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金州大黑山山城的故事

大黑山山城是遼東半島著名的軍事古城堡之一。在城垣西南角的鳳凰口,建有城堡一座,居谷為關,故稱關門寨,現已坍塌,盡存舊址。在古代,卑沙城是兵家必爭之地。隋唐時期曾有二次大戰於此。


關於金州大黑山山城的故事

相傳在唐朝時候,唐王曾在現今大黑山裡安營紮寨。一天晚上,大黑山上烏雲壓頂,風雨大作,一條大得出奇的泥鰍趁著風雨跳進營寨,求唐王接見它。原來它是北山一條大河裡的泥鰍,天長日久成了精,聽說唐王來了,想求唐王封為龍。

唐王聽了泥鰍的請求,心想:封它為龍,怕它仗勢興妖作怪;不封它吧,它必定要搗亂。唐王暗自心生一計,想到用它一下,便對它說:“當今大唐為安定天下,正缺少龍將虎兵,現在朕在這山頂上搶修一道城牆,須在天明以前修成。朕量你神通廣大,正是你築城立功之時!你若能按時築定,朕便封你為龍。”泥鰍精一聽大喜,甩了甩尾巴說:“先謝皇上恩典,請皇上放心,我能興雲起雨,隨雨運石,在天明以前,此城定能築成。”


關於金州大黑山山城的故事

當天晚上,只見山上山下狂風暴雨,飛沙走石,原來是泥鰍精帶領一群子孫,能趁著風雨從八里外的南海撈出了礁石,運到一百八十丈高的大山頂。沒到四更,監工的士卒急忙上報唐王,說城牆眼看就要修成了。唐王聞報大驚,心想這個妖精竟然真的有點神通,城要是在天亮前修成了,還真得封它。一旦封它它俯首帖耳還好,萬一耍起性子百姓不是遭殃了嗎?雖說君無戲言,可是不能不為日後著想。唐王本來只想利用它,難為它,沒想到這泥鰍真認真了。這時唐王急中生智,便派士卒到山下的村莊去捅雞窩,山下很快就響起了一片公雞報曉聲。泥鰍精聽了又驚又奇怪,怎麼這麼快就到五更了?但又怕真是到了五更天明,若不趕緊回老窩,自己就要被廢了修行的道行。所以只好忍痛扔掉已快修好的城牆,甩著尾巴唧唧吱吱地跑了,皇封也沒有討成。

天亮以後,唐王到山頂一看,一道高大的石城已順著起伏的山勢修起來了,築城的大石頭上都長著密密麻麻的大海蠣子殼,這是從大海里運來的礁石。

如今,這有道石城仍然立在山頂,很多海蠣子殼仍然結結實實地長在城牆的大石頭上。山上還有一座古廟,名叫唐王殿,坐落在這道石城南邊。


關於金州大黑山山城的故事

卑沙城坐落於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大黑山南峰的山脊上,延綿5000米,又名畢奢城,。是由東晉末年公元404年後在遼東興起的高句麗族人在大黑山修建的山城,是當年高句麗人統治大連時期的政治、軍事中心。石牆隨山勢構築,綿延約五公里,偉岸奇俊,蔚為壯觀。城內峽谷蜿蜒,城外四周懸崖絕壁,安營紮寨於城中,進可攻,退可守。儘管現存的山城已部分傾頹,但當年壁壘森嚴的景象依稀可見。據文獻記載,西晉以前,尚無高句麗侵入遼東半島。東晉鹹康七年(341),前燕的慕容皝又兵分兩路東伐高句麗,“燒其宮室,毀丸都城”,此期間,高句麗仍有在大黑山築城的機會,至5世紀初,中原戰亂頻繁,慕容氏勢力日趨衰落,高句麗政權乘隙而入,向西南擴展。東晉義熙六年(410)以後,高句麗的勢力佔盡遼東半島。這時,高句麗在大黑山構築城堡已完成。《隋書·來護業傳》載:“大業十年(614),來護兒又帥渡海,至卑奢城,高句麗舉國來戰,護兒大破之,斬首千級”。書中的“卑奢城”,指的就是大黑山山城。《資治通鑑》卷182也記載了隋煬帝大業十年的這場戰爭。


關於金州大黑山山城的故事

貞觀十九年(645),唐太宗認命刑部尚書鄖國公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督理,帥舟師至山東半島的東萊渡海,至遼東半島南端登陸,襲擊卑沙城,攻破城後,俘虜高句麗數千人……“五月己已,拔之,獲男女八千口”。可見當時的卑沙城內曾有千軍萬馬駐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