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时评丨疫情之下复工难,不妨“共享员工”

东方时评丨疫情之下复工难,不妨“共享员工”

  2月5日,58同城发布复工趋势及就业情况调研显示,全国84%职场人现阶段处于未开工状态。目前复工率最高的行业是外卖员、司机和家政保洁,复工比例均为50%。(2月5日新京报、北京商报)

  谁也没想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会成为2020年中国经济的一只“黑天鹅”,交通旅游、餐饮娱乐,文化体育等行业受到较强冲击,原本消费火爆的春节在今年成为最冷清的一个时期。尽管眼下春节大假已过,疫情形势却依然严峻复杂,仍处于防控关键时期。除了特殊企业,全国84%职场人现阶段处于未开工状态,这是减少疫情扩散、尽快战胜疫情的必然需要。

  然而,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千家万户。春节假期延长的期限已满,一些未复工的劳动者处于待岗状态,担忧房租没钱交,孩子学费没钱交,生活难以为继,随着疫情蔓延,越是难以复工,他们就越担忧。尽管许多地方出台措施,倡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采取员工在家工作的方式,不能采取在家工作的,鼓励采取灵活工时或者弹性工时制度,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绝大多数单位还是采取了“一刀切”不复工的做法,这是防控疫情扩散的无奈之举。

  该怎么解决这对矛盾,给一些底层劳动者以及时挣点钱的出路?“共享员工”无疑是一个创新的办法。据报道,日前盒马鲜生和一些知名餐饮企业合作,让那些餐企的待岗工作人员到盒马再“就业”,经面试、培训、体检、确认劳务合同后,分别入驻盒马各地门店,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后参与打包、分拣、上架、餐饮等工作,将由盒马支付再“就业”期间的劳务报酬。

  这种“共享员工”的短暂就业模式之所以能够构建,在于受疫情影响,大多数餐企停业,员工则处于待岗状态;与此同时,零售商线上订单暴增,出现人手短缺现象。这种短暂就业模式构建之后,“开工难”的餐企就为待岗员工寻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同时可减轻自身的工资支出压力;而“用工难”的零售、物流等企业则可增加更多的人手。此乃三方互助互利互赢的举措。

  在疫情防控之下,企业和企业间的这种临时合作,显然是为自救而产生的应急措施,是为了共渡难关的,但也体现出相关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为了更好地服务民生,这也是正能量的体现。线上零售“保供应”,显然有助于消费者居家“防疫情”。疫情期间,很多行业的用工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平衡,不妨试试“员工共享”,以化危为机。

* 以上只是作者个人言论,不代表本网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