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摔玉是什么心态,作者这么写有什么意义?

黑白文章泽渊诗


我认为贾宝玉摔玉在文中当时以贾宝玉的心情来看,确实有发泄的成分,认为自己是与别人不同,因此而生气,但是我个人的理解来看,曹雪芹在描写这一段是不仅仅是想表达贾宝玉当时的心情,也是为后文中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缘段及林黛玉的早逝做了铺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贾宝玉最后的命运。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就说明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二人之间势必会有一段情感纠葛,林黛玉原本是天上的绛珠仙草修炼而成,而贾宝玉的前身是天上的神瑛侍者,在神瑛侍者的灌溉下,绛珠仙草得以修炼成仙,为偿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绛珠仙子愿下凡将一世的眼泪偿还于神瑛侍者。因此,二人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也就跟文中贾宝玉摔玉的行为相呼应,玉落而碎。林黛玉流尽一生眼泪,在宝玉大婚之夜,泪尽而亡,魂归蓬莱,宝玉,黛玉之间缘断。

而第二重,则是贾宝玉最后的命运,贾宝玉在贾府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贾宝玉不爱读书,只喜欢与姊妹一道玩耍,但到了后期,盛极一时的贾府败落,贾府被抄,眼见着王熙凤惨死,贾宝玉疯癫后出家,从此世间再无贾宝玉。

因此我个人觉得,贾宝玉的玉不仅仅是一个实物,更像是一切事物的起源,而在贾宝玉摔玉的那一刻,实玉虽未摔碎,但命运的玉石已在那一刻逐渐开始有了裂缝,知道最后彻底消亡。


一屉汤包


“贾宝玉摔玉”是《红楼梦》诸多故事里的经典桥段,这一情节引出了这部小说最为关键的两个人物,贾宝玉和林黛玉,而他们一出场便让贾府上下为之而恐慌。

从另一方面来说,除去两人初次见面时宝玉摔了玉,在第二十九回中两人感情危机与矛盾达到顶峰时宝玉又一次摔了玉,同一情节前后两次出现,可见作者在此颇有一番良苦用心了。

而为了弄清楚作者用意,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研究文本,基于此,笔者将从两人初见前后的交代及见面的对话中一步步揭开宝玉摔玉的意义所在。

摔玉前

宝玉走进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

两人头一次见面,宝玉竟直接坐在黛玉身边,原因是当时黛玉约六岁,宝玉也不过七岁,年龄尚小,如此亲密也不为过。

再来看宝玉关键一问,“妹妹可曾读书?”,可见宝玉平日里家教甚严,读书对他来说是一等一的大事。这是为何?作者已于前篇经冷子兴交代过:

一是贾家作为诗礼之家,没有不善教育之理;二是贾家因祖上辉煌世袭皇恩,但每袭一代品级会递减,到贾琏贾宝玉这一代已结束,贾琏开始买官,那么“衔玉而生”的贾宝玉被寄予厚望,自然少不了要发奋读书。

再看宝玉问黛玉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

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好。

“颦”是皱眉之意,“颦颦”用来形容林黛玉忧愁之态。此处有批语说:

黛玉泪因宝玉,而宝玉赠曰“颦颦”,初见时已订盟矣。

前世“绛珠仙草”的林黛玉“还泪”而来,“木石前盟”已在宝玉心中埋下。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再看两人初见时互称“曾见过”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都是前世姻缘的今生对照。

紧接着宝玉发出终极一问。

“可也有玉没有?”

(黛玉)回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亦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也是得宠于贾母并被给予家族希望的原因,但他现在所想的是,要是眼前的这位妹妹也有一块玉,按中国人的传统说法,这就是天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是天作之合,于是,他发出这样的疑问。

可是黛玉没有,也不可能有,我们知道,有这块玉的人是薛宝钗,当然这是后话。

所以,从宝玉摔玉前的文本中,我们看出:宝玉摔玉是为林黛玉而摔,为“木石前盟”而摔;而当着众人包括贾母的面,说明宝玉很受贾母溺爱;也从侧面反应出了他乖张和愚顽,以及不愿受家族希望之累而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读书。

摔玉后

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就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也难怪前面黛玉对二舅母王夫人说,“虽极憨顽,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贾宝玉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最喜在内帏厮混”,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人便浊臭,而每每被打的吃疼不过时,便“姐姐”“妹妹”乱叫起来。

况且来的人是神仙似的林妹妹,连她也没有玉,要说这玉通灵,岂不是骗人的谎话,所以,宝玉也不要。

接着便是林黛玉为此第一次“还泪”,袭人安慰她说:

姑娘快休如此,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若为他这种行止你多心伤感,只怕你伤感不了呢,快别多心!

