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河南------洛阳白马寺


文化河南------洛阳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洛阳城东12公里处,它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菩提道场,历来有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之称。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是这样一个说法,相传东汉永平七年也就是公元64年的时候,汉明帝刘庄有天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见有一个高大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他的宫殿上空盘旋后飞去,明帝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第二天召见群臣来给他解梦,有一个博士名叫傅毅,傅毅见多识广,他给汉明帝解释道,“臣闻西方有神,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者”,我听说啊西方有神,名字叫佛,他的样子和陛下您所梦到的是一模一样的。汉明帝于是派出了蔡愔和秦景两位大臣带队到西方拜求佛法,走到西方大月氏国也就是现在阿富汗一带的时候,遇到了正在游化宣教的两位高僧,竺法兰和摄摩腾,蔡愔和秦景于是邀请他们到中原弘扬佛法,他们用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千里迢迢的回到了中原,汉明帝亲自迎接,并将他们安置在了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大鸿胪寺暂住,大鸿胪寺在当时的规格相当于咱们中国现在的钓鱼台国宾馆,所以放到现在讲应该叫大鸿胪大宾馆或者大鸿胪大酒店。为了方便两位高僧宣法布教,第二年汉明帝专门儿给他们修建了一座寺庙,为铭记白马驼经之功,寺庙命名为白马寺,从这个时候起,寺,才成了中国佛教寺庙的专属名词。(昔明帝感梦金人,乃遣使西天求佛,适遇腾兰二高僧,于是白马驮经,同赴帝都洛阳,于雍门外三里御道西建寺奉佛。)

白马寺坐北朝南,走到寺庙前,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匹石马,可能看到这两匹石马,您会想问我:这就是当年驼经的白马吧?其实不然,这两匹石马原是宋代太师太保、驸马都尉魏咸信(宋太宗赵光义的女婿)墓前之物,1935年重修白马寺的时候,白马寺住持德浩法师将它们迁置到山门前。那我们说到白马寺,很多客人会把它和唐僧白马取经的故事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者并没有什么关系,并且从时间上来讲,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多年。石马的后面有两个狮子,接下来我考大家一个问题,看看谁更有学问:这两个狮子,哪个是公狮子,哪个是母狮子?这位女士你答对了,左侧公狮子,右侧母狮子。怎么区分呢?我们看一下狮子的脚下,脚踩绣球的就是公狮子,代表脚踏寰宇,脚下爱抚着小狮子的则为母狮子,代表孕育子嗣,这跟中国传统文化的男主外女主内有些相似哦。嗯这位大哥说的也有道理,为啥左边公狮子右边母狮子?男左女右嘛,哈哈,也是咱们中原文化的习惯之一。


文化河南------洛阳白马寺

山门上“白马寺”三个字是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赵朴初老先生所题写得。山门为三个门,中间为空门,佛教认为青春易逝,富贵如过眼烟云,人生短暂无常,这些在时间中产生的东西都会在时间中消失,正所谓四大皆空。有些人看透了,所以遁入空门。空门在古代的时候是只有出家的人和帝王才能够走的门,所以白马寺的空门平时是关闭的,只有在有重要的佛事活动或者领导人前来参观的时候才会打开。开着的是两侧的门,东侧无相门,佛教认为诸法无相,本无差别,所以不要沉迷于美貌,财富,权势,名利这些身外之物,不要等到岁月蹉跎了白发,风霜刻满了皱纹,才发现幸福也可以简单到不需要他们做点缀。西侧为无作门,咱们有平时有句俚语,叫自作自受,不作不受,简单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这也是佛教所宣扬的因果报应,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因为空门是关闭的,所以大家可以选择由两侧的无相门或无作门进入寺庙,我们开始参观白马寺。

文化河南------洛阳白马寺

咱们中国的传统建筑有一个特点,它讲求对称,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中轴线,沿中轴线排列的是主要建筑,两边是附属建筑,所以我们今天白马寺的参观就沿着这条中轴线来进行。

