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就一定絕對正確嗎?這種專家應該“回爐重造”

借用郭德綱用在相聲身上的一個理論,打從有相聲那天起,就沒聽說過有什麼專家,專家的出現昭示著這個行業的沒落,應該追究他們的法律責任,戲曲也是同理。

專家就一定絕對正確嗎?這種專家應該“回爐重造”

當今社會十分看重學歷,學歷越高,越容易受到人們的尊重,同等學歷,還要比較是不是名校生,即便是如翟天臨一般公然造假的學歷,只要查不出來,依舊可以吸引無數羨慕的目光,可在京劇這一行裡,卻不會以你的學歷作為衡量標準。京劇講究口傳心授,演員坐科學藝,學生 以功保戲,以戲帶功,先生以教保演,以演促教,縱使後來有了戲校,逐漸的也有了相應的學位機制,可戲曲傳統的教學方式依舊沒有任何變化,任他哪朝哪代也沒有出現過一位京劇研究藝術家,京劇點評藝術家,戲校也沒有京劇研究專業,京劇評委訓練班,演員對於京劇藝術的理解與思考是隨著自身舞臺經驗的提升以及年齡閱歷的增長而增長的,此所謂學到老,卻沒有聽說哪位學成了專家,現下的那些專家應寫作“磚家”。

不知道是跟青歌賽學的,還是源起何處,當今的戲曲大賽也喜歡找一些跟這行八杆子打不著的“磚家”學者來做評委,好像這樣就可以提升這檔節目的逼格,結果是,這些”磚家“在臺上一通兒胡噴,演員聽的雲裡霧裡,觀眾被誤導,收視率也不見提高。我甚至懷疑有些”磚家“評委根本不懂戲曲,全是臨上場前查的百度百科,有的還沒查對,比如河南大學的王立群教授,他在北京衛視的節目《傳承者》中擔任評委,或許他在傳統文學方面有一定的造詣,但在京劇藝術方面他真的是個血外行,您多咱聽說過“四大花旦”?那請問這四位分別是誰?為了臭捧北京衛視,還臆造了一場“四大花旦”同臺,愣給中國文化史刷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看完他說的,作為觀眾的我都覺得無比尷尬。

還有某衛視的一檔戲曲類節目,一位重量級“磚家”估計是臨上場前現做的功課,也是為了體現一下對秦腔的熟悉與熱愛,於是為觀眾講述了一段魯迅先生為西安易俗社題字的掌故,可估計是磚家年紀大了,老花鏡度數又升高了,將魯迅先生題寫的“古調獨彈”,說成了“古調重談”,這也沒關係,權當是一時口誤,可磚家偏要一錯再錯,為觀眾解釋一下“古調重談”的含義,這下,就是想幫您找補也找補不了了,您用自身知識的匱乏與強大的表現欲,做實了“棒槌”的稱號,可稱得是年度老斗兒冠軍。

專家就一定絕對正確嗎?這種專家應該“回爐重造”

專家就一定絕對正確嗎?這種專家應該“回爐重造”

自CCTV10推出《百家講壇》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從書屋走向熒屏,為大家帶來知識,也昭示著人們汲取知識的途徑得到了豐富,可是”打鐵還需自身硬”,作為知識的傳播者,這些學者專家們應該首先確保自身知識的正確性,過去在課堂教書,偶有失誤不過影響幾名學生,落得個誤人子弟的罪名,如今在熒屏上分析點評,些許謬誤就有可能誤導全國人民,這樣的“磚家”應該回爐重造,或者直接拉出去斃了,子彈錢由那些請他們當評委的節目組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