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便利店為何要植入餐飲功能?能帶來什麼價值?

流浪帆舟


【靈獸山】觀點:所有的商業行為都是為了帶來流量,便利店作為一個售賣服務的業態,植入餐飲能夠實現服務的升級和增值,同時還可以獲取更多的流量。最重要的是,零售是在向體驗式消費演進的,便利店植入餐飲正是這種生活方式的呈現,適合商業發展趨勢。

一、餐飲能更好地滿足消費者需求,同時獲取更多流量和復購

便利店能提供的服務其實有很多,一般看到的多是商品服務,比如買菸買小食品以及買生活補充品。另外收發快遞、連接社區家政、洗衣代收也是服務。在日本甚至生活繳費和自助取現都可以實現,但在國內因為在線支付發達而不可見。便利店餐飲也是服務的一種,它能解決消費者對早餐、工作餐的需求。

我們看到的便利店餐飲有多種品類,比如鮮食便當、蒸包、關東煮、茶蛋、烤腸、烘焙和咖啡等。這些餐食不僅能滿足社區居民早餐的問題,還能解決CBD寫字間白領工作餐需要。既有中餐類又有西餐類,居民和上班族以及學生都可以滿足,這是一種很強的便利服務。另外,咖啡和烘焙還可以滿足工作洽談,從而有了社交化屬性。

看本質,和便利店餐飲有關還有免費提供熱水,微波爐自助加熱便當、提供堂食的餐桌椅等,這都是服務功能的延伸。另外有沒有感覺,便利店餐飲好像搶了很多早餐店的生意?沒錯,這就是便利店服務強大之所在。而這種服務最終不僅滿足了消費者需求,還帶來更多流量和復購。

二、餐飲能給便利店帶來較高的毛利,增強盈利能力

國內一般便利店的毛利率在20%左右,有些因競爭激烈的甚至更低。但一些連鎖品牌毛利率卻很高,比如711在日本本土綜合毛利率可以達到40%以上,是靠商品進銷差價賺錢嗎?不可能的,這個毛利率的實現貢獻者都是來自鮮食即食等餐飲品類。

不否認連鎖品牌的原創餐品研發,標準化和物流供應鏈能力都很強大,從而保證了高毛利率的實現,但這個數字足以說明餐飲功能對便利店的盈利價值。除了運營能力,盈利能力強大是因為餐飲品類絕大部分都是非標轉化商品。

看本質,便利店和大賣場不同,其是追求高毛利高坪效的業態,而餐飲服務能夠滿足這種定位,需求和流量再加上盈利能力,決定了餐飲在便利店中的價值。

三、餐飲與其他服務構成體驗消費場景,更適合零售發展

零售本質是給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體驗場景,這也是趨勢。傳統便利店僅僅提供了商品而缺乏服務屬性,這也是很多經營者做不好便利店的主因,因為是一直依賴賺商品差價,而不是賺服務的錢,而同質化商品在競爭中毛利天花板已現。

其實餐飲在品牌便利店中是一種標配,與商品服務等共同構成服務體系,同時構成了新零售的體驗式消費場景,這與目前的很多書吧植入西餐、咖啡、讀書會、租賃書籍、影像文化等相似,都是呈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另外有些品牌已經開始數字化創新,從而實現便利店升級。

看本質,便利店的服務體驗也是多維度的,除了商品差異化的與眾不同,咖啡的社交場景、餐食品種和口味,以及店堂環境的視覺體驗,都是體驗式消費場景的組成元素,符合未來零售發展。

四、思考與結語

便利店進入門檻低,但對運營能力的要求較高,在市場飽和式競爭中,如果不能圍繞高毛利和高坪效實施經營策略,難以實現競爭突圍。目前國內大部分作坊式夫妻式便利店,除了烤腸和茶蛋,很少有餐飲功能的。在缺乏綜合能力時,又如何能賺錢呢?

最後建議,便利店是一個有機會的業態,如果有意願做好,需要在商品結構和服務方面進行完善,而餐飲板塊是不能缺失的。想象一下,一個便利店可以賣商品,又搶了一些早餐店的生意,還能通過場景連接,完成社區不同業態聯盟,生意會如何?

我是靈獸山,20年零售踐行者,100餘家零售諮詢項目!關注戰略、增長、升維轉型、社交裂變、流程再造、供應鏈管理。歡迎關注!皆是原創!期待互動!

