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你對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的理解?

0孤月痕0


文化彰顯思想,思想嵌於時代。

儒家

以其海納百川的態勢,得以博大精深,常思常新,淵源流傳幾千年。儒家遵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套深得歷代封建時代統治者的青睞,實在是御民的不二法寶;而對於普通民眾即個社會階層來說,照儒家思想或男耕女織,或做個知書達理的謙謙君子(對於那個時代這個詞一點不含貶義)或學而優則仕,都是很知足的事情。所以儒家在中國封建時代很有它發展的土壤。

談到儒家,就不的不提兩晉南北朝時代,雖然有五代十國相繼登臺,但人們世族思想依舊很濃,士族風範,也就是貴族思想。做官很講出身,士族階層的時代。而文人也講求風流倜儻,出了不少文人,竹林七賢,更有廣零散等美談。經過隋到唐朝開國,由於歷史原因就不講那一套了,任人唯賢。此時科舉興起,儒學又得到另一個發展時期,另一種延續。此時,佛教在唐朝得到很好的發展。

當然,儒家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例如,俗話有講:百無一用是書生。儒之害,非一日只功。我們現在都說的禮教害人云雲,畢竟那個時代已經過去。

獨尊儒家,可惜了法家。秦得李斯而強國,後才有六王畢,四海一。

佛教

我想佛教作為外來事物,傳入中原之初一定很灰黃。古代中國人好稱自己是中原人。據其宣揚的精神,最初吸納的必是精神或生活落魄者,暗合人性內心深出的一種精神宿求。不論國內,國外和什麼時代都有它的發展空間,但不是也不會是主流。

百丈高樓平地起,起於平民,跡於貴族。它的發展還需要貴族的加入,在中國的發展也不例外。靠統治者的推崇,它在唐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一時佛塔俱立,大量佛經被翻譯,“唐僧”很多。

道教

談及道教,就從它的logo,太極標緻說起。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再六合,八卦。暗合事物發展規律,什麼事情都是從無到有,就連宇宙,也是從大爆炸開始。生命也是。道教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很有點意思,並引起了歐美人士的興趣。同時也對中國養生學,醫學方面也有影響。很多詞彙也原自道而融入了生活,如玉皇大帝、五行,金木水火土等等。個人認為作為學說它部分揭示自然規律,但還帶有矇昧;作為宗教,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最後是 易

這個最早,在古代中國文化這算衝破矇昧的第一步。易學,講究象,即符號。而且各象有不同的符號表示。九宮圖很有意思,傳說最初是在龜背上發現的,圖如下:

4 9 2

3 5 7

8 1 6

這是一階九宮,還可衍生出很多種,階越大數字方陣也越大。

八卦,被道教吸收了。易時代久遠,瞭解的不多。

它試圖把占卜系統化邏輯化,符號化數字化如九宮八卦,數字推理。它試圖把占卜系統化邏輯化,符號化數字化如九宮八卦,數字推理。有些東西至今看來還還很有道理,甚至價值。至少在今天看來它與文化品位聯繫起來,是可以很有價值地。

雖高於占卜,畢竟源於占卜。

還想補充點,幾千年的文化的進化對於人的生物進化而言是基於相同的生物智力的。一句話,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四家各有其舞臺。



飛雪尋夢


中國傳統文化,是有源頭的文化,這個源頭就是道,也可稱之為太極、中庸、明德等等。世間百藝即政治、經濟、軍事、科學、技術、詩、書、禮、樂、民俗等等,無不契合於源頭,崇尚和諧,所謂"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者,是也。

現代文化,沒有共同源頭,政治、哲學、文化、藝術、科學、技術、軍事等,各有所宗,崇尚競爭。


慧光2787


在回顧20世紀中國文學研究的今天,尤其是在上個世紀後10餘年,現當代文學研究有了深入發展的情況下,重新提出中國現代文學與傳統文化關係的研究課題,有文學本體認知的深化,更有文學史研究不斷調整思路的重要意義。這一論題本身既具備了中國現代文學與傳統歷史先天性聯繫之特性,又表現了傳統文化自身活力予以文學現代性的特質。這些年裡,相當多的研究成果涉獵到現代文學與文化傳統的問題,無論是文化傳統本身的文學整體辨析,還是中西文化比較中的探尋,甚至作家作品的文化剖析,都表現出對文化傳統的理解與中國文學現代性的認知。這使得文學史不斷被重寫,作為文本的作品被重讀,大大擴展了文學生成的新資源。