贾宝玉从小就有这样的毛病,文中叫“痴狂病”,后文也经常出现这一现象,更多的是发生在林黛玉身上。而这一切的根源便是,贾政当年试他将来志向,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却只抓些脂粉钗环。

于是,在贾宝玉的眼里,从没有“男尊女卑”的世俗观念,他一视同仁,相比于浊臭的男人,更青睐于闺中女儿们。

再往后便是讨论这玉的来历和上面的字迹,当然这也是为后面“金玉良缘”和宝玉第二次摔玉做铺垫。

因此,从摔玉后来看,便是为引出林黛玉进贾府为贾宝玉“还泪”,也反应出宝玉对“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无比痛恨,进一步深化了小说主题“为闺阁昭传”,同时与后文宝玉第二次摔玉遥相呼应,突出宝黛爱情悲剧。

结语

宝黛爱情从两人第一次见面就埋下了隐患,而这一隐患就藏在宝玉出生时所衔之玉里。宝玉摔玉这一行为,除去侧面所指,其内含便是向人昭示着“金玉良缘”的最终悲剧,也向人表达了他对黛玉忠贞不渝的爱情。


苔花文轩


个人觉得,在《红楼梦》中描写的贾宝玉摔玉行为,只是一个富贵窝里长大的熊孩子真性情的表现。我们一起来重温一下这本书……贾宝玉初见林黛玉时,两个人都还只是几岁的孩子。

贾宝玉直到贾府被抄家止,贯彻始终的,都是一个被宠坏了、不知天高地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富贵闲人”、“无事忙”-曹雪芹是想通过贾宝玉这个男主角的视角,带领读者看着一个家族、一个人的命运,怎样的从盛到衰:从花红柳绿、鲜花着锦的顶峰急转直下、直接把一个美丽的世界摔烂、直到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状态。因此在宝黛初见时,宝玉心态很正常-贾府还正在富贵的巅峰徘徊:贾二少爷还是那个视钱财为粪土、以为世界上所有人、所有家庭都应该跟他所处的环境一样的熊孩子:连他自己这样的“废物”都有宝玉,那么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就只能、也应该配有比他的宝玉更好的宝贝……

在《红楼梦》一书中,我们作为读者,可以很清晰的看到女主角林黛玉的成长轨迹……越长越大,越明白自己寄人篱下的身不由己的无奈和尴尬。于是在“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刀霜剑严霜逼”之中走出来的林黛玉代替了那个年少轻狂的林妹妹。但贾二少爷并不知道他自己的明天已经不是自己的明天了。他还是有着不轻的少爷病、而且病得不轻……依然任性妄为、依然不管不顾。

因为林黛玉没有跟他一样的宝玉就赌气-想摔玉时就摔玉、想博晴雯一笑就不惜撕烂那一把把珍贵的扇子,丝毫没有考虑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贾宝玉摔玉之前,周围都是一片迎接林黛玉这个远来贵客的祥和、欢乐气氛;他一摔玉后,所有人都去呵护、善后,都忘记了那个无辜躺枪的林妹妹的尴尬。他不知道他一时任性讨好的晴雯,会因为被其它人妒忌而受到中伤,最后病中被赶出大观园,悲惨的死去。

贾宝玉一直活在他自己的梦中,如果可以选择,他当然宁可活在这样的梦中,永远不要醒来。在书中贾妃省亲的环节中,林黛玉代贾宝玉所作《杏帘在望》其中两句:“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就非常形象的说明贾宝玉这样的“真性情”。





圣斗士晓枫


宝玉觉得林妹妹这样神仙一样的人物都没有玉,由此可见这玉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于是宝玉就把玉给摔了。

宝玉对黛玉有好感

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两人都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似乎以前见过。宝玉见了黛玉就问她,有没有玉。黛玉客气的说,那玉是稀罕物,岂是人人都有的?宝玉并未察觉黛玉在夸他,他反而生气。(不是生黛玉的气)他说了这么两段话: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在宝玉看来,林妹妹是配得上一个“玉”的,可她没有,那就是说这个玉不是什么好东西,既然不是好东西,那砸了它也是可以的。他和黛玉一见如故,对黛玉好感倍增。他有块通灵宝玉,既然叫“通灵”,那它应该能和黛玉身上的玉“通灵”呀!可惜黛玉没有玉,于是宝玉就很生气,他觉得是这块玉使得他和林妹妹不那么有缘了。



宝玉摔玉的情节看起来似乎很奇怪,那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呢?