靈獸山


便利店餐飲功能,我的理解是指在便利店銷售便當,關東煮等飲食,甚至提供小型就餐環境的行為。

我覺得有以下原因:

1. 便利店,最大特點就是便利。主要面對趕時間的上班族等人群,所以飲料,輕食是最大需求,提供簡單的餐飲方便了顧客,也增加了收入,順帶可以帶動其他商品的銷售。

2.消費升級,現在各行各業都在升級,大到上十萬方的商業綜合體,小到幾十個平的便利店。乾淨整潔方便之外,提供簡單餐飲環境也是便利店升級一環。

3.便利店最發達的國家是日本,日本便利店一直有銷售便當,輕食的傳統,所以引入中國時,這個特點保留下來了。


投資朝聞道


其實可以理解成為賦能店鋪拓展企業,就好比星巴克來說,正常來說這是一個咖啡連鎖店,但星巴克在中國的定位不是一個簡單的咖啡店鋪,其定位自己為一個第三空間,為用戶閒暇提供“空間”改變的服務。因為傳統單線經濟早不能滿足現下用戶,企業需要不斷髮展開拓新的概念領域維持和用戶的情感共鳴,更長效的留住用戶吧。


單村長


我認為與其說是便利店被植入餐飲功能,還不如說是市場競爭和市場供需關係的一種必然選擇。

比如我們常見的7-11便利店,他就是一家比較經典的多功能綜合型便利店。其中包括餐飲、充值、零售、24小時營業等功能;後起之秀的蘇寧小店,他還增加了送貨、家政服務等等。所以說目前便利店的發展是朝著社區化、服務化的方向走的,外加以實體店為據點,結合電商平臺,把傳統零售行業的最後“一公里”打通。因此,被植入便捷式的餐飲是一種1.0版本的標配,2.0版本的還有互聯網+。

至於能帶來什麼價值,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僅供參考吧:

1、多元化的服務項目,便於吸引和鎖定更多的消費客群。同時更多的服務板塊,可以觸發客戶其他的消費需求。

2、充分利用便利店的網點優勢,拓寬主營業務項目也是增加獲利的一種手段。

3、在便利店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是快速提升競爭力的一種通用方式。

其實便利店的發展就像我們所用的手機,十多年前我們還在用諾基亞的方塊機,基本功能也只有打電話和發短信,但是現在的手機已經涵蓋了除通訊以外的文化娛樂、支付結算、遠程辦公、身份識別等眾多功能,所以說時代的發展必然將催生多元化的新鮮事物誕生。


陳先生談金融


隨著當代生活的節奏越來越快,消費結構和觀念也發生著變化,時間就是金錢,人們都每天都有許多事情需要忙,工作、學習、娛樂幾乎已經佔滿了人們的時間,對於處於大城市的大部分人,每天吃飯的時間都非常的少,更別說在家做飯。所以當下快餐食品非常的熱銷。

對於一些便利店為什麼要植入餐飲功能,我認為是順勢而為。外面的快餐店即使非常的便利,但無法讓消費者覺得其食品安全。而便利店給消費者的印象是乾淨、安全、便宜、便利,這些印象非常符合餐飲,為便利店植入餐飲功能提供了外在環境因素。而且便利店一般開在小區門口,住宅區周圍,辦公區周圍,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條件,在小區門口和住宅區周圍,小區的上班人員在小區門口就能買到早餐在路上吃,這大大的節省了他們吃飯的時間,在辦公區周圍,很少有餐飲店開在城市的辦公區域內,但卻有便利店開在其中,更多白領在午餐時間選擇的是便利店,而且現在的便利店看起來更討當代年輕人的喜歡,簡潔明瞭的擺設讓消費者購物起來非常的方便。

這樣一來,便利店既能增加自己的營業收入,還能提高消費者滿意度,無疑是兩全其美的方法。



周錫國金融


你指的是快餐,即食吧。可以看一下《零售的哲學》這本書,是詳細講解了7-11便利店是怎麼成功的。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自營的即食食品,價值是很大的,也是未來90和00後消費的主要增長空間。


我愛分析


按照我們瀋陽當地便利店來看,滿大街都是。每個小區大門口都好幾家店。便利店准入門坎低,投資20萬,有人看店就行,進貨渠道一大堆。沒有一點難度。便利店毛利20個點,利潤還是可觀的,所以大家都願意做。便利店多了,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網購衝擊也很大。因此便利店就想辦法經營多元化,水果,蔬菜,副食全上。以此來增加客戶粘性。說實話,管用!但也應該看到,過去開便利店比較輕鬆,現在這種模式,掙的就是辛苦錢了。這也印證了新經濟業態下便利店也在轉型。算不算成功不知道,其實在東北也許許多其他行業也都需要轉型,在陣痛中重新自我定位!東北振興,瀋陽先行。


瀋陽馬先生


快節奏的社會運行中,誰能一鍵一店一場一所滿足生活工作學習中的訴求達到時間成本的最小化,那麼這個平臺也好場所也罷,經營相對會好些,所以便利店植入餐飲即是經營的延升,也是服務的拓展。是符合當今社會的訴求的,對經營業績提升有幫助的,使便利的定位更便利!但要注意:一:合法經營,因為餐飲經營有特別的衛生要求。二:品牌、口味、主消費群體、客流要充分考慮好。三:價格。四:回收處置!


善行人生489


便利店顧名思義就是便利,植入餐飲也是為了便利,之前買餐飲和買飲料零食可能要跑兩家店,但是便利店植入餐飲後一家就可以搞定,當然植入餐飲也是為了增加收入,更是為了迎合現在的生活方式。


修煉首富


便利店經營項目的多樣化,消費者選擇的產品更多。能增加便利店的總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