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出現特殊病例:無外出無接觸,但住患者樓上,可能是通過哪些途徑感染的?

張浩天Tony


這個說法本身有問題、住在患者樓上就有機會接觸,他說真話了麼?不要低估一些說假話的能力!

同乘電梯、上下樓梯,一米距離內打招呼等都可以傳播 。嚴加拷問必有結果,已經有好多例隱瞞不報的了,誠信為本!


未來世界91115068


無外出無接觸,但不一定無途徑。

第一,無外出無接觸屬於無主動接觸。如果你家鄰居等周圍區域沒有感染病毒者,你感染病毒的概率極小。

第二,被動接觸可能性大。尤其是一定半徑的區域內有患者。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傳播都是系統性的。目前告知大家的都是重要途徑,系統性還得靠自己掌握。重要途徑避免了,但只要有一個渠道傳播,就可能感染。

所以,一方面要高度警惕。另一方面及時發現或預防病毒源很重要。一旦發現病毒攜帶者,要實施絕對性隔離或分離措施。


劉俊利


流行病的具體傳播途徑,學界需要大量的科學研究才能得出,並且這個過程也相對漫長,在疫情初期並不會有明確的答案。要專家學者給出明確的答案太過苛求,因此建議大家從流行病“阻隔”的共性,選擇防護措施。

記得2003年,筆者在呼市從事財稅審計工作,疫情達到峰谷時,一個單元甚至一個小區會採取隔離措施。這個過程和當下題中所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究其主要的傳播途徑,筆者以為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一、連通器效應

一個單元的住戶,根據液體和氣體的物理屬性及大氣壓強的作用,容易造成“連通器”效應。

具體表現為:馬桶、地漏等途徑排水過程中,容易將滯留在排水管道中的廢氣導入家裡。從而,導致病毒隨空氣傳播。

防護措施,主要需要大家衝便時首先蓋好馬桶蓋;地漏設計,選擇阻斷“返氣”措施;定期開窗通風。

二、樓道內空氣流通不暢

小區公共樓道、特別是老小區樓道的換氣一般都不夠通暢,也沒有專門的人員操持,會造成大量病毒滯留。

單元房的電梯空間,屬於這種情況的典型代表。同時,公共區域的按鍵,滯留的病毒也是主要的傳染源。

建議:全樓道、電梯間定期噴灑消毒液;有條件或者創造條件通風換氣;出門戴口罩和手套,勤洗手;

三、小結

流行病疫情來臨,大家不必慌張。一方面及時學習官方提供的最新消息;另一方面,不能事事都等靠要,掌握一般流行病的共性將是新時期必要的常識。

國家、專家、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戰勝疫情只是時間問題。武漢加油!全國人民加油!


順通財稅段賢明


據此前新聞報道:新型肺炎可通過糞——口傳染。內蒙的特殊病例,住樓上樓下,是否共用一條排水管?如是,排水管極可能是媒介。樓下是否向窗外吐痰、擤鼻涕、扔揩鼻涕的衛生紙?電梯按鈕、樓梯扶手、共用門把手也可能是媒介。樓上樓下如在同一側,上水管道的預留洞徑與水管徑是有不小的縫隙,此可能是傳染通道。想提醒下:既然有口糞傳染,那麼,感染者本人及其家庭用過的衛生紙及廁所垃圾也是傳染媒介,必須徹底消毒後轉運。本人非專業人士,只是推測,好心提醒,願疫情早滅。絕無造謠之意,僅供參考。


伊洛河水長清


相信科學,不要相信謊言,人性有時候假的不可思議,他說無外出就無外出?他說沒接觸就沒接觸?


心在花都2


空氣向上飄,樓下患者和樓上人同時站在窗口或陽臺邊,帶病毒的空氣達到一定濃度,完全有可能傳染。


囡囡小帥的奶奶


這個事情不是已經閉謠了,是因為發燒之前她們在一起說個話來,新冠狀病毒的潛伏期是4一14天,並不是空氣拐著彎上去的,是有原因的。


血肉之軀635873


待殊病例?在疫情氾濫期間,有許多人談虎色變!謠言四起?唯恐天下不亂?對於在一棟樓的區域內出現了傳染病類似同種症狀的病情,首先去醫院化驗鑑定確診。比如病毒性流感,等許多帶有傳染性的病茵,它們也具有通過空氣,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通過手及食用品的汙染相互傳播。所以人們就應該“動員起來,講究衛生,減少疾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做到早發現,早治療,防控結合將一切傳染疾病消殺在未發之中。淺談傳染病的早期防控治療。[what][祈禱][祈禱][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新星816


僅憑患者口述,就判斷沒有接觸暴露史,太輕率了吧?不要唯恐天下不亂!


風中奔馬


忽略與不略總是在敲擊著人們的心靈。

種籽如何發放?空氣飛沫流轉也許一瞬間就安身自得。

為什麼要要求全民戴口罩?勤洗手,講究衛生不生病?抗衡作用就在於自我保護。

住在患者樓上並未接觸而生病,感覺就是天外飛來橫禍。潔身自好有失漏氣之功。

好心情佔七分,藥物治療佔三分,趕快醫治就是,大海撈針的去篩查靠自己,還不一定篩查得到篩查不到。

事以至此迎戰驅病毒!誓把新冠狀病毒肺炎清滅光,這個“毒種籽”不防必有大漏,防了有小漏,小漏肯定是不經意的接觸讓“毒種籽”有可乘之機。趕快自行想辦法迫使自己清毒,全力配合醫治,醫好了再慢慢去品味根源所來,那時對病毒完全無懼時再熱討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