1.暗示宝玉和黛玉的爱情

我们看到宝玉和黛玉见面时内心的想法,就知道这两人一定会恋爱的,《红楼梦》后面的情节也证实了我们的猜想。从第三回里,我们猜到了宝玉和黛玉会谈恋爱,细心的读者一定会产生新的疑问,那就是宝玉和黛玉最终能走到一起吗?“宝玉摔玉”这一情节刚好给了我们答案。

宝玉和黛玉内心都有见过对方的感觉,这就在告诉我们宝玉和黛玉有缘分、情投意合、心意相通,可他们任然走不到一起。他们的感情败给了现实,现实就是宝玉有“玉”,而黛玉却没有。事实也确实如此,宝玉没有娶黛玉,而娶了宝钗。



第三回跟九十七回《黛玉焚稿断痴情》有相同的地方。宝玉为什么摔玉?那是因为,他觉得黛玉既然没有,那就是说这“玉”不是什么好东西。可黛玉却没有懂宝玉的心思,她觉得是自己惹得宝玉发狂摔玉。第三回里,黛玉误解了宝玉,黛玉去世时也误解了宝玉,这究竟是巧合还是高鹗猜到了曹雪芹的意图呢?尽管有人说高鹗续作的《红楼梦》不好,可没人说《黛玉焚稿断痴情》这一节写得不好。

2.暗合宝玉对女性的评判

宝玉有句经典名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有人估计要问了,这跟“宝玉摔玉”有什么关系呢?

宝玉说:“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宝玉为什么不说家里兄弟都没有呢?宝玉的话我们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呢?你们说玉是个好东西,它还“通灵”,可家里姐妹没有,连神仙似的林妹妹也没有,那它怎么能算好东西呢?这“玉”,它配得上姐妹们吗?



3.表现宝玉的性格

《红楼梦》第二回是这么说宝玉的:

其暴虐浮躁,顽劣憨痴,种种异常。

宝玉一听黛玉说她没有玉,他立即就发起狂病来,这是宝玉的“暴虐浮躁”;贾母骗宝玉说黛玉也有,只是她母亲死了带走了而已,宝玉一听就信了,这是宝玉的“憨”。在我们看来,宝玉摔玉实在是“异常”。



《红楼梦》真是常读常新,我每次读都能读出新的感觉出来。另外,我也总结了一个道理,读《红楼梦》一定要细心加动脑,否则便是白读。曹雪芹笔下那些越是奇怪的情节越是需要我们好好思考,等你想明白了,那便是一大收获。


睡前读书


人分三六九等,宝玉的通灵宝玉是先天得来的,通灵宝玉有通灵、补天、除邪崇、疗家疾、知祸福的作用,且宝玉又是从大荒山得遇神力,下凡造劫历世来的。而且宝玉第一见黛玉,二人惺惺相惜,都觉得从前见过,这又印证了当年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还泪之说。所以当宝玉得知独自己有玉,黛玉却没有时,便发起痴狂病来,要砸玉。后文宝玉还说过一句话:连人的高下不识,还管它通灵不通灵呢。

这样写的作用就是,把黛玉和玉联系在一起,后文宝钗也和玉有联系,所谓金玉良缘。宝玉黛玉宝钗三位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议前五回逐字逐句的看,才好联系全文。


雅风文轩


(一)玉佩等玉饰品,是世俗里尊贵的象征

在红楼里,玉首先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宝玉含玉而诞,由此被坚信“有来历”;和尚说宝钗的金,须用玉来配。金是富,玉是贵,金玉是门当户对的,是被世俗钦羡的良缘,用现代话说,那叫强强联合!

黛玉前世是草。今生又是薄命人——“上无爹娘教导,下无兄弟姊妹扶持”。这样的命运,在世俗眼里,是跟玉沾不上边儿的。

所以一见面,黛玉便说了:“想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意思就是一种“不配”,世俗眼光里的玉,黛玉坦言自己不配有!

