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看史書一定要帶腦子?

羽閔


是誰說的看史書一定要帶腦子?

其實歷史就像一個人,史書就是這個人的傳記。這本傳記又是別人寫的,所以還帶有很大的主觀性。不同的人寫同一時間段的歷史也是不一樣的,比如古代的堯舜禹,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是禪讓制度的典範,人們的信仰。然而在《竹書紀年》中確是和普通人一樣的爭權奪利。

在《史記》這本官方史書中,堯是我國古代傳說中著名的賢君。據說他當帝王后處處為人民著想,不亂使特權,住的是簡陋的茅屋,過著粗衣淡飯、節儉樸素的生活。堯一心為民辦事,但他的兒子丹朱卻是個不肖之子。堯不傳位給兒子,就決定讓位給舜。舜名重華,是黃帝的九世孫,顓頊的七世孫。舜天性篤厚,十分孝順父母。舜在位長達幾十年,深受人民的愛戴。舜也沒有把王位傳給整天只知唱歌跳舞的兒子商均,而禪讓給治洪水有功的禹。

而《竹書紀年》中是這樣的,堯帝並非要將部落交給舜,而是要給自己的兒子丹朱。可惜後來卻被舜發動政變給囚禁致死,而他的兒子丹朱也被舜給流放了。後來的舜禪讓給禹也不是真的,舜並非主動傳位,而是被權臣禹放逐遠方而死。

所以我認為,史書是人寫的,也是給人看的。如果看書的人只是把史書當做電視家一般看,也是無可厚非的,畢竟打發時間而已;如果看書的人是為了在史書中學習知識、增長見識,那麼我希望你一定要看看要讀的史書是什麼人在什麼環境下寫出來的。這樣才能學到史書裡面蘊含的道理。


向天空


歷史是人書寫的,傳抄難免有修改,評價也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因此史書未必就是真實、客觀的歷史反映。

為什麼讀史書要帶腦子?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史書。

史書主要分為正史雜史

正史:以紀傳體、編年體、國別體等體例,記載帝王政績、王朝歷史,人物傳紀和經濟、軍事、文化、地理等諸方面情況。如,通常所說的二十四史。

雜史:只記載一事始末、一時見聞或一傢俬記,不受體例限制,博錄所聞,雖雜荒疏淺,可彌補正史的疏漏,包括家史,外史,小史,稗史,野史,逸史等類別。

史書編纂受歷史背景影響。

歷史是勝利者書寫的,因此歷代正史的真實性一直受到質疑,被指是統治者治國的工具。

歷代史書均為後一代王朝所編,而後代的皇帝亦會對前朝的歷史加以篡改,以保證江山正統,修書時必定對史官加以控制,增加奉承之語,刪除負面事件,如唐太宗的皇位問題。

內容中也有諸多不合理或以神鬼描述的文字,如皇帝未出生便有龍氣包圍之類。

評價帶有作者主觀色彩。

"自戰國以下,辭人屬文,皆偽立客主,假相酬答。"

史臣作為一個有著鮮活生命的人,寫作時難免會帶入自己的道德標準和好惡偏見。

同時,中國史家實際上也是作家,往往喜歡修辭潤色,將口語改為文言,有時候即是原本可靠材料,改完後除了核心內容還保留,措辭已面目全非。

編寫材料來源不完全真實準確。

司馬遷寫史記的史料來源,除了一些文字材料外,還有幾個途徑。

一是去歷史事件發生現場,與當地的民眾交流,瞭解當地關於該事件、該人物的看法;

二是他和他的父親司馬談(同樣也是太史公),記錄很多傳主、傳主後人、歷史事件見證者或其後人的口述材料。但口傳、書記並非第一手資料,內容往往受地域特點、個人情感影響。

綜上所述,讀史書,不可只納一家之言,要博覽群書,貫通地理、人文,才能找到最貼近歷史的答案。


點亮萬家燈火


史書記載事件,因史官受當政者制約以及文字獄,另外還有部分史官為迎合當政者,所以不完全如實記錄,甚至偽裝歷史事件,還有是後代史官書前朝史事,也有故意貶損之意等等情況,所以我們看史書,一定理性區別對待。


趙宇宏


(家譜)是最真實的最事實的資料,(志書)摻入的政治雜料最起碼有5%~10%左右但90%~95%是真實的事實資料,(史書)摻入的政治雜料和道聽途說雜料最起碼有20%~30%左右只有70%~80%是真實的事實資料,(XXX傳)及(XXX回憶錄)摻入的政治雜料、道聽途說雜料和作者臆斷雜料最起碼有40%~50%左右只有50%~60%是真實的事實資料,(歷史小說)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等摻入的政治雜料、道聽途說雜料和作者臆斷雜料最起碼有60%~70%左右只有40%~50%是真實的事實資料的,…………。


劍鋒過了不留痕


謝謝來請!歷史的記載,查基本是幾千年的歷程,而現在時代文科,文檔管理,都是有國家文學文藝文章有歸宿歸定收集收,收藏管理系統,當然歷史古文科無管理行使,有些歷史小書,隨心所欲的,擴大,太誇張,並有毒素流浪流毒,或唯心主義者,形而上學,不講科學道理,更現實生活中,所以必須注意步驟,避免頭腦進水


田恆金542


不僅看史書要帶腦子,讀什麼書都應如此。古人曰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強調讀書要動腦子,不要看到什麼就是什麼,還應去問為什麼。讀書的正確方法是既要鑽得進去,又要跳得出來,不要被書俘虜。如讀一般書,首先是讀懂,然後跳出來想它究竟講了什麼,從中可學什麼,作者觀點,所言內容是否正確等。讀史書亦應如此。史書作者站在什麼立場寫的,記載是否真實可靠,如與其它記載有悖,究竟誰的對,等等問題更深更復雜。只是閒讀,只想一般有所知,動腦理解字詞句即可,若想弄清上述問題,就特須大動腦筋了!


逢春186177958


好像是胡適說過,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史書基本都是後朝人寫的,唐以後皇帝干涉史官記錄,內容就更假了。史書能達到半真就不錯了。所以要帶著腦袋看史書,毛澤東認為24史都不完全可靠呢。


拋磚引狗叫


帶不帶腦子沒啥用啊,因為很多事情無法證明真實性。

就說近代吧,小學時候學習地理,太陽系有九大行星,結果呢,現在成了八個。

歷史,還不如地理,至少地理還可以進步,歷史誰去驗證?


嬉笑怒罵皆文章


看史書之前先把書合上靜靜的思考五分鐘,我為什麼會看史書?

如果你是為了看那激情澎湃,你不如去看小說,因為看史書你什麼都學不到,反而會被史書誤導,與人談論古今貽笑大方。

如果你是為了以史為鑑,那你就得看完書好好思考,思考每個人物,每件事情,有自己的想法。


塵默行


看史書一定要動腦子看,因為政治環境決定事物的發生和發展,一看政治,二看人物,三看形勢,四看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