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想到死了以後什麼感覺都沒有了,思想也沒有了,感到很害怕很無助。要怎麼安慰自己?

L丶佳能


人死了以後就是什麼感覺都沒有了,思想也沒有了,其實人死了和動物死了是一樣的。死了就是死了,不可能上天堂,也不可能下地獄,感覺到害怕?那麼你有這種心理,就一定會早死。

人生就是這樣,越害怕的事情就越會及早的到來,越想得到的就越會得不到。想到死了以後如何如何?還不如想想現在,趁著現在還沒有死,想吃就吃,想玩就玩,高高興興的活著。

產生了這種想法,就是心中沒有陽光,其實就是閒的,你才會胡思亂想,如果你一天忙忙活活的工作,上班或者忙著賺錢,你就沒有時間想這些了。

害怕沒有用,也沒有人能幫助得了你,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得死。剛剛看到趙忠祥去世的消息,心裡邊也挺難過的,人就是這樣,再偉大的人物也得死。


劉井隆


從懂事開始就知道死很可怕。成年人之後對死很恐懼,但較少把自己拉進死的範圍,一路走來忙的不可開交,顧不得死不死了。倒是退休之後,時不時地聽到看到同齡人死了的信息後,方覺死距離自己比以前近了,儘管病很多,每天不再離開藥,但從未覺得自己老的心態,沒有刻意考慮自己死不死的問題。三年前老母親去世後,痛苦很久中,突發覺得自己一點兒都不怕死了。且很理智地知道生命已經步入倒計時。理智的心態,根本就不考慮自己死不死了,反正誰都得死唄,又不是隻讓我自己死。倒是很擔心比我年齡大病多的姐妹們的身體,希望他們比我更好,切切不要讓我悲傷。於是又打起精神利用自己的長處多給家人擔當。理智面對死,那就是“死了就不存在了”,活著的時候把感覺找好找對找的讓自己及家人們因為有你而開心就可以了。


威子


害怕死亡是對未知的一種恐懼。

知道蠶嗎?蠶一生要經歷四個階段,蠶卵,頭眠,二眠,三眠,四眠,結蠶,破蠶成蛾。

再來看看我們人,人要經歷的階段,受精卵,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入棺,最後未知。

類比一下,人的一生像極了蠶的一生。

蠶卵是生命的源頭,也就是我們在媽媽肚子裡那個階段。

孵化成幼蟲似生命的誕生,也就是我們出生之時。

蠶的幾眠幾起猶如生命的幾個階段。

蠶的頭眠代表著人的童年時代,

蠶的二眠代表著人的青年時代,

蠶的三眠代表著人的中年時代,

蠶的四眠代表著人的老年時代。

蠶經歷了四眠四起,猶如人經歷了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蠶最終結繭,與人最終會住進棺材一樣。

蠶蛹最終會破繭成蛾,自由飛翔。而棺材裡人呢?會經歷什麼?我們都不知道,如果我們假設我們的靈魂也會破棺而出,脫離肉體的束縛,自由飛翔。

這樣會不會就不畏懼死亡了呢?

因此,對於死亡,歌德是這樣詮釋死亡的——

死亡不是我在宇宙中消失,而是以此一種能量形式轉化為彼一種能量形式而存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死亡是我從肉體的束縛中解脫,從而能夠瀰漫於無限時空當中,所以死亡對於我來說,是一種更自由的存在狀態,和一種無處不在的存在感。

 


怡田心理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由生向死的一個過程;你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意味著死亡之神已經在等著你的迴歸了。每一個人,沒人知道他的一生會有什麼樣的經歷,是否會為這世界帶來什麼,是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還是奔波於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是波瀾壯闊的一生,在歷史長河裡留下了濃墨豔彩一筆;還是僅僅是時間滾滾長河裡的一滴水,甚至連浪花都沒激起一朵就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其實換個角度再來看待死亡,如果沒有死亡,活著的意義還剩下什麼?正是因為知道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我們才更願意用有限的時間來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樂,人生百態;

