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才转得两个弯,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众头领且来看晁盖时,那枝箭正射在面颊上;急拔得箭出,血晕倒了。看那箭时,上有史文恭字,林冲叫取金枪药敷贴上,原来却是一枝药箭。晁盖中了箭毒,已自言语不得。

这两段话是《水浒传》中对晁盖被毒箭射中过程的具体描写,迄今为止,“晁盖被毒箭射死”可以算得上是《水浒传》中<strong>争议最大的悬疑事件之一。之所以说此事是<strong>悬疑事件,是因为作者并没有明确告诉读者晁盖到底是谁射死的,只说了毒箭上刻有史文恭的名字;之所以说此事<strong>争议最大,是因为不同意见的两派读者一直为此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一派认为是宋江指使花荣所为,一派认为就是史文恭所为。那么,<strong>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我认为晁盖被毒箭射死就是史文恭所为,决不是宋江所指使的。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晁盖

1、晁盖败亡其实是早晚的必然,宋江才不会自找麻烦

晁盖决不是泛泛之辈,他没上梁山之前,在山东郓城县既是一方富户,也是东溪村保正,更因为他的仗义疏财和天生勇武,被人尊为“托塔天王”,在江湖上可以算得上是个威名赫赫的大哥级人物,这时候的晁盖,其实就是个实打实的草莽英雄。

但晁盖终究只是个难当重任的草莽英雄。因为他仗义疏财和天生勇武的名声,他可以做江湖大哥,但这个江湖大哥更多的是江湖中人的精神领袖,而不适合真正领导一帮江湖好汉。比如,作为第二任梁山之主,晁盖则是个失败的领袖。<strong>事实一再证明,晁盖并不适合担任梁山之主。

<strong>证明晁盖不适合担任梁山之主的第一个事例——遇事缺乏主见。

晁盖当初在山东郓城县做东溪村保正时,刘唐、吴用和公孙胜联手撺掇晁盖领头劫取生辰纲,晁盖就表现出明显的遇事缺乏主见的严重弱点。

刘唐、吴用和公孙胜生活境况都不大好,所以寄希望于劫取生辰纲来改变境况和命运,反正是穷人,所以寄希望于冒险赌一把,即便赌输了无非是变成亡命天涯的穷人。

而晁盖则是家大业大,有名望、有地位的江湖大哥,完全犯不着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劫取生辰纲。结果,晁盖架不住刘唐、吴用和公孙胜的撺掇,不但参与了劫取生辰纲,而且做了劫取生辰纲的领头人。就这样,晁盖放着好日子不过,把自己逼上梁山。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吴用

<strong>证明晁盖不适合担任梁山之主的第二个事例——关键时刻镇不住场。

晁盖为报答宋江当初为他通风报信的恩德,带人到江州劫了法场救下宋江。晁盖要带着宋江回梁山,宋江却执意央求众人先帮他杀了黄文炳,报了此仇之后他再跟着众人上梁山。

此时的晁盖已经做了一段时间的梁山之主,况且此时要数他的力量最为雄厚,但当他的意见和宋江的意见发生冲突的时候,奇怪的一幕发生了:整个局面完全被宋江操控,众人一边倒地听从宋江的,晁盖最终偃旗息鼓,沦落为宋江手下的打手。

晁盖作为力量雄厚的梁山之主,在关键时刻却镇不住场,反被宋江喧宾夺主,梁山之主的气场在宋江的冲击下,瞬间荡然无存,哪里有半分梁山之主的样子?

<strong>证明晁盖不适合担任梁山之主的第三个事例——拘于小义而不顾大局。

晁盖作为第二任梁山之主,吸取了第一任梁山之主王伦的教训,重新定位梁山,重视吸引人才,在梁山上竖起了劫富济贫的大旗,以此召唤江湖好汉上梁山共聚大义。

但当杨雄和石秀真的前来投奔梁山的时候,晁盖的表现却令人大跌眼镜:因为杨雄、石秀和时迁在祝家庄客店的表现不够义气,有辱梁山的忠义之名,所以要把杨雄和石秀斩首,再发兵讨伐祝家庄。

晁盖此举无疑会让梁山上众人摸不着头脑,这种“拘于小义而不顾梁山发展大局”的做法,无疑会寒了众人的心,对梁山的发展非常不利。这种格局和境界的晁盖,哪有半分梁山之主的样子?

