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班主任说了实话:聪明学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有没有这些素质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学霸,他们为此不惜花重金请名师辅导孩子,或者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如果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孩子的学习成绩还是很一般,家长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孩子是不是不够聪明。


老班主任说了实话:聪明学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有没有这些素质


确实,在很多人的直观感觉中,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才会优秀,学习成绩不优秀的孩子肯定不够聪明。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前段时间与一位有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了交流,这位老班主任坦言:学习最好的学生并非都是最聪明的,聪明学生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他们具不具备这3点素质。

第一点素质:强大的自制力

一个有自制力的人,会去抑制那些不符合既定目标的愿望、动机、行为和情绪。反之,一个没有自制力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会让事情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处在成长阶段的学生们,他们要想成为同伴中的佼佼者,就必须要有强大的自制力,要有能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犹豫、懒惰、恐惧等,让自己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部分脑子聪明但学习上表现欠佳的学生,就是因为缺乏自制力。


老班主任说了实话:聪明学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有没有这些素质


需要强调的是,自制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久久为功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们可以通过做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来锻炼自己顽强的意志。知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就是这么做的,他的40本笔记本,每天都记着天气、风力、气温、物候,在北京22年,每年都记下北海公园的物候现象,直到临终前一天仍不停止。

第二点素质:很好的专注力

专注力是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它与注意力的意思相同。很好的专注力是任何人成功的必备要素,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有很好专注力的学生,他们可以有选择地接收信息,同时抑制其他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和信息。他们能将全部心理能量都指向学习,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其他人觉得很复杂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看来,一点也不复杂。


老班主任说了实话:聪明学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有没有这些素质


倘若专注力不够,心理活动就无法全部集中到某一个事物上来,且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学习效率会大大降低,就算特别聪明的学生,也很难有好的学习成绩。

第三点素质:持续的学习兴趣

聪明的孩子成绩不一定优秀,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不一定都很聪明。也就是说,在聪明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成为了优秀的人,有一部分成为了平庸的人;不太聪明的孩子中也有一部分成为了平庸之人,一部分成为了优秀之人。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对学习是否有持续的兴趣。

谈到学习兴趣,很多人都会强调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与授课老师的教学方式、人格魅力,以及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有关,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对。外界客观环境的确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是有限的,每个人内心所产生的目标驱动力才是学习兴趣持续下去的关键原因。


老班主任说了实话:聪明学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有没有这些素质


我们身边有很多人,智力平平,没有卓越的天资、横溢的才华。他们几乎与天才沾不上边,但他们非常勤奋,且拥有自制力、专注力,保持着长时间的学习兴趣;他们有着长久的目标和高远的志向,并持续为之付出努力;他们不在乎别人“看不起的眼神”,做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最终他们开拓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被人们尊为“天才”。

资深班主任认为聪明的学生不一定是学霸,是因为他觉得人的后天努力更为重要,这其实也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观点。那些天赋超常却没有毅力和恒心的人只会成为转瞬即逝的火花,“伤仲永”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班主任说了实话:聪明学生并非都是学霸,关键看有没有这些素质


当然,后天的努力是要有计划、有策略的,不能让自己的努力和勤奋钻到死胡同里。每个想要在学业上取得成就的学生,都应该先把重点放在自制力、专注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上,这三点好比房屋的“地基”,打牢了,就可以安全地一砖一瓦地把房子砌起来,如果“地基”不牢,房子砌到一定的高度,说不定就轰然倒塌。

所以,家长们不要以为自己孩子很聪明,就一会成为成绩优秀的人;也不要以为自己孩子不够聪明,就不会成为成绩优秀的人,关键还是看他具不具有以上提到三点素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