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達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的戰役是如何影響世界格局的?他們為何戰鬥力如此強悍?

牛桂森


我是尚武先生,我來回答。

昪鄉的過客啊,請帶話給斯巴達人,說我們切實地履行了諾言,長眠於此地。”這是鏽刻在希臘溫泉關的一塊獅子狀紀念碑上的銘文關是希中北部的一道口,也是希臘自北向南的唯一通道,因其胞近有溫泉而得名。公元前480年,波斯和希臘在此爆發了悲壯的溫泉關戰役。它是繼馬拉松戰役之後,波斯與希臘兩軍的又一次交鋒。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國王薛西斯率水陸部隊,號稱百萬大軍實為30萬一50萬人)第三次進攻希臘。渡過赫勒斯邦海峽(今達達尼爾海峽)後,波斯大軍迅速席捲北希臘,在七八月間來到溫泉關。溫泉關地勢險要,西面是無法攀登的高山,東面一直到海都是沼澤、只有中間一條狹窄的道路。

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原先矛盾重重的希臘各城邦實現了聯合30多個城邦以陸軍力量最強的斯巴達為核心,結成了反波斯同盟支臨時拼湊的僅有四五千人的希臘聯軍(其中有300名斯巴達士兵)抱著必死的信念,在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親領下開赴溫泉關,在那裡靜候波斯人的到來。


薛西斯率大軍在溫泉關前駐紮下來,他以為希臘人會懾於強勢不戰而退;幾天過去了,卻看不出對方有任何要退卻的跡象,於是他下令進攻。 第一天的戰鬥,波斯人採用重裝步兵輪番衝鋒的戰術,企圖 以人數的優勢打垮斯巴達人。斯巴達人利用溫泉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優勢,居高臨下,用鋒利的長矛迎敵,擊退波斯人一次又第二天,波斯軍隊重新組織進攻,依然不能奏效,而且損失慘次的衝鋒。

第二天,波斯軍隊重新組織進攻,依然不能奏效,而且損失修重。正當薛西斯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名希臘人前來求降,稱溫泉關面有一條秘密山路可直上希臘軍營盤背後。薛西斯讓他帶路前往當列奧尼達獲悉敵人已偷襲到身後時,知道大軍已陷波斯人的重圍之中。為了減少損失,他命令聯軍大部隊馬上撤退,只留下300名斯巴達戰士,由他親率堅守陣地。

第三天天剛亮,波斯軍隊就開始發動猛攻。面對蜂擁而上的敵人斯巴達勇士頑強抵抗。列奧尼達不幸陣亡,但英勇的斯巴達將士沒有一人投降,他們堅持戰鬥到生命最後一息,成功掩護了主力大軍的安全撤離。波斯軍以損兵折將數萬人的代價最終攻下了溫泉關。

在希波陸軍交戰於溫泉關的同時,雙方海軍也在薩拉米海灣附近的水面上發生激戰,希臘海軍重創波斯海軍,薛西斯最後只好撤軍返回波斯。

希波戰爭最終以雙方簽訂和約,波斯承認小亞細亞各希臘城邦的獨立而結束。這場戰爭是亞洲王權國家波斯和誓死守護城邦自由獨立的希臘的對決,因而有的西方學者將之譽為保衛西方民主制度之戰結果,勝利女神眷顧了希臘。


尚武菌


溫泉關戰役因為《斯巴達300勇士》這部電影而廣為人知,當然,電影是對歷史的藝術化處理,而且帶有非常明顯的好萊塢色彩。歷史上發生的溫泉關戰役是希波戰爭中的一次很重要的戰役,也是兩個希臘世界與東方世界之間的一次大戰。這場戰爭的影響當然很大,至少表明,希臘的城邦體系是可以在帝國的壓力之下生存下來,同時也證明,希臘的重裝方陣在當時應該是非常有戰鬥力的。
斯巴達就是戰鬥的民族,就像影片中所顯示的那樣,男孩子出生之後就會被遴選,從小進入軍事訓練的序列,直到60歲退役,因此,斯巴達就是一個軍事社會,斯巴達的公民就是戰士。斯巴達的上層也是如此,有兩個國王,主要是負責指揮戰爭。除了嚴苛的軍事訓練之外,還有斯巴達的社會經濟基礎是服務於戰爭的,斯巴達是農業社會,有一個很龐大的奴隸階層,因此,斯巴達的公民就可以免於生產,而專門從事貴族應該從事的行業,那就是戰爭。斯巴達,可以說是一個軍事共產主義社會,在後來很多思想家描繪的未來社會的場景,多半是以斯巴達作為原型的。
當然,影片中對波斯帝國軍隊的展示也是過於誇張了,其實波斯帝國的常備軍只有一萬人,其他的都是扈從軍隊,在嚴整的希臘重裝步兵方陣面前,波斯帝國軍隊也未必有優勢。只是到了後來,希臘世界經歷了伯羅奔尼撒戰爭之後,波斯帝國才能滲透到希臘的城邦世界。