如何讓自己不再那麼害怕死亡,在死亡前把儘量把自己的願望都實現吧;就像在在做一份考卷,在交卷前儘量把自己的考卷答完,讓自己在交卷的那一刻是認為已經儘自己的最大能力了,或許不會是滿分,但是對自己來說,這已經盡了自己的最大努力了。

讓自己少一點遺憾吧,這樣子死亡也就沒那麼可怕了。沒人能告訴你死亡後是否一切歸於虛無,或許你也可以這麼認為,死亡是從這個世界進入到另外一個世界,或者輪迴是真實存在的。但死亡確實是一個結束,或許也是一個開始。這其實和宗教有關了,宗教的信仰就是讓人對死亡有了另外的一個期待。但我認為不要由於過度希望死亡而忽略了當前。還是要好好享受當前呀,畢竟每一段日子有是美好有意義的,不值得被辜負。

生活不一定都是美好的,但要相信每一段不美好的日子正是為你準備下一段著更美好的日子。


尋你and奔跑


人的一生,生命的長度是不能改變的,但是,我們可以改變人生的厚度,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找到自己的興趣和愛好,去追求和實現自己多年未實現的夢想,幹好自己想幹的事,幹到極致,你就是一個成功的人!人們貪生怕死,那是人的本性,要有一個真確的生死觀,坦然面對人的生和死,是每一個人都要最後面臨的問題,所以,心態的好壞直接影響了人的生命長度和質量,但凡長壽之人,都是愛學習,有追求有夢想的人,胸懷坦蕩之人,活的有尊嚴,有自信,他們認為,生和死都是人的一種自然狀態。就像花開花落,冬去春來,萬物輪迴,生命也是一種輪迴。所以,人應該更多的考慮如何讓自己活的精彩,活的有質量,在健康的狀態下,不要去考慮死的問題。空耗時間就是慢性自殺,就是謀財害命。活在當下,勤奮努力,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


其正色


要怎樣安慰自己?

每個人都是宇宙的小小一個分子,生老病死乃自然規律,你週轉不來的。何必過早去恐懼那些不可控的。人死啥感知都沒有了,你何必害怕失去感覺失去思想。

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盡情燃燒自己,也算不枉費自己來人間走一遭。該愛的時候轟轟烈烈愛,該恨就痛痛快快恨,該努力就往死裡努力,該揮霍就盡情揮霍,當真的要面對死亡的時候,就坦然與世界sag good拜。



小智開開心心


一個人到了想死的時候。他的內心一定是絕望和無助的,無論我們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勇敢的去面對,去接受。我相信這也不是每個人能做得到的。死!對於有些人來說,或者是一種解脫吧。如何去調整我們的心態。心態是很重要。有些事情真的得想開點。生命是無價之寶,生命也只有一次。希望大家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謝謝。


行者阿新


你確定死後什麼都沒有了???我確定死後還有,因為我靈魂出竅親眼見過!所以我現在相信聖經的話: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

(希伯來書 9:27 和合本)!因為聖經一百多萬字,所寫的從來沒有一條騙過我!並且到目前為止的預言有將近兩千個,應驗率是百分之一百!所以我不全信人的,因為人說的話常常會後悔錯了,我不絕對信科學,科學常常會錯誤,我除了聖經不全信某個著作,因為是人寫的,人會犯錯!我不信死後什麼也沒有,因為說這話的人都是靠自己想象,沒有一個死過後復活來告訴我,而我見過的靈魂出竅有很多人經歷過,沒有經歷過的人卻不信!


使人和睦的人


我覺得這個比較難,畢竟這個問題,估計大部分人在面臨那些問題的時候,會感到困擾。囉嗦的辦法倒是有,1、行萬里路;2、讀萬卷書。簡單說就是在生活中,慢慢建立強大而健康的人生觀。

雖然不同的表達方式,但通常都知道,死亡是必然的,所謂貪生怕死,雖然貪生是怕死的主要原因(絕大部分不是怕疼才怕死的),但重視和尊重生命,但不貪,也許是其中的關鍵吧。


濱州市旅遊協會


這種心理很奇怪。

您不在已知的環境中,好好生活快樂人生,卻非要在未知領域中找答案。自己嚇唬自己玩,跟自己有仇呀?

……[捂臉][祈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