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說:家裡有小孩,記住四戒四宜,孩子長大福氣綿綿

老人說:家裡有小孩,記住四戒四宜,孩子長大福氣綿綿

咱們中國,為人父母的,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為了孩子願意做任何事,也總結了很多教育孩子的心得,

清代著名的紀曉嵐,明白“婦女心性,偏愛者多”,於是常常和夫人討論應該如何更好的教育子女;

最後,他總結的有“四戒”、“四宜”共八項要求:

四戒:一戒晏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

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被後人作為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

一:戒晏起

老人說:家裡有小孩,記住四戒四宜,孩子長大福氣綿綿

晏起就是指懶床、睡懶覺,曾國藩也說過,晚起為敗家之凶德。曾氏家族百年來都能代代出人才,這和曾家“治家以不晏起為本”的原則有很大的關係;

“早起還有利於身心健康”習慣早起的人會知道,早上是一天頭腦最清醒的時候,曾國藩也多次告誡他弟弟“要改掉懶額習慣的話,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要早起”。

古人經常說的修身養性,最先做的也是勤勞,勤能補拙,一勤天下無難事。

二:戒懶惰

“古今能人之成敗,無外乎惰與傲二字”

世界上很多人碌碌無為一輩子,其原因就是因為懶惰,梅蘭芳最初也資質平庸,但他不甘於此,勤學苦練,終成一代宗師。

曾國藩普通家庭出身,背書還不如一個小偷,最後憑藉自己的勤奮,成為了晚清四大能臣之首;

三:戒奢華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回顧歷史的河,古人家族最初的發達,都是因為他們的勤儉;而不管是國家還是家族的衰敗,大多都是因為奢靡成性;

商紂王的酒池肉林、兩晉奢侈鬥富、隋煬帝好大喜功大興土木、晚唐的縱情......無一不是血淋淋的教訓。

改掉奢侈的辦法就是節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時刻記住厲行節儉,珍惜來之不易的物質生活。

四:戒驕傲

老人說:家裡有小孩,記住四戒四宜,孩子長大福氣綿綿

謙受益,滿招損。驕傲自滿會給人帶來損失,人驕傲,就會自滿,喪失奮鬥的動力;也會對周邊人,趾高氣昂。沒有人原因和驕傲自滿的人打交道;也不會得到周圍人的尊重;

心學宗師王陽明曾就告誡自己的孩子:“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

驕傲自滿的心一旦有了,就會放鬆警惕,自然災禍和失敗就接踵而至了,所以古人說:驕兵必敗;

四宜

一:宜勤讀

曾國藩在孩子的家信中寫到“人的氣外貌,天生決定了,很難改變,只有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談吐。”

勤讀書,也可以讓一切不解,都有據可依,讓一切困惑,都得到解釋,杜絕愚昧走向聰慧,也避免自己被一些“聰明”的人捉弄;讓落後的大腦接觸到開明的思想。

二:宜敬師

古代特別看中師徒關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古代的父母帶著孩子去私塾報名讀書,需要向私塾老師行叩拜之禮,還要給孔子的牌位行叩拜大禮。

總之,尊師之道在古人眼裡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讓孩子養成尊師重道的品德,長大後才會有知恩圖報的德行;與人相處也會更融洽

三:宜愛眾

老人說:家裡有小孩,記住四戒四宜,孩子長大福氣綿綿

《論語》:“泛愛眾而親仁”,孔子崇尚博愛,告誡後人要常懷一顆博愛之心。我們對孩子的一切技能教育,都要建立在孩子有正確的德行的基礎之上,

先培養性情;然後再學習知識技能,培養能力。

博愛的人也會得到大家的愛戴,這樣的孩子長大做事,自然也會順風順水;

四:宜慎食

慎食,及要注重飲食;不能多吃,不能亂吃;

孩子長大的真正生活情況、工作情況,都和他的身體情況有很大的關係,

如果孩子從小遇到好吃的就暴飲暴食、不好吃的就不吃少吃,三餐不按時吃,這都是生活沒有規律。

老子說:“聖人為腹不為目。”意思是,有抱負的人,不只是為了吃而在這個世上;

此外,當前社會,也有很多因為不注意飲食而導致的健康問題,例如:癌症、糖尿病……等等,所以在孩子飲食上一定要把握好分寸。


​戒晏起、懶惰、奢華、驕傲。宜勤讀、敬師、愛眾、慎食。幫助孩子做好這八點,長大後孩子又怎麼會不成才呢?最後,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一起交流學習,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