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思考中小型肉鸡屠宰企业需要应对哪些变化?

“ 2020年三十之后,随新冠疫情发展,肉鸡行业还在伴随焦急、焦虑心情等待开工,先是养殖户无料怎么办?鸡该出栏了卖给谁?屠宰厂何时能开工?产品市场销售行情?……”

疫情过后,思考中小型肉鸡屠宰企业需要应对哪些变化?

对行业来说,开年就面对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作为产业链末端,屠宰厂成为了“关键环节”,即是“闸口”又是“瓶颈”。那么疫情过后,作为中小型肉鸡企业,更多需要的是思危居安:

1、中小企业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受政策及市场等影响会推动企业自我变革;

2、产业链条加工环节瓶颈会愈加显现,企业间比拼,将是回归运营内功的深度修炼;

3、利润会越来越薄,供、销行情风险逼迫企业寻求稳定,而催生经营模式转变;

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从“危”中找寻更多的“机”,哪些问题需应对和改善呢?食安君浅谈十点方向:

01食品安全及质量风险管控将会愈加严格

2020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养殖端减抗、限抗的时代正式来临,肉鸡行业迎来一次新的升级。按2019年农业农村部第194号公告:自2020年7月1日起全面进行“饲料禁抗”,同时原农业部公告第168号和第220号废止。

对于屠宰加工环节,2016年12月23日发布的《GB12694-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在2017年12月23日已开始正式实施。此规范不仅提升加工质量标准要求,且对选址及厂区环境、厂房和车间、设施与设备的要求和卫生控制操作的管理,产品追溯与召回管理,记录和文件管理等进行扩充。

食安君分析,从市场端来看,“药残”的控制也会很快实施,并逐步深入的各终端市场,从企业生产供应链,包括毛鸡养殖端药残控制,生产加工环节管控,化验室配套检测等都需要亟待提升管控等级。

而本次疫情,会将肉鸡行业的检疫防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无药残及产品品质高要求,即是市场需求,也是消费升级和进入市场的一个标尺。

疫情过后,思考中小型肉鸡屠宰企业需要应对哪些变化?

02人力资源问题会更加突出并成为企业运营首要解决的问题

肉鸡屠宰企业一线人力缺口至少在5年前就已非常突出,自2010年“民工潮”退去到2015年,进城民工呈现大幅回落和降低,见下图。

疫情过后,思考中小型肉鸡屠宰企业需要应对哪些变化?

随着缺工潮的到来,企业用工不足的竞争促使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必然导致水涨船高。对比2015年一线员工薪资水平,2019年至少提升了15%左右,而且招聘依然是越来越难,除了行业自身特点很多年轻人不愿从事外,更严峻的是加工人员的不稳定成为企业的常态,“留人”更难是肉鸡屠宰企业的窘境。

目前中小企业车间用工年龄平均在45岁以上,老龄化趋势明显,这自然会影响用工效率和增加安全风险。从山东省一些肉鸡屠宰企业用工情况看,本地工源已接近于“枯竭”的尴尬境地。近些年从云南贵州甚至新疆等地少数民族员工增长趋势明显,人力招聘也逐步演化为通过专业的人力中介公司或个人进行合作。

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而且还在增长。不少企业人工成本已超过制造成本的60%以上,因此多数企业一方面通过“减员增效”方式对设备自动化进行更新改造,对一些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以提升工时效率,另一方面为减少人员流失和提升一线员工的稳定,在福利待遇上改善员工“衣食住行”条件,管理上打感情牌留人,或提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等改善措施。

尽管如此,人力缺口问题仍然是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一个“坎”。所以,看行业发展人力资源的竞争仍会加剧,如何寻求员工稳定仍将是企业经营首要考虑的问题。食安君认为疫情过后,对于人员流动问题地方政府对企业的用工政策预计将会有更加严格的管制。

03属地化联营机制融合

因肉鸡屠宰中小企业一般规模相对较小,因产业链条较短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随着行业发展和竞争的持续加剧,将会“倒逼”原先分散、相对独立的企业进行相互联合,“抱团取暖”,如饲料,孵化,养殖企业,屠宰加工企业进行合作联营。

而市场端厂家也会和客户,如各级经销商更进一步深入合作,建立销售同盟。更重要的是随着市场发展的多元化,受市场网络化和信息快速透明化的发展进化,也促使中小企业会越来越看重彼此联营。出于“本土化”优势,属地化联营会优先考虑,即将本地“供产销”企业或个体户进行合作,聚焦本地市场的资源进行深度合作和开发。

疫情过后,思考中小型肉鸡屠宰企业需要应对哪些变化?