孫興傑


斯巴達三百勇士雖然在溫泉關表現極其英勇,贏得了無數人的讚歎和崇敬,但是實際上這三百勇士不過是當時混亂的希臘世界、保守的斯巴達外交以及斯巴達激烈內部鬥爭的犧牲品。三百勇士的偉大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政治宣傳。如果認真分析該事件,難免心中產生疑問,為什麼斯巴達只派出了區區300勇士,這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歷史真相?

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斯巴達在古典前期有著重步兵1萬人,普魯塔克說斯巴達公民人數長期保持在9000人,即有同樣的重裝步兵,斯巴達流亡國王也證實斯巴達有8000人。在普拉提亞戰役中,斯巴達投入重裝步兵1萬人,其中斯巴達人5000,輕步兵3.5萬人,總兵力4.5萬人。這些人是在2天之內派出,可以說明斯巴達有著極強的軍事調動能力和部署能力。為什麼斯巴達在溫泉關只有三百人呢?

當時波斯帝國入侵希臘,希臘被迫組織聯軍。由於希臘是城邦制度,各個城邦都想稱霸,當然實力最強的還是雅典和斯巴達。經過一系列的政治鬥爭,斯巴達最終成為了聯軍統帥。但是,斯巴達不過是藉著希臘聯盟作為保護自己的工具,希望雅典等邦阻止波斯軍隊,延緩其進軍。整個戰爭中,斯巴達不願意承擔反擊波斯的重任。所以,基於這種考慮,斯巴達不會投入全部力量。這其實主要就是希臘世界的混亂導致了,各個城邦之間心懷鬼胎,但是由不得不在一起共同對抗波斯的現狀。

對於斯巴達國內來說,斯巴達是實行兩個國王的制度,使得他們可以互相牽制。這樣設計的目的就在於要削弱王權。因此,希波戰爭之中斯巴達的兩個國王其實一直處於不斷的爭權之中。希波戰爭之中,斯巴達分成了兩派,一邊是主和派,一邊是主戰派。(是不是和中國也挺像的)列奧尼達斯雖然當過十年國王,當時其實一直受到排擠打擊的。他是主戰派,當波斯入侵希臘的時候,他自然希望能夠憑藉這次機會翻身。

主和派也自然明白這個道理,一旦列奧達尼斯成功,必然會獲得巨大的聲望。這是他們不願意看見的。所以便有了身處前線的列奧達尼斯帶著三百斯巴達勇士血戰溫泉關的事蹟。當時,列奧達尼斯其實是沒有選擇的,如果撤退,自己肯定會被追究責任。所以只能選擇決死一戰,如果一戰成功其實是有機會扭轉局勢的;如果失敗,他也能夠獲得同情。所以列奧達尼斯不光是為了斯巴達人的榮譽,更是為了自己的榮譽。

所以可以看出斯巴達300勇士不過是悲劇的犧牲品,雖然無比悲壯,但是這不過是弱小軍隊面對強大軍隊的無奈,更重要的是斯巴達國內政治的殘酷。


==============================2018年2月5日 待寫===================


歷史是什麼




“異鄉人,倘若你路過斯巴達,就請告訴那的人,我們忠實的履行了承諾,故長眠於此”。-----《斯巴達300勇士》經典臺詞

解讀斯巴達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的戰役是如何影響世界格局的?他們為何戰鬥力如此強悍?我們首先要了解漫長的希.波戰爭。

大約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自小亞細亞統帥50萬大軍,經赫拉斯滂海峽進入歐洲,通過色雷斯和馬其頓,開始第二次遠征希臘的戰爭。