<strong>从以上列举的三个事例可以看出,从胸襟和才干来看,晁盖只是个草莽英雄,并不适合担任梁山之主,偏偏晁盖又做了梁山之主,他的胸襟和才干决定了他的败亡只是早晚的事,宋江何等精明,对此早已洞若观火,他才犯不着指使任何人暗算晁盖,犯不着自找麻烦。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公孙胜

2、宋江如果指使花荣射死晁盖,那就无异于自毁长城

宋江如此精明,既然早已看出了以晁盖的胸襟和才干,他的败亡只是早晚的事情,也就犯不着指使任何人暗算晁盖,因为犯不着自找麻烦。

倘若宋江就是犯糊涂了,果真指使花荣射死晁盖,那对宋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strong>意味着宋江将要自毁长城。

<strong>第一,宋江作为梁山二把手暗算梁山之主晁盖,那就是犯上谋逆,会让宋江失去人心。

梁山众好汉都亲眼目睹,当初是晁盖豁出性命带人劫了江州法场救出宋江,宋江一上梁山,晁盖就诚心诚意提出要让位于宋江,是宋江自己觉得刚上梁山没有道理喧宾夺主,就取代晁盖而做梁山之主,因为难以服众。

不管怎样,从表面上来看,晁盖始终是梁山之主,宋江则一直是梁山的二把手。倘若宋江此时指使人暗算晁盖,即便是受指使的人也会从内心瞧不起宋江,会觉得宋江过于卑鄙、下作,这样,会让宋江适得其反,反而失去人心。

宋江之所以能够赢得绝大多数江湖好汉的顶礼膜拜和支持,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以“及时雨”之义而赢得了人心,倘若他做出这种犯上谋逆的事情,无疑会把他此前建立的这种形象全都给毁了。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宋江

<strong>第二,宋江作为梁山二把手暗算梁山之主晁盖,会导致梁山严重内讧而沦为梁山罪人。

当初,晁盖和宋江都还没有上梁山的时候,宋江是郓城县押司,相当于如今的县政府办主任,是知县赏识的红人;晁盖则是郓城县东溪村保正,相当于如今的村委会主任。从业务关系来说,宋江和晁盖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当宋江上梁山并做了二把手之后,表面上看,梁山都在晁盖的领导之下,实际上呢,梁山已经分为两大派系,一大派系听从梁山之主晁盖的,另一大派系则是宋江的忠实属下。这两大派系之所以没有发生冲突是因为宋江表面上还在维系着晁盖的梁山之主地位。

倘若宋江暗算晁盖,毫无疑问会激发两大派系之间的矛盾,甚至可能酿成梁山两大派系的严重内讧,那么梁山就很有可能就此土崩瓦解,宋江无疑就会成为梁山的罪人了。

<strong>第三,宋江作为梁山二把手暗算梁山之主晁盖,会让自己此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宋江杀死阎婆惜后,曾被晁盖接到梁山,晁盖等人一心想把宋江留在梁山上一起入伙,但宋江死活不肯,甚至痛哭流涕哀求众人,说他不愿做不忠不孝之人。晁盖等人无奈,只得放了宋江下山,让他继续刺配江州之路。

后来宋江跟随晁盖上了梁山,就把梁山作为他施展人生抱负的舞台,在他的大力主持下,梁山通过对外作战,一方面获取了大量发展所需的物资,另一方面吸收了一批来自各个领域的优秀人才,既壮大了梁山的实力,又打响了梁山的赫赫威名。

宋江凭着自己的能力让梁山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壮大,因而在众好汉心中赢得了无人能及的威望和地位,晁盖作为梁山之主实则已经徒有其名。在这种对宋江极为有利的形势下,宋江倘若暗算晁盖,那就等于把自己此前的所有努力都给否掉了,让此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strong>鉴于以上三点考虑,宋江走到这一步,已经造成了对自己极为有利的形势,晁盖事实上已经沦为名义上的梁山之主,宋江完全没有必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暗算晁盖。也就是说,宋江在这个时候如果指使花荣射死晁盖,那就无异于自毁长城,完全是得不偿失之举。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花荣

3、晁盖在两军阵前的表现拙劣,才让史文恭有机可乘

晁盖为人极重义气,仗义疏财,勇武豪气,声名赫赫,以他草莽英雄的气质,作为众人精神领袖的江湖大哥,晁盖是当之无愧的。

但晁盖身上的三个弱点——遇事缺乏主见,关键时刻镇不住场,拘于小义而不顾大局,说明晁盖缺乏才干和胸襟,这就决定了晁盖不能胜任梁山之主这个位子。而且晁盖缺乏才干和胸襟的短板也决定了他最终的悲剧结局——<strong>晁盖在两军阵前的表现拙劣,才让史文恭有机可乘,用浸过毒药的暗箭射中了晁盖,导致晁盖当夜就毒发身亡。

