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一家中醫診所,剛裝修好,合夥的中醫家裡變故不能合作了,到哪裡聘請中醫靠譜?

大哲的詩和遠方


中醫智能檢測一體機可以幫你解決這個問題:通過面診,舌診,脈診和問診確定患者體質。理療版可以提供艾灸,小兒推拿,按摩的解決方案;醫療版可以開處方。治病,保健都可以。


振丹艾灸苑


雖然不能直接幫你解決問題,但供你做為一個參考,

我也是一個做中醫團隊的診所,

給你講一講我的經歷。

我們最初是六人團隊,團隊全是青年中醫執業醫師,其中有一名是中西結合醫師,在建診所之前,我們有過學術的交流,都是通過網絡相識,有共同志向,有共同愛好,並且都希望把中醫事業當終身來做的。

有了共同志向和目標後,才有創診所的想法,所以大家一拍即合就做起來了,在經營的兩年時間裡面,我們各自的醫術把診所經營起來了,又通過各自的影響力,相識了另外的4位中醫師.....

團隊成員醫師的這種相識,並不是靠招聘,也不是靠任何的中介機構,而是靠平時的接觸,接觸後有了學術的交流,有了為人處事各方面的相互瞭解,這樣的話,才能形成合作,才能夠把事業慢慢做穩定。

俗話說,合夥的生意不好做,並且我們醫療這個行業,是一個責任心比較大的工作行業,所以,想找靠譜的中醫,必須要等時間相識相互瞭解才能夠建立信任。


賢山醫話


本人從事這行業多年來,可以跟大家談談這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認準定位

如題目中所談到的既已如此,不開中醫診所也不是個壞事。開中醫診所,受眾面太窄,營業很難有起色。

可以改做以預防、保健、康復為主的“治未病”養生保店,這樣受眾面廣且是人人都需要的,也符合目前“健康中國”的國策。

二、合法經營

首先要做到持證上崗,技術過硬要有實效不忽悠,才有回頭客或者才能競爭生存。建議題主也要懂得中醫行業才不至於會被架空。

作為技術行業合作開店,要做到能互利互補,才能長久經營下去。在經濟方面善於吃點小虧後續才能賺大錢,不要計較眼前的利益。

三、籤協議

既然是合作,雙方面都要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更要分清責任制。

比如技術誰負責、經營策劃誰負責、宣傳引導誰來做等等。

這些框架定好後,再根據個人的責任擔當和付出,來定義合理的經濟回報。這樣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在合作的過程中起爭執或糾結。

四、建議

甩手掌櫃不好做。建議換個模式思考,但不管是以任何形式的開店,最好還是要做自己熟悉的行業(本行),才不會走彎路或上當導致重大損失。

以上分享!


岐黃傳承—龍籽江


我認為,真正有醫術的老醫生他不會跟其他人合作。受人管,工資還不一定給得夠自己想要的。他退休在家裡坐著都有病人去找他,他何必去看別人的臉色。我認得一個退休老中醫,在家裡忙不贏,全國到處的病人都來找他看病拿藥。一個月收入不會低於20萬,有醫院聘請他給他一個月10萬,提供住房一套給他,他都不願意去。你剛剛開的中醫診所你一般很難請到醫術好的老中醫。你開不起他的工資,請一般沒有醫術的中醫,你沒有病人,你很難開得走。


老君山上萬年青


最近一兩年湧現出好多中醫類診所,就是你這種模式,你投資,別人醫生來坐診。結果人家拍屁股走人了,你就無從下手了!其實這種情況特別不好,這種現象也特別不好!你再找人繼續合作,不擔心再次出現合作的醫生拍屁股走人嗎?建議你趁早轉行,而且也勸告與你有類似想法的人不要輕易去投資中醫類診所。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請不要盲目進去這個行業。 我家祖傳中醫骨科診所,三代人了。但是我們就小打小鬧,堅決不接受別人給投資擴大規模。沒必要,親自己雙手和醫術賺錢。不要想利用擴大規模來賺錢。



指望用陰陽五行玄說去忽悠人撈錢,沒前途的,中醫大學畢業生學糊塗的沒本事執業,學明白的都改行了,民間的所謂高手,多數都是半文盲的騙子,還伴有偏執間歇性精神病,讓他們坐診,屬於非法行醫並時刻有醫療事故的風險。開個診所風險很大,本事高不過醫院去,乾點別的去吧,不要只看見賊吃肉,看不見賊捱打。


祁連論劍


基本是沒本事的專家,有本事就自開了。家裡變故是有原因的,你信嗎?要想幹就找一個沒人用,沒能力只有證的中醫配一個學徒(民間無證高手)指揮師父。或以針炙按摩為主而帶動中藥,無此兩項診所無利可圖。


肝病創新


你另找人,有證會看病的不會幫你打工,有證不會看病然並卵,會看病沒證的不合法。這種情況最好是掛保健的牌子改正骨推拿,用手法專治頸肩腰腿痛。現在全民用手機,頸腰好的人沒幾個。


緣水禪心


目前來說55歲以下的中醫成手好像沒有,民間中醫愛好者大多給自己信得過的親人朋友治病,但是民間中醫都離不開書。能把中醫辯證用藥的方子記到腦子裡的中醫專業也要十年功底這還是皮毛,肯定的說大半拉子都不好找!


用戶閒扯淡


自己不會看病開什麼診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