进入山门以后,大家先看向左右两侧。在我的右手边是一座钟楼,左手边儿是一座鼓楼,早上的时候寺庙会先敲钟以鼓相应,晚上则先击鼓以钟相应。所谓晨钟暮鼓,最早指的是这种敲击之法,后来演变为使人警醒的话语,比如我们听过的那句:晨钟暮鼓惊醒多少山河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无边苦海梦中人。钟楼和鼓楼再往东侧和西侧就是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冢。

白马寺一共五重主殿,第一重主殿为天王殿。我们抬头看向屋顶的最上方,四个字儿:风调雨顺,其实后面还有四个:国泰民安,到后面我们会看到。中国以前是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粮食的充足直接关系着国运的兴衰,所以古代帝王来寺庙的时候,首先都是先敬拜四大天王的,因为他们掌管着风雨雷电,决定着我们人间的风调雨顺。咱们今天也随着古代帝王的足迹先参观天王殿。

进入天王殿,迎面看到弥勒佛乐呵呵地坐在门口,欢迎我们来游览白马寺。有心的朋友可能发现了,在印度寺庙,弥勒佛作为未来佛形象是很庄严的,但是咱们在国内的寺庙里,弥勒佛却是如此憨态可掬的形象,什么情况?原来五代的时候,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个名叫契此的和尚,他两耳垂肩,袒胸露肚,慈颜常笑,但出语无定,寝卧随处,每每拎着一个布袋行走在山林和闹市之间,他看到缺吃的缺喝的人就从布袋里面掏出吃的喝的来救济穷人,并劝人信佛,世间的人都以为他是一个神僧。他在岳林寺圆寂的时候留下一首诗: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什么意思呢?我是这样理解的:不要固守只有一个弥勒佛的观念,佛祖和菩萨在人世间都是有千千万万的化身的,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心怀善念的芸芸众生,都是佛祖和菩萨在人世间的化身。(大肚弥勒相传为五代梁朝时明州(今宁波)奉化人,常以杖荷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他在岳林寺圆寂时口念一偈: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

弥勒佛的后边儿是一个身穿甲胄的威猛少年,他的名字叫韦陀。韦陀站在大肚弥勒的后面,面朝寺院,忠实的守护着寺庙佛法僧三宝的安全。韦陀菩萨左手拿的这个法器叫做金刚降魔杵,韦陀菩萨右手托起的叫须弥山,任何组织都有大本营和根据地,佛教也一样,佛教的大本营就是韦陀菩萨手里托起的须弥山,须弥山可大可小。大的时候充斥整个宇宙,小的时候可以被托在手掌心上,须弥山半山腰的四个方向上就住着我们的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和北方多闻天王。

进入大佛殿,我们看到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女共七尊像。主佛释迦牟尼,释迦是民族名称,像我们汉族,回族一样,牟尼,本意是明珠,寓意是圣人,释迦牟尼意思就是释迦族的圣人。佛祖两侧站着的是大弟子迦叶和小弟子阿难,在往外是佛祖的左右挟侍,司智慧的文殊菩萨和司德行的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咱们中国的父母大部分跟他很熟,一到大考小考中考高考各种考试的时候,成群结队的就来求他了,我听说文殊菩萨可灵验了,有这样一句话:文殊跟前走一走,清华北大任我走。但是现在咱们讲的是素质教育啊,品德也很重要的,所以我建议大家,拜过文殊菩萨之后可别忘了拜一下普贤菩萨哦。

