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一线的“活雷锋”

(记者:刘麦根 孙艳芳 雷秀玲)

疫情当前,刻不容缓。在郑州市金水区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人们传颂着一位雷锋式的好青年,他的名字叫王超。


抗击疫情一线的“活雷锋”

抗击疫情开始时,中共郑州市委、市政府及时传达党中央的号召和布署,王超听了以后积极响应。他在郑州市金水区各环卫中转站每天提前上班,坚守岗位,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人歇车不歇,饿了就在车上啃几口面包、吃几口泡面。他与所有环卫工一起24小时坚守,为了确保全区垃圾的转运畅通,日产日清。

王超说,“不仅仅是我,大年三十简单吃完年夜饭,我们车队的司机师傅们就开始垃圾转运了,一直到今天都一直坚守在垃圾清运一线。”

“我是党员我先上”,一头扎在垃圾清运工作一线。

抗击疫情一线的“活雷锋”

金水区每人每天大约产生生活垃圾1公斤,目前常住人口约174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超过1500吨,全郑州市日产生活垃圾约4000吨,仅金水区就占比超过三分之一,垃圾清运任务很重。每年的春节前后是环卫部门最为忙碌的时刻,环卫工人们要加班加点做好环境卫生保障工作。

2020年春节是一个“特殊”的春节,面对疫情。从事垃圾清运工作近20年的金水区机械化清运车队队长王超有着丰富的春节期间垃圾转运保障经验。疫情期间,他放弃了与家人的团聚,一心想着要向雷锋同志那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对妻子和儿子说,“在这特殊时期,我是党员应该我先上”,便一头扎在垃圾清运工作一线。

抗击疫情一线的“活雷锋”

虽说王强是个队长,其实就是个打头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官”。他的工作就是天天与生活垃圾打交道。

自疫情发布以来,为了防止废弃口罩造成的“二次污染”,金水区设置了2800余个废弃口罩专用回收处,遍布在辖区内的小区、商超、市场,公共单位等区域,无形间又开辟按了另一条收集链,造成工作量陡增。

抗击疫情一线的“活雷锋”

为了适应新形势,王超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调配专用车辆、制定收集路线,在最短时间内改变收集模式,确保了全区生活垃圾及时安全收集、及时规范运输、及时无害处置。截止目前全区已收集废弃口罩202.02斤,并全部转运至中牟焚烧发电厂,切断了生活垃圾病毒面源传播途径,防止出现二次污染。

同事们劝他说:“超啊,白头发又多了,人又瘦了,多注意身体”。这时,他也只会笑呵呵地说:“没事,咱环卫人的精神不就是‘一人脏换万人净’吗?只要咱这身板扛得住,只要党需要,只要人民需要,咱就一直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