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而非《金钱经》?是不是要告诉我们“道德至上”,而非“金钱至上”呢?

虚怀若谷104885096


我觉得您这是典型的挑衅式的提问,茬架式的求助🤣

道德经,的道德二字,和近现代道德一词是两回事,司马迁记载老子西出关时,留下五千言,所以最早道德经也叫老子五千言。道德二字连在一起,是荀子提出的,也不是今天这个意思。

老子五千言里反复提到“道”,也反复提到“德”,所以后来才把老子五千言改成了道德经。

道,按照老子的定义,是不可说一说就错的,那么可以理解为老子所说的道,就是那个更高纬度的存在,所以用我们三维思维或者语言,对它进行刻画,一定是有偏差的。

德,从解字的角度出发,事心得于天之理,为之德。

所以,老子五千言,实际上探讨的是,人,往内观之为德,往外应之为道,是一本很有哲学价值的宝藏书。

古往今来,注解道德经排名,个人首推《河上公章句》,然后推王弼注解的版本,

而河上公章句里有一句非常有意思,说老子五千言乃是“为经世政教之道也”,说的事道德经乃是帝王术,

这就引出了道德经另外一个传说,传说周王朝有一个鼎,历代君王都要顶礼学习,乃是周王朝皇室内训,后来周朝内乱,时任图书馆长的老子,就把周鼎伤的文字抄录了下来,带了出来。

这个传说有两个佐证,一是道德经的确没头没尾,而且也可以说哪里都可以做头,循环往复,的确很符合三百六十度环绕刻在鼎上,而不是记载竹简上的。

另外,就是周朝的执政理念,的确和五千言里记载的很一致。例如“治大国”,“鸡犬不闻”,“金玉不守”,等等,都是在讲治国之理的。

后代汉文帝更是把五千言运用到实证中,慈,俭,不为天下先,一直是他的行为标准,也依次开创了文景之治。

所以,五千言,往小了说,可以是每个人立世的智慧,也可以是哲学家的参考书,往大了说,也可以是帝王之书。



郑宇光


《道德经》跟道德压根没半毛钱关系。

《道德经》的原名叫《老子》,分上下两卷,上卷为《德经》,下卷为《道经》。

所以即使按照上下卷内容命名,也应该是《德道经》。只是人们普遍认为《道经》内容更为宏大,应该在前,所以才叫《道德经》。

《老子》主要讲的是“天道”和“人道”,整本书就讲两件事:

第一是天道是自然法则,众生平等,有就是无,无就是有,有点物极必反的意思。

第二是人类总喜欢搞一些规则和规矩把自己束缚起来,俗称“作茧自缚”,还喜欢破坏自然规则,最后自己把自己玩死。

老子追求的无政府主义,很多人觉得道家很玄乎,其实只是你没有理解罢了。

举个例子,什么是孝?老子说“六亲不和,有慈孝”,什么意思呢?

意思是如果你觉得有人慈孝,那一定是六亲不和。因为如此,才能突出他的行为是慈孝。

换个说法,大概就是说,之所以有“富人”,是因为存在“穷人”的衬托,如果世界上大家都富有,还会有“富人”这一说吗?

同样的道理,如果六亲和睦,人人慈孝,也就不会有“孝”这个说法了。

所以推崇“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等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而老子认为,动物尚且知道反哺,可见“孝”是本来就存在的,这就是自然规律。

而某些人乱七八糟搞了一大堆,结果到头来却落得必须靠推崇“孝”来让人们找回动物的本性,真的可笑。

嗯,他真的没有在diss某个人。

还比如说对于“德”,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什么意思呢?