最外侧是身姿曼妙的是供养人,相传当年佛祖讲经,深入浅出,妙语连珠,一到精彩之处,两边的仙女就腾空而起, 洒下朵朵天花。那有一天呢,佛祖在灵山上大课,众多弟子眼巴巴的望着他,佛祖却一言不发,只是从容的拿起一朵金色婆罗花,对着众弟子转了一圈,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是什么意思,这就很尴尬了,这个时候迦叶一脸恍然做会心的微笑状,紧接着,佛祖开口讲话了:“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意思是说:“徒儿们听好了,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同学了,你们要学,就问他去吧!”我们眼前的这组佛像讲的就是这个场景。参观完大佛殿,接下来带大家到下一个大殿——大雄殿里看一下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曰:“吾有正眼法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

站在大雄殿前我们回头看一下大佛殿的后边儿,那儿有一尊背对大佛面向北方的观音,叫倒坐观音。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觉得观音是男的还是女的?其实,不管是佛祖菩萨观音,罗汉,他们都是没有性别的,他们既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和弥勒佛一样,观音也是有千千万万的化身的。大家比较熟悉的有提篮观音,观世音,送子观音,千手千眼观音。我们看到的这个是倒坐观音,我们中国有句俗语:问观音何以倒坐,叹世人不肯回头。倒坐观音就是提醒大家每一天过去的时候,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多反思多反省,知错就改,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转过身,我们现在参观白马寺的主殿大雄殿,经常到佛寺的朋友肯定都发现啦,佛教寺庙的主殿一般叫做大雄宝殿,那为什么白马寺的这个殿叫做大雄殿呢,这个跟咱们中国人的性格颇有相似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咱中国有这样一个现象,有钱人经常哭穷,没钱的倒喜欢打肿脸充胖子,这个大殿也是这样子,它藏着白马寺的镇寺之宝,却不言宝,那白马寺的镇寺之宝是什么呢?24尊夹苎干漆像,大家猜一下,中间的这个金光闪闪的佛像有多重?这些个佛像,每一个仅有几公斤重,咱们一只手就可以把他托起来,它们的厚度只有我们眼镜片那么厚。

那何为夹纻干漆工艺呢?他是先用泥沙做成素胎,然后缠上苎麻布,然后施漆,然后再缠苎麻布,再施漆如此反复多次,最后描金绘彩,等彻底干透以后用铁棍伸入佛像下面的圆孔里,把泥巴捣碎了倒出来,于是就形成了我们眼前看到的这种中空的佛像,这种工艺最大的优点是它做出的佛像比泥佛坚固,又比铜佛轻便,而且没人偷盗,因此历经千秋依然金碧辉煌。佛像身上采用的是手工彩绘技术。每一根线条都是采用极其复杂的沥粉贴金的方法彩绘成的,难度非常大。但是他的也有缺点,怕水,怕火,所以这个大殿之前是不通电的,也不能进去近距离的参观。佛教认为世界有十方净土,其中比较有名的三方,东方净琉璃世界,西方极乐世界,中土娑婆世界。

大佛殿主佛就是三方佛。东边是东方净琉璃世界主佛药师佛,他手里托着一个药丸儿,可医治众生疾病,大家如果要祈求身体健康或药到病除的话,那等下就拜一下药师佛,西边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主佛阿弥陀佛,他主宰的世界,是一个百年之后我们的灵魂都会到达的世界,所以呢,如果是生前无忧只想百年之后有个好归宿的,或者想给自己已经过世的亲人朋友祈福的,等下可以拜一下阿弥陀佛。中间释迦摩尼佛主宰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佛经中称之为娑婆世界,娑婆,意思是堪忍,这个世界里人人都有生老病死,也有痛苦哀愁,所以这个世界是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需要我们忍受很多,但是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完美,才有了我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如果没有这些不完美,给你再多的幸福,你也体会不到快乐,所以知足常乐。三方佛两侧是佛教的两个护法使者,韦陀和韦力。