合作才能共赢

04渠道客户重在培养“死忠粉”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市场愈加透明化。最终还不是比谁产品更便宜谁的反应更快,核心价值是培养忠实的客户或消费者。我们会发现市场上鲜冻品销售客户往往比生产厂家能更快更准确的了解毛鸡原料的价格趋势变化信息,通过行情快速了解把控订货价格及交易,甚至一个区域市场客户会直接影响当日订货行情。但稳定的客户可能不会,尤其成为企业“死忠粉”的客户,更多是和企业站在相同角度应对市场竞争。

肉鸡行业从产品角度一般很难做大一个市场品牌,但区域性口碑和渠道品牌上还比较强势的。以往某些企业也是靠地理位置或产能的优势,将竞争对手进行压制。食安君相信随着属地化联营机制的形成,培养更多“死忠粉”,企业区域化品牌优势将是企业重要的发展趋势。

而如何将客户绑定,建立合作机制彼此受益共赢,达成共识是改善前提,也是肉鸡屠宰行业需要从营销角度做深入变革和创新。

05产品结构变化满足国内或区域市场消费需求

肉鸡产品结构要结合消费趋势的变化而变化,精细化的加工产品必然会增高成本,如深加工产业链的调理品,熟食品加工。

作为中小企业是否要向精细化深加工发展,需要综合考虑企业战略定位和产业链是否完善,尤其是市场渠道开发。不可否认,目前不少企业仍然是做“大路货”“初级原料”的思路,在市场竞争,未来产品精细化甚至某些品项能作为品项发展将是趋势。

而作为鲜冻品产品结构,还是要紧贴市场消费或餐饮渠道的需求变化,如对鲜品市场边腿、全退用来满足餐饮店或加工“黄焖鸡米饭”原料需求,就是一个明显增长趋势。此外作为冰鲜白条整鸡满足日常餐饮团购渠道和日常百姓吃“鲜”的需求都是一个迎合市场需求的范例。

当然,冰鲜品受制于保质期或货架期较短影响,市场销售半径及通路上会受到一定限制。而产品结构中冰鲜品占比,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和盈利效益,是必须考虑的一个发展方向,同时结合冻品的产品结构(如有调理或熟食深加工),就需要企业具备综合效益测算及计划能力(PMC),这将是中小企业发展和生产运营精细化的必备条件之一。

06经营模式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和转变

肉鸡行业虽相对“传统”,但随着竞争加剧,经营管理会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2019年因猪瘟疫情影响给肉鸡行业带来千载难逢的利好机会,不少中大型企业紧锣密鼓布局扩张建厂或收购,投资高标准的自动化生产线和设施。但好的设备设施需要配置相应的管理才能发挥效益,如何进行“人机”“人人”磨合将是面临的改善方向。

配置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的人才是大势所趋。如人力资源的管理,品质及安全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均需要系统化中高端人才是发展方向。作为老板按过去“家长式”管理模式已无法驾驭企业的发展需要,不仅生存竞争所需,也是跟随行业发展的步伐会更快,专业的人才是对传统行业发展转变最优先的保障。

近两年猎聘和管理咨询公司发展迅速也印证了人才需求和企业发展所需。毕竟企业发展还得用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

07现场管理越来越系统化和精细化

肉鸡行业发展需要吸纳更多人才来变革,对于企业经营需要系统化管理,家庭作坊式的模式会逐步淘汰。2017年因环保问题已淘汰一批小企业,食安君判断随着食品安全的严格实施还会有不少企业要被淘汰或转型才能生存。从经营角度,系统化管理模式会将企业经营划分为几大系统,通过有机结合并高效运行。按SIPOC模型,供产销到市场、渠道、渠道、客户角度需要高度统筹系统协调,企业经营逐步转变为“拉动”式的生产供给模式更适于市场竞争需要。