就是最好的道德就是不讲道德,最坏的道德就是只讲道德。

可能这么说有人不明白。其实老子是想说,动物懂什么叫道德吗?不懂,可是他们依然愉快而有序的生活着,可见道德本身也是自然界与生俱来的。

可是有些人偏偏要自己去定义一套规则,称之为“道德”,结果反而让一些人为了道德而道德,做表面文章,不知道变通,迂腐不堪。

所以最好的道德就是抛弃人为定义的“道德”,尊重自己内心的正义感和羞耻感。

而最坏的道德就是照本宣科,死守着人为定义的“道德”,也不管他是否客观,是对是错。

可能吧,他真的没有diss某个人。

而现代社会所说的“道德”,基本是以儒家道德为标准,所以请不要把老子和他所diss的某个人混为一谈。

他不屑。


逼我用真名吗


天道坏,则行人道;人道坏,则行权道;权道坏,则天下皆盗。

天,人,权三道,正是华夏文化的核心。

何谓天之道,上古之圣,通天之道。通天为何?事天以安民。使天下无以乱,是谓古道通天。以古察古,以天入天,原古圣之道,通天人之际,以期能使人复天归道。以此治身则养身,以此治家则兴家,以此治国,则天下万安。这才是道德经的宗旨和目的。

道德经是一本圣贤书,当然是道德至上。如果和金钱挂上钩,那就是太肤浅了。



路远心更远1974


道德肯定是至上的真理,金钱只是废纸一张而已。

金钱不过是人类社会平衡交易发明出的一个工具而已,实际上就是一堆纸,擦屁股都嫌硬的那种。

道德能让人升华,金钱欲望能让人堕落,道德使人趣向善道福报功德广大,金钱欲望能使人堕落三恶道让人受苦无穷。


万法心生333


老子著的《道德经》主要阐述天地演化的基本规律及治国安邦理政的基本理念,论述有无、是非、黑白、曲直等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精髓。此处的道德,指的是道经和德经,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品行操守。金钱只是物物交换的媒介,财富的象征,可能老子根本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道德至上还是金钱至上与《道德经》扯不上关系。


闲着聊聊天呀


不知为何观前头加圣字,老子也是人,吃喝拉撒睡日常消费与人无异,道德经属于老子的境界,认可不认可属于个人行为,道德经是否就是至高无上了呢,?老子没有说过,孔子也没说过,而人总是要找一种至高无上的道理来确定自己行为方式的正确性,这是毋庸置疑的,就如金钱至上的理论一样,不过是为自己的行为做个注脚而已,老子给人展现的是道的普遍性以及非常道的特殊性,做不做由人信不信由你


浪得虚名681


如果人类要想更上一层楼,升级文明等级,就必须 遵循 道 德 至上,这里的道德,说的就是人类必须按照天道,地道,规范自己的人道,做到天人合一,自然人类的发展就会得到长足进步,然后探索宇宙,形成更高等级的宇宙文明。如果人类认为,追求金钱至上挺好,这样为了金钱,我不断满足人性的欲望,不断的自相残杀,自我消耗,自我内斗,少数人感觉挺有成就感,可以轮流做庄,循环往复,进入死循环,那就接着这样玩,然后把自己玩灭亡,大家一起消失,那也一种结局!


九阳普照


在老子的文章里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金玉满堂,莫之能守,”老子提出道法自然,人要返朴归真。财货使人生贪欲,生偷盗占有之心,所以是很危险的。老子提倡非货币化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没有兵革之祸,人民没有对金银珠宝的分别心,视金银为粪土。所以实其体,虚其心。老子看来,粮食是珍贵的,人民的纯朴是比珠玉更宝贵的,金银是危险的,容易引起纷争而害人性命。



一闪22


答案是肯定的。“万物莫不遵道而贵德”,天地尚且唯道是从,更何况是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哎,一看到对道德经各种歪曲,就忍不住发声。老子曰,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凡是话多,乱扯一通的,都不靠谱。


野马踏尘埃


以前的道德不是一个词,道是道,德是德,道德连在一起用是后来的事。

道德经作为大家推崇的国学经典,集齐家,修身,治国等运用于一身,是大智慧。

道生之,德畜之。道是本,玄牝之门,天地之根。德为抚育,滋养,也体现了道家自有的济世观。

道德,涵盖世间所有,要是老子只为单一传达正确的金钱观,只能说他脱俗,不能说他成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