大殿最东侧和最西侧是十八罗汉,其中有一个罗汉头戴花环,上衣下裙,与另外十七尊光顶的罗汉形成鲜明对比,被游客们戏称为“十八罗汉一枝花”,大家一会可以看一下。大雄殿的三主佛,二天将,十八罗汉与天王殿的弥勒佛一共二十四尊,是1972年,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参观白马寺的时候,为迎接西哈努克亲王,周总理亲自批文从故宫拨调给白马寺的一批文物,是传世极稀的文物瑰宝,其中十八罗汉为国内仅存的一套,是白马寺的镇寺之宝。

大雄殿与接引殿之间有一个小台子,上置一桃型古文物,我听这里的老百姓说,它是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环游世界时候留在中原的药葫芦,里面装满了仙丹,所以很有灵性,这附近的居民,如果身体有不舒服的地方,都喜欢来这里摸一下这个葫芦,再摸下自己身体的那个部位,他们说这样能药到病除,如果身体很健康的话,摸下它再摸下自己,也能强身健体,所以就有了这么一个歌谣:宝葫芦,银线穿,打开葫芦倒仙丹,仙丹到了我身上,保我全家都平安。那大家随我一起把手放在上面,我再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据说这个宝物还有另一个神奇的作用,什么作用呢?一摸官,二模财,三摸桃花自然来。大家想要什么就开始摸吧,摸过之后咱们接引殿门口见。

接引殿是白马寺最小的佛殿,里面供奉的主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他的胸前有一个“卍”字符号,表示佛祖福德无量,万德圆融,武则天定此符号读音为“万”。佛祖面前放着一碗净水,寓意希望每一个礼佛的人都能够心如止水,佛祖右侧为观世音菩萨,她一手持净瓶,一手持杨柳枝,杨柳在佛教看来是一种生命力很强的植物,我们说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佛教希望它传播的这种信仰拥有像杨柳枝一样强大的生命力,只需要一滴水,就可以在每一个礼佛者心中蔚然成荫,长成参天大树。左侧为大势至菩萨,相传他出生的时候地动山摇,有大威势,所以得名大势至。


文化河南------洛阳白马寺

参观完这个白马寺最小的殿堂之后,带大家参观下白马寺最古老的一个殿堂,清凉台上的毗卢阁。

清凉台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读书避暑的地方,中国的第一个僧人朱士行在此剃度,中国的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在此译出,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在此居住传教,这是一个特别的所在,这里是中国佛教文化的出发点。走上清凉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放生池,现在被游客戏称为许愿池,大家可以拿硬币或者纸币来投一下许个愿试试,如果钱币浮上来了,表示增福,如果沉下去了,表示增寿,如果您有幸投到了中间的莲花台上,那就恭喜你啦,大富大贵之人哦,既增福又增寿的。

放生池左侧是一颗藤缠植物,里面是一棵柏树,外面一颗凌霄花,每年五月份的时候凌霄花开,像一个个橘色的小喇叭一样开满枝桠,很是美丽。藤缠植物一般都长得很快,它只要缠到,很快就会将树全部缠起来,随着树干长粗,藤蔓越缠越紧,树干输送养分的路就被匝的不通了,藤蔓的叶子繁茂遮光也影响树的生长,所以藤缠植物里面的树长得都不是很好,但是这个藤缠植物不一样哦,外面的凌霄花枝繁叶茂,里面的柏树也是生机勃勃,也许,这就是佛门的灵性吧。

抬头我们看到一个金光闪闪的“狮窟”牌匾,佛教把高僧的讲经说法比喻成狮子吼,如雷震耳,把听高僧讲经说法比喻成“登无上座,听狮子吼”,送来牌匾的僧人认为白马寺聚集了中国最优秀的僧人,所以他们将这块写有狮窟的牌匾送到了白马寺。毗卢阁里端坐着释迦摩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他是代表佛教真理即佛法凝聚所成的佛像,在这个大殿里曾经有一副对联让我感慨颇深,这幅对联是这样写的: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只度有缘之人。说明信佛也是要有机缘的,成佛之人必有两样东西,第一:根 这个根是慧根,也是善根,只有足够聪明,才能够悟得佛法精髓,也只有足够善良,才能够践行佛法,并将佛法发扬光大,惠及芸芸众生。第二,缘,佛教是讲求机缘的,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如有佛缘,你看这个世界,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没有佛缘的人,即使进了寺院,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法领悟佛法的精妙。

