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什么?

影影圈圈


江郎才尽是艺术家的必然

艺术是必然后的一种偶然

艺术是美的一种集中体现,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集合,是艺术家是通过捕捉与挖掘、感受与分析、整合与运用等方式对客观或主观对象进行感知、意识、思维、操作、表达等活动的过程,或是通过感受(看、听、嗅、触碰)得到的形式展示出来的阶段性结果。

能成为艺术家肯定是在相关领域把这种形式或者形态提升到相当的高度之后,才能获得的殊荣。

艺术家必须通过量变积累(超乎想象的勤学苦难,时间、精力、情感和思想的付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获得的成就。

但并不是说你付出了,就一定会有艺术成就,没有这样的必然,有艺术成就更多的时候是必然后的偶然。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有太多人为艺术奉献一生,最终依然是寂寂无名,一事无成。

人们对艺术和审美的追求是不断变化和无止境的

每年的流行文化都不一样,人们对艺术的审美也是如此。

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物质基础、文化修养、文化氛围、名人效应、偶然事件、科技发展……等等各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大众审美。艺术是高级的,但却也是大众的,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人的情感归宿和寄托,是精神的形象化体现,是社会发展孕育出的珍珠。

不同的社会环境便会产生不同的艺术作品。所以,很多艺术家的作品并不一定是不好,而是没有契合整个社会的发展脉络。

像梵高这样的画家,思维太过超前,当世他的作品不受待见,而现如今大家对他的作品都趋之若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这样发展的社会下,艺术家只能抓住社会发展的脉络,或者有超前意识,不然很难得到认可。

但,如果只为迎合社会的发展而创造的艺术作品,也没有生命力。

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并不是因为生命的增长而增长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经验积累在一些事情上是有正向效果的。而在艺术这方面,随着年岁的增长,很多艺术家的艺术生命是走下坡路的。因为,人的智力和精力是一个抛物线,在达到顶点之后,便会走下坡路了。这是正常的,并没有什么可诟病的地方。

这样的情况在科学研究上也是一样。很多知名的学者和教授,在一定年龄之后,最大的意义是凭着经验和敏锐度,可以在方向把控和风险把控上有积极作用,在一线研究的越来越少,也很难有新的成果了。

人达到一定的程度后,能有艺术突破,并得到大众认可,其实已经不容易了。还能做到自我突破的人其实是屈指可数。

比如周杰伦,也已经很久没发新歌了

大众对这些艺术家还是要报以理解,而艺术家本人,虽然在艺术的追求上要不断追求,但是也需要面对这个事实。

艺术是没有规律的

社会发展是无序的,而依托于社会整体意识的艺术当然也是无序的。在某一时段,你可能抓住了规律,于是有了优秀的作品,并不代表你所掌握的规律就一定可以继续适用。而人的思想惯性是可怕的,在一次成功之后,更多的人还是想凭借成功的经验继续成功下去,于是便掉进窠臼,就更难突破了。

江郎才尽的艺术家,更多的便是还想依托自己的“成功的经验”。所以很多人现在对周星驰的看法就是“除了炒剩饭,你还会什么?”。

有了负担,艺术生命便熄灭

为名所累是很多艺术家难逃的宿命。

在得到关注之后,终究会有冷却的时候,在精力和时间不能保证的情况下,艺术的必然性就没有办法保证了,在心乱意不静的时候,抓住艺术的灵感的可能性也没有了,那么艺术的偶然性也就没有了。艺术生命熄灭便是不可避免得了。

就拿小沈阳来说,他的喜剧表演就在哪个高光时刻过后,熄灭了。之后所有的表演都不自然

艺术是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是主观的,是不可复制的

艺术是社会意识的集中体现,但艺术却是艺术家创造出来的。艺术家创造的过程其实是主观的。是艺术家在长时间的感受、体悟、发酵、升华之后,用最擅长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时候,艺术家是社会的代言人,他不是为了哪个个体表达,而是代表着绝大多数。