<strong>晁盖的拙劣表现之一:没有任何准备,仓促带兵下山攻打曾头市。

晁盖为什么会一意孤行地决定要亲自带人下山攻打曾头市?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了自己作为梁山之主日益被宋江架空,宋江的威望和影响力已经远远盖过了自己。为挽回自己的颓败之势,晁盖必须要亲自领兵下山攻打曾头市,他要通过一次大胜仗来赢回自己失去的威望和影响力。

晁盖一意孤行要亲自带兵下山攻打曾头市,但他对曾头市的情况一无所知。比如,曾头市的地形如何?有没有什么暗哨或者陷阱?曾头市作战实力如何?重点攻防对象是谁?有多少兵力?

晁盖对曾头市的情况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贸然带兵下山,本来就已经是一件非常鲁莽之举。更严重的问题是,晁盖带下山的二十名头领中,熟知阵战的只有林冲、呼延灼、徐宁三名头领;最致命的是,梁山上的三大军师吴用、公孙胜和朱武,晁盖一个都没有带下山。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林冲

<strong>晁盖的拙劣表现之二:作为主帅,在两军阵前鲁莽冲锋。

晁盖终其一生,作为主帅,亲自领兵作战有且只有攻打曾头市这一次。没有上梁山的时候,晁盖在郓城县东溪村做保正,虽然仗义疏财,接触过不少江湖好汉,曾勇武地夺过村里的宝塔,也曾带人劫取生辰纲,但从未亲自领兵对外作战。

晁盖既没有领兵作战的任何经验,又没有随军的军师,仗还没开始打,晁盖已经处于明显劣势地位,实际上已经可以预感到晁盖此行凶多吉少。

当晁盖和曾头市正式开战以后,作为两军主帅的晁盖,却担任起了先锋的角色,比其他头领更率先挺身而出,一骑绝尘直奔敌方将领。吓得其他头领赶紧一起掩杀过去,瞬间变成两军混战。可以想象,晁盖作为主帅却在两军阵前鲁莽冲锋,蕴含了多大的风险,埋下了多大的隐患!

<strong>晁盖的拙劣表现之三:轻信陌生人,中了曾头市的埋伏。

晁盖在此次带兵攻打曾头市中,犯的一个最严重的错误莫过于轻信两个素不相识的和尚。这个致命错误不但暴露出晁盖在领兵作战中的无能,更是直接导致了晁盖被暗箭射中,以致毒发身亡。

晁盖接连三日都没能领兵破了曾头市,虽然没有败,但晁盖认为这已经是一种耻辱了,于是变得焦躁不安。在这焦躁不安中,突然来了两个素不相识的和尚前来投拜,说是他们被曾头市欺凌日久,愿意帮助晁盖攻打曾头市,以消他们心头之恨。

作为主帅的晁盖,居然就这样轻信了这两个和尚,听不进林冲的质疑,也不愿接受林冲的正确建议,孤注一掷地把胜利的宝都押在了这两个和尚的身上。结果,很显然这两个和尚就是受曾头市所托来坑害晁盖的,晁盖就这样被他们成功地带入了包围圈,在混乱之中被早有准备的史文恭用浸过毒药的暗箭射中面颊,当晚就毒发身亡。

冷眼看水浒:晁盖被毒箭射死真的是宋江所指使的吗?

史文恭

结语:晁盖被毒箭射死并非宋江所指使,而是曾头市的史文恭所为

晁盖是一个豪气干云、义薄云天的草莽英雄,却不是一个称职的梁山之主,<strong>由于他的胸襟和才干的不足,导致了他作为梁山之主的败亡是必然的事,宋江对这一趋势洞若观火,完全没有必要暗算晁盖而惹麻烦上身;宋江如果指使花荣暗算晁盖,对宋江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事情,宋江做不出这种自毁长城的举动;晁盖在两军阵前的拙劣表现,则直接给了史文恭暗算他的天赐良机,让史文恭如愿以偿地用浸过毒药的暗箭射死晁盖。所以,结论就是晁盖被毒箭射死并非宋江所指使,而是曾头市的史文恭所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