毗卢阁东西两侧为竺法兰、摄摩腾两位高僧当年讲经居住的地方,现在供奉着两位高僧的法相。院落东北角有一个一丈见方的小房子,门头上写着方丈二字,古代的寺庙大部分是很清贫的,即使是寺院的最高领导人所居住的地方也才一丈见方,所以他们戏称自己为方丈。方丈室前面的一口大钟是方丈召集寺里僧人时使用的,古时不像现在通讯工具这么发达,手机电话微信QQ啥都能联系上其他人,那时候集合僧人用的只有这么一种通讯工具,也不错了哈,虽然交通基本靠走,但是通讯已经摆脱了基本靠吼的阶段了,时代的进步。到此,白马寺古寺的参观结束,觉得意犹未尽的朋友跟我来,再返回大巴的路上带你们不出古寺感受一下浓郁的异域风情,我们去看下印度佛殿。

清凉台的西侧有两个汉白玉围起来的柱础,这是唐代清凉台地基的一部分,唐代的白马寺规模空前宏大,寺内僧人三千余人,是历史上的黄金时代,那时候的白马寺,山门几乎直抵洛河北岸,因僧舍距山门遥远,以至于需要“跑马关山门”。可惜那个空前壮观的白马寺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被回纥兵一把火烧成了尘土,只留下孤零零的两个柱础,默默地诉说着那段往事。

下了清凉台往西走,就是白马寺的国际佛殿区,现在已经有三个国家在此兴建佛寺,分别是泰国,柬埔寨和缅甸,未来还会有更多。泰国佛寺主佛四面佛,在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缅甸佛寺则是按照世界文化遗产仰光大金塔所建的,由于资金有限,这两个佛寺艺术价值一般,我们主要看的是最漂亮的,最有气势的印度佛殿。

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问白马寺,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问白马寺,并为白马寺题词:这座寺庙是中印之间建立联系的第一座建筑物,我向建立这种联系的先驱者表示敬意。受白马寺泰国佛殿的启发,瓦杰帕伊产生了在白马寺建一个印度佛殿的念头,2006年印度佛殿奠基,2010年正式落成,印度总理帕蒂尔出席落成典礼,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友情出席为印度佛殿开光。印度佛殿主建筑是仿照世界文化遗产印度桑奇古塔所建的,这是印度政府在中国捐建的第一个佛寺,建材使用的是印度所特有的黄沙岩,由28个集装箱整体运来后由印度工程师设计,中国工人施工完成,造价不菲,连细节之处都十分精美。它以塔为中心,四周用堂、阁构成方形庭院,塔里面只有一尊主佛释迦牟尼,他的手势非常独特,叫初转法轮印,是佛祖第一次在鹿野苑讲经时候的经典手势,在国内这个手势很少见。

就世界范围来说,佛教起源于印度,但是成长于中国,印度本土佛教自公元9世纪逐渐衰微,13世纪初濒临灭绝,19世纪后逐渐复兴。而公元前后传入中国的佛教,在中国却得到了空前发展,形成了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独特人文景观。中国佛教的正式传播,始于洛阳,而洛阳白马寺作为佛教在中原大地生根发芽的第一座菩提道场,地位可见一般,因此白马寺方丈印乐大和尚说:明帝感梦,佛法东来,是佛教历史上仅次于释迦创教的旷世奇缘。一马二僧的长度跋涉,把恒河文明的光芒带到了华夏文明的心脏,辉耀世界的恒河文明和华夏文明在这里相遇,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站在印度佛殿,拍一张照片,真的意义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