说已经安身立命了。张载所标示的"为生民立命",实即为"民吾同胞"来"立命",其立命在于教,"修道之谓教",此之谓也。

"为往圣继绝学",故"往圣"者,孔子、孟子所代表的先儒也;"绝学"者,孔孟先儒所弘扬之道学也。对儒学而言,孔子固然是集大成者,而宋的濂、洛、关、闽诸大家,则把儒学拓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阶段。真能阐扬承继孔孟先儒之道统者,惟有宋儒。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平",所表达的是先儒也是宋儒的永恒政治理想。"开"期待之谓。"为万世开太平",实现张载《西铭》描述的文化理想,民胞物与,全体归仁,才能让蔽惑无明的现代人重新回归率性诚明的人类精神家园。

叶采解:"天地以生生为心,圣人参赞化育,使万物各正其性命,此为天地立心也;建明义理,扶植纲常,此为生民立道也;继绝学,谓缵述道统;开太平,谓有王者起,必取法利泽,垂于万世。"按:宋代理学家认为儒学道统自尧、舜、禹、汤、周文王,至于孔子,至于孟子。孟子既没,其道不传。至宋儒兴,才倡明了千载不传之学。故称"为往圣继绝学"。为生民立道,《横渠文集·性理拾遗》作"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张载年少时博览群书,颇有出仕建功之志,但在范仲淹勉励下,投身学术研究。出入佛老,终于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儒家思想。他一生主张"实学",强调经世致用,研究面广泛,对天文历算等自然科学和农学、军事、政治等都有独到的成果。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图文整理/小驴先生

制作/小驴文旅

小驴文创工作室

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