因为各种因素影响,这样的艺术作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就像王羲之写“兰亭集序”,再没有第二件了。

在艺术家达到艺术顶点之后,他所代表社会意识便表达完毕了,之后很难会有突破了。就像陈忠实写《白鹿原》,沈从文写《边城》一样

所以,江郎才尽是必然,艺术之树常青只是个美好愿望而已

另辟蹊径是艺术家突破自己的最好路数,换行可能是保证艺术之树常青的最好手段。

知道了“江郎才尽”的必然性,也就不需要太过责备自己了。

那些借口“江郎才尽”而自我堕落的,只是用“突破自我”作为借口罢了。


疯哥哥l


先不说江郎才尽,有时候每天画着画着,我也会觉得好像没什么可画的,老是这样那样的画,自己也烦躁不安,其实,这就是缺少生活体验的原因,生活的积淀被掏空,缺思想、缺灵感、还缺新的技艺,当然就画不了。

艺术家一边创作,还得不断体验生活。作为艺术家的生活,我把它分两部分,一是实在的生活,二是专业上的学习。

实在的生活,指艺术家所处的生活环境,把自己重复不断地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感受各样的人生,增长个人阅历,于艺术带来灵感。


专业上的学习,艺术家要学习吸收新鲜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艺术观念上,从艺术技艺上,创新、总结,不断学习,不断否定,才会有新的进步。艺术当随时代,是做艺术的箴言啊!

艺术家江郎才尽,是不学习不体验生活的缘故,放开束缚,改变观念,喜新排旧,艺术创作才能收放自如,有无穷无尽的灵感出现。


陈庄水墨画家


艺术、艺术、艺术,人们在谈论艺术的时候免不了会去谈论艺术家,比如,艺术家的个人隐私、艺术家的艺术才华以及艺术家的学习创作经历,是如何从默默无闻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的,所以说,不只是艺术让人感到神秘好奇,艺术家同样也让人感到神秘好奇,问题来了: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

我们可以这样去认为,虽然艺术无止境,但艺术家却会“江郎才尽”,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艺术和文化有着直接的关系,而文化理念是极为广泛、极为深奥的,所以艺术理念表现的也寓意深远;艺术家是人不是神,人的精力有限,审美会疲劳,思想也会迟钝……



言归正传,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常见的就是:骄傲自大,不谦卑学习,上一段已经说了,艺术无止境,艺术就好比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艺术家在攀登这座高峰时,是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的,不去想法设法如何避开这些磕碰,就会不进则退,


当一个艺术家不学习不思考的话,艺术才华同样就不进则退了,每一件艺术作品,都是艺术家思想精神下的产物,不以空杯的心态向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学习交流,艺术认知、艺术理念就始终都在原来的层面上,不会提升,长此以往就无法创作出更有深度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是以大自然为师,所以艺术家要经常融入大自然,去发现自然万物的形态特征、生命规律,自然万物皆有灵性,艺术要表达的就是人的精神与万物哲理,如果一个艺术家不经常接近大自然,那么不只是视野变窄,导致审美疲劳,也无法体会生命的真谛,创作就缺乏灵感了,从而也就“江郎才尽”了。



诗夜城主


在艺术史上,不少才华横溢的艺术工作者在创作出若干个优秀艺术作品成为“名家”“名人”后,就再也拿不出超越其原来作品或与其原来作品能媲美的作品了,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江郎才尽”,意思是该艺术家的才智已经用绝耗尽了。

造成“江郎才尽”的原因很多:

一种情况是,有些艺术家在某一创作时期进入个人艺术人生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其作品已至巅峰。而过了这一时期再也达不到原来的这个高度了。就如同竞技体育中的一些运动健将其在某一时刻创下的纪录以后自己再也无法打破一样。

