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思维的7大误区,总有许多人不承认

买房思维的7大误区,总有许多人不承认


2019年已经过去,买房,依旧是很多人2020年的主旋律。


但是,见过太多人买房过程中的纠结,从资金到项目,再到对于政策和利率的纠结,发现很多人的思维误区十分接近。


所以,知书一直想要做个汇总,出一个系列。


今天算是系列的第一篇:买房的7大思维误区。


希望每一位购房者包括投资者,对于在郑州购房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考维度。


内容导读:


1、认不清需求

2、无所谓目的

3、沉迷于过去

4、局限于板块

5、执着于数据

6、看不清未来

7、纠结于收益

8、总结


1.

认不清需求


买房子,很慎重,但是多数人抓不住重点。


我们常说,口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屁股所处的位置。


首先,你要知道自己有多少钱,在自己可承受范围之内的项目中做选择。


首付越算30万,你老往北龙湖跑,越看越焦虑。


没有缺点的房子,价格就会成为最大的缺点。


所以,划定范围之后就是排除法。你把你所需要的条件考虑清楚,比如学校,地铁,商业,公园等等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次要的可以舍弃的。


这个时候,你的对比范围就在一步步减少。


给每一个项目的考虑维度做好加权,最终得分最高的少数项目就是最佳的选择,尽可能的理性,才能然你购房后少些后悔。


2.

无所谓目的


钱盘点好了之后,总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出发。


买房子,你是为了有个住处,还是为了跟着赚一笔,还是纯粹的留个退路呢?


甚至于很多人没有目的,就是单纯的买买买。


但是,即使在过去几年买了就能大赚的人依然不是全部,到了今天,房地产的溢价正在萎缩。


买了就涨,早就不可能了。


刚需和投资,就是两条渐行渐远的分割线,离不开但是又完全不同。


如果是投资那么追求的就是杠杆和安全,只有出手才能将利益兑现,其结果是可兑现利润的差额。


而刚需自住,重点在于配套,在于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


所以想清楚,如果你是买了自己住呢四环内成熟片区有地铁有商业配套,最好买了就能住的项目,能住能租是首选。


投资,那么就是为了变现,即使是荒郊野岭,但是只要便宜有价格差有利好那么就可以入手,只要能售就行。


但是未来毫无疑问,郑州这边无论是投资还是刚需,选择的标的最好还是大众能接受的物业类型,至少自己愿意住的。


3.

沉迷于过去


当初,不是这个价啊。


做这行听过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想到能卖到这价格。但是无论是土地价格还是说M2太夸张,这些都是既定事实。


很多人都不陌生,1989年的2月20日,人民日报就有了“房价猛涨 势在必控”的相关报道。


重点是,北京每平米的房价高达2300元每平米。


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意识到,下面的小字介绍:一名大学生节衣缩食,每个月的存储才50元钱,买个两居室要100年。


那时候的房价,真的便宜吗?


2008年东区的永威翰林居以5309元一平的价格促销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知道今天人家二手房3万+的单价呢。


但是你要知道,那时候郑州的会面还是8块钱一碗呢。


不要总是那现在的收入对标N年以前的房价,不科学也不现实,可以吐槽可以抱怨但是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摆正心态立足当下,能买咋买,买不起则租而已。


4.

局限于板块


是人,就会有自己的局限性。


所以,很多南龙湖毕业的人就想在南龙湖买房,很多人曾经城中村住习惯了就像就近安家。


而没有把自己的长期规划和城市的发展相结合,寻找最适合的项目。


这也是为什么,郑州东区的崛起,很多老郑州人并没有享受到相应的发展红利一个道理。


西郊的少数二手房其实价值并不高,但是成交价畸高,就有这个因素。


与发展方向保持一致,把自己的选择放得长远一些,规划的更科学合理一些,而不是根据习惯一口咬定指定板块,会错失很多机会。


5.

执着于数据


数据很重要,数据,又不是很重要。


数据给我们理性的参考维度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因为很多数据并不是真实情况的反映。


比如房价,郑州均价不到一万。


你要考虑到限价因素,以及备案因素,以及统计的范围是否包括了新郑、巩义和新密等等,即使再退一步,备案数据也很有可能是半年前的成交数据呢。


价格,永远是以你能买得到的价格为准。


惠济和高新区包括管南那些朋友圈经常出现的巨优惠楼盘,你要去买一下才知道有没有水分。


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于租房市场和投资商业。


多跑多看多实践,很多时候比数据更能反映和发现问题。


6.

看不清未来


一个城市买房,其实就是买其发展红利。


所以,选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要在城市人口引进快速扩张的过程中尽早介入。


人口是基础,但是目前的郑州人才引进和落户政策还有很大的空间,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建设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北上广深杭,跟郑州武汉成都西安这些城市不是一个体量,如果能买郑州的话,潜力肯定要好于下面的地市。


虽然不是绝对的,根据具体选择有差异,但是整体偏差不会很大。


具体到一个城市,比如曾经的金水,之前的东区和如今的白绿和惠济等等,存在价差的地方都有机会。


7.

纠结于收益


房子,大多还是纸面财富。


跟科技公司的估值差不多,有人愿意这个价格买他就值这个价,如果不买那么他就不值钱。


因为,最终的价值变现都是通过二级市场来完成的。


这个逻辑,同样适用于股票和古董等等投资品,要等到变现的最终时刻才能决定其最终价值。


为什么很多地市的房子我不建议投资者考虑,因为没人买,没办法变现对于投资没有任何意义。


所以,如果不是投资,那么买过房子以后,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过度关注收益,看得更长远一些,多赚钱进行投资和换房才是王道。


8.


很多误区,你一说很多人就懂,但是一操作关心则乱。


要克服的是人心,要战胜的是自己。


当初没有买,价格涨了就是懊恼,价格跌了就是安安欣喜,但是对于自己本身的需求却还是不明白。


别人,终归不是自己。


能够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做得到舍得,平衡好现在和未来的人才是具有真正的大智慧。


今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买到自己心仪的房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