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平的,但在家办公大多数是被迫的


1


受到武汉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绝大多数公司都得一而再、再而三推迟上班。


资料显示,截止2020年2月5号,还有80%的人没有回到所在工作的城市,在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主流互联网公司的带动下,各大公司纷纷采取在家远程协同办公的方式。一时,关于远程办公的话题成为大家热议的对象。


对此,一些自媒体在推出各种各样的在家办公指南的同时,还用“远程办公时代正式到来”、“5G助力远程办公”这种标题大谈产业,认为远程办公大商机正式到来。


自媒体为了噱头,各种办公协同软件公司为了营销,怎么说都能理解,但“远程办公”,跟“异地恋”一样,看似心理上能接受,有时候感觉也很美好,但却无法长久。


2


远程办公的基础,在于这个世界因为技术、生产和交易方式综合作用下,变得越来越“平”。在《世界是平的》这本书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世界不断缩小变平,技术的变革给我们的工作增加了许多弹性,特别是智慧性质的工作。


世界是平的,但在家办公大多数是被迫的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这本书在2006年出版后,风靡全世界,当时正好电商经济大规模兴起,因此引发了一股SOHO热。甚至有很多人惊呼,不只SOHO,大公司也可以开启在家远程办公,一个全新的、自由的、高效的时代即将来临。


事实上,真有公司这么干了。世界顶级的科技巨头IBM,在2007年宣布有四成员工在家工作,并对外宣称效果还挺不错,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但尝试了十年后,2017年5月19日,宣布终止这个行为,要求所有员工回到办公室办公。


尝试十年,虽然关闭了,但看似还蛮成功的。


但事实并不是这样,IBM的公关后来解析,当年对外宣布在家办公,是为了“推广自家的产品,以身作则,并雇佣研究机构大赞远距工作的好处,在云端与协作环境成熟前就鼓励员工远距工作,甚至还曾夸口说公司内远距工作的比例高达40%。”


IBM之后,Facebook等巨头也做了尝试,甚至推出相关产品,但最终也以失败告终。


3


不可否认的是,技术的确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平。


当年计算机热,促使各国跟进美国搭建了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个人电脑在全世界遍地开花,成为了普通人的生活和工作标配。这个时候,一些远程办公的工种就完全得以实现,比如电子商务。后来接踵而至的4G移动互联网浪潮,则大幅度完善了“平”的边界和功能。


接下来的5G时代,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也将会大大丰富这个已经被“铺平”的线上世界。尤其是VR、AR技术,沉浸式体验,只需要戴上专门的头盔,就能像真实一样,以虚拟投射的形式在一起办公。


世界是平的,但在家办公大多数是被迫的


的确,技术在一路狂奔,往着人类理想的方向前进。


所以我们会不定期看到各种各样的新概念,打着“颠覆”、“革命”的口号闯入人们的视野,最终也取得了自己的地位,但却逃脱不了沦为“补充者”和“完善者”的角色,而不是“颠覆者”。


后来,托马斯·弗里德曼也修订了他的理论,出版了一本叫《世界又热又平有挤》的书,意在说明,世界的确是往“平”的方向走,但只是局部板块的平,有很多问题,技术也解决不了。


4


现代公司的出现,以聚集在一起上班的方式,目的是解决效率和沟通的问题。


效率可以通过工具得以大幅度的提升。技术的进步,催生了大量在线办公协同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各种各样的软硬件。这些工具,有的可以取代人类,有的则可以辅助人类,使得人的能力得到延伸。


沟通其实也得益于工具。在线办公协同工具,用格式化的形式,使得信息传达更加清晰,如果是技术类或者说“机械化动作”的工种,利用规范化工具来沟通则非常清晰。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公司可以把技术外包出去,或者让程序员在家办公的原因。


