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剛好就是太極拳”

林翰的一天通常開始於早上六點:站樁、練拳,接著吃早飯,之後再根據日程安排進行一天的活動。到了晚上,如果沒有什麼要緊的事情,他一定會在十二點前準時上床睡覺——這個時間偶爾還會提前一兩個小時。在林翰的朋友看來,一個出生於93年的男生能拒絕夜生活,保持這樣的作息長達兩年,簡直是不可思議,畢竟兩年前的他還是一個完全相反的人。

大學畢業後,林翰和朋友在成都合夥開了一家轟趴館,生意不好不壞。忙的時候大多是招待客人,抽菸喝酒唱歌到深夜,但閒起來也可以和服務員大眼瞪小眼一整天。待到關門回家,不管剩餘多少精力,林翰總會將它們投入到英雄聯盟和DOTA中。“我當時可以一直打遊戲,到最後可能麻木了,無論輸贏都會很機械地開始下一局。”林翰認為自己那樣的生活方式並不源於“不自律”,而是“性格極端”,做一件事就想看看自己的極限在哪裡。兩年過去,日夜顛倒的生活讓林翰的身體有些吃不消了,他開始思考如何“自救”。就在那時,一位年紀稍長的朋友向他推薦了太極拳。

“如果當時別人讓我去練拳擊,去游泳、學劍道,我可能也會去,但機緣巧合吧,剛好就是太極拳,”林翰說。“我剛開始是覺得跟那些比起來,它(太極拳)看上去更酷。”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子真太極會館中穿著AJ 11的年輕人


所謂的極端性格,在林翰決定練習太極拳、改變生活方式後體現為想“看看自己堅持下來會怎樣”。他與朋友換班,推掉所有半夜的應酬,並減少飲酒;還被對他感興趣的女生刪除了微信好友——因為女生無法忍受他“晚上一到時間就消失,說睡就睡”。

“其實老師沒有規定你的作息,只是建議你學了之後要多自己去練,去消化。”如果最初為練拳和調整作息而做出的改變是刻意的,林翰認為到現在為止,他的新習慣都是練拳過程中無意間形成的,比如朋友口中的“老年人作息”和相對清淡的飲食選擇。而自己的身體好像也比之前“更輕巧了一些”。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子真太極會館,羅子真正在授課


“練太極能打架嗎?”

然而,前有太極閆芳“隔空打人”,後有太極雷雷約架徐曉冬。林翰剛好在那個風口浪尖選擇學習太極拳,讓同齡的朋友百思不解。他們一是認為林翰去學了一樣“老頭兒的運動”,二是覺得他“被騙了”,對於林翰作息的改變以及他自己所說的身體及心理變化也不以為然。這樣的看法在年輕人中並不少見——尤其是在關於太極的熱點事件頻出的2017年,人們紛紛對於向來在老年人中更為流行的太極拳發出了質疑。

“太極拳是不是無法搏擊,甚至是騙人的“花架子”?對此,練習太極拳多年的周奕聲認為太極拳的訓練方法分為“練法、演法、打法”。第一種練在自己身上,為健身修身;第二種為了表演;第三種為了搏擊。其中最後一種需要專業的訓練時間和強度,“以業餘水準去打人家每天專業水準訓練8小時的,那就是在給自己找麻煩,”周奕聲說。而對“太極拳是老年人才練的”這個看法,他認為純粹是導向問題:“每一個拳種都是完整的。拳無好壞,人分高低。”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正在練拳的周奕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現在我會請他喝茶”

不同於“初學者”林翰,這個月剛滿30歲的周奕聲已接觸太極拳近二十年。生於廣東潮州饒平縣的他從小跟父親練習南拳基本功。當時父輩那代人有學武的風潮,“非典”那一年,父親請來了太極拳老師,周奕聲便開始了自己的業餘太極拳生涯。大學畢業去北京工作後,他遇到了陳式太極拳的萬周迎老師,接著便在太極書院做了五年的專職太極拳教練。

年輕人愛玩愛鬧,周奕聲卻相反。他形容自己是孤獨的人,對於朋友的選擇“寧缺毋濫”——沒有太多的朋友,但需要幫忙時從不缺人。對酒精過敏,只在工作需要時參加社交活動,周奕聲平日的愛好也非常“佛系”:喜愛泡茶——“潮汕人三餐不離茶”、養花、看書、聽古琴。在他的微信朋友圈裡,還常常能看到他自己煲湯煮粥的照片。“跟個人的性格和處事方式有關吧,一個不愛湊熱鬧的人,你把他拉到人堆裡,他也不會冒尖。”周奕聲說。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子真太極會館


但周奕聲的性格並不是一直如此,“高中的時候真的會抄起傢伙就揍人,對方鎖上門蹲在裡面不敢出來。”他說,“跟鄰居鬧掰了也是,衝上去就要打人。”如今說起這些事,周奕聲已經能一笑而過——他認為自己在練拳後心態平靜了下來,能夠更好地去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尤其是面對衝突時能夠找到和平的方式去解決。“現在遇到這種事,我會請他到家裡喝茶,坐下來好好聊聊。”