宝玉登时痴了,第一反应便是狠命摔玉。

这其实就是曹公在借宝玉直抒胸臆:心中以情为本,蔑视阶级富贵!毕竟,此书的意旨,乃是大纸谈情!

这一思想,在初遇秦钟时,表达的最为直白。

“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候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儒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他与秦钟之间,差在门第。所以他恨自己门第富贵!

宝黛初会摔玉,亦同此理。

此时两人都年幼。孩童的心思是澄净透明的。爱极了这个“神仙妹妹”,便要求自己有的好东西,她也有。黛玉自言不配有玉,他便恨极了那玉,摔了了事!

那玉,是世俗眼里尊贵的代表!摔玉,便是对世俗阶级的厌弃吧!

(二)摔玉,是宝玉对爱情本能的选择

宝黛初相会,宝玉便因为黛玉无玉,狠命摔了去,此时,还可以认为年龄尚小。

但是十几岁以后,又因为黛玉一句气话,再次摔玉,不仅摔,还狠命去砸,打定了主意要砸烂了了事。这,便是对爱情的选择和心志了!

背景便是“金玉良缘”的传播。本来宝黛两小无猜,凡事略无参商!却因为来了个金锁,引出多少烦恼眼泪愁绪来。

偏是那个年代,多少事心里明白,却是一句也不能说出口来!

日日沉心,黛玉便在赌气时,不自觉的说出“哪里像人家,有什么配得上呢?”

黛玉真认为自己配不上吗?非也,黛玉这姑娘,不是那妄自菲薄的!但面对富贵逼人的金锁,患得患失、自卑敏感,却也是爱情的常态!恰是这状态,让宝玉心疼又无力——“你就是因为不放心……”。

宝玉心里明白,根源就在这块玉上。一块顽石,却因为有了玉的幻象,生生令自己,与心上人隔开了一道堑沟。

只怕平日里,宝玉早恨了这玉。这次又听黛玉说了“不配”,心疼恼怒无力之下,唯有借摔玉砸玉来表明心迹:不是说“金配玉”么,我砸了它,你总该懂了吧!

(三)品格之玉

这玉佩,在曹公笔下是假玉。那“罕物”在世俗眼里是尊贵。但在书里,却被设定为幻像。

它的本质,是无才补天的顽石一块!但是,世人不知,只当宝物护着,多讽刺啊!

书里,也写了真玉。真正的无价美玉,是品格。却都被隐在了名字里:黛玉,妙玉,红玉……这些真“玉”,世人却都是不识的——“得了玉的益儿似的,你也玉,我也玉……”

假作真时真亦假啊!

无怪乎作者泣血哀歌: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悠然庐


如何看待“宝玉摔玉”这个情节

在87版电视剧《红楼梦》,第二集 宝黛钗初会荣庆堂 宝玉初见林黛玉,问妹妹有玉没有,林黛玉说,哥哥的玉是件稀罕物,怎会人人都有呢。宝玉于是就发起呆来,说:什么稀罕物,我不要这劳什子。接着,将通灵宝玉摔到地上。

如何看待这一情节呢?

一、 这反映了宝玉的叛逆。宝玉是衔玉而生,贾府里的人都认为玉很重要,但宝玉不这么看。只因“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宝玉就不想独自拥有。宝玉看重的,从来不是这些身外之物,而是天地之间最宝贵的 -人。

二、 对木石前盟的肯定,同时也是对金玉良缘的否定,

他们在转世之前,一个是神英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二人存在灌溉之情。二人一见面,宝玉就说,这个妹妹,我见过。此时黛玉默不作声。

“摔玉”的确衬托了黛玉的惊世美貌,因为黛玉是仙女转世。

三、 贾宝玉认为自己并不特殊,姐妹及黛玉都应当有玉。“摔玉”反映了他男女平等的思想。最突出的表现是他和当时地位极低的戏子芳官,蒋玉函成为知己



老王拉呱


这时黛玉刚到贾府,宝玉摔玉算是给宝玉一个戏剧化的出场,交代贾宝玉尊贵的出身,衔玉出身的与众不同,同时点题,石头记,宝玉就是一块顽石。

《西江月》里评价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狂。宝玉摔玉既是他怪癖性情的极致表现,体现了宝玉性情乖张,不遵守礼法,我行我素,也引出了还泪的黛玉第一次流泪,从此再续他们前世的缘分。

曹雪芹写红楼时,已是家道中落,年少时的繁华,已如同梦一样烟消雾散,似幻似真。经历了繁华,经历了苍凉,所以他写的红楼,故事开端就已经预示结局,也就是草灰蛇线,埋伏千里的写法。

宝黛初见,宝玉摔玉更是为他们以后得爱情故事埋下了注脚!