一种情形是,艺术家创作出了优秀的作品,然后成了名家名人,频繁于艺术创作之外的各种社交应酬活动,思想和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沉浸于醉心于艺术创作了。

还有一种情形是,艺术家成名后身份发生了变化,由过去的职业画家成为身兼多职多重身份的“杂家”,自然很难再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再有一种情形,就是“醉翁之意本不在酒”。有些艺术工作者虽然很有艺术秉赋,但其志向不在艺术追求上,而是把艺术作为晋阶晋级“改换门庭”的手段,在创作出一两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后,个人境遇发生了很大变化,于是便放弃艺术改做其他了。

综上所述,除了第一种情形外,导致“江郎才尽”的原因主要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艺术的追求,进而对艺术学习不再那么坚持不懈,对艺术创作不再那么专注执着,对生活不再那么深入体验感悟,等等,如此,生活体验不足,技艺没有提升,没有创作激情,创作“灵感”不现,怎么能不“江郎才尽”呢!


灯影书画


人的一生有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暮年,中年是人生的分界线,中年以前人处在上升期,从智慧、经验、体力、收入等方方面面来看,都在稳步提高。然而,过了中年以后,人开始走下坡路,方方面面止不住进入了衰退期,直到生命终结。

人的生命如此,艺术家的艺术生命同样如此,世上没有哪个艺术家可以做到艺术生命常青。

“江郎才尽”是指一个人的才气逐渐衰退,再也无力游刃有余地进行创作,艺术生命终止了。不管多么才华横溢、聪明绝顶的人,都避免不了江郎才尽的困境,只不过是有的人出现的早,有的人出现的晚而已,出现晚的人给人的印象不是那么明显。

艺术家为什么会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以我的理解,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其一,是艺术家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的原因造成。

不少艺术家天资聪颖,在青少年时就表现出才华横溢的一面,才气比同龄人高出一大截,有一种鹤立鸡群的优越感。然而,没有正确引导后,他被自己的优越感迷失了奋斗的方向,变得不思进取,到成年时,他变得越来越平庸,早早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

像《伤仲永》的故事,就是最好的见证,让人唏嘘不已。

其二,是艺术家不断自我复制造成。

许多艺术家在探索过程中,如果发现了一个比较好的创作方法后,会自我感觉良好,几十年如一日,一直用这种方法创作下去,到头来,他就陷入了一种自我复制的陷阱,当别人不断改变创作技巧和方式时,他依然不思悔改,拒绝变通,导致个人艺术水平一直原地踏步。

这样的例子在当今艺术圈大有人在,许多书画家,把同一幅画的构图,同一幅书法内容不断重复着写,甚至进行流水线作业,这样做他虽然获得了利益,却对个人的艺术成长是致命的伤害。

其三,艺术家因为创作某件大作品,把所有才情、学养、精力和智慧都投入进去,导致后来出现江郎才尽的情况。

这样的例子多出现在那些一本书,一幅画的艺术家身上。许多艺术家用一辈子写了一本书,或者画了一幅画,这本书或这幅画成为他的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在后边的创作中,他无论如何也无法超越自己了。

简单来说,是艺术家因为这件作品把自己的元气耗尽了,江郎才尽是必然的。


鸿鹄迎罡


红尘中沉沦,多不能自拨者,江郎才尽是必然的。古人讲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艺术上小有所成就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者也容易江郎才尽。生活无阅历,读书不深入而自省者,多半也是江郎才尽。艺术只知蹈袭前人而无出新者,千篇一律,万幅一图,此辈也是江郎才尽。拙作一幅!诸君大鉴![祈祷][祈祷]



