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学龄前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父母的保护之下,但到了上学的年纪,很多父母会担心自己的孩子能否融入全新的环境,能否和身边的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现如今,有不少父母都会担忧,还是小学生的孩子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总想着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和同学产生矛盾,是不是家长就应该主动介入帮助孩子处理和化解危机呢?

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与此同时,孩子面对同学间的摩擦也常常不知道如何处理,特别是刚上小学不久的,他们只能跑来跟父母告状,仰仗父母出面解决。那父母应该主动介入孩子间的矛盾吗?

首先父母帮孩子解围可能会让孩子更加依赖父母,从而失去独立解决矛盾的锻炼机会。孩子上小学后,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事事依赖父母。父母应该引导孩子独立化解矛盾,维护自己的权益;

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其次,处理同学的纷争能力是需要锻炼的。孩子在上小学阶段,积累的经验会提升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再者呢,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的过程很难被百分百真实还原,因为矛盾双方的立场各不相同,各自父母得到的反馈也各不相同,很有可能双方父母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无辜的,这样的话矛盾会很难化解,双方各执一词。孩子之间的矛盾瞬间转变成大人间的战争。那我们要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首先父母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并不能主动介入,但是不介入不代表不处理,耐心爱抚孩子的情绪,倾听孩子的声音,询问孩子当时的情况,然后再视情况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怎么处理。尤其是安抚孩子的情绪极为重要,父母若发现孩子回家后闷闷不乐,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感,让孩子知道自己是他坚强的后盾和最知心的朋友。任何不开心的事情呢,都可以告诉自己,对于很内向,不喜欢倾诉自己内心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多给予鼓励,让他学会说出自己的不愉快,让孩子知道说出那些话或者说出被谁谁欺负,并不是一件很可耻的事。反而是勇敢的正确的事情。对于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内心话,平时性格又很外向的孩子,父母可以选择送小礼物给他来,表示对他的鼓励和赞扬。

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如果矛盾的情况不严重,孩子想让你帮他撑腰,建议父母告诉孩子你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事情发生时,第一时间一定要为自己发声,平静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诉求。比如“为什么不带我一起玩呢,我也想和你们一起玩”、“为什么拿我的橡皮擦呢”、“你应该问问我为什么”、“总看着我大笑,我不喜欢你这样”等等这些情况,可以让孩子知道,平静的表达诉求总比闷闷不乐好的多,如果说孩子已经表达,但是对方不接受,那么父母要告诉孩子,这是别人的选择,你没有做错,不用放在心上,不要难过。

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那如果情况比较严重,比如对方恶言相向,甚至是动手打、对方总是恶意嘲弄自己、对方总是抢自己的东西,父母可选择找看到情况的同学作证,请学校负责的老师出面协调处理。

当孩子和同学产生矛盾,家长你该介入吗?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分享到这里,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学会了吗?好东西一定要分享给更多的人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