面對入侵威脅的希臘,當時處於城邦格局狀態。當時懾于波斯的強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臘城邦國家紛紛投降臣服。只有希臘兩個最大的城邦國家雅典和斯巴達和其他少數城邦決定聯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陸地戰場,斯巴達王李奧尼達親自率領衛隊300人及伯羅奔尼撒半島其他城邦的7000人負責防守希臘的險要關隘溫泉關。李奧尼達和他的勇士們面對數百倍與自身的敵人好不畏懼,拼死抗擊,使得波斯軍隊在頭兩天沒有絲毫進展,而且傷亡慘重。但由於叛徒的出賣,波斯軍隊由小路包抄李奧尼達的陣地,而協助防守的其他希臘盟軍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李奧尼腹背受敵面對危局,在經過一番激烈廝殺後斯巴達全軍覆滅。李奧尼達壯烈殉國。斯巴達勇士雖敗猶榮,他們英勇的事蹟流芳千古,被歷代希臘人所傳頌敬仰。他們所做出的犧牲為雅典的海軍展開和後方希臘民眾的撤離爭取到了極其寶貴的時間,波斯軍雖然在溫泉關之戰暫時取得優勢,當他們只得到雅典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結果波斯軍只得焚城以洩憤。因此,沒有斯巴達勇士在溫泉關對波斯的頑強阻擊,就很難會有以後薩拉米斯海峽和普拉提亞的勝利。公元前479年8月,以斯巴達、雅典為首的希臘聯軍進攻位於小亞西海岸的米卡爾海角,大勝了駐守當地的波斯海軍,以役之後,波斯軍隊喪失了主力和愛琴海地區的制海權而被迫撤離。由此薛西斯徹底放棄了西征,並死於後來的宮廷政變。可以肯定的是,斯巴達三百勇士在溫泉關的頑強戰鬥的確影響了世界格局。

那麼問題來了,斯巴達戰士為何有著如此不凡的戰力和士氣?斯巴達國所處區域實際上並無堅固的城牆工事,保衛國土是使用強大的武裝力量,即用人牆來保衛城邦、抵禦外來入侵。斯巴達國家在斯巴達人中實行嚴格殘酷的軍事訓練制度。新生嬰兒剛出生需要經長老檢查,健壯者撫養反之丟棄。男孩自7歲起就接受嚴酷的搏擊訓練,甚至被扔在野外進行單獨的生存訓練。

18歲的青年將接受正規的軍事訓練。青年軍訓團至少要組織一次軍事“演習”,採取突然襲擊的方式包圍、毆打和肆意殘殺奴隸,以鍛鍊性格和本領。20歲以後的青年要常年戍邊服兵役,30歲時才能結束教育和訓練,可以成為戰士回家居住,但一直到60歲才能退伍。斯巴達極為重視軍事能力,以培養兇悍的軍士著稱於世。軍事教育以體育訓練和政治道德灌輸為主,教育內容單一,教育方法嚴厲,其教育目的是培養忠於統治階級的強悍的軍人,而且每位戰士都享有極高的待遇,政治圍繞著軍事,全國上下猶如一個大軍營,是一個相當純粹的軍事奴隸制度國家。


由此可以看出:斯巴達國王列奧尼達和300名斯巴達戰士奮力對抗波斯帝國薛西斯的大軍。面對懸殊的兵力對比毫不畏懼,給予敵人重大傷亡並最終確保戰略上的最終勝利。他們戰鬥力如此強悍也就不奇怪了。


清瘦客


個人認為溫泉關一戰雖然打得蕩氣迴腸,然而對於整個希波戰爭並沒有起到太多的作用。薛西斯的大軍沒有被擋在科林斯地峽,波斯人攻佔並焚燬了雅典城。

真正對希波戰爭乃至世界格局產生影響的,是之後的薩拉米斯海戰。希臘聯軍摧毀了全部的波斯海上力量。儘管波斯大軍人數眾多,然而後勤卻是他們的弱點。希臘地區多山而土地貧瘠,波斯大軍無法在希臘取得足以供給全軍的糧食,因此絕大部分軍糧是依靠腓尼基人的艦隊從小亞細亞甚至埃及運來。腓尼基的艦隊在薩拉米斯一戰中全軍覆沒,波斯大軍在希臘無法立足,所以薛西斯在海戰剛結束就決定大軍搬師。他留在北希臘的偏師不是希臘聯軍的對手,在普拉提亞戰役敗於希臘人,希波戰爭最終弱小的希臘人戰勝了強大的波斯帝國。因此,薩拉米斯海戰才是關鍵。


Pandur


敦克爾刻大潰敗寫成勝利大撤退!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是任由裝扮的小姑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