行于人群中莫愁


1、贾宝玉摔玉的原因: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冥冥中说自己曾见过这个林妹妹。然后走近林黛玉挨着她坐下来聊天,具体聊些上学读书识字的事情。

之后问到林黛玉出生的时候是否有玉。当时林黛玉出到贾府,人生地不熟,和贾宝玉也不曾相熟,为了以后相处的容易,便暗自揣测是因为贾宝玉有玉,所以问她有没有。

之后回答贾宝玉:“我没有那个,想来不是一件俗物,哪能每个人都有?”。贾宝玉听后顿时癫狂起来,摘下了玉,狠命的摔了出去。口中怒骂道:“什么了不起的物件,也不择人而栖,还说什么通灵不通灵的”吓得众人急忙去抢拾。

2、贾宝玉摔玉的意义:正是因为作者写了摔玉这一回,才更加深刻的体现出,贾宝玉 ‘混世魔王’这一形象,但归根结底是曹雪芹为了表现贾宝玉,对世俗的不满。


贾宝玉是神瑛侍者转世为人,生在京城荣国府贾府中。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通灵宝玉来,就取名叫作贾宝玉。

万人皆以为奇异,说他来历不小,他的祖母贾母更是爱如珍宝。那年周岁时,他父亲贾政要试他的志向,便将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与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便大不喜悦。独有贾母还是命根一样。

贾宝玉家世显赫,天下推为望族。京城“八公”,贾府宁国公、荣国公占二席,且系金陵省四大家族之一。太祖皇帝南巡,贾府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得像淌海水似的。

贾宝玉的长姊元春晋封贵妃,元宵省亲被秦可卿称为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贾宝玉从小养尊处优,所以薛宝钗给他取了个绰号叫“富贵闲人”。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爱情。

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

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 。他所爱的清净女儿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综合娱乐视剧


在说贾宝玉摔玉之前,先看看发生的事情。《红楼梦》贾宝玉第一次见到林黛玉,便说两人似曾相识,宝玉还问黛玉是否读过书,还赠送林黛玉字,颦颦,当问到林黛玉有没有玉时,得到林黛玉回答是没有的时候,他一生气便摔了自己身上带的那个被称为通灵宝玉。而贾宝玉则说自己摔玉的原因则是,别的姐妹都没有玉,就他自己有。

所以单从贾宝玉的话里来说,表面上他摔玉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不满。第一眼见到林黛玉,可谓是喜欢得不行,又是送字,又是直夸长得好看。他自己也知道自己身上带的玉,在别人看来是命根子,特别珍贵,但正是因为这样,自己拥有的东西,那么在他看来,林黛玉和别的姐妹都应该有,当得知就只有他一个人有的时候就认为此玉是没有意义了,自己不想要,故此摔了。


从整部小说去看,有更深的含义。读过完整的故事得知,贾宝玉摔玉不是偶然,也不是只有这一次,都知道《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悲剧婚姻爱情故事为主线的。我认为,这一次的摔玉,也为两人后来的爱而不得终究分离埋下了伏笔。在古代姻缘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还要讲究门当户对,就仅仅通过一个异世珍宝,你有我无,就揭示了这注定的悲剧,事实结局也证明了这一点。

除此以外,《红楼梦》也揭示封建社会的黑暗,通过展示了贾府的日常生活揭露当时社会等级、男女关系等等不合习俗。在贾府的人看来,通灵宝玉是命根子,宝贵无比,但是对于贾宝玉来说,却是附加在他身上的枷锁。通过宝玉摔玉,体现了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抗,反抗封建社会不合理的陋习礼教


所以,贾宝玉摔玉,表面上仅仅是发泄自己不满情绪,体现了贾宝玉的真性情;深层次也揭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爱情悲剧的结局,以及贾宝玉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strong>

<strong><strong><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