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说看史书一定要带脑子?

羽闵


是谁说的看史书一定要带脑子?

其实历史就像一个人,史书就是这个人的传记。这本传记又是别人写的,所以还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写同一时间段的历史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古代的尧舜禹,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是禅让制度的典范,人们的信仰。然而在《竹书纪年》中确是和普通人一样的争权夺利。

在《史记》这本官方史书中,尧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著名的贤君。据说他当帝王后处处为人民着想,不乱使特权,住的是简陋的茅屋,过着粗衣淡饭、节俭朴素的生活。尧一心为民办事,但他的儿子丹朱却是个不肖之子。尧不传位给儿子,就决定让位给舜。舜名重华,是黄帝的九世孙,颛顼的七世孙。舜天性笃厚,十分孝顺父母。舜在位长达几十年,深受人民的爱戴。舜也没有把王位传给整天只知唱歌跳舞的儿子商均,而禅让给治洪水有功的禹。

而《竹书纪年》中是这样的,尧帝并非要将部落交给舜,而是要给自己的儿子丹朱。可惜后来却被舜发动政变给囚禁致死,而他的儿子丹朱也被舜给流放了。后来的舜禅让给禹也不是真的,舜并非主动传位,而是被权臣禹放逐远方而死。

所以我认为,史书是人写的,也是给人看的。如果看书的人只是把史书当做电视家一般看,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打发时间而已;如果看书的人是为了在史书中学习知识、增长见识,那么我希望你一定要看看要读的史书是什么人在什么环境下写出来的。这样才能学到史书里面蕴含的道理。


向天空


历史是人书写的,传抄难免有修改,评价也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因此史书未必就是真实、客观的历史反映。

为什么读史书要带脑子?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史书。

史书主要分为正史杂史

正史:以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等体例,记载帝王政绩、王朝历史,人物传纪和经济、军事、文化、地理等诸方面情况。如,通常所说的二十四史。

杂史:只记载一事始末、一时见闻或一家私记,不受体例限制,博录所闻,虽杂荒疏浅,可弥补正史的疏漏,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类别。

史书编纂受历史背景影响。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因此历代正史的真实性一直受到质疑,被指是统治者治国的工具。

历代史书均为后一代王朝所编,而后代的皇帝亦会对前朝的历史加以篡改,以保证江山正统,修书时必定对史官加以控制,增加奉承之语,删除负面事件,如唐太宗的皇位问题。

内容中也有诸多不合理或以神鬼描述的文字,如皇帝未出生便有龙气包围之类。

评价带有作者主观色彩。

"自战国以下,辞人属文,皆伪立客主,假相酬答。"

史臣作为一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人,写作时难免会带入自己的道德标准和好恶偏见。

同时,中国史家实际上也是作家,往往喜欢修辞润色,将口语改为文言,有时候即是原本可靠材料,改完后除了核心内容还保留,措辞已面目全非。

编写材料来源不完全真实准确。

司马迁写史记的史料来源,除了一些文字材料外,还有几个途径。

一是去历史事件发生现场,与当地的民众交流,了解当地关于该事件、该人物的看法;

二是他和他的父亲司马谈(同样也是太史公),记录很多传主、传主后人、历史事件见证者或其后人的口述材料。但口传、书记并非第一手资料,内容往往受地域特点、个人情感影响。

综上所述,读史书,不可只纳一家之言,要博览群书,贯通地理、人文,才能找到最贴近历史的答案。


点亮万家灯火


史书记载事件,因史官受当政者制约以及文字狱,另外还有部分史官为迎合当政者,所以不完全如实记录,甚至伪装历史事件,还有是后代史官书前朝史事,也有故意贬损之意等等情况,所以我们看史书,一定理性区别对待。


赵宇宏


(家谱)是最真实的最事实的资料,(志书)掺入的政治杂料最起码有5%~10%左右但90%~95%是真实的事实资料,(史书)掺入的政治杂料和道听途说杂料最起码有20%~30%左右只有70%~80%是真实的事实资料,(XXX传)及(XXX回忆录)掺入的政治杂料、道听途说杂料和作者臆断杂料最起码有40%~50%左右只有50%~60%是真实的事实资料,(历史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等掺入的政治杂料、道听途说杂料和作者臆断杂料最起码有60%~70%左右只有40%~50%是真实的事实资料的,…………。


剑锋过了不留痕


谢谢来请!历史的记载,查基本是几千年的历程,而现在时代文科,文档管理,都是有国家文学文艺文章有归宿归定收集收,收藏管理系统,当然历史古文科无管理行使,有些历史小书,随心所欲的,扩大,太夸张,并有毒素流浪流毒,或唯心主义者,形而上学,不讲科学道理,更现实生活中,所以必须注意步骤,避免头脑进水


田恒金542


不仅看史书要带脑子,读什么书都应如此。古人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强调读书要动脑子,不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还应去问为什么。读书的正确方法是既要钻得进去,又要跳得出来,不要被书俘虏。如读一般书,首先是读懂,然后跳出来想它究竟讲了什么,从中可学什么,作者观点,所言内容是否正确等。读史书亦应如此。史书作者站在什么立场写的,记载是否真实可靠,如与其它记载有悖,究竟谁的对,等等问题更深更复杂。只是闲读,只想一般有所知,动脑理解字词句即可,若想弄清上述问题,就特须大动脑筋了!


逢春186177958


好像是胡适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书基本都是后朝人写的,唐以后皇帝干涉史官记录,内容就更假了。史书能达到半真就不错了。所以要带着脑袋看史书,毛泽东认为24史都不完全可靠呢。


抛砖引狗叫


带不带脑子没啥用啊,因为很多事情无法证明真实性。

就说近代吧,小学时候学习地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结果呢,现在成了八个。

历史,还不如地理,至少地理还可以进步,历史谁去验证?


嬉笑怒骂皆文章


看史书之前先把书合上静静的思考五分钟,我为什么会看史书?

如果你是为了看那激情澎湃,你不如去看小说,因为看史书你什么都学不到,反而会被史书误导,与人谈论古今贻笑大方。

如果你是为了以史为鉴,那你就得看完书好好思考,思考每个人物,每件事情,有自己的想法。


尘默行


看史书一定要动脑子看,因为政治环境决定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一看政治,二看人物,三看形势,四看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