从屠宰厂角度看将成为企业“盈利价值”控制点,精细化管理需要引入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通过现场管理提升让管理数据化,透明化成为改善方向。

08毛鸡原料的品质改善

肉鸡行业换个角度看是从饲料行业转化为肉蛋白的过程,“无抗”“无药残”政策推动让产品更加安全,从市场消费角度,产品口感,追求更加新鲜、稚嫩是主流趋势。肉鸡产品需要从源头(鸡源)进行改善,食安君认为消费者普遍认为的大肉食鸡较“柴”,没有土鸡口感好,甚至比不上三黄鸡、小肉杂鸡(817)口感及风味。这种为追求“料肉比”而降低成本,提高养殖均重,追求“快大”提高经济效益的养殖模式,将会有改善。如大多白羽肉鸡企业养殖均重都在2.6KG/只甚至更大,而KFC产品需要毛鸡均重却一般在1.9-2.1KG左右,而且类同快餐产品一直受颇受欢迎,除了此规格的营销角度考量,重要的是日龄周期短肉质是更为重要因素。而作为国鸡餐饮还重点考虑将养殖周期延长,为什么呢?你细品。

而这种差异,从市场角度追求消费价值将是企业转变的重要发展方向。当然随着国产种鸡的成功研发繁育和投放市场,期待能带来肉质口感的变革。另外,2019年“替代肉”在市场上的出现,对今后肉鸡行业会带来哪些影响呢?你品。

09管理托管或承包制的转变

即使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设备的高度运用,企业用人的问题仍然矛盾突出,目前不少企业因用工问题已开始考虑“代理人制”,因人力缺口企业与人力中介合作外,代理人制应是今后企业发展的一种用工合作趋势。对于一些工种或车间,也在逐步进行“外包”或“承包”的方式解决企业的运营压力。

有的企业迫于经营压力,将屠宰加工运营实施托管,这样老板少操心,可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合作共赢。企业只是一个平台,传统行业也需要尽快打破这种思维禁锢,引入人才,不只是融资更需要“纳才”方式,通过股权分配,合伙制的改制提升企业竞争力。

此外,鉴于不少中小企业因管理基础相对薄弱的情况,也需要尽快通过管理咨询、托管甚至人才合作管理的尽快提升企业经营体质,食安君认为这将是一个增长点。

10出口业务市场机会增大

具备上述所谈的基础条件,产品出口是个必然发展趋势。尤其“一带一路”“港澳”等市场都是可以考虑,出口业务不仅限于生食冻品,调理和熟食品随着市场开放度,都将是未来可期的方向。而且中国市场又这么大,一屋先扫,再扫天下。

不过,出口业务只是一个渠道而已,关键还是先做好产品。先练好内功,随着我国肉鸡行业整体管控水平及竞争力提升,走向国际市场只是一个早晚的事。

以上所谈十点方向,供行业中人参考。期待农牧行业的迎来新一轮的朝阳。

附件

从中小型肉鸡屠宰企业经营管理视角,分析判断在疫情后会需要做哪些改变。从行业大方向及趋势看,食安君推荐中国畜牧饲料产业研究中心文章《张利庠等|疫情给农牧业带来哪些变化?如何应对?》,该文章从农牧业长远方面,对疫情给农牧业带来影响从六个方面解读:(可点击链接)

第一,农牧业的指导思想要彻底改变,安全、健康、生态是底线。

第二,农牧业的生产方式要坚决转换,区域闭环全产业链和种养一体的立体循环农业模式成为大势所趋。

第三,农牧企业的性质也要发生变化,从一般的攫取资源和利润的经营型龙头企业发展成为西班牙蒙德拉贡式的社会型企业。

第四,农牧企业的经营要素更加丰富,从单一的土地发展为山、林、湖、草、滩、隔壁、沙漠等经营要素,实现立体循环农业经营。

第五,农牧企业的经营模式更加具有中国特色,会发育出与美国、欧盟、日韩不同的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新农商道路。

第六,农牧企业的战略将改变农业单一思路,演变成为多学科、多技术交融的系统生态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