松下雲池


你好,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现在许多艺术家,都有江郎才尽的时候

一个作家,也许一生就创作了一本文学小说,然后闻名于世,但是从此便销声匿迹

一个音乐家,一生就演唱了一首著名的经典歌曲,然后又消失在乐坛

一个画家,创作了一幅经典的画作,然后引起轰动,名噪一时,随后又销声匿迹



个人拙见,艺术家江郎才尽的最根本原因,比如一个画家,创作出轰动一时,名噪一时的经典画作之后,享受了名利的诱惑,众星捧月的生活,在名利的诱惑中迷失了自己,不再学习,不再更新自己

然后再也创作不出当年那幅引起轰动,受到世人认可的经典画作,找不回当年创作的心境和感觉



个人拙见,也许一个人的一生,总会有到达巅峰的时刻,最辉煌灿烂的时刻,接下来就是物极必反

如果一个艺术家,满足于当年的辉煌和灿烂,不更新自己,给自己充电的话,那么很容易江郎才尽,再也找不回当初创作的感觉

西方美术史上,许多绘画大师,一生不止一幅经典传世油画作品

这正是画家不满足于现状,不断更新自己,不断进取的成果

比如画家安格尔,就留下了众多经典作品,比如《泉》《土耳其浴室》《大宫女》《瓦平松浴女》

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是一位创新型画家,一生都在不断更新自己,不断推陈出新,他十多岁的写实功底就已经达到了成熟扎实的地步,但是他不满足现状,不断开拓新风格,新技法,创新的表达方式

他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比如《亚威农少女》《镜前的少女》《三个音乐家》《舞蹈者》《格尔尼卡》



每一个学艺术的人,包括顶尖的艺术家,都应该不断更新,不断学习,不断否定过去,学习毕加索推陈出新的精神,才不会江郎才尽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导致艺术家“江郎才尽”的原因有很多种。艺术是无止境的高峰,是不断地创新一个高峰又一个高峰永远达不到的顶峰。每个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数量和品质都是有限的,在艺术创作达到高峰时,都有“江郎才尽”的瓶颈现象,这是艺术的客观现实的规律性。



一、艺术家的艺术创作生涯很短暂,有些艺术家在年轻时创作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但是到了中年以后再也创作不出优秀的艺术作品。有些艺术家一生只创作一部艺术作品,就“江郎才尽”再也创作不出第二部艺术作品,这些都是普遍现象。



二、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积累、不断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艺术家的全部创作基础。艺术家如果没有在各种生活实践积累起来的知识和库藏,他就“江郎才尽”地陷入艺术素材的枯竭,创造不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三、艺术家的生活经验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艺术家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的广度和深度。艺术家的生活经验和艺术造诣越有广度和深度,他的艺术生涯就越长久不衰,就能不断地创作出更多的优秀艺术作品。


黄智637


 在艺术界,曾经很流行过这么一句话:“你在我的作品中所看到的或感觉到的东西,就是我想要表现的主题”。

    这句话首创自一位已经江郎才尽了还妄想继续欺世盗名的画家。

    起因:该画家画了一系列所谓的“最新风格”的创作作品,然后进行公开展览。

    绝大多数观众,都无法理解该画家的“最新风格”,因为几乎所有的画面内容,都没有为观众提供明显的精神指向,更没有为观众展现出明确的创作意图——几乎所有的画面都是含混且晦涩的。

    “我的最新风格作品系列,就是为了表现含混与晦涩的主题,而观众的视觉感受无疑证明了我的系列创作是很成功的”,该画家如是说。

    从该画家开始,无数江郎才尽的末路画家开始竞相效仿,总之:这类画家在其创作过程中究竟打算表现什么样的创作主旨根本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观众看了其作品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然后画家再依据观众的感觉去解释其作品:“你们所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打算在作品中去表现的主题”。

    于是有观众质疑:甲说“我看到了色情”,乙说“我看到了堕落”,丙说“我感觉这幅作品太无聊”,丁说“我感觉这幅作品似乎暗示着爱情的末路”,最后画家总结说:“你们所感受到的东西都很正确,我的创作意图就是通过描绘堕落的色情,去表现那些无聊的爱情及爱情已经走向死亡的一种颓废的世俗精神”。

    嘿,果然是很牛气的画家呵,因为不论遭遇到再多再大的尴尬,也都能让他们给轻易地圆滑过去!