但是,工具解决不了人性的问题。


沟通的基础是信任,信任的基础是拉近物理距离。


在一起办公,最大的好处是拉近物理距离,从而营造一种带有明确目的、可提高专注力和凝聚力的气氛,这是达成目标,推动业务前进的核动力。


远程办公,虽然也是围着目标来走,但却把这种气氛打散了。距离感带来的不信任,导致误会的产生,从而减低了沟通效率,当沟通效率降低,工作效率也会跟着降低。


最好的例子是异地恋,两个原本非常亲密的人,分隔两地,虽然每天都可能通电话,甚至是视频,但是一方无法通过更全面的细节和数据来了解另一方的状态,从而导致双方会有各自猜忌。另一面,因为分隔两地,个人空间得以放大,外面的诱惑会更容易乘空而入。诱惑催生的疏远感与猜疑带来的不安全感,交织在一起,天长日久,人心距离自然拉开,感情慢慢变得淡薄。


工作也一样,在家办公,会遇到各种困扰,家人尤其是小孩的骚扰。还有一个问题,不是每个人在家里都是有独立书房的,非舒适的环境,不能面对面的沟通,也会对工作造成负面影响。那些领导者,由于长期见不到下面执行员工的状况,自己也在远程的空间里变得容易慵懒,个人的体验免不了产生对远在家办公的人员的反应催生猜忌。“他为什么效率这么慢?”、“他到底在干吗?”“他会不会同时做别的兼职?”


世界是平的,但在家办公大多数是被迫的


在家办公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效率,减低成本。以北京为例,由于拥堵,很多白领每天要在路上耗掉6个小时,在家办公意味着能赚6个小时。赚了时间的同时,办公室成本也消减了,因为在家办公,公司只需要保留一定小规模位置即可。


看似很美好,但目前来看,远程办公虽然表面上节省了时间和办公室租赁成本,但却带来更加严重的信任和沟通成本,这种成本消耗,在复杂人性的驱动下,是随着时间的增长越滚越大的,是得不偿失的。


5


在家远程办公,的确有存在的必要,它并不是“伪”命题,而是“短”命题。


我们大多数时候谈论在家远程办公,举的最多例子是SOHO一族,他们的存在,更像一种特殊的工作生活方式。


但从事业的角度,SOHO本身是暂时的,无法长久的。你可以理解为一种创业方式,因为在初创期,没有什么资金资源,所以选择在家办公,这是为了节省成本做出的选择。一旦做大,这些人一定会从家里搬出去。那些长久的SOHO,一般是做的都不是大生意,但又饿不死的那种,因为特殊的工种可能活得比较长久,但也会面临行业革新带来的冲击。所以SOHO这种形式,最完美的状态是暂时的,长期很难,也不是一个很好的事业选择。


而公司的远程办公方式,也是一个“短”命题。


面对突发事件,比如地震、洪水、瘟疫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经济活动又得往前推进的时候,选择在家办公可能是最好的方式。比如这次武汉肺炎,腾讯在推迟上班之后,又发出通知让员工在推迟的上班时间里选择在家办公。像腾讯这种超级互联网巨头,人在公司是关键因素,如果在非常时期,把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办公,一旦出现交叉感染,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选择在家办公,是当前疫情肆虐之下的选择。


没有任何公司会认为,在家办公是一种很新颖、很值得推崇的办公方式,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那个老板会鼓励自己的员工在家办公。选择在家办公,一般是在非常时期,是没得选的单个答案。一旦疫情得以缓解,他们紧急通知员工回来正常上班。


6


这次武汉肺炎造成的在家办公热,会对远程办公协同软件提供商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比如面临突发问题,如何在技术上确保巨大用户量的同时在线使用,以及满足各种各样的新需求,比如视频会议能不能加入滤镜功能以显得穿着睡衣看着也还行等。


但对在线办公行业来说,并没有迎来长期的市场井喷,这不是大趋势,而是临时应急。所以不存在“在线办公将成为”新风口这种说法。随着疫情的好转,大家很快回到城里,回到熟悉的办公室,而那些在线远程办公软件,也将回到以往那种补充人们多种工作场景需求的常规产品。


当然,对这些办公软件来说,这段时间,是一个特别好的宣传契机。


利用大家现阶段的需求和心态,加大媒体投放,宣传自己产品在这段时间的价值,容易引发媒体的和网民的关注,最终增加在潜在客户群体里的曝光度,为后面的拉新、盈利起到巨大的积极作用。


但如果你是创业者,就别想着趟这一波浑水了,因为当你把产品开发出来时候,疫情已经过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