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寒假期間很多孩子在期末考試後,會很放鬆,雖然各科老師都佈置了作業,但孩子們的心態大多是“我已經努力了一學期了,現在需要休息”“時間還早著呢,玩幾局王者再說”,於是日子在媽媽的催促聲中過去了,作業卻始終沒有什麼進展。

大飛就是這樣,每次媽媽要他早起早睡,儘快完成作業時,他總有很多理由,要麼是今天有點感冒,一看書就頭疼,要麼是我好不容易可以玩會遊戲你不要催了好不好,氣急了媽媽就會朝著大飛吼一氣,雖然大飛聽了“忿忿”不平的去寫作業了,但看到媽媽出去忙了之後,自己又會抱起手機打遊戲。

這種“媽媽一吼就管事,媽媽一走就壞事”的現象,好似用抗生素對付感冒病毒,一用上立馬見效,時間久了就形成“抗藥性”了。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其實像大飛這樣的孩子不佔少數,根據權威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不論是日常的作業,還是假期佈置的作業,能積極主動的去寫作業的孩子僅佔55%,而45%的孩子認為作業是個人負擔,無法積極完成,另外的5%就是能拖則拖,變著花樣的不完成作業了。

小學階段是一個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如果此時孩子養成了“令行禁止”“高效做事”的習慣,那麼對他一生的成長可謂是終生受益。那麼我們分析一下孩子無法獨立自主的高效完成作業的原因具體都是什麼。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家長自身的原因

1、 家長有拖拉的習慣

如果家長自己做事就喜歡“拖拖拉拉”,或者“什麼事明天再說”,那麼孩子做事情基本不會有太高的執行力。根據美國的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華生的研究,孩子的習慣習得是基於自身的環境,父母向孩子展示的做事效率就是孩子要學習的做事效率,在這個方面不注意的父母需要改善自身的習慣。

2、 不由自主的去幹涉孩子

這裡的干涉包括經常無意識的打斷孩子,卻“美其名曰”為孩子好,比如孩子“好不容易”看會書,媽媽卻要讓孩子做家務,或者寫作業,甚至是下樓買瓶醬油。還有的情況是過度的干涉和參與到孩子寫作業過程中。本來作業是應該孩子獨立自主的去完成,哪怕查資料或者問爸媽問題,都應該是孩子去“主張”,而有的父母看到孩子哪怕一個筆順寫的不對,都要急得跳腳。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3、 批評為主鼓勵為輔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儘量多用鼓勵,而不是批評。孩子更喜歡聽到為他打氣以他為傲的詞語,但經常是父母對孩子的某個不算缺點的缺點揪住不放,認為是在改正孩子的“錯誤”。次數多了,孩子的逆反心理會非常嚴重。

4、 對孩子的期望值不切實際

孩子的學習效率和自制力有很大關係,但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和大人不可同日而語。父母不要將對孩子的期望值設的太高,這樣就容易對孩子完成作業的速度和效率形成誤判,導致家裡因為孩子的作業而“雞飛狗跳”。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孩子自身的原因

1、 孩子自身性格

小偉是個慢性子,做事情寫作業都是“慢悠悠”的,媽媽從來沒見過小偉有著急的時候,假期裡媽媽催了好幾次,小偉都是口頭答應,然後扭頭又去看自己的漫畫書了。慢性子的孩子,雖然寫作業沒有緊迫感,但是一般情況下,只要他們開始做了,就會做得很穩,這種性格的孩子,需要爸爸媽媽有意識的引導他們對作業要重視起來。

2、 未完全理解知識點,沒有行動力

孩子們在課堂上如果有無法理解或消化不了的知識點,回家寫作業的時候也容易沒有行動力,因為一拿到作業就會感到“十分痛苦”,因為解自己不會解的題目,會讓他們非常沮喪。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3、 專注度低,無法提高作業效率

有的孩子無法保持專注力達到30分鐘,經常坐一會作業就去玩別的了,玩會手機看會電視,其實時間很快就過去了,孩子回頭看看真正做事情的時間卻用的非常少,自然寫作業的效率無法提高。

4、 學習和生活無計劃,“聽天由命”

很多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不計劃不統籌,一副“聽天由命”的樣子,於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現象在他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先由著自己的性子玩幾天再說,作業瞬間拋到腦後。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既然我們都知道了原因和危害之後,那我們到底該如何解決呢?