石頭521


這個問題非常好。我們平時常說文化文化,好像都很清楚什麼是文化。那我們真的都明白他所代表的意義嗎?今天咱們然來探討一下什麼叫文化。

所謂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尤其特指精神方面,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縱觀人類歷史,從石器時代開始,自從有了人類也就產生了文化,文化貫穿了整個人類史。而有據可尋的就是四大文明。四大文明是關於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統稱。分別是古巴比倫(位於西亞,今地域屬伊拉克)、古埃及(位於西亞及北非交界處,今地域屬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

各位請看,所謂的四大文明,除了中國以外,其他三種文明皆已做古不復重在了。雖然埃及和印度仍然存在,但其文明和歷史均遭到嚴重破壞,沒能延續至今,而剩下的也只有傳說了。

唯有中華文明,代代傳承,歷久彌新,至今仍然閃耀著熠熠光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只有中國文明才可稱之為文化,而其他的只能稱之為文明。文明是可以再短時間學會的,而文化卻不是想學就可以學來的。

中國文化是浸潤在骨頭裡的,已經烙印在中華民族的血脈裡,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中華民族延續至今,上下五千年,其中聖人輩出,文人智者不知凡幾。從炎帝、黃帝,到堯舜禹,再到諸子百家。如果要想講清楚發展脈絡,萬言尤不足,因此不做論述。只說一下至今仍在產生著重大影響的儒家文化。

如果想要在幾千年中華文化中選出最重要影響至深的文化,無疑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以儒家學說為指導思想的文化流派。

儒家為春秋時期孔子所創,倡導血親人倫、現世事功、修身存養、道德理性,其中心思想是恕、忠、孝、悌、勇、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說經歷代統治者的推崇,以及孔子後學的傳承和發展,使其對中國文化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最能代表中華文化。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傳統的責任感思想,節制思想,和忠孝思想,是連同我們當代在內的主流思想。儒學在中國存在幾千年,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潛在影響。


紅塵路過客


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內涵之一,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結合,一方面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所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國傳統文化實現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從一定意義上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的過程。因此,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意義重大。



一杯古道茶


中國傳統文化作為享譽世界的一種禮儀文化,特別是孔孟之道,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厚重的文化 中國人民通過學習傳統文化,遵崇傳統文化,並且把傳統文化運用在實際生活中,使傳統文化發揚光大,,中國傳統文化會越來越強大,並且換髮出光輝燦爛的生機。近年來,好多大國都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還辦起了孔子班,這是我們文化自信的體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傳統文化必將越來越好,並且傳遍世界。


悅耳a18


傳統文化把5000年曆史歷程清楚的傳承了下來,給後人們留下寶貴的中華文化。而現代文化更多的讓人們有些狂妄,有一種好了傷疤忘了痛的感覺,我們的祖宗用無數生命和鮮血悲痛才換來我們今天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愛是一種文化


傳統文化講究一種內涵



官嶺藝術館


問:談談你對中國文化傳統和現在文化的理解?

答: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文化自古以來有很多經典和精華值得我們繼承、傳承、傳頌、發揚光大。沒有中國文化傳統的發揚光大,就沒有現代文化的光輝和燦爛。

我國的現代文化也有很多創新和發展,值得我們去尊重去弘揚。不論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都有其不完美不完善的地方,但我們要吸取經典、精華、美好的部分把他傳頌、傳承、把中國文化傳統和現代文化燦爛的經典、精華、發揚光大!


竹樓伊人


我國傳統文化有很多精華,值得我們去繼承和發揚;我國的現代文化也有很多創新和發展,值得我們去尊重和弘揚。但是,不管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都有其不完美甚至是憾缺的地方,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實際,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