太極拳對周奕聲來說是一個訓練專注的過程,或者說一個修行的過程。“練拳本身其實是枯燥的,能把它順下來往下走,狀態和心態就不一樣。”一個動作如何做到位,如何發力,各種情況都需要思考。專注力與耐心是思考之後最明顯的所得,而這種所得在對下一代的教育方面也極為實用——如今,周奕聲已成家立業,與妻兒在廣州生活,做建材生意。平日裡客戶打電話時孩子吵鬧,即使自己處在煩躁的情緒中,周奕聲也能盡力保持冷靜來“穩住”孩子。而從另一方面來講,他認為自己練拳也是對下一代的培養,“我從小看我父親練功,很感興趣。現在我的孩子也會一直盯著看我練功,這就是一種特別好的傳承。”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正在練拳的周奕聲(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讓太極具有當代意義”

太極拳的傳承和傳播是羅子真一直致力的事。她於1986年出生在楊氏太極拳發源地河北邯鄲永年縣,9歲開始練拳,曾獲得全國武術之鄉太極拳冠軍,是楊氏太極拳第六代傳人。從小因為身體原因,父母送羅子真去學習太極,而師父的耐心也讓她一直堅持了下來。如今,羅子真在北京創辦子真太極會館,教授各個年齡的學員楊氏太極。在她看來,這樣的人生並非自己主動選擇了什麼,而是命運的安排使她有機會與太極融為一體。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羅子真在授課中


如果在搜索引擎中輸入“羅子真”的名字,結果中會出現她的百度百科介紹、官方網站、教學視頻、博客等眾多相關鏈接。網絡是羅子真傳播楊氏太極的一個重要平臺,她將自己線上與線下的對太極的推廣分為三個階段:是什麼,怎樣做,為什麼。在羅子真分別擁有15萬和4.5萬粉絲的抖音和快手短視頻平臺上,她致力於向人們展現“怎樣做”這一環節。“比如它如何開肩、拉開脊柱,如何發力和呼吸。”這樣的推廣方式也使羅子真得到了一些年輕愛好者的關注。然而,她的學員雖遍佈各個年齡段,還是以中年人為主——“老年人通常不會花錢學習太極,年輕人大多不願去了解這一傳統文化。”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羅子真在授課中,她的學員多以中年人為主


在羅子真看來,如果年輕人意識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可以通過練習太極拳得到解決,這一文化的傳播將會少一些年齡的障礙——那些問題可能來自於工作、情感、健康,而太極或許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生活以及身體中的平衡。或者從另一方面來說,太極世界中的觀念與當今社會中的進步思想在某些方面是一致的:比如“承認一切的存在都具有意義和價值,不隨意否定他人,不給自己設限。”又比如“學會獨處,學會調整自己,而不是試圖改變他人。” “年輕人都有渴望成長的需求,我會反思大家的需求和我所擁有的怎樣能對得上,能夠真正地讓太極具有當代的意義,”羅子真說。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架子上的太極拳擺件


“慢”與“靜”的力量

使年輕人對太極拳望而卻步的另一大原因,還要數太極拳招式中的“慢”與“靜”。據統計,48%的健身人士認為健身是“釋放壓力”的有效方式,這也促使這一部分人在抱著增肌塑形目的的同時,會選擇相對更加激烈快速的健身方法。而太極拳卻是對身體的關節、肌肉和臟腑鍛鍊和按摩——並且如同羅子真所說,其目的是為了從身體和心理上都回歸到一個人最本質的狀態。但要說到“慢”與“靜”,羅子真認為這兩者也是一種“真正的力量”,是一種平衡。在眾多運動項目中,瑜伽同樣兼具“慢”和“靜”,卻也成為了如今極受歡迎的運動之一。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羅子真在上課的休息時間為學員泡茶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子真太極會館


瑜伽與太極同樣起源於東方體育文化,同樣追求內外兼修。一個通過調整控制呼吸,配合各種動作的變換和保持,達到對脊柱、臟器、肌肉等刺激和牽引的作用;另一個通過呼吸吐納、舒展筋骨,以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按摩內臟器官。並且二者往往均能開啟練習者通往養生之路的大門。

在一篇名為《從“瑜伽熱”反思我國太極拳發展道路》的論文中,作者提到太極拳曾因其全球練習人數之多,範圍之廣,被稱為“世界第一健身品牌”。而瑜伽自19世紀傳入歐美后,宗教色彩被去除而變得科學化和大眾化,發展規模在世界範圍內也逐漸趕超太極拳,其原因有以下幾點:科學層面論證瑜伽效果、動作簡單且針對性強、媒體宣傳及名人效應、營銷策略迎合現代審美觀。與此同時,太極拳卻逐漸在人們尤其是年輕人中成為一項小眾的運動。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羅子真在教學中

那些練太極的年輕人

子真太極公館


對此,林翰認為一項運動成為“小眾”可能也並不是壞事:只要消除對它誤解的部分,總會吸引年輕人的興趣——畢竟他自己就是從認為“太極很酷”開始了練習,並且身邊的一些朋友也因為他改變了一些對太極原本的看法。

羅子真將會推進自己對太極的傳播至第三階段“為什麼”。人們為什麼練太極?太極的思維思想能在生活中如何協助他們?“一顆更開闊、平和的心,以及學會應對挫折和困境、找到平衡和喜悅,這是我從(太極)中得到的,我覺得這也是每個人所向往的。”她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