家長

1、 家庭營造圖書館的氛圍

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務必保持安靜,不看電視不刷短視頻,最好是看書或安靜的做自己的事,在家裡營造圖書館的氛圍。如果父母給孩子的印象是愛學習的人,那麼孩子肯定會受到家庭的薰陶,不會拖拖拉拉一直完不成作業。

2、 不要非和孩子論輸贏

非要和孩子爭個輸贏的家長,肯定不是一位合格的家長。適當的引入比賽機制,比如和孩子比賽30分鐘內誰能保持坐在書桌前做自己的事就算贏,贏的人獎勵一顆糖,輸的人罰他做個俯臥撐。通過有趣的比賽,化解孩子無法長時間集中精力做作業的問題,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可以先讓孩子贏幾次,獲得贏的快感,那麼他會一直要求自己保持贏的習慣。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3、 鼓勵孩子,高效陪伴

如果孩子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佈置的作業,就獎勵給孩子一個小紅花,小紅花攢夠十個,就獎勵去看場電影,或者吃一頓牛排,攢夠20個,就可以換取一個想要的禮物。實際上孩子不是故意偷懶,也不是非要和媽媽做對,而是他年紀還小,做不到像大人那樣有深刻的是非觀念,媽媽需要做的是換位思考,為孩子鼓勵打氣。一個被媽媽經常表揚鼓勵的孩子,他的臉上洋溢著自信的光芒,也有去披荊斬棘的勇氣和決心。相反,總是被打罵總是被貶低的孩子,沒有自信,做事情唯唯諾諾,父母在旁邊乾著急也收效甚微,這時候需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對於孩子,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以下幾點:

1、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寒假的作業要做好規劃

小東每每到寒暑假的時候,總是開始玩的非常嗨,快要開學了才會急忙補作業,經常是臨開學前一天熬到凌晨才寫完作業,把爸媽弄得筋疲力盡。後來和表妹交流後,知道在假期開始的時候就做好作業的規劃,按照作業的完成條件先做完具備條件的,不具備條件的放在後面,同時把所需條件補足,經常是不到半個月,假期作業就全部完成,剩餘的時間要麼參加演講比賽、出門旅遊或者讀書豐富靈魂,一個假期下來既玩得好,又學的非常充實。小東學習了表姐的經驗後,再也沒有假期開始就瘋玩了,作業也在兩週之內全部完成。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2、 刻意提升專注力

作為孩子來講,做作業時的專注程度決定了學習效率,提高效率後,不僅可以有充足的時間玩耍,而且成績也會提高很快。做作業的時候,要提前吃飽喝好,不頻繁起身吃吃喝喝,把手機、平板等容易導致精力分散的電子產品拿到一邊,全神貫注的寫作業。

3、 不必追求完美,在實踐中逐步提升自己

假期寫作業的時候,由於時間充足,經常會有一點不滿意,就被媽媽要求重寫,反覆幾次後,孩子情緒就會出現消極抵抗,不如讓孩子先將好的寫作業習慣延續下去,至於作業過程中遇到小的瑕疵,再最後進行作業審查的時候指出,讓孩子局部修正。


假期催孩子寫作業沒效果,“零吼叫”教育成奢望?父母試試這樣做


孩子的教育是個漫長的過程,家長不要通過大吼大叫來讓孩子“臣服於”家長的“淫威”下,父母通過及時修正自己的行為,然後有意識的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孩子寫作業的速度和自主程度也會逐步提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