    N年前有朋友问我应该如何看待诸如此类的画家或艺术家,我说:“无非是一些江郎才尽还妄想继续欺世盗名的臭虫罢了”。

    这类画家所玩弄的手段,无非狡辩或诡辩而已。

    他们不会轻易地告诉别人究竟打算要在其作品中表达什么样的创作主旨,因为他们大多会把个人的面子看得很重,重到远远超越了其自身作品的程度。

    面子之下,自然狡诈!

    他们总喜欢问观众对其作品的感受,且往往会说:“是的,您的感受,正是我在这幅作品中想要表达的内涵”。

    这么一说,画家的面子也就保住了,而观众也往往会产生一些自鸣得意的心理:“瞧我猜得多准,看来我具备不错的艺术欣赏能力”。

    如果画家与观众见解达不到一致状态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一些尴尬局面:要么画家是白痴,要么观众的感觉很愚钝。

    如果真的出现了这种两难而尴尬的局面,那么绝大多数画家,自然不想承认他们自己是白痴,哪怕他们真的是白痴,他们也会想尽办法把观众的感觉给解释成“感觉迟钝”,然后再去衬托画家的“天才”,而观众,却只能苦笑一句:“实在搞不懂”。

    于是很多江郎才尽的画家就耍了一些狡诈的小聪明:不论在任何场合下都绝不主动声明其作品的创作主旨,一切解释都以观众的感觉为中心进行曲意迎合——这种做法既可以掩饰画家之江郎才尽的尴尬,也可以满足不少观众心中那仅有的一点喜欢自鸣得意的心理。

    可这种自欺欺人的雕虫小技,也总有漏出各种破绽的时候:当不同的观众对其作品进行各种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解释时,画家就可能真的没屁可放了。

    这时候的画家,就不仅仅在其艺术创作上面临暴露其江郎才尽的尴尬,且连解释其作品的能力也会随着走向江郎才尽。

    那些喜欢过分看重面子的画家,除了等待越描越黑的被动局面之外,将一无所获。


艺术李泽念


我不同意艺术家有“江郎才尽”一说。

一,艺术家具备超常天赋异禀。

自古以来,艺术家的天才是常人无法获取的,无论那个艺术家,或早或晚的成功都是在寂寞的隐忍中天资勃发。他们的灵感异于常人,不出特出状况这种“绝顶聪慧”会一直陪伴他们到老,别人是拿不走夺不掉的。


二,“假才尽”事出有因。

艺术家也是人,虽然他们较常人特殊,但每个艺术家成名或者说成功的前后人生都脱离不了现实社会的生活。没有“艺术家”这个名号之前,对艺术的执着与追求一定是处在极其安静,毫无杂念的环境中,即便有家庭或其他亲人的干扰,都可以毫无顾虑的一推了之,进而专心创作。所谓灵感消失,创作乏力,也只不过是一时的疲惫。一旦时机成熟又可尽情豪放自如。


三,“真才尽”是“尽心”未“尽才”。

说白了就是对艺术的自我淘汰。名气大了,麻烦事也就多了。当自认为各种“诱惑值”大于自己追求的“艺术值”时,也就自然而然的“尽心尽力”了。

我一直认为艺术家的才是不会“尽”的,“尽”与不“尽”取决于艺术家的“为”与不“为”。有时候想想我们自己不也一样吗,生活中的理想与奋斗目标不都是在随着自己的心情变换而变换着吗,结果的好坏与自己的“才 尽不尽”没多大关联。再想想中国文人对社会问题的心态:一是无意为之而不写;二是有意写而不写透;三是知道不便写而不写。这不是消极诽谤吧?



所以我认为艺术家的“江